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论文

2023-11-25 20:06:54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关键的部分,而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在阅读教学中完成。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效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小学教学活动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更主动地参与,提升他们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获得感,最终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关键的部分,而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在阅读教学中完成。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效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小学教学活动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更主动地参与,提升他们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获得感,最终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效率
语文这一学科的基础性非常强,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又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比较基础的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至关重要。在语文学科中,阅读是重要的版块,如何在教学中提升质量、效率是语文教师在一直思考的问题。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当下,教师已经非常明确,教学工作中,学生是主体,判断一节课的质量高与否,最主要还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他们是否能积极参与到教师构建的各种活动中,能否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是否可以理解文本,这些都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的基础性已经不用强调,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其重要性已经不用赘述,但依然有很多家长、学生没有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价值。单从学科的育人价值来看,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得到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还能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等的提升。再从语文学科所具备的长线价值来看,它是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学科中,阅读理解以及作文是两个重要的版块,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由此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和积累方能实现。从小学阶段整体来看,低年级的学生还可以从文本中找到一些阅读理解题目的答案,但步入高年级后,这样的方法就很难行得通了。从阅读理题目的设置来看,就是要求学生不断提升阅读理解力,从一开始的在文本中找答案,到后期的理解、分析文本,最终总结答案,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这是阅读教学中的要点。
二、提升策略分析
无论在教学中选择何种策略,应该把握的一个要点是,学生如何能积极参与,即语文阅读课堂要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有主动性,这样后续的教学才能更顺利。
(一)教学前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改已经让所有人更全面地认识了教育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不断提及,他们在教学中被极大地关注。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无论设计何种课堂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参与进来,而不是自己设计活动,自己开展,学生只需要听。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不断练习,不断思考,只听教师讲课是难以实现这样的目标的。要让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唯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方能实现。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相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确保阅读教学质量的基础。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带领他们理解古诗有帮助作用。很多古诗词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一些意象化表达,如《暮江吟》中的“半江瑟瑟半江红”,此时的江面到底是什么样的?《题西林壁》虽然没有比较抽象的句子,但这是一首哲理诗,不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很容易停留在浅层面的文字理解上,无法完成教学目标。但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是事实,只能去理解表面意思,激发兴趣就是在学生和古诗词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帮助他们理解。以《题西林壁》这一首古诗为例,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展示庐山的图片、视频资料,观看完毕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庐山的看法。再介绍苏轼,之后提出:我们在看完这些资料之后,心中都有了对庐山的看法,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大诗人苏轼眼中的庐山是什么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二)教学中重视提问,而非直接将内容告知学生
提问能促生思考,思考是能力提升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提问,带领学生逐步深入文本,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感悟,这是提升他们思考力以及分析力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小屋》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应用提问导学这种方法,实现提升学生预测能力、编写故事能力的重要目标,这也是本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篇课文充满趣味性,因此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能力必然是要经过锻炼才能形成的,即便学生对内容多么感兴趣,在课堂上如果不加思考,理解力、编故事能力的提升也就成了空话。而通过提问对学生施加引导,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锻炼,提升教学质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如在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之前可以就题目设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这个小屋总也倒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觉得呢?有的学生会回答:可能老屋被施了魔法,有的学生会回答:那是因为它建得很坚固吧。读到第二自然段时,可以提问:同学们觉得老屋要倒了吗?再读第三段,提问:大家看一看图片中的下老屋,你们觉得他会答应这个请求吗?像这样让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有效推进阅读教学。
提问还能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就可以针对题目先提出:同学们在读到这个题目时,有什么想法呢?此时学生会说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如: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它为什么要搭船?它想去哪呢?它搭的船是什么样子的?像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思维,也能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带领学生读课文时,可以先让他们自读,此时提出:请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标好自然段,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之后的对课文深入剖析环节提出:这只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对它有什么样的印象?能说说从哪些地方具体感受到的吗?此时学生已经非常明确,这只鸟是翠鸟,教师可以顺势提问:翠鸟美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如果看到这样一只鸟,你想怎么夸夸它呢?那文章中的小朋友是如何称赞这只鸟的?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这样的问题串模式能让学生将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文上,集中在对课文的分析上,去不断感知、理解,进而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能力的提升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需持续努力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此需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真正对阅读内容感兴趣,并保持长期的兴趣。这需要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有更多的成功体验以及获得感,这通过自主探究就能实现。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明确课文在讲什么,浅层面是在说什么事?深层面又在说什么事?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表达出来的?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究得出这些答案之后,他们会看到不一样的阅读课堂,会享受自己通过分析得出答案的感觉,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这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能让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探究的方法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本单元中,要求学生能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因此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就要重点关键关注其中的语句。这次可以要求学生找出兄弟俩互相吹蒲公英绒毛的句子,细细品味,让学生通过探究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之后再让他们找出草地变颜色的句子来欣赏,再总结早晨,中午以及傍晚草地的变色现象,由此顺利进入寻找草地变色原因的句子并进行诵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悟。完成这一环节之后,再让学生画出“我”喜爱蒲公英的句子,此部分需要精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更好的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感悟兄弟俩的童真童趣,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而这一切都是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的,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再如,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这篇课文,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探究教学这种方法实现课堂教学质效的提升。在课堂上让学生来主动展开探究,去分析课文内容,分析写得好的部分,为什么好?这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而且在阅读教学中,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自主探究可以有效实现这样的目标。在读完第四自然段之后,可以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再来分析为什么课文中的文字描述能够起到这样的效果。此时,学生就进入对文本的深入剖析中,分析课文在描写钱塘江大潮时的特点,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语句措辞的特点等,明确在介绍一个地方时,应该如何去写才能吸引读者,进而在剖析完文章的基础上提升自己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组织合作学习
小学生在学习时有一个特点,便是在遇到难题时,会比较容易产生退却心理。他们年龄小,如果只一味地用成年人的思想要求他们,生硬地告诉小学生:遇到困难怎么能放弃?这样会让他们有很大的思想压力。在阅读学习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难理解的内容,例如“僧敲月下门”中“敲”字好在哪里?为什么比“推”字好?“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桂花雨》中“寓情于物”是如何实现的?这些内容都是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的,却也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阅读不是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学一学生字,是要让他们理解文字背后的内涵。对此,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分析课文,这样可以消解学生面对这些难题时的畏惧感,大家一起讨论,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开阔,更发散,学习效率自然会更高。通过讨论,学生会明确,《桂花雨》中的情是思乡之情,而桂花就是载体,这其中还有对母亲的思念,所以作者不是只为了写一写桂花,写它香,而是借此抒发内心的思乡以及思念母亲之情。合作学习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组内成员就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确保这些要求都能被有效践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价值非凡,其所具备的基础性、育人价值等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的,是教学行为开展的重要指导。在教学中,要多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导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有更多的获得感,对所学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能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提升阅读教学质效的目的。
[1]肖琼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初探[J].语文课内外,2020(1):216.
[2]谭慧.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教文汇,2011(11):84-84.
[3]张孝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9(7):291.
[4]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22-127.
[5]马晓娟.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J].求知导刊,2020(21):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