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错题讲评课之探索与实践论文

2023-09-28 16:29:43 来源: 作者:yeyuankang
摘要:错题讲评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教师在讲评时,不能满足于一题一讲,也不应止步于形式上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而应该抓住机会,适时引导,还主体于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类比细究,拓展延伸,归纳感悟.
摘要:错题讲评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教师在讲评时,不能满足于一题一讲,也不应止步于形式上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而应该抓住机会,适时引导,还主体于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类比细究,拓展延伸,归纳感悟.
关键词:错题讲评;思维品质;细究感悟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一直是一线教师的重要课题.错题讲评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它不仅是知识掌握的一个必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盲区,纠正错误,拓展思维,开发创造性等,也可以帮助老师弥补新授课中的教学不足,同时,也能很好地提升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等能力.但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会抱怨,讲评过的错题,为何学生又错?自认为讲清楚了,其实学生还没有听懂;自认为简单的,学生觉得难;自己滔滔不绝40分钟,口干舌燥,学生却掌握甚少;学生课堂听懂了,课下又忘了......很是无奈.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不能让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下的错题讲评课,仅有老师一人滔滔不绝的分析错因,讲解正确思路,哪怕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未必买账,效果必然是低下的.那如何能让讲评课收到好的效果呢?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对错题讲评方式展开探究与思考.
1由此及彼,类比讲评
类比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它可以使知识条理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它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题1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AB=2.设点P,Q满足=λ,=(1-λ),λ∈R,若·=-,则λ=;
题2在矩形ABCD中,AB=,BC=2,E为AE·BF的值是.
评注题1为上完新授课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后作业本中的题目,由于当时仅讲了数量积的定义,所以在作业讲评时仅讲了“基底法”,如何选基底,如何运算.题2为上完新授课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二)后作业本中的题目,由于此课时是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所以“坐标法”必然是要讲评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仅会当下学啥就只讲啥,那就太片面了,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系统提升.笔者在讲评课时,遇到同类、相似问题就很喜欢让学生往前翻翻作业本,比如讲到题2时,等学生领会“坐标法”后,笔者就让学生翻到作业本57页,让学生比对这两道题,不说多余的话,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比对,去思考,去动手演算,去感悟.结果学生自己就能发现原来这两道题是同一种题,题1也可以利用正三角形图形本身的对称性建系,从而用“坐标法”解决,—→—→基底,从而用“基底法”解决.代数法(基底法,坐标法)是解决向量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这样的类比讲评,重点突出,从老师引导学生类比,到学生自主类比,从而感悟总结,学生思路更清晰,理解更到位,知识更成系统,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题3若函数f(x)=log2(x2+2ax-a)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题4若函数f(x)=log2(x2+2ax-a)的值域为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评注题3与题4学生常常将“定义域为R、值域为R”搞混,只知道时而△<0,时而△≥0,但是弄不清楚何时用哪个.如果老师讲评时,能将这种“形同而质不同”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类比讲解,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变被动思维为主动自觉思维,从而引发学生仔细掂量,认真剖析,真正从问题本质去挖掘,得到的学习效果也就自然不一样了.题3是定义域为R,即不管x取何值,对应的整个真数都要大于0,即转化为x2+2ax-a>0恒成立,所以△<0.题4是值域为R,也就是要确保整个真数能取遍一切正数,一个值也不能落下,那么只能y=x2+2ax-a这个二次函数与x轴有交点了,所以△≥0.学生做错题目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仅停留在简单的记忆模仿上,时间一长必然忘记.通过类比讲评,让学生悟透问题本质,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再次犯错的隐患,类比讲评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差异性思维,提升了学生的类比分析能力,对提升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2借题发挥,拓展讲评
拓展讲评就是俗话说的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东西,延展加深.老师在讲评作业本、试卷中的错题时,不要“就题讲题”,我们可以借题发挥,针对错题进行一题细研、一题多法、一题多变,它实现的不仅仅是表面上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
拓展讲评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挖掘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
题5已知向量a=(2,λ),b=(3,-4),且a·b的夹角为钝角,则λ的取值范围为.
题6已知角A=60°,a=3,求△ABC的周长的取值范围.
题7已知数列{an},a1=1,an+1=3an+2,求数列的通项.
评注题5不少学生都做出答案λ>来了,少数学生错的题目是不是就不用讲评了呢?非也!要知道有时学生答案对,思维未必就严密.笔者抛出变式:如果a=(-2,λ),b=(3,-4),答案又如何?果然很多同学只考虑数量积小于0,而忽略cosθ>-1这个条件,出来错误答案λ>-.笔者不动声色,在黑板上写下答案为λ>-且λ≠,大家觉得诧异,勾起了好奇心,开始探究讨论,发现其实应该满足-1<cosθ<0,钝角不包括180°.由于原题中的向量a与b不会出现反向共线的情况,所以同学们漏掉一头还是出来了正确答案,学生思维中有不严谨性,老师要有这种预判能力,借助题目,慢慢细研.
题6是三角函数章节检测中某题的第二问,少数做对的学生普遍是由余弦定理得b2+c2-9=2bccosA=bc,进而使用基本不等式得到3<b+c≤6,从而得到周长的范围.笔者在讲评时表扬了这种做法,简洁、计算量少,同时询问学生还没有别的思路,引导学生处理范围问题实际上就是处理值域问题,在三角函数区块处理值域我们最擅长的是什么法?学生立马回答合一变形为Asin(ωx+φ)+B模式,继续问此处谁是变量?显然是“角”,继续追问那周长是个边的问题,如何转化为角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然知道可以使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从而得到b+c=(sinB+sinC)=[sinB+sin(A+B)]=6sin(B+),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笔者问道“两种解法,感受如何?”学生异口同声“我们的解法快,计算量少.”笔者笑笑,肯定了学生,同时在黑板上写下“求2b-c”,学生立马觉悟基本不等式不管用了,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思想来依然可以处理此题,将它化为2b-c=6sin(B-)即求得范围,所以函数思想才是通性通法.笔者讲评试卷中的错题时,借题发挥,适时引导,让学生体会基本不等式和函数思想两种解法各自的优势所在,让学生亲历由“误”到“悟”的过程,实现悟一题通一类,让学生跳出题海,减轻负担!
题7为初学等比数列后的常见题目,在递推式的两边同时加1,得到an+1+1=3an+3=3(an+1),构造出一个公比为3,首项为2的新等比数列{an+1}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如果老师仅仅是就题讲题,泛泛而谈,尤其是后期复习阶段,学生拥有一定的构造能力时,更不能单讲题7,老师应抓住此题,借题发挥,进行一题多变,将递推式变为变式1:an+1=3an+3n+1,变式2:an+1=2an+3n+1,让学生观察变式1,变式2与原题的不一样之处,结合学生已经会处理an+1=Aan+B(B为常数)型的题目了,引导学生如何转化不熟悉题目为熟悉题目?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将3n+1位置变成常数就可以了,如何变为常数呢?只需两边同除3n+1即可,后面就一切顺理成章了.借题发挥没有结束,继续抛出变式3:an+1=3an-4n+2,又将如何呢?似乎不能变成常数来处理了,老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原题an+1=Aan+B(B为常数)型,我们是如何找到一个新的等比数列的?本质是把常数B拆分了,使得左右两边刚好an+1+C=A(an+C),从而构成了新的等比数列.在此引导下,学生就会把握本质,将“-4n+2”进行拆分,找到an+1-2(n+1)=3(an-2n),从而构造出新等比数列.借题发挥结束了吗?没有!变式2、变式3是否也可以直接拆分3n+1呢?事实上变式3可以拆分为an+1-3·3n+1=2(an-3·3n),这样就直接找到等比数列{an-3·3n},而不需要变为an+1=Aan+B(B为常数)型再去构造等比了.
3多题一法,归纳讲评
在学生的错题中存在一些“形不同而质同”的好题,它可以事半功倍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素养,但是光有好题不够,需要有一双发现它的眼睛,如果针对这些“形不同而质同”的题目,老师只是给一个正确解法,不去深究,那么题目依然是散的,学生听完后领悟不深刻,下次出错率依然会很高.
思路就终止了.题10是2020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统测的填空题16题,学生会把条件平方得到a 2+b 2-a b=1,也会把目标变为求a 2+a b的最大值,但是怎么求,没想法了.为何题8学生耳熟能详,看到都会做,但是面对题9,题10,却没了方向?问题是不是出现在我们老师讲错题时仅仅做到“就题讲题”,而没有很好地去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呢?所以学生看到的都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如果我们老师平时讲评这些“形不同而质同”的错题时,能多多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就不难归纳出这里是多题一法,就会发现他们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处理二元问题,那么只需要同“齐化切”一样,化二元问题为一元问题即可.
函数的最值问题变为一元函数的最值问题.我们常说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教学,既然题8是学生耳熟能详的,那为何不引导学生去悟透呢?三角、数列、向量看似三个不一样的知识区块,虽形不同但质同,老师需要实施多题一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通性通法,通过有限道题的探究去领悟解决无限道题的数学机智,真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互换,学生讲评
富兰克林曾说: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错题讲评的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中来是最有效的方式.故可以采用学生讲评和教师讲评结合的方式,与教师讲评相比,学生的思维相通,通过学生间的语言交流也许更能让那些不会的同学豁然开朗,学生讲评可以使学生在讲评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题10平面向量a,b的夹角为60°,且a-b=1,则a·(a+2b)的最大值为;
再看题10,笔者讲评时为了突出多题一法,所以是引导学生将二元问题转化为一元问题来处理的.讲评完后,立马有学生举手示意了,他们有不一样的想法.这时老师千万不要因为讲评整张卷子时间紧张,而错失一次让学生展示、成长的好机会,就该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学生4:利用求根公式用a表示b,我也想到了,但是后面看着函数关系式太烦,不知道怎么求最值就放弃了,当时忘记用导数了.
师:不错!虽然计算看起来繁琐,但是把握住了函数思想的本质,条件给了二元a,b的关系式,必能用其中一个表示另一个,从而实现二元变一元.同时也提醒了大家,求最值的法宝导数.
错题讲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讲评时,不能满足于一题一讲,也不应止步于形式上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而应该抓住机会,适时引导,还主体于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类比细究,拓展延伸,归纳感悟.教师不只要交给学生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探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思路,如此才能提升、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的讲评课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唐俊涛.解题细节促能力课堂教学育素养[J].中学教研(数学),2018(11):8-11.
[2]刘成龙,蒋红珠,叶薇.对一个二元最值问题的探究[J].中学教研(数学),2018(10):19-23.
[3]武瑞雪.摭谈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四要”“四不要”[J].中学数学教学,2017(5):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