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青年大学习”学习现状调研论文

2023-11-24 17:13:08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文章基于高校学生个人角度对高校学生“青年大学习”学习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改进建议,包括强化学习意义宣传,化被动为主动;活跃“青年大学习”学习氛围,树立校园榜样人物;迎合学生喜好,选择优秀的领学人;丰富学习形式,进行个性化选择。
摘要:文章基于高校学生个人角度对高校学生“青年大学习”学习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改进建议,包括强化学习意义宣传,化被动为主动;活跃“青年大学习”学习氛围,树立校园榜样人物;迎合学生喜好,选择优秀的领学人;丰富学习形式,进行个性化选择。
关键词:“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高校学生
“青年大学习”是共青团中央开设的网上学习主题团课,旨在组织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青年大学习”对于当代青年了解党史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调研,具体分析了高校学生学习“青年大学习”的积极程度、认真程度、知识掌握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发现已入党或有入党意愿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强,且既受主观的学习意愿影响,亦存在客观环境压力推动。在高校的不同监督措施下,学生学习“青年大学习”的积极程度、认真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相近,可见强化引导措施在提升量化要求方面成效显著,但在质化要求方面成效则无明显差别。此外,优化领学人、视频剪映风格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一定影响。现对于调研情况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本次通过网络发放68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42份。其中,调查对象年龄在17—25岁,平均年龄为20.81岁;男性占20.56%,女性占79.44%;党员或预备党员占13.40%,入党积极分子占24.14%,共青团员占52.49%,群众占9.97%;大一占15.58%,大二占19.47%,大三占39.41%,大四及以上占25.55%。同时,为深入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雪球抽样法抽取了60位高校学生开展深入访谈,其中访谈对象所在高校涉及的省份有广西、广东、河南、福建、上海、陕西、四川、江苏、湖北、海南、湖南、辽宁、吉林、安徽、重庆、新疆。
二、结果
(一)学习态度
当前,高校学生对“青年大学习”的学习态度主要有积极主动、不情愿、无感、应付了事四种,亦存在部分学生表示视自我状态及当期团课领学人而定。如表1所示,在主观学习态度方面,持积极主动态度学习“青年大学习”的高校学生占47.20%,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高校学生并非积极主动地学习“青年大学习”。而从政治面貌来看,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群众中持积极主动态度学习“青年大学习”的学生占比分别为52.70%、43.62%、45.31%。此外,无论何种政治面貌,都有18.00%以上的高校学生表示是被强制要求而并不情愿学习。可见现今高校学生学习“青年大学习”的主观意愿并不强烈,尤其是没有入党意愿的高校学生,而学生被动学习状态对学习成效无疑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学习效果
第一,不同引导措施下的学习效果。目前,各高校针对“青年大学习”的引导措施主要有通过后台学习记录监督、统一时间/地点学习监督、定期收取学习完成截图,以及完全靠学生自觉学习,也有部分高校综合运用以上多种形式进行引导,甚至将季度完成度作为评奖评优的基本条件。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不论采取何种监督措施,高校学生学习“青年大学习”的积极程度、认真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相差不大,都在53%—70%,而采用后台学习记录监督形式,季度完成度相较其他引导措施更加突出,占比87.68%,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高校常态化注重季度完成度监督,更多的是形式化地实现量化要求,而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在提升质化要求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从而探索更多元化的引导措施。
第二,学习成效区间占比。当前,季度完成度与主观学习成效并不相符的问题比较突出。如表3所示,高校学生学习“青年大学习”的积极程度、认真程度、知识掌握程度、季度完成度在81%—100%的分别占33.90%、26.38%、19.84%、66.61%,即从季度完成度来看,有66.61%的学生季度完成度在81%—100%;从认真程度来看,仅有26.38%的学生认真程度在81%—100%,可见当今提倡的“量化带动质化”策略在量化要求方面成效显著,但治标不治本,无法实现质化要求,还需要寻求更多的优化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第三,长期学习成效。长期学习成效主要从提升思想觉悟、了解党史知识及当今时政国情两方面考究,如表4所示,26.01%的高校学生表示学习了多期“青年大学习”,思想觉悟有所提高;41.12%的高校学生表示了解了党史知识和当今时政国情;而仅有2.65%的高校学生表示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可见“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作为辅助思想教育活动,应从少年时期抓起,其长期学习成效值得肯定。
(三)吸引学习因素
吸引高校学生学习“青年大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团课的党史知识及当今时政国情、优秀的领学人、视频剪映风格,以及学生本身的特殊身份等因素。从整体来看,持“积极主动”态度的87.13%的高校学生表示最吸引其学习的因素是党史知识及当今时政国情,而对于被动学习(持“不情愿”态度)、想学习就学习(持“无感”态度)、不想学习(持“应付了事”态度)的高校学生,最吸引其积极学习的因素占比从高至低依次为优秀的领学人、党史知识及当今时政国情、自己的特殊身份,如表5所示。由此可见,提升一般情况下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优秀的领学人、创新学习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
三、讨论
纵观总体调查结果,“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学习成效值得肯定,但目前亦存在些许问题,问题可能来源于学生本身,亦可能来源于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故高校需要认真思考,探索解决学生现存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学习积极性不高
不可否认的是,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积极性较共青团员及群众更高。通过观察法及深入访谈了解到,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学生拥护党组织,学习党史及了解当今时政国情的意愿较强,次要原因是在身份加持下,主观上持强烈学习意愿,同时客观压力促使其认真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何种政治面貌,都有18.00%以上的高校学生表示是被动学习,因而并不情愿学习。首先,从学生本身分析,一方面,学生尚未思考过学习意义,而仅仅是被动地“应付”学校要求,因此存在逆反心理。有研究表明,一个不知道学习目的和意义的学生,是很难充分发挥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当他明确了具体的目的和意义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推动他去积极主动地学习[1]。另一方面,学生责任感较弱的同时执行力较差,因此“知而不动”,宁愿把精力放在打游戏、刷短视频等娱乐项目上,而不愿花5分钟甚至不足5分钟的时间认真学习“青年大学习”。其次,从客观环境进行分析,校风、舍风等环境条件都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周围学习风气不好,身边的人都习惯应付参与,学生便会持“大家都这样,不看也没多大问题”“他们都不看,我看就会显得不合群”“他们都边播放边干其他事情,做选择题就去网上查答案,我也学他们”等态度;当周围学习风气好,身边人都积极学习及聚集讨论党政大事,学生则会向群体靠拢,从而认真积极地学习。环境氛围之所以会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是因为当今高校学生的从众心理不只体现在消费从众、恋爱与性观念从众、入党从众、择业从众上,还体现在学习从众上[2],而对于“青年大学习”,群体压力会迫使学生随大流。
(二)参与率高但质化水平低
各地高校主要采用“后台学习记录+定期收取学习完成截图”形式进行常态化引导,然而部分高校学生打开“青年大学习”几秒钟甚至是一秒钟随即退出,后台就会显示已学习,辽宁省某高校某位共青团员就表示“我从来都只是签个到,不用交截图也不用答题,进去一秒都可以出来了,习惯了”。由本调查可知,季度完成度虚高,而被调查者学习主题团课的积极程度、认真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的平均水平与季度完成度并不相符。究其原因,从学生本身来分析,主要是学生本身学习意愿不强,但又迫于学校压力,只能应付参与学习;从客观环境来分析,在提升学习率方面,大部分高校都注重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高频度地反馈学习结果,形成常态化的督学机制,提升学生的参与率,但这样不够全面和科学[3];而在提升学习质量方面,各地高校都举办了党史知识活动,但采取的措施仍相对不足,从而导致量化率与质化率不同步的同时又相距较远。
(三)学习形式单一,未最大限度提升主题团课吸引力
综合调查结果可知,视频剪映风格及领学人的选择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青年大学生”主题团课始终坚持短视频学习形式,然而部分被调查者表示目前“青年大学习”表现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且对往期视频内容毫无印象。究其原因,首先,在当前快节奏的时代,高校学生较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短视频学习在发展初期赢得了大部分高校学生的认可[4],但长期来看,其表现形式单一,难免枯燥乏味且引起视觉疲劳。其次,短视频的选择固然符合大多数高校学生的喜好,但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学生的兴趣亦多元化,单一的视频形式学习已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因此未能最大限度提升主题团课的吸引力。
四、改进建议
(一)强化学习意义宣传,化被动为主动
学习“青年大学习”如字面意义,为“青年”的大学习,对于爱党爱国的青年大学生来说,积极学习“青年大学习”应作为追求目标,以便了解党史知识、关注时政国情。因此,高校要强化学习意义宣传工作,让高校学生明确学习“青年大学习”的政治性意义,明白这本身就是爱党爱国的体现。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强化学习意义宣传工作的建议。首先,从校级领导至学院辅导员,从班级干部至宿舍舍长,层层监督落实学习意义宣传,以此引导高校学生摒弃旧观念的“任务被动性”,弘扬新观念的“意义主动性”。其次,采用张贴校园海报、运营宣传号等方式进行“青年大学习”的意义宣传,并附加转发点赞次数奖项,从而将学习意义宣传范围覆盖到整个校园,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常态化,进而坚定不移地跟党走。
(二)活跃“青年大学习”学习氛围,树立校园榜样人物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高校学生要更积极主动地学习“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少不了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此,高校应活跃学习“青年大学习”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党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5]榜样的力量卓然,充分利用榜样激励教育机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有以下建议。首先,建立健全“青年大学习”激励机制,如适当举行相应活动,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和奖励,选树校园榜样人物,激发其他学生学习“青年大学习”的热情。其次,在公告栏适当张贴榜样学生事例,一方面增加“青年大学习”在学生生活中的存在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带动学生向榜样学生学习,主动提高学生对“青年大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在榜样激励教育中,要精准把握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及动态变化,按照需求调整激励资源,同时善于运用成就需要理论激发高校学生的成就动机,如经常提供成就榜样,激发高校学生争取成功的愿望和行动,调动高校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6]。
(三)迎合学生喜好,选择优秀的领学人
在“青年大学习”中选择优秀的领学人能够更加吸引青年大学生,而选择不同类型的领学人也相当重要。首先,在有专业领学人的同时,选择老一辈革命者友情参与领学,在特殊革命根据地参观时可穿插介绍老一辈革命领学人的事迹,让青年能亲切地感悟到“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7],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学习到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良好品质。其次,邀请高知名度主持人定期领学。高知名度主持人领学一次仅能在相应档期激起学习热潮,而选择高知名度主持人长期可持续入驻,每新办10期再入驻领学一次,能长期可持续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选择年轻一代形象良好、政治过关的艺术家做领学人,这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可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8]。2016年11月,习近平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希望大家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9]高校学生思想活跃,接受事物能力强[10],此类领学人往往更能吸引当代年轻人,更符合青年的喜好,因此对青年也有巨大的影响力。
(四)丰富学习形式,进行个性化选择
第一,增加漫画学习形式。曾有漫画《黑塔利亚》用拟人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二战时期真实的历史关系,即用人物所发生的日常冲突、人物性格、政治方向等,巧妙地演绎了二战的各国关系[11]。国产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将各国比作不同的动物,用最可爱的拟人手法表达了最真实而又炽热的国家情怀,有利于更好地传播爱国主义的思想[12]。
第二,增添漫画展示形式。在满足漫画爱好者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可让高校学生自主把控学习进度,更利于其加深对主讲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
在提升高校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建议强化学习意义宣传、丰富与创新学习形式,从而化被动为主动,提升学习质量;在强化客观环境推动方面,建议活跃氛围、树立榜样,以带动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1]马会梅,杨灵.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4):32-33.
[2]邬强.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97-99.
[3]梁维玮,姚东东.“九字法宝”促进“青年大学习”走实走深[J].中国共青团,2020(7):74-75.
[4]赵熙.党史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策略:以第十一季“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为例[J].科技传播,2021(15):126-128,146.
[5]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EB/OL].(2013-09-26)[2023-02-0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926/c1024-23050194.html.
[6]李艺,王轶涵,杨帆.榜样激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510-516.
[7]郝海洪.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效、问题及改进方法:以安徽某高校共青团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83-85.
[8]吕宁.“明星效应”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明日风尚,2018(23):293.
[9]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2).
[10]孙丽娜.明星效应对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8(33):89.
[11]袁雅丹.浅谈《黑塔利亚》中蕴藏的对话式教学理念[J].亚太教育,2015(19):297.
[12]鲍文虎.爱国主义精神的年轻化传播新样态: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J].传媒论坛,2021,4(14):117-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