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融合 ——— 以《多普勒效应》为例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融合 ——— 以《多普勒效应》为例论文

0

2023-09-13 14:35:54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传统教学中多普勒演示实验效果不太好,学生体验较差.本文阐述了将信息技术与物 理课堂融合,基于核心素养,大胆创新,利用智能手机、计算机软件模拟

  摘 要: 传统教学中多普勒演示实验效果不太好,学生体验较差.本文阐述了将信息技术与物 理课堂融合,基于核心素养,大胆创新,利用智能手机、计算机软件模拟、网络检索等手段多维度体 验实验教学来验证多普勒效应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融合,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新课程改革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可分为四个方面, 分别是“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 “科学态度与责任”.高中物理教学要认识到核心素 养培养的重要意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活动. 选取以信息技术融合物理课,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相关的技术构建一些吸引学生 兴趣的和平时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让学生主动参 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切实优化一些实验 的教学过程和功能,从而更新一些教学理念和手段, 最终完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然而目前传统教学中,针对《多普勒效应》一 节,有不少教师并没有很好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 课堂,局限于先放个视频,举个例子,就从头到尾 讲到底,究 其 原 因,是 既 没 有 准 备 将 信 息 技 术 与 本节课融 入 的 理 念,也 没 有 相 关 的 实 验 设 备.教 材上还使用“多人步行”模拟多普勒现象,虽然能 够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但假如学习能力普通或 抽象能力较弱的学生仅仅使用教材上的例子,可 能依然对“多人步行”和多普勒现象的相关联系表示难以理解.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多普勒效应》教学为 例,阐述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融合物理的教学和实验 方法,解决以上问题,落实核心素养.

2671C063-0B75-4abf-8746-DD231E209033.png

  1 创设真实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以下简称“师”) : 回忆当行驶的火车 鸣笛时或飞驰的赛车靠近看台时,你注意过它们发 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活动( 以 下 简 称“生”) : 学 生 回 答 声 音 有所变化.好像由低到高,从低沉到越来越刺耳. 之后集体观看由教师所放的火车或汽车驶近观 察者的视频.

  师: 看完视频后,不考虑单纯的音量变化,别的 方面有无区别,声音有无变得尖锐或低沉? 音调变 高还是变 低,音 调 的 高 或 低 是 由 什 么 因 素 决 定? 了解音量 、音调 、频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回 答之后,教师展示音调频率对照表再详细解释其 基本概念.

  师: 火车进站发出声音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还是经常改变的? 在火车边的路人听到声音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 如果是火车里的乘客,能感受到声 音的变化吗?

  生: 火车发出频率应该没有变化.不清楚车里的 人是否能感觉到有变化.当火车向路人驶来,路人听 到音调变高.声音变尖锐—音调变高—频率变大.

  师: 这些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随后在课件中简 介多普勒历史.

  设计意图与信息技术应用: 通过观看火车视频 材料,在学生心中缔造出了真实生活中的一段情境, 课堂内容变得丰富、生动而又具体,由于这类火车视 频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密相关,较易调动学生的兴 趣,使学生学习更为主动.选用视频素材时,要进行 适当的编辑,排除干扰信息.引导学生多留心关注日 常生活现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 观察能力,用所学的掌握到的物理知识来审视日常 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了解基本物理观 念,锻炼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 运用信息技术,简单体验多普勒效应

  师: 在初步了解完多普勒效应和历史后,课堂上 学生自我参与用手机体验下.打开手机 phyphox 应 用程序,介绍其“音频发生器”功能: 能发出各种固 定不变频率的声音.利用音频软件发出声音的频率 是恒定的,手持手机拉远拉近身体,即可以体验到不 同效果.这里使用默认设置频率 440Hz,如图 1.这 里频率范围建议设置在 200 -2500Hz 之间,假如设 置过低的固定频率,则会造成实验效果不显著,也易 受环境杂音干扰.假如设置频率较高,而音量又不 低,则造成人耳听觉不适.

1.png

  生 : 在教师 示 范 实 验 后,手 持 手 机 在 自己 身 边做从远 到 近 的 动 作,体 验 各 种 不 同 效 果.也 可 让学生 1 人手持手机在课堂里运动,其他同学感 受声音的变化.

  设计意图与信息技术应用: 优化了实验器具,又 让学生自行体验实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 手机屏幕较小,为方便学生集体观摩,建议将手机屏 幕共享到教室电脑直至大屏幕.

  3 现场集体感受软件模拟实验

  师: 每个人感受完刚才手机实验后,也可以集体 感受使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多普勒效应的效果.教 师用教室计算机打开之前安装好的 Audition 音频软 件.开 始 先 制 作 生 成 固 定 声 源,新 建 采 样 率 为 44100Hz,单声道,16 位的波形文件,之后点击菜单 栏 “生成”—“音调,然后在基础频率选项中任意输 入声源频率数值,在额外特性中输入 1.即可生成输 出频率的正弦音频信号.试听可听到原始声音效果. 使用鼠标滚轮可对声波图形放大,可见正弦波形.然 后在软件中依次点击菜单栏窗 口—“工作区”—“最 大化波形编辑”,“效果”—“立体声声像—“多普勒 效应”.在这里轨迹类型选直线,远距离起始 200 米,如 图 2 所示,点击试听体验,尝试改变其远距离起始和 速率数据,再点击试听,体验不同效果.

A626B571-1FD4-422f-ABB3-0FE52CE467FE.png

  学生活动: 观看并现场体验多普勒效应.

  设计意图与信息技术应用: 运用计算机技术软 件模拟多普勒效应,学生集体听到音调从低到高 再从高到 底,由 于 是 计 算 机 软 件 控 制 各 种 因 素, 完全可以自主控制声音变化的高低快慢.再 一 次加深学生 实 验 体 验 的 感 受,顺 带 观 看 声 波 波 形, 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4 回顾知识,分组讨论归纳基本规律.

  师: 体验完模拟实验后,回顾前面机械波所学知 识,单位时间内发出波的个数叫声源频率,观察者在 单位时间内接受到波的个数是指接收到的频率.声 源的频率是保持不变的.播放模拟动画后如图 3.试 结合教材“排队数人”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总结归纳 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3.png

  生: 观看模拟动画,自主学习后分组讨论模拟 “排队数人”问题来类比声源频率与接收频率的关 系.学习讨论后,归纳简单规律: 观察者与声源与相 对位置如果发生变化,会导致观察者收到频率发生 变化.

  设计意图与信息技术应用: 之前是体验实验,现 在是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通过模拟动画的观看和 教材例子的结合研究,增加具体动画演示,减轻抽象 想象难度,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小组合作攻克难点. 通过现象了解背后的原理,锻炼了学生推理归纳规 律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5 分组实验验证之前的规律.

  师: 分组合作实验,探究学生归纳出的规律究竟 是否正确,需要科学的数字量化验证.首先教师使用 2 台手机示范演示,A 手机作为声源播放,A 手机中 打开 phyphox 软件中的“音频发生器”,频率设置为 2000 赫兹.B 手机作为观察接收者不动,打开 phy- phox 软件中的“多普勒效应”,基准频率同样设置为 2000 赫兹.A 手机从远方靠近 B 手机后离开之后,B 手机可得图 4 所示.观察其波峰和波谷,可以看出 接收到的频率是先增加,再下降.

4.png

      手机运动结束后,点击右上角导出统计的数据, 生成文件,将数据传输到教室计算机( 网络传输或 数据线均可).计算机打开接收到的 EXCEL 文件查 看数据,顶部分别是时间、频率、速度,查看原始数据 如图 5.1 秒前的几项是由于打开软件的先后时间 差,属于无效数值.频率那一项是指观察者 B 手机 接收到的频率,时间是指 A 运动靠近 B,再远离 B 的 过程时间.依据图 5 此表格数据,也可以清楚的看见 频率随着时间而增加,而增加之后又迅速下降,对照 表格数据和手机 B 上的波形图可相互验证,从而加 深理解多普勒效应.

5.png

  生: 教师示范实验后,学生分组实验,2 人为一 组使用 2 个手机,如下图 6 所示: 女生和男生两人分 别手持手机作为声源和观察接收者.女生手持一个 手机移动,男生手持另一手机保持不动,则声源和观 察接收者产生了相对运动.女生将手机声源从左侧移动经过男生手机后到右侧,随着女生和男生的相 对靠近,男生手机显示频率越来越高,女生手机经过 男生手机后又相对远离,频率降低.之后,让女生保 持不动,让男生向女生靠近后远离,使用同类方法和 步骤重复多次,验证刚才得出的规律.之后将下表填 下完整.

66.png

  设计意图与信息技术应用: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 分组实验,使学生完全享受在沉浸式体验实验和探 究,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兴趣和主动性完全被激 发.教师传授完知识方法,引导发挥学生的创新思 维,开动智 慧 亲 自 动 手 解 决 问 题,进 一 步 锻 炼 了 科学思维和动手探究能力.最后得出结果再与之 前提出 的 规 律 相 互 验 证,整 体 过 程 科 学 态 度 严 谨,逻辑过程严密.实验完成后表格填写,又 一 次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 维和科学探究.

621B255C-E19F-45ad-B80D-1F1E8268CB8E.png

  6 了解多普勒效应的简单应用

  师: 布置任务,组织学生网络搜索多普勒效应的 应用并要求展示.

  生 : 学生使 用 手 机 通 过 网 页 查 询,自 行 拓 展 其应用的 相 关 知 识.依 据 自 己 查 询 到 的 信 息,综 合处理和组织后在课堂上 讲解具体用在哪些方 面. 比如在高速公路上用于交通测速和在医学上 用于超声检测等等.

  设计意图与信息技术应用: 学生通过网络查 询本节课相关知识的应用,就能意识到当代社会 科学 、日常生活与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是有紧 密 相 关.在 理 解 科 学 、技 术 、社 会 、环 境 的关系基础上形成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 度以及责任感.

  7 总结评价和练习

  师: 使用课前教师制作生成的问卷星调查问卷, 发送链接共享.

  生: 在线完成调查问卷和习题.

  设计意图与信息技术应用: 通过问卷星程序制 作问卷下发给学生,问卷里含有相关调查信息和课 后习题,可以及时巩固课后学习评价,有助于加深知 识理解,通过问卷调查后直接生成快捷的数据统计, 有助于教师了解本节课学习效果以及合作交流情 况.其中 91.3% 的学生评价对本节课兴趣浓厚,具 体见以下表格.

7.png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物理课与信息技术有机 融合中,对传统的实验操作方法及工具设备进行了 优化创新,无论是便捷度还是教学效果都有显著提 高.本文按照先提出物理问题 、体验分析,到小结 规律,验证 规 律 最 后 到 拓 展 知 识 、学 习 评 价 的 主 线,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融合教学理念和 方法,完成 了 课 程 教 学 任 务,并 且 发 挥 学 生 的 学 习主体,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科学的观念和态 度,运用科 学 思 维 去 探 究 解 决 问 题,进 一 步 落 实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周锦凤.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J].读写算,2021( 03) : 87-88.

  [2] 须雪忠.“多普勒效应”教学中几个疑难问题的诊断与对策[J].物理教学,2016.38( 01) : 14-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