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析论文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析论文

3

2023-07-18 14:09:0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美术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家长的重视,而如何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体验感,是美术教师一直在探究的问题。教师采取趣味性教学的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文章通过分析美术教学现状,探究趣味性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美术从业者提供参考。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美术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家长的重视,而如何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体验感,是美术教师一直在探究的问题。教师采取趣味性教学的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文章通过分析美术教学现状,探究趣味性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美术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趣味性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美术具有培养学生良好审美和创造力的功能。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欠缺趣味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爱学习美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此,美术教师应该将趣味性与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1.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

  信息时代下,小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对美术活动的期望值逐渐提升。相比之下,传统的教学手段显得单一、滞后,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当前小学美术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认识到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因此,其教学成效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另外,有很多美术教师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没有采用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对美术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

  在应试教育的考核压力下,默认小学生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美术、音乐、体育等被列为不太重要的学科,加之任课教师很多都是非美术专业,甚至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些非专业教师无法深入理解美术教学理念,也很难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引导和教学,从而导致小学生不能理解美术课程的意义。

  3.美术课堂气氛活跃度较低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秩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把鸦雀无声作为最高评价标准,致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且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从本质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学生学习,这就更加难以让学生活跃在美术课堂中。

微信截图_20230706143625.png

  二、趣味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美术趣味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在面对新的事物时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例如,教师为学生描述动物在一起嬉戏玩耍的场景,通过语言讲述动物嬉戏的情境细节,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物嬉戏的乐趣。因每个学生的创造思维不同,描绘出来的场景也存在差异,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这种方式高度契合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中的解放儿童头脑,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撕掉精神的裹布,能想、会想、敢想,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2.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美术学习兴趣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小学美术趣味性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以视频播放或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了解绘画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小学美术教学常常会涉及一些复杂的图像,这些图像大多具有抽象性。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复杂图像的绘画技巧、过程、注意事项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美术的绘画技巧。当前,很多小学对多媒体设施的配备是很全面的,但是大多应用于语文等主要学科,美术教学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因此小学美术趣味性教学应该加强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载体,这样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进而提升美术学习能力。

  3.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美术教学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相关的课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唤醒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全力去做事情,学和乐不可分离。”现在小学生大多喜欢动态变化、富有故事性的作品,教师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课堂教学,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美术作品,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且审美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中有趣的作品代入课堂教学,并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总体设计、细节描绘、整体配色等进行分析,在逐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灵活运用美术工具。

  例如,在学习《艳丽的大公鸡》一课时,教师可以借用公鸡鸣叫的声音引出主题,以大公鸡前去参加动物界的选美比赛为切入点,邀请学生给大公鸡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在课堂上,教师采取语言描述或者是展示玩偶的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取图片和视频播放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大公鸡的身体形态和特征,并通过“玩转色彩”小游戏迅速地回忆色彩组成方式,加深学生对于“艳丽”的理解。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借助多种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对于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调动美术学习热情

  如果一个活动在具备互动、竞争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个人价值有所体现,那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好活动。小组合作是美术趣味性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组内活动、组间竞争的新局面。

  例如,在进行《卵石动物造型》课程时,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采取讨论、自主探究的形式开展合作泥塑动物造型。在小组作品完成以后,以线下匿名投票和线上平台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推选出做得最好的三个小组,并给予小组成员相应的奖励,以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小组竞赛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能够释放自身潜能,围绕竞赛进行制作,与小组成员积极讨论互动,共同将心中的创意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下创作的美术作品必定也是惟妙惟肖的,这符合陶行知先生“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的教育理念。基于此,美术教师要适当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为美术教学寻找最合适的切入点。

  三、结语

  将趣味性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氛围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趣味性元素,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活跃度,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并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成效,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慧瑜.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6):120.

  [2]孙海建.美术兴趣小组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教育研究,2020,3(7):99-100.

  [3]那衡.简述小学美术水彩画的趣味性教学[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7):60-61.

  [4]赵欢欢.小学美术教学趣味性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