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项目式学习视野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以厦门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论文

项目式学习视野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以厦门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论文

1

2023-09-28 17:27:00    来源:    作者:yeyuankang

摘要: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践应多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本文以厦门实验小学校园内外开展的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借助案例介绍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及实施效果评价,分析其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建议,探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

  摘要: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践应多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本文以厦门实验小学校园内外开展的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借助案例介绍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及实施效果评价,分析其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建议,探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奠定了基础。项目式学习,即学生在各类项目式探究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使自身主体作用得到肯定,在情境下建构与生成知识,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全面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根据核心素养与学科特点,在项目式学习中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起源于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提供一些关键素材并建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并生成作品。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技巧和能力的提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个人或团队同心协力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项目,并对作品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整合课程资源,促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探究精神、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项目式学习关注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协同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能有效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30928172602.png

  (一)开展校园内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1.基于项目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基于项目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发展高阶思维、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例如,在“认识校园里的植物”项目式课程学习中,利用厦门实验小学校园内的各种树木、花卉等资源,设计一系列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定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主题。小学生缺少生活经历且知识面较为狭窄,不能完全说出校园内植物的名字、特点、用途及种植养护注意事项,但他们天生对事物充满兴趣,可以从认识校内植物入手开展一系列活动,如给校园里的植物设计并制作标签、绘制校园内植物分布图、制作校园植物专题手抄报、制作植物标本等活动,使课程融入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了环保意识及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劳动教育

  劳动课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实用的劳动技能,并且将课堂中学习到的劳动技能应用到学生的生活实践。笔者通过在课堂上开展调查发现班级里的学生对蔬菜种植充满兴趣,因此开发以“我是种植小能手——绿色蔬菜种植”系列项目式课程。利用学校教学楼顶空间,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播种、催芽、移栽、浇水、施肥、收获等真实的蔬菜种植实践活动。

  “我是种植小能手——绿色蔬菜种植”项目式学习可以分为四个模块。模块一:认识绿色蔬菜及蔬菜种植流程。让学生辨别常见的绿色蔬菜,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以及多吃蔬菜的益处。了解居家种植蔬菜的步骤。模块二:纸巾催芽法实践操作。首先,认识蔬菜的种子。让学生观察蔬菜种子的大小、颜色、质地等。其次,介绍处理过的种子——丸化种子。最后,学生体验纸巾催芽法的实践操作。先对蔬菜种子进行浸泡,根据种子的大小、质地决定种子泡水的8~24小时的时间(可以在课前将种子进行浸泡),将泡过水的种子分别陈列在纸巾育苗盒中,育苗盒里的纸巾保持湿润状态。2~3天后育苗盒中的种子长成小苗。在催芽环节,用拍照、录像的方式记录蔬菜种子发芽的过程,并指导学生撰写观察日记。模块三:纸巾育苗盒中芽苗的移栽。在种苗移栽环节,教师现场演示、介绍蔬菜种苗移栽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学生现场实践体验种苗移栽,尝试将催芽盒中的芽苗移植到蔬菜种植盆中。模块四:蔬菜种植的养护方法与措施。在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学生通过为蔬菜浇水、施肥、修叶、拔草、除虫等,了解蔬菜成长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收获与分享收获。学生通过对蔬菜的采摘,体验收获的乐趣,并将采摘的蔬菜进行烹饪,与同学、教师、家长分享劳动果实。在整个项目式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利用工具(如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对过程资料进行收集,并且引导学生生成不同形式的成果。除此之外,还应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进行总结与反思。

  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创客教育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动漫创客课程是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利用学生特别喜欢的动漫制作为载体,强调把项目及项目管理的理念应用于动漫教学中,突出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和探索性。学生选择人文、科技、环保、安全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完成动漫作品制作,促使自身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得到全面提升。

  厦门市每年都会举办中小学创客大赛,其中动漫创客赛项是主要项目。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发挥创意思维,制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我校开展动漫创客社团。动漫创客课程能让学生体验动漫创作,将创意用动漫的形式自由地表达出来。学生可以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创作来源,并撰写动漫脚本。学生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有的学生根据脚本的内容设计制作素材,有的学生为人物角色录制配音,有的学生利用绘图软件绘制人物场景素材,有的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素材……学生在创作动漫的过程中学习,体验身为小小创客的乐趣,激发对动漫制作的热情和潜能。

  (二)统筹外界资源,开展校园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体验、探究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改造,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

  1.基于场馆的项目式学习

  笔者以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开展基于场馆的项目式学习为案例展开介绍。学校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结合场馆的研究领域与性质的不同,规划出三至六年级的项目式课程。三年级开展“走进厦门园林植物园”项目式课程。该课程借助户外探索,引领学生认识本地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植物园内植物的生长习性及特征,引导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探究活动过程中每位学生需要完成一本学习手册,这本手册包含自然笔记、寻宝挑战题等内容。四年级开展“走进艺术馆”项目式课程。通过让本土木偶戏艺术家走进校园、让学生走进艺术馆的双向互动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通过聆听木偶艺术讲座,了解木偶的种类,感受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感受木偶戏特殊的艺术魅力。五年级开展“走进科技馆”项目式课程。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厦门科技馆各个主题场馆,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探索的学习欲望。六年级开展“走进博物馆”项目式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以华侨博物院、陈嘉庚纪念馆馆藏侨史文物和研究成果等为基础,结合学生学习特点、社会教育发展新趋势设计学习模块及学习活动。

  2.利用互联网开展项目式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笔者借助腾讯课堂等软件开展的线上教学,鼓励学生居家期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在线上课堂推出了“水煮蛋的烹饪探究”项目式学习活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鸡蛋的营养价值,掌握在市场上购买鸡蛋、挑选鸡蛋的方法,掌握烹饪出口感佳、营养价值高的“黄金蛋”的技巧,在烹饪过程中渗透安全事项的指导。在该课程中,笔者通过试验的研究方法,分别烹饪出时长为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的水煮蛋,剥开蛋壳研究蛋清、蛋黄的颜色、状态,最终得出结论为烹饪5~6分钟的水煮蛋营养价值及口感最佳,颜色类似黄金,因此被称为“黄金蛋”;提示学生烹饪时长为2~3分钟的水煮蛋不能食用,烹饪时长8分钟以上的水煮蛋,营养将被破坏且口感营养不佳、不易消化。三年级的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在课上通过讲解、现场模拟强调重视烹饪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由此可见,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多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从真实情景中发现真问题。为了让学生“想问”,教师可以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提问,营造课堂中质疑的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问题,在比较中提问题,在猜想中提问题。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30928172610.png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实施效果评价

  为了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应重视评价环节,在评价的过程中更近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与作品。创意物化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应关注项目作品的输出,该项目式作品为学生项目式学习的最终产物。在对项目式作品的评价方面,通过向同学、教师、家长展示并介绍作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荣誉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适当地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开展对项目作品的评价。小学项目式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互评,让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和学习,共同促进与提高。同时还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多维度、多层面地进行评价。

  在结果性评价方面,应关注学生的成果,鼓励多样化的成果形式,可以是调研报告、小制作、摄影集、微电影、手抄报、小品、舞台剧等,并提供舞台让学生展示和介绍成果。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展示不应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展示时间上,可以是现场展示介绍,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播展示,还可以摄制成录像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在展示地点上,除了学校,活动场馆、实习基地甚至学生的家里都可以作为展示的地点。

  在过程性评价方面,注重学生活动过程中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日志记录、留言板上的记录进行分析,完善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建议

  (一)课程主题与形式多样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不仅要源于教材或资源包,更要高于教材或资源包,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走出课堂与走出校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的时间也不局限于课堂的时间。鼓励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真问题或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在课程形式上可以采用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或者以职业体验为主的责任教育,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劳动教育。

  例如,学生生活中的三餐问题。活动内容可以围绕一日三餐的合理分配、三餐中的营养搭配与食物选择、一日三餐的菜谱设计与安排。教师可以围绕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式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诸多话题中挑选、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校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应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实践活动。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图书馆,让学生在图书馆内整理书籍,为图书馆的新书贴标签、协助图书借阅等。学校可以开辟校园农场等劳动实训基地,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到这些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种菜、浇灌、除草、丰收等过程,甚至可以对收获的蔬菜进行义卖。如此丰富的学习形式促使学生将兴趣变成认知,将认知转化为思维,从而达到探究、应用、交流和提升的目的。

  (二)活动过程注重因材施教

  面对学生自身条件及成长环境的千差万别,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真实情境,项目的主题选择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挑选问题,同时还应考虑问题的真实性、挑战性等。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喜欢的学习框架。项目式学习任务的难易设置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避免由于学生缺少相应的能力而无法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在“厦门实验小学午膳生如何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参与活动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发挥自己的特长。擅长设计调查问卷的学生设计问卷;擅长操作计算机的学生上网搜索资料,编辑Word、PPT文档等;擅长烹饪的学生,可以结合午膳生的喜好设计可口的菜肴。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在创造性与自我调节方面表现出色。

  总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师应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实践,不断完善项目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做出学习规划和设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0(23):11-13.

  [2]顾迪.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J].小学教学研究,2022(15):48-49+54.

  [3]洪佳.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J].学园,2021,14(8):62-63.

  [4]马颖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应用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