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论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论文

7

2023-07-12 11:03:24    来源:    作者:liuhong

摘要:数学概念相对抽象,而小学生普遍形象思维发达,这导致学习数学概念有一定难度,也对培养其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师需思考的一大问题。文章从构建深度课堂入手,就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提出看法,以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参考。

  摘要:数学概念相对抽象,而小学生普遍形象思维发达,这导致学习数学概念有一定难度,也对培养其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师需思考的一大问题。文章从构建深度课堂入手,就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提出看法,以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  深度学习  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而言的,浅层学习是对零散内容的死记硬背,深度学习则是学生围绕学习内容思考知识本质,构建知识脉络,深度理解学习内容中的关键问题。可以说,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能掌握学科知识的本质,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成为具有创造性、独立性、批判性以及合作精神的优秀学习者。

Dingtalk_20230712105212.jpg

  一、在思辨中抓住概念本质

  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应形成“师退生进”的课堂局面,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启发中思考,抓住核心知识点的本质。在思辨中抓住概念本质需要教师设计一个又一个巧妙的教学问题。在引入概念时,教师要深入分析数学概念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发现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概念本质,体验数学理性之美。

  例如,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角的本质,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如何度量一个角?在度量一个角之前应做哪些准备?通过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脑海中的“度量”知识,并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在度量某个东西时,必须先有度量单位,然后再去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的度量单位。这样一来,可以将“度量”知识迁移到“角的度量”上。

  在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后,教师再抛出核心问题:用1度为单位度量角,如果量角器上有2个刻度,应该看哪个?学生顿时讨论起来,有的说看内圈,有的说看外圈,也有的说看零刻度线对齐角始边那一圈。教师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从而在思辨中抓住度量的本质,从浅到深地认识知识,感悟知识的科学性,掌握知识内核。

  二、在联系中构建知识体系

  联系既包括知识间的联系,又包括知识与原有经验的联系。数学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个数学概念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构成宏大的数学理论体系。

  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概念体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起知识脉络。在《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比的前项、后项与比值,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什么?又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学生互相交流后,完成下表。

Dingtalk_20230712105645.jpg

  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思考,学生对比、除法和分数的了解更加深刻了。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足球比赛中的比分2∶1与这节课所学的“比”一样吗?你听说过“黄金比”吗?这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争论,思考生活中的比与数学中的比的本质区别,并将整节课串联起来,形成“比”的知识体系。

  又如,在《负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负数与之前学过的整数、分数相对比,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在这些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变成了负数。《负数》一课还学习了0的定义——表示没有、表示测量的起点、占位等。这就将小学学过的所有数的形式整合了起来:整数、分数、负数、0。在学习中,通过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的对比,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了“数的知识结构”这一体系,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根基。

  三、在探究中经历概念形成

  动手探究是小学生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知识也能给小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得那样:“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教师要设置灵活的活动情节,让学生在探究中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思考,对概念形成深层认识。教师要设置富有挑战性、能引导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

  在“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拿出四颗糖果放在桌子上,左手拿走其中的两颗,然后进行引导。学生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和动手操作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在计算分数时,关键看分子和分母的比值,而不是看具体的数量与数值。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清晰了,对于分数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维的清晰度、灵活度、深度都有了大大的提升,起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在拓展中提高应用能力

  拓展训练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知识迁移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做到准确把握题意,排除无效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干扰,准确找到题目与所学知识点间的联系,并把知识延伸到题目中,从而找出解题思路。

  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学生掌握了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有四个不同颜色的霓虹灯(见图),他们同底等高,那么他们的面积大小是如何排列的呢?

Dingtalk_20230712105727.jpg

  学生通过面积计算公式,在计算后发现,这几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同的,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其面积是相等的。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经历了“生活情境→抽象出数学题干→带入计算公式→得出解题结论”的过程,解题思路明确,知识应用合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对概念的把握更加到位了。

  五、结语

  深度学习是各学科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概念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抓住学科本质,巧妙地进行知识引入,引导学生认识知识形成,把握知识间关联,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立军,刘凤伟,李美娟.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进阶:以小数概念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21(10):79-85.

  [2]赵国庆,熊雅雯.应用概念图评价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2):108-115,128.

  [3]苏航.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知识教育的渗透——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J].中国教育学刊,2022(2):13.

  [4]巩子坤,杨婷,张都,等.三~六年级学生分数概念的错误理解及其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21(5):14-20.

  [5]苏航.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知识教育的渗透——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J].中国教育学刊,2022(2):I0013.

  [6]林志华,温碧洪.数学概念学习障碍的表现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2020(8):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