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

7

2023-09-25 16:51:27    来源:    作者:yeyuankang

摘要:

  摘要:自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以来,笔者所在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的指示和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示[1]。始终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主线;注重价值

  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深入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努力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已经开展了一系列能够有效促进课程思政的实践和举措。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Abstract:Ever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College English team of the author's university have been carrying out the instructions and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Higher Education,and 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ers determine to grasp the principle of“strengthening students'ideals and beliefs,educating students to love CPC,patri-otism,socialism,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pay attention to the unity of value shaping,knowledge imparting and ability training,scientifically design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plan PPT,deeply di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contained in College English,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English teaching,and strive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naturally.Through continuous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At present,College English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practices and measures tha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在《大学英语》课上有机融入课程思政需要做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开展课程建设项目、研修学习、发

  表文章、参加比赛等。笔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开拓创新,开展了一系列能够有效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和举措。使课程思政真正融入每一堂《大学英语》课,并深入和影响到每位大学生的思

  想和行动。

  二、课程思政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均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支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力量。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学习课程思政培训活动。如:“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教学示范”“全国中医院校中医药骨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思政建设)”“河南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交流研讨会”等。
       (一)贯彻集体备课制度团队成员共同研究《大学英语》教材,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融入点。并不断查缺补漏,改进方法,在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努力提升团队综合实力。

  (二)以赛促教,学以致用

  团队成员还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观摩活动和教学比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将进修和学习的经验运用到课程设计和教学当中,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30925165012.png

  三、育人目标

  结合《大学英语》的课程特色,团队成员对教材中每一单元不同主题的深入挖掘,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本课程科学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案课件,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总育人目标为: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一)培养爱党爱国情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大学英语》虽是一门外语课,但凭借其选材多元,经典与现代、人文与科技的有机融合,不难挖掘课文和思政教育的诸多结合点。同时,团队成员之一曾作为翻译加入中国援非医疗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更能把爱国主义热情传递给学生,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二)增强“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被歪曲的事实所蒙蔽。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学生有了了解西方社会和价值观的渠道,团队成员也充分利用好本门课程的教育和引导作用,通过典型实例对比,如:中西方对待人权、对待生命的不同方法和态度等,增强学生辨识真理的能力,增强“四个自信”,号召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三)培养奉献国家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大学生应该继续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授课教师通过《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结合点,如《让志愿者精神闪光》一课,号召学生从志愿工作开始,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感受中国援外医疗队“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将奉献国家作为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融入点

  课程思政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立意高远的创新,它是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彰显和功能的发挥。[2]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课程团队成员深入挖掘和拓展《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每个单元的不同主题,授课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多个角度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

  例如,通过学习《最充分地利用大学生活》,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高效、有价值地在大学学习和生活。融入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分析和探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历,进行批判性思维,认真分析和总结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青年学生认识到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并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4]通过《生命的真谛》这一主题,让学生体会健康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融入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现状,探讨人生,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结合教师团队成员的援非的亲身经历,讲述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医疗援助,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号召和壮举。呼吁学生珍爱生命,并发挥人生价值,鼓舞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读懂中国文化和传统》这一主题,鼓励学生讨论中国有哪些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和传统。融入中医,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中医专业,和学生一起体会中医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列举中国文化和传统中的精髓,体会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以及为全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精神财富。根据学校特色,授课教师重点带领学生探讨中医的历史和发展,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河南南阳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5]让学生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心,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中医的发展和传播做出贡献。

  在学习《适应电子科技时代》的过程中,让学生列举电子科技时代的特征和对人们生活、工作带来的影响。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肩负时代重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融入介绍国内外高新科技、自主创新事业的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鼓舞青年大学生努力学习专业基础,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所突破,努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通过《认识世界的多样和统一》,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多样和统一。如:不同国家语言、文化的不同,人类对和平的渴望等。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并领会共赢共享的概念。从本单元主题出发,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人民是一家,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中国要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大学英语》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手段,制订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线上教学内容多来自“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在线开放课程、在线精品课程、微课等。通过线上学习,让学生完成部分预习作业,并提出问题,通过微信群反馈给授课教师,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补充每个章节的重难点。线下教学凭借高校新建设的智慧教室的优势,运用嘉课堂、课堂派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愉悦的课堂体验及参与度。

  六、授课方式

  发挥智慧教室的优势,改变传统授课环境,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智慧教室中教学活动所体现的技术功能主要是叙述展示。[6]充分利用智慧教室,借助智慧黑板、移动讲桌、拼接桌椅、吊麦和移动麦等先进硬件配置,配合嘉课堂、课堂派教学软件,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出和传统教室授课环境截然不同的互动交流学习氛围。通过让学生自由结合,分为小组,在轻松愉悦的授课环境下,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倡导学生放下手机,回归课堂[3]。

  分组授课,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英语》授课对象是学校各类医学专业学生,班级人数普遍为100人以上。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了分组授课加合作学习的授课模式。分组授课确保了合理的师生比,便于教师在课堂上与更多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所需;合作学习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不再过分依赖课堂讲授,形成自主思考、分析、综合、思辨,合作的能力。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30925165020.png

  七、考核方式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经过多次实践和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考核采用60%形成性评价加40%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

  提高形成性评价的比例,促进全面育人质量。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包括考勤、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课堂表现、价值观衡量、阶段性测试、作业六项主要内容。

  其中,在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中,授课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制作的PPT的质量和课堂阐述过程两方面的评分。此项内容不仅考查学生对课程主题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注重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运用,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有意识地把知识和价值观结合起来,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课堂表现是授课教师考查学生品德品行的直接手段。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直观地判断学生对每个章节授课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对课程思政融入点是否持有正确的理解和态度。及时发现敷衍了事或其他消极态度,加以正确引导和纠正,并给予适当评价,以便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的持续有效运行。

  在价值观衡量方面,课程带头人和团队成员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量化衡量标准。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每单元主题和课程思政的结合点,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采访、谈心谈话等形式的考核标准,鼓励学生真实地反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阶段性测试和作业的环节,除了可以考查和检测学生对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掌握和运用,也加入了考查学生课程思政的内容。

  学期末,团队成员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和学生反馈,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大学英语》课程中需要调整的内容,不断优化考核方式,促进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继续攀升。

  终结性评价客观、公正。力求客观、公正地评判学生对知识、能力、价值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试卷采用题库加教师自主命题的形式,将课堂思政的内容作为重点考查部分,综合量化育人效果,总结学生一个学期以来对本课的掌握情况。随后进行试卷分析,学生成绩分析,汇总后由课程负责人组织团队成员共同研究,总结和优化。

  八、结语

  经过一个学期系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根据调查和采访结果,有以下几点主要的育人效果:

  首先,学生爱党爱国,写入党申请书、听党课的学生人数较往届同专业学生有明显增长。学生干部也积极发挥作用,协助教师做好课上课下的各种教学活动和学生工作;学生每天都关注国内外新闻,并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顽强奋斗。

  另外,在课程负责人和学生分享了加入中国援赞医疗队的经历和体会之后,学生对我国的援外历史和外交政策有了一定了解,并深受感染,课堂上经常会响起激动的掌声。并有学生表示也想在学业有成后加入中国医疗队,不畏艰险、救死扶伤,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学生积极地加入校内和社会团体的志愿活动,如“众爱支教团”志愿者,“轮椅之上,光芒绽放”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后重建志愿者、暑期疫情防控志愿者,等等;学生更加珍惜生命,并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表,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团结友爱,发挥协作精神,互敬互让,更加热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当然,本课程团队也能够认识到现有教学中存在的欠缺和短板,并努力改进,积极学习,不断提高团队综合实力,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全面深化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要点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6):126-129.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国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调研时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0):2.

  [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5]王安琪,隗雪燕,张庆华.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基于7名大学英语教师的个案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10):68-76.

  [6]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