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的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
2025-11-26 17:05:1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自然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是指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以培养幼儿亲自然情感为基础,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课程体系。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自然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是指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以培养幼儿亲自然情感为基础,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旨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体验和成长。在自然课程的实践中,教师作为设计者与实施者,其课程建设能力将直接影响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基于此,文章重点围绕提升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力进行研究,先阐述了项目学习在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力的核心组成。最后探讨基于项目学习的实践路径,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关键词]项目学习,幼儿教育,自然课程,幼儿教师,建设能力
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教育领域的革新,在教育现代化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教育质量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发展息息相关。在幼儿教育中,自然课程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幼儿亲自然情感,使幼儿从小树立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关爱生命、勇于探索的观念。如何有效提升自然课程建设质量是当下部分幼儿教师面临的挑战。项目学习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实践和探究的教育模式,将其应用于幼儿自然课程中,能促进幼儿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协同提升。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项目学习的实施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课程设计能力,还需要教师在活动组织、资源整合和反思评估方面具备较高的能力,所以如何通过项目学习提升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力,是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
一、项目学习在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教师创新意识
在幼儿自然课程建设中融入项目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践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具备创新意识,明确了解项目学习的核心内涵和实施要点,将其有效地融入自然课程中。这就要求教师需从多维度思考和设计自然课程内容,例如教师应分析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兴趣爱好,以及基于自然课程教育目标结合自然环境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有效提升自然课程活动质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在多元化的自然活动中自主学习、体验和探索,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发挥自然课程教育价值。

(二)有利于增强课程整合能力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动态的学习方式,旨在通过项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并在这个过程中领会深刻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基于项目学习的自然课程建设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整合能力。比如教师需了解自然课程与其他领域、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融入“STEAM”教育理念,整合多领域教育资源,构建自然课程综合体系,优化自然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确保幼儿在自然课程的学习中实现综合能力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项目学习注重幼儿在参与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互动性、生活性。教师在设计并实施自然课程时,要遵循项目学习的实践特点,以幼儿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实践为核心,引导幼儿积极学习、自主体验与感受。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实践活动,在实际操作、课堂观察、反思与总结中了解幼儿参与表现、评估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效果,有效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基于这一方面,项目学习在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中有利于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使其灵活地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提升自然课程教学有效性。不仅如此,在课程实践中,教师也能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从而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合作反思
基于项目学习的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为教师提供共同合作、互动探究、深度学习的平台。教师之间可基于自然课程建设分享教学经验、心得体会、教学资源,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双向合作能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进而提高自然课程教学质量。在项目学习中,反思环节不可或缺,要求教师在实践后进行自主反思,思考教学活动中的“点睛之笔”“不足之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自然课程教学质量。
二、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力的核心组成
(一)课程设计与规划能力
在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力中,“课程设计与规划能力”是核心组成。具体而言,教师应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自然教育核心目标、自然资源应用情况,设计出符合幼儿需求且具有教育意义的自然课程。这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准确把握自然教育的核心目标以及具体内容。与此同时,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与实施者,还应当具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能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内容、基于幼儿学习反馈优化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预见课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规划解决方案,确保课程活动有效实施。基于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实践、总结。
(二)活动组织与实施能力
在自然课程建设能力中,“活动组织与实施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意味着教师需将课程设计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合理安排自然课程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以及设计符合幼儿认知、兴趣爱好且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活动。教师还须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能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反应以及活动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能力还体现在教师对幼儿的关键性引导,比如根据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提出的问题、学习反馈提供针对性引导,激发幼儿探索欲、自主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自然课程活动。
(三)资源整合与运用能力
资源整合与运用能力是指教师能结合幼儿自然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有效自然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以支持课程的开展。这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广阔的教学视野,能识别和利用生活中潜在的教育资源。资源的应用对教师协调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教师应积极地与家长、社区成员沟通,以此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发挥不同主体的教育优势,构建一体化、连贯性自然课程教学体系,为幼儿设计出多元化的项目学习活动,使他们能在各种资源的应用下完成项目任务,实现综合能力发展。另外,教师还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结合资源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自然课程活动,丰富自然课程内容。
(四)课程评价与反思能力
在幼儿自然课程建设中,课程评价与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教师而言,能结合自然课程内容、活动完善教学评价环节,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进行优化,提升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为后期课程优化创新提供科学依据。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幼儿在课程中的真实反应、项目活动实施情况、课程实施效果、教学方式应用效果进行反思,明确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自然课程内容,从而提升自然课程教学质量。
三、基于项目学习的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力提升路径
(一)加强项目学习培训,建立课程数据库
在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力的提升中,加强项目学习培训以及建立课程数据库是有效的路径之一。项目学习强调幼儿在参与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基于自然课程目标和实际内容设计项目主题和一系列项目任务,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参与项目活动,在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应充分掌握项目学习的核心要点、实践方式,这是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关键所在。
基于“加强项目学习培训”,重点围绕提升教师对项目学习的认知,以及课程建设能力,以多元化培训方式、完善的培训内容引导教师自主学习,提升教学培训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教师在培训中明确了解项目学习的要点和自然课程的目标,在后期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应用项目学习设计自然课程活动。比如幼儿园可组织教师参加基于“具体实践案例”的专题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为“项目学习实践案例分析”“项目学习在自然课程中的运用”“如何设置自然课程中的项目学习任务”等,并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在案例中感知项目学习的实际运用效果。同时,还应鼓励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和个案分析吸取经验教训,并将其灵活运用于自然课程设计中。
建立课程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教学便利,从而更加便捷、高效地进行自然课程的设计、活动组织与实施。在自然课程数据库中,教师还能分析他人的教学案例,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从而提升课程实施效果。基于这一方面,幼儿园应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搭建在线课程数据库平台,为幼儿教师提供账号,由教师在平台中上传或下载教学资源、自然课程设计方案或教学反思。与此同时,教师还能利用平台的“讨论区”进行线上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拓展教师教学思路、转变教学观念。在课程数据库的建立中,可通过“云平台加线下工作”融合形式来实现。教师在线提交课程设计方案和教学反思,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以线下工作坊为主集中教师,共同讨论和优化数据库内容,在不断更新与完善中,发挥课程数据库应用价值,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

(二)建立教学反思机制,鼓励教师合作学习
在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力中,“课程反思能力”是关键能力,决定教师能否在实施基于项目学习的自然课程活动后进行有效反思与总结,为后期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有效参考。基于这一方面,幼儿园应积极建立教学反思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合作学习,在集体智慧中拓展教学思路、提供教学灵感,从而提升自然课程建设能力。教学反思机制能使教师定期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评估,识别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不足,有效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自然课程质量。在基于项目学习的自然课程建设中,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合作学习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如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备课、共同探讨项目任务等,逐步拓宽教师教学视野,提升教学能力。另外,基于项目学习的自然课程建设对教师课程整合能力有着一定要求。通过合作学习,还能使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沟通,在集体备课中探讨自然课程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共同设计和实施多学科融合的自然课程,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在具体的实践中,幼儿园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教师定期分享在项目学习活动中的教学经验、困惑和思考。每位教师可根据实际的项目实施情况,结合幼儿的反应和学习成果,提出反思性问题。在共同讨论中获得启发,从而优化教学策略。在教学反思中,还可以建立教学日志、在线反思平台,促进教师日常反思。比如在教学日志中,教师可以记录每一堂课的实施过程、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对幼儿参与表现的观察与评价,以及项目活动实施效果,形成一份可供今后参考的反思记录,为后期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幼儿园可建立教师协同小组,以“师徒制”“学习共同体”等形式实施,比如在“师徒制”中,由优秀教师(师傅)与年轻教师(徒弟)共为一组,双方积极合作,在集体讨论中共同设计自然课程项目、分享教学案例,对彼此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年轻教师可定期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挖掘其中的亮点,将其内化为课程设计方向;优秀教师也应积极地参与年轻教师的项目活动,评估年轻教师课程建设质量,以动态化形式即时优化课程活动,提升教学质量。最后,幼儿园还可根据各小组学习情况、表现情况提供奖励,以此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增强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提升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力与幼儿自然课程实施质量密不可分。项目学习在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自然课程建设能力的核心内容,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建立课程数据库以及教学反思机制。同时,鼓励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构建基于项目学习的自然课程体系,逐步提升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力。
参考文献:
[1]樊人利.依托项目学习重构家园共育—以中班项目课程“蜜蜂之家”为例[J].早期教育,2024(21):34-35.
[2]黄敏.在项目活动中培养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研究[J].新课程,2020(39):188-189.
[3]虞萍.基于自然资源的班本课程实施初探[J].动漫界:幼教365,2021(28):156-157.
[4]许小洁.幼儿教师自然课程建设能力提升路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5):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