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水平的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水平的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40

2024-11-18 17:07:2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剖析民办高校提高数字化教学水平所面临的困境,如教学经费短缺、激励政策不足、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滞后、教师数字素养有待提高、线上课程平台有待整合、在线教学资源有限等。基于此,提出提升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水平的策略,包括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完善新型教学条件、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整合线上课程平台、以引进为主适当自建教学资源等,旨在为提高民办高校的数字化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摘要:剖析民办高校提高数字化教学水平所面临的困境,如教学经费短缺、激励政策不足、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滞后、教师数字素养有待提高、线上课程平台有待整合、在线教学资源有限等。基于此,提出提升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水平的策略,包括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完善新型教学条件、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整合线上课程平台、以引进为主适当自建教学资源等,旨在为提高民办高校的数字化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线上课程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因此,民办高校如何提升数字化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数字化教学经费捉襟见肘

  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依赖于学生学费,而学费收入受生源数量、收费标准及学生支付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由于民办高校在筹措资金方面相对困难,缺乏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等多元化资金来源,也增加了经费的不稳定性。教学经费的欠缺,也就导致能够用于提升数字化教学的经费同样不多,往往捉襟见肘。受到经费方面的限制,民办高校实现数字化教学面临较大的挑战。

  (二)部分学校激励政策不足

  数字化教学涉及校园基础网络的建设、智慧教室的建设、多媒体教室的改造、在线课程的建设、线上课程平台的建设、教学辅助工具的购买等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项,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在教学经费十分有限的民办高校,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以大力支持数字化教学往往很难,更多的是简单支持、断点支持、模糊支持。

  (三)部分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已经形成了“以教材为本,教师主宰课堂”的封闭式课堂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根深蒂固。虽然部分教师已了解了雨课堂、学习通等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中也会应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线上课程平台,并使用腾讯会议、钉钉、QQ家校群等工具进行直播授课,但一些教师还是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线下讲授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滞后

  一是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能力不强。教师难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效率不高。二是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意愿不足。要想实施混合式教学,则教师需要在课前收集线上线下的课程资源,在课后进行答疑、互动、批改作业,这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因此,部分教师不愿意实施混合式教学,或没有精力实施混合式教学。三是民办高校激励混合式教学的力度不够。开展混合式教学离不开线上课程平台的使用,也离不开符合学校实际的线上课程资源,更离不开针对混合式教学活动的系统设计,但部分民办高校对混合式教学的支持政策不够完善,未从人力、物力、资金、职称评审等多方面给教师提供帮助和激励。四是一些学生对线上学习存在抵触情绪。民办高校的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由于自控力不强,常常无法完成课前的线上学习,进而对线上学习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其占用了自己的课外时间。五是学生学习理念亟待更新。部分学生的学习理念陈旧,部分学生已习惯于“传授—接受”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讨论学习、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习惯了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学习,缺乏学习积极性。

  (五)部分教师数字素养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的部分教师简单地将数字化教学理解为“网络+课堂教学”,即将原有部分课堂教学活动通过网络来实施,对数字化教学的特质,以及如何有效开展数字化教学,如何有效保证数字化教学的质量等问题缺乏思考和认识。同时,部分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如教学设计能力不足、媒体设计能力不足、数字化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知识构建与能力有效提升的能力不足。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理解出现偏差和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导致民办高校的在线课程建设仍然以“单兵作战”居多,缺乏专业层面基于课程群视角的统筹协同。加上对在线教学建设技巧的理解不到位,教师即便获得建设在线课程的机会,最终建设完成的在线课程也不过是对传统课堂的线上搬迁而已。

  (六)线上课程平台有待整合

  民办高校的线上课程平台使用率不高,同时,因多种原因,还存在平台过多、无序的问题。部分高校没有一个统一集成的平台,如江苏省某高校线上课程平台的数量甚至多达九个,平台之间的不兼容,导致本已不多的资源分散在不同平台,不利于资源的整合集成和学生的自主化、系统化选择和学习,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学生疲于了解不同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利于师生、生生的交流和沟通。

  (七)在线教学资源有限

  虽然民办高校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公办高校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在线教学资源投入相对较小,导致在线教学资源的更新速度较慢;另一方面,部分民办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不高,对数字技术的理解仍停留在技术层面,对其辅助教学的意义认识模糊,无法认识到技术运用的意义和合理性,数字化教学实践能力和经验十分欠缺,在线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有限,很难满足教学需求。

  二、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一)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首先,增加教学经费是民办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教学经费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在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投入,从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其次,增加教学经费有助于民办高校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教师是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增加教学经费,民办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培训机会和福利待遇,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增加教学经费还有助于民办高校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改革是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改革往往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通过增加教学经费,民办高校可以开展更多的教学改革项目,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健全政策激励机制,提高师生主观能动性

  民办高校可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布教学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从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上全面推进数字化教学建设。

  民办高校要制定相应的保障和激励政策,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障和激励教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从顶层设计上制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广方案,提高混合式教学课程项目在各类教改立项、MOOC(慕课)建设、教学评优、职称评定中的指标影响权重等,同时允许教师在课时上进行改革,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消除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的抵触心理,提高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的积极性。

image.png

  (三)完善教学基础设施,促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除了建立健全数字化教学相关规章制度及激励政策,实现数字化教学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融通互联的校园软件、简单好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和资源丰富的线上课程平台。其可为师生开展数字化教和学提供支撑保障,促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提高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第二,加强对多媒体教室的升级改造,建设智慧教室,打造具有良好体验的新型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互动化和创新化的学习体验。第三,应用简单易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如雨课堂、学习通等,对学生进行过程化管理和发展性评估,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投入度、参与性和学习成效。第四,加强教学管理系统或平台建设,打破教务系统、实习系统、论文系统、线上课程平台、教学辅助工具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共享互通,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例如,将线上课程平台与教务系统数据进行实时对接,满足全部课程创建、内容共享、学习过程跟踪和控制、在线测试和作业发布、交流互动、成绩评测和学习成果反馈等教学流程,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image.png

  (四)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促进混合式教学开展

  第一,加强教育引导,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尝试开展混合式教学。可邀请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重点强调信息化技术可助力教育、赋能教育,甚至可引领教育,但唯独不能取代教育的发展规律,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勇于尝试,开展混合式教学。第二,加大培训力度,以线上课程平台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实践、AI(人工智能)制作教学资源、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助力教学设计与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系统设计、精心安排系列专题培训,建立健全常态化培训机制。第三,强化技术支持,建立校内混合式教学实施支持团队,及时解决教师遇到的技术问题。第四,树立先进典型,建立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作用,从而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能力。第五,组建课程团队,引导组建专业群课程建设共同体,实现线上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减少相同课程不同教师各自建设的现象,提高线上课程建设质量。第六,扩大教学示范,通过不断改革与探索,逐步形成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评优、示范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示范性和引领作用。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数字素养

  实现数字化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民办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完善包含数字素养在内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通过构建丰富的培训资源库和应用范例,研究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助力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切实将数字技术优势转换为教学效果提升。第二,开展多层次、多样态的在线课程和混合式教学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基础水平。第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创新大赛、微课大赛等教学竞赛,推动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第四,收集购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全国一流在线课程、省一流在线课程,鼓励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探索应用,在应用的同时学习和领悟一流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法。第五,鼓励教师参加教育信息化专项研究课题,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研究能力。第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六)整合线上课程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梳理现有线上课程平台,集中力量将其整合为一到两个以资源为支撑、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课程平台。这不但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还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

  (七)引进为主适当自建,丰富线上教学资源

  在线上教学资源较少的前期,考虑到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数字素养水平较低,且建设在线课程成本高,建议民办高校围绕教学主线,前期以引进(租用)为主、自建为辅。通过引进,丰富线上课程平台的课程资源,聚焦人才培养;教师通过使用引进的线上教学资源,学习吸收数字化教学技巧,待后期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全面提升后,再加大在线课程自建力度。

  综上所述,提升数字化教学水平是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民办高校应努力从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完善新型教学条件、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整合线上课程平台、引进为主适当自建教学资源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提高数字化教学水平,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玉茹.中职公共课新形态数字化教材的应用与探究[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三届“创新教育与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专题1).北京: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3:406-410.

  [2]孙远强.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0(26):54-57.

  [3]阙明坤,段淑芬.我国民办高校改革发展成效、经验及展望:《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十年审视[J].大学教育科学,2021(2):16-25.

  [4]罗灿.民办高校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2(12):90-92.

  [5]陈思燕.信息时代下民办高校教师资源数字化转型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7):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