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2023-08-21 11:39:59 来源: 作者:liuhong
摘要:为了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文章在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所在学校2019级护理专业学生按照班级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对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针对研究组学生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后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满意率和SDLR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期中、期末成绩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且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和SDLR总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
摘要:为了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文章在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所在学校2019级护理专业学生按照班级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对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针对研究组学生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后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满意率和SDLR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期中、期末成绩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且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和SDLR总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基础护理实训课;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提问者、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通过对话传授知识给学生,两者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主体并共同成长,从而在交流中提升知识水平,但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内容乏味、方法单调,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研究表明,医学院校教师可以采用整合不同教学方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临床推理、批判性评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的构建、良好的教学方法在其中占据主体位置,且教师作为促进者指导这一过程[1],以促使医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克服不同的挑战,与临床环境建立密切联系[2]。同时,随着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其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3-4]。有研究者比较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发现与无干预相比,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具有积极影响[5]。因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的交付和接收是同步的,且教学从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主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6]。
本研究重点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具体通过声音、画面等,包括微视频、动画及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教学,并通过自我导向学习准备(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SDLR)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教学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笔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所在学校2019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43人。纳入标准:完成了护理专业基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基本课程知识,年龄为17~21岁。按照班级将学生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122人,男生有29人,女生有93人,年龄为17~20岁,平均年龄为18.21±1.12岁,已学课程的平均成绩为78.36±5.25分;对照组121人,男生有27人,女生有94人,年龄为17~21岁,平均年龄为18.37±1.23岁,已学课程的平均成绩为77.87±5.47分。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平均成绩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研究方法
两组每次教学时间为2个课时,约100分钟。对照组采用包括PowerPoint辅助讲座、实训基本动作、课堂讨论、小组练习和考核等在内的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如下。线上学习:①学生自主学习,访问、评估和使用实训学习的信息资源(如医学文献、书目数据库,如MEDLINE、PubMed、循证医学数据库、互联网资源、教科书),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料;②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学习,通过获取患者信息,使用决策支持,制定查找信息;③学生通过使用预防指南、健康质量指标、社区和国家健康数据、药物处方集、临床指南、成本数据和循证医学应用(互联网上的数据)进行学习,并针对模拟患者做出决策。线下学习:①教师/护士基于计算机中的信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而学生和教师之间采用基于网络的临床病例并使用PowerPoint进行交流研究;②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下教学,包括现场演示、讲座、小组辅导、动手实验,并布置基于任务的作业,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项目结束后,进行针对性的考核,考核方法包括基本动作、问题回答、疾病答疑、健康教育等。
(三)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三个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满意率和SDLR。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估,考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和一些开放式问题,采用百分制进行统计,并分为三个区间,即优(80~100分)、良(60~79分)、差(59分及以下)。学生满意率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衡量满意率的21个项目采用李克特量表(1=完全同意;4=完全不同意)进行评估,问卷在教室里分发,并由学生在期末考试前的最后一堂课完成。采用沈王琴等的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问卷评价SDLR,包括5个维度[7]、12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进行评估,即“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计1~5分,正向计分,分值越高,表明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越强。
(四)统计学分析方法
所有指标分析均使用SAS统计软件包进行。SDLR水平和满意率测量方面,使用ANCOVA比较各组之间的结果。考核分数使用重复测量方差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成绩和满意率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学生期中、期末成绩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SDLR评分比较
如表2所示,研究组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和SDLR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混合式教学是由“教学—服务—管理—社会”控制组成,即教育的四边形,该模式不仅有利于掌握技术技能,而且还包括对关心健康问题或改善人口生活质量的行为产生意义。同时,为了满足卫生系统的需求,在卫生实践培训和专业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式获得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并认识和理解混合式教学将作为护士实训教学手段之一的意义。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对象不能脱离实践,不能脱离“行动—反思—行动”而存在,这就要求学生在基础护理实训课培训过程一开始就与人群和卫生专业人员进行互动,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工作,进而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同时,这要求在实训期间实现实践学习场景的多样化,包括信息技术教学、虚拟仿真、现场模拟,这些都是促进学生掌握健康相关领域和空间知识的必要部分。教学人员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将来他们作为护士的责任,并认识到增加知识储备的重要性,从这一点出发,在日常教学中要考虑进行永久性教育,并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批判性和反思的态度。而混合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护士实训的规划、实施等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专业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教学与应用之间的这种联系是基础护理实训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产生于不同的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在混合式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虚拟仿真、现场模拟,是以理论和实践不可分离的现实为基础,使专业人员和未来的专业人员能够应对当代的挑战,并成为构建其历史的主角。可以肯定的是,基础护理实训课除了需要使用积极的教学方法,还必须让学生克服其他的挑战,让他们在知识的构建中占据主体的位置,而教师则充当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传统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对话的位置上,教师的角色是提问者,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成为批判性研究者,此外教师也是批判性研究者。而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实训中,教育者不再仅是教书的人,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两者都成为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成长,从而在知识的交流中教育自己。考虑到知识产生的速度,基础护理实训课的基本目标之一应该是学会学习。这就需要一种能发挥主体作用的引导方法,这里的主体主要通过对现实和现实环境的反思而成为主体,而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意味着需要建立一个综合课程,在健康和疾病的决定因素之间建立充分的联系,在理论知识方法及其护理应用方面寻求平衡,以保持健康-疾病过程的生物学和社会联系。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创新的教育实践,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以便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的专业人员,确保实现高质量、高效的教学结果。通过混合式教学,可以在生活和社会问题方面赋予学生知识、责任等,使他们能够在不确定和复杂的情况下进行干预。在混合式教学中,通过虚拟仿真、现场模拟,学生的个人特征表现为责任心、承诺、激励、好心情。重要的是,混合式教学策略被定位为要在当前的护理背景下,通过改变教学角色促进学生护理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横向教学的开展。在教育和决策能力方面,混合式教学决定了未来专业护士的差别。在本文研究中,大多数参与者成绩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护理培训满意率也更高,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接受混合式教学后,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护士的日常工作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知识关系,即教育策略衔接理论和实践,由此促进护士不断进行自主性学习,并将其纳入实践,可以不断转变工作流程[8],这对于基础护理实训课的教学过程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对新的时代固有的复杂性的认识加强了作为挑战的主体的自主性的发展。基础护理实训模式的改革发展,要求通过教学方法中使用的空间知识建设促进学生实训能力的发展[9]。此外,教与学的过程必须考虑几个方面,其中包括个人的重要性,强调需要超越基于基础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将教师和学生置于知识建构中的模式之中。通过混合式教学手段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借助形、声、画进行实训教学,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能力[10]。可以说,构建有效的教育模式,是一种构建伦理的、批判的、反思的和变革的过程,超越了技术培训的限制,可在“行动—反思—行动”的辩证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模式可能基于一种或多种学习理论和范式,也可能是对这些理论和范式的重新诠释[11]。这意味着教学模式并不局限于使用的教学方法,还包括如何处理课程的理论前提系统,而通过混合式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培训,可以满足卫生系统的需求[12]。
护理实训是缩小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在有经验的护士、护士长和医院主管的指导下获得实践经验的过程[13]。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参与实训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它可以激发创造力和适应能力,提供更多学习技能的机会,增强分析能力,并最终产生工作经验[14]。而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接受角色的准备程度,提高了学生个人的专业能力。在本研究中,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的实训课堂教学,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实训条件,重点是护理技能的培训。研究组的学生接受基于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同时进行基本动作实训、课堂讨论、小组练习和考核,其中在线模块改编自医学生和住院医师使用的虚拟仿真等模块,并对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可以更好地适应护理实训教学。研究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实训的各个步骤,并提高他们对实训内容掌握的程度。医学生以护士的角色获取有关患者的信息(访问医疗记录、记录使用的道德规范),使用决策支持[药物相互作用、循证医学应用、个人数字助理(PDA)在剂量和风险方面的应用]。课程结束后学生可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而教师给予课程相关信息和资源—教学大纲、教学资源、课程方向和评估表,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估。实训教学结束后,针对各小组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两组的课程内容和评估方法相同,包括四个独立的小组考核项目和两次课堂考试。为了降低教师的潜在影响,两位实训教师轮流给每组授课。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方法对知识获取、满意率和SDLR存在一定的影响[15]。因为学习动机和教学方法对知识获取有交互作用。研究组中积极性较高的学生比对照组中的学生表现得更好,且两组学生的积极性都与满意率呈正相关。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为基础护理实训课中强化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教学提供依据,同时也提供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技术评估的具体方法。可以说,本研究对基于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策略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有效的评估,研究结果对学者研究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提供了支持使用混合式教学法的证据。这项研究结果也可以应用到类似的学生群体中,当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混合教学方法对其他护理专业学生群体的影响。
护理是为患者提供基本护理的职业,护士必须能处理患者遇到的复杂的问题。为了提供最佳护理,护士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完善的实践技能[16]。不同国家的研究和持续的证据表明,护理方面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差距[17]。事实上,护理教育应包括三个学习领域:认知、情感和精神运动。学生还没有准备好也没有信心进入临床能力的高级阶段或进入临床领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护理实训时间分配不足,或者是基础护理实训课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18]。因此,理论和实训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而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差距的最佳方法是采用优秀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和学习机会,并让学生参与人际交流。本研究对基于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策略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了护理专业学生不同形式的在线学习的有效性,这也提供了支持使用混合式教学法的证据。
可以说,教学方法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具有直接联系,而学习动机会影响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学习兴趣的学生一般成绩可以显著提高,而兴趣较低的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幅度不大,同时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手段存在一定的联系。整合多种教学手段是混合式教学的核心要素,被视为提高医学和护理专业实训教育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已被用于各种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教育教学中,可反映个人进行自主学习所需的态度、能力和个性特征的程度。研究显示,混合式教学有许多优势,包括提高教育材料的可获取性(在学生选择的时间和地点)、开展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定制教育策略),以及内容的标准化,其与学生的成绩存在直接联系,即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成绩。采用混合式教学,课程内容的交付和接收可能是异步的,即将教育模式从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对一转变为主动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对一。本研究中,采用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组学生SDLR得分明显增加。这些发现与有关研究基本一致,可以说混合式教学是基于在线自学教程的创新教学策略,同时也为护理专业学生实训教学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即混合式教学方法可被应用于基础护理实训课中。当然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推广到类似的学生群体中,并为其他课程教学提供一种具体的方法,从而有助于学生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评估混合式教学方法对其他护理类专业学生群体的影响。
总之,本研究说明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当然这也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动机程度。可以说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案例,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技术评估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乳霞,赵茜,董云青.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2,13(3):160-161,164.
[2]张会敏,马君妍,朱丽丽,等.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理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22,20(6):841-843.
[3]蚁淳,叶大庆.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社区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4):37-39.
[4]卢飞臣,谈曦,杨桂梅,等.基于PBL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22(5):134-136.
[5]朱丽丽,余翠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心内科护生护理技能及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7):3093-3097.
[6]张柳依,祝鑫红,杨芬.护理本科生自我导向学习现状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1,36(15):57-59.
[7]章雪玲,黄美凌,刘春玲,等.粤澳教师共建妇产科案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8):1130-1134.
[8]沈淼,龚红,欧阳璞.职教云课堂SPOC课程在高职护理病理学可视化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2,13(3):94-95.
[9]于利伟.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高职护理实训室开放式管理联合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3):76-78.
[10]柳彦.过程性评价在护理本科生护理技能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22,36(2):353-355.
[11]王潆潆,赵贞贞.课程思政背景下POGIL教学法在护理技能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以吸氧法实训课为例[J].科教导刊,2022(3):108-110.
[12]崔水峰,陶冬艳,周璇,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实训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以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1,7(35):51-54.
[13]何娇,王萌.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中的应用及对教学质量改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228-229.
[14]王艳梅,耿慧霞,李博.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混合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1(21):32-33.
[15]吴丽娜,窦蕊,赵艳琼.情境模拟四阶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课程中学生评判性思维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5):631-634.
[16]刘飞,王毅.以案例实训为基础的思维培养方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3):86-88.
[17]宋春雪,张鹏,訾春艳,等.虚拟仿真技术联合智慧职教云课堂在分娩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1,36(23):65-68.
[18]廖芬芳.护理技能竞赛在高职“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研[J].成才之路,2021(34):115-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