基于审美体验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论文

2023-12-06 09:42:4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共选编了112首古诗词,如何深入挖掘并转化落实教材中古诗选文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获得更多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以读品韵、以景及字、以思入境、以文赏景等不同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审美体验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共选编了112首古诗词,如何深入挖掘并转化落实教材中古诗选文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获得更多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以读品韵、以景及字、以思入境、以文赏景等不同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审美体验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当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见,依托古诗词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审美教育,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读品韵,营造审美教学氛围
古诗词大多有鲜明的韵律,包括声韵、节律等内容。古诗词语言精美,大多追求平仄顿挫回环之美。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古诗词诵读展示情境,利用多媒体设计诵读音频,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
(一)倾听诵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古诗词内容,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设计和改进。学生有朗读、背诵古诗词的经历,学习古诗词常常受到惯性思维的制约,学习效率不高,审美体验不足。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专家诵读音频,或者是直接进行诵读展示,都能够为学生提供聆听诵读的机会,特别是专家录制的古诗词吟诵音频,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提高主动模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对诵读方法进行集中讲解,以提升诵读指导效率,促进学生审美体验认知的形成。
如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己亥杂诗》,这首诗是清朝诗人龚自珍撰写的,表达了对朝廷治理的不满,呼唤社会变革,期盼有更多人才的降临。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并设计聆听要求: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划分出诵读节奏;作者渴望朝廷改革,希望有更多人才的降临,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听出诵读方法应用。学生进入聆听环节,逐渐开始审美鉴赏学习。教师反复多次播放音频材料,学生在聆听中展开仿读,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聆听诵读,是为了让学生在反复倾听之中建立鉴赏认知,掌握诵读技巧的同时,感受古诗的意蕴之美。特别是“万马齐喑究可哀”“不拘一格降人才”等句子,其节律特点鲜明,读起来有韵味,能让学生体会到诗中的大气和豪爽,令人拍案叫绝。教师设计聆听诵读的任务,学生回馈良好,说明这个教学活动是有效的,能够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模仿吟诵
学生对古诗句吟诵比较好奇,教师选择精彩吟诵视频和音频进行重点展示,指导学生认真聆听这些专家的诵读音频,从方法运用角度进行具体指导,引导学生主动仿读,模仿学习效果显著。以读品韵,这是古诗词审美鉴赏的重要方式,教师注重诵读方法的传授,组织学生在聆听专家诵读中展开模仿学习,能够使学生获得多种感官触动。学生聆听古诗词诵读、仿读古诗词、思考古诗词,都能够带来审美体验。教师提出具体学习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和学习,其审美认知逐渐形成。
“山外青山楼外楼”是千古名句,源自林升的《题临安邸》,这是作者写在旅店墙壁上的诗,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金国侵入,抓走了宋朝的皇帝,但西湖岸边,却有许多人纸醉金迷。作者愤懑不已,题诗表意。教师可先做示范诵读,然后播放吟诵视频,要求学生仿读,从吟诵中体味诗句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吟诵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细心聆听并且主动模仿。教师再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行体会。吟诵需要情绪支持,要对诗词内涵有深入了解,这样审美体验才能更为广泛而深刻。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以景及字,丰富审美教学方法
古诗词内容极为精炼,古人有“炼字”“炼词”“炼句”的追求,创作出来的诗词对语言文字的应用最为讲究。教师可以结合景、物、字展开教学设计,创造良好学习契机。
(一)炼字解读
古诗词中有太多典型的字词,这些字词寓意丰富,教师抓住这些鉴赏素材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古诗词语言精美,寓意深刻,而且有特定的诞生背景,学生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现状关联性认识不足,教师要做好教情分析,设计更多典型字词鉴赏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具体问题讨论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陆游的《示儿》,带有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师在组织诵读时,要求学生找出诗句中典型的词语,学生积极响应。“死去元知万事空”中的“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悲”字;“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告”字,这些典型词语都带有丰富的意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发展开讨论,结合教辅材料,具体分析这些典型词语的表达作用。教师提示学生从爱国情怀的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给学生做出示范解读,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先解读整首诗的内涵,确定诵读情感基调,对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重点解析,为学生审美体验奠定基础。学生对古人炼字炼句熟悉之后,也有主动探索的意愿,教师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在广泛的交流探索中能够建立学习共识。
(二)勾画场景
教师组织古诗词学习活动时,要从画面感视角展开设计,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内容,想象其展示的景色。如果有需要,还可以组织学生画出景色画面,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机会。古诗词形神兼具,其审美体验更为丰富,教师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展开教学活动,及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学生参与古诗词插图设计环节,需要对文字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处理,以提升教学适合性。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从场面景色描写角度展开鉴赏分析,可以真切感受到作者隐居山林的惬意,表现了乡村景致之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鉴赏展示。学生最喜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句,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诗句所描绘的场景。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交流,对这首诗的精彩词句进行重点鉴赏,并给出具体的鉴赏任务:自然之美和心境之美的交互成就了人间仙境,你能够用画笔展示诗句内容吗?学生拿起画笔,对诗句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展示,逐渐找到绘画起点。一句诗、一幅画,古诗词鉴赏由此展开,这是文学鉴赏,也是美术鉴赏。古诗词有丰富的意蕴,教师选择独特的角度和多种审美设计,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为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助学作用更为突出,显著提高了助学效果。
三、以思入境,促进审美教学内化
在古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独立阅读、合作交流活动,能够为学生自主审美创造条件。学生站在不同角度阅读分析诗词内容,其所感所见存在个体差异,需要教师适时给予指导,确保教学顺利开展。
(一)独立阅读
语文教材内容大多具有经典性、故事性、趣味性,深受学生青睐。教师设计独立阅读学习任务,提出有悬念的阅读问题,有助于创造独立阅读感知审美的机会,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学生阅读认知水平具有差异性,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课前设计,为不同群体的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其阅读审美品质。学生有独立阅读的要求,也有个性审美的能力,教师运用技术辅助,能够使课堂模式更满足学生需求。
张继的《枫桥夜泊》,朗读起来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诗句将江南水乡风景充分展示出来,表现了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人带来美的体验。教师指导学生从远景近景相结合的角度进行鉴赏,学生开始寻找诗句中涉及的景物。如残月、山寺、霜天、江枫、渔火、客船等。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逐渐进入到鉴赏环节,其审美体验不断丰富起来。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独立阅读学习,成功激发学生鉴赏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合作交流
在多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喜欢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阅读探究任务,给学生带来合作讨论的机会。这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审美认知。话题讨论、集体鉴赏、课堂演绎、故事讲述、读写结合等,都属于合作学习形式。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阅读任务,在其中渗透阅读审美内容,从古诗词诵读、背诵、鉴赏、内化等角度帮助学生完成审美认知构建。古诗词有独特的美,学生感知体验十分丰富,教师利用具体的教学任务进行驱动,能够创造更多探索契机。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用词朴素自然,词的节奏感很强,表现出真切的情感。特别是“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对仗设计,读起来意味深长,写出行路途中跋山涉水的艰难。教师设计集体鉴赏学习任务:“夜深千帐灯”属于上阕高潮句,这里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呢?如何衔接下文呢?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学习。学生拿到鉴赏任务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风雪交加的夜晚,身在塞外,看到野营帐篷里的灯火,自然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教师提示学生从戍边保家卫国的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学生心领神会,诗句鉴赏进展顺利。
四、以文赏景,提升审美教学品质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古诗词鉴赏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训练的机会。文学鉴赏要先确定方向和角度,还要渗透情感。教师结合作品背景并从审美鉴赏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转换角度
在进行古诗词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求学生解读重点字词、感受意蕴、体验节律,都能够让学生在鉴赏学习中建立审美认知基础。古诗词诵读节奏划分、重点句子鉴赏、文体改写、阅读感想、寓意发掘等,都属于古诗词学习范畴,教师可以对相关教学任务进行优化设计,有意识地渗透审美内容和要求。
如教学《村晚》时,教师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思考,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设计成阅读问题。学生积极反馈,阅读问题不断呈现出来。如:“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牧童”是指什么人?“短笛无腔信口吹”是什么意思?等等。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阅读问题集中起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不同的见解。学生自主阅读,提出阅读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学习体验。学生对诗句有不同的理解,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古诗词意蕴丰富,学生站在不同角度阐释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进行鉴赏教学,将典型观点集中解读,与学生一起逐渐形成阅读共识。
(二)延伸视野
教师要针对古诗词文本内容设计训练任务,结合景色描写展开阅读训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相关素材信息,围绕阅读主题进行互动,这有助于为学生带来一些感知体验的机会。学生大多喜欢课内课外对接阅读,利用网络进行延伸阅读。教师抓住学生审美诉求展开对应设计,学生主动进行反馈,学生的审美体验会更为丰富。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宋朝诗人范成大写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将农民勤劳淳朴的美德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结合诗句阅读,对图片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图文结合学习,课堂研学氛围逐渐形成。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讲解诗句内涵,畅谈阅读感受,学生积极回应:“第一句展示农村男女耕田、绩麻的劳动景象,这是一幅忙碌的劳动场面;第二句介绍孩子们的天真表现,在学习种瓜种豆,凸显了和谐的农村生活。”教师组织学生展开鉴赏阅读,要求学生自行归纳总结鉴赏见解,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学生鉴赏情况能看出,教师鉴赏活动设计是比较有创意的,学生鉴赏表现突出,其审美认知构建顺利,教与学变得更加默契。古诗词鉴赏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需求展开设计和组织,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能够推动鉴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古诗词教学渗透着审美教育内容,教师做好学情调查,针对学生学习需求组织审美活动任务,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审美鉴赏的习惯。不同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存在较大差距,这需要教师对古诗词内容进行专业解析,利用多种辅助手段给学生提供帮助。学生审美体验越来越丰富,其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也会变得更加高效。诵读、聆听、鉴赏、反思、读写等,都属于古诗词学习的方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学习,能够提升学生鉴赏能力,丰富其审美体验,从而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晓丹.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体验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5):71-72.
[2]王莹.基于审美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高段为例[D].长沙:湖南大学,2020.
[3]王玉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9):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