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OBE理念下高职学生关键能力重构——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为例论文

OBE理念下高职学生关键能力重构——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为例论文

2

2024-11-04 16:16:1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发展需求,如何培养适合学生终身发展并能够使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关键能力,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重要议题。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新商科的典型代表,能够体现学科的交叉性和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因此,分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将OBE理念与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探索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发展需求,如何培养适合学生终身发展并能够使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关键能力,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重要议题。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新商科的典型代表,能够体现学科的交叉性和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因此,分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将OBE理念与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探索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OBE理念;高职学生;关键能力

  xxx年9月,xxxxxx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作为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职业院校亟须将教育和科技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承担起人才培养、国家科技创新这一重要时代使命。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应为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新型劳动者。因此,高职教育应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中全方位、多维度体现对新质生产力的融入。

  《xxx年未来就业报告》中指出,23%的工作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发生变化,消失的工作岗位占比将达到12.3%。然而,报告中提到,如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等工作岗位数量却得到了提升。因此,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的出现势必会带来行业、岗位的更新迭代,而能否沉着应对环境变化、发现和把握机会,要看我们是否具备更具前瞻性的思想意识和眼光,是否具有强大的学习创新能力。

  一、关键能力的界定

  关键能力一词最早见于《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使命》,由德国教育学家梅腾斯提出。他所指的关键能力,是与专业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态度等适应职业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在数字经济和智能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关键能力的培养对人才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结合以往研究,对于“关键能力”的指标理解在不同国家侧重点不同,但是大体可分为几类。专业知识能力:高职院校强调“应用”和“实践”,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实操技能和技术技巧。方法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涵盖发现问题、判断和表述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社会适应能力: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职场人,为适应环境变化和角色转变所具备的发展能力。

  二、OBE理念与关键能力培养的耦合性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实施要点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对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关键能力培养具有指导意义和实施价值。

  关键能力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变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一能力在学生身上会体现出差异性。首先,在关键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而非横向比较,形成学生独一无二的发展规划和路径,激发其终身学习的动力。其次,关键能力是整个人才培养的成果产出,围绕这一成果,反向规划培养路径,设计培养体系,更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通过多维度、分阶段的过程考核,实现学生关键能力的螺旋式上升。最后,OBE理念强调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而这一可持续的特征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内涵不谋而合,二者在人才培养上都强调了动态性、非线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评估、分析、整改流程,实现人才关键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OBE理念下高职学生关键能力重构路径

  (一)搭建“双循环”的关键能力培养机制,实现培养过程持续跟踪改进

  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向和目标都有所列示,同时针对这些培养方向设置相应的课程,最终通过设定相关毕业条件来衡量学生是否达成这些目标,进而判断学生在三年培养中是否已经获得相关的能力。不难发现,这样的培养机制仅仅关注单向的、线性的实施过程。

  按照OBE的教育理念,传统仅以学校专业设置或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只是考虑企业用人标准因素,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在关键能力的培养上,应遵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路,结合与其相关的多元利益主体,从学校育人需求、家庭期望、个人成长、企业用人和社会关注等多方面出发,形成内外部需求。之后,根据以上利益相关方提出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关键能力培养清单,并据此设定毕业条件。毕业条件与关键能力清单的结合,可以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结合毕业条件和能力要求点,分解知识点,构建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设定课程教学具体目标,根据目标进行教学评价,以对前期形成的内外部需求进行反馈。这样可以形成“内外需求—能力培养清单—毕业条件—知识指标—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内外需求”的外部循环和“毕业条件—知识指标—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的内部循环,二者动态化、阶段性地进行人才关键能力培养的监测,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重构职业院校学生关键能力清单,构建“能力—课程”阶段性目标矩阵

  以往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准则的专业能力培养方案,培养形式主要为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等,这些形式之间相互割裂,无法实现学生能力的积累式提升。因此,应依照学生从知识、能力到素养的关键能力发展层次,在不同课程上匹配不同的关键能力要求,逐步实现阶段性目标,进而实现学生关键能力的螺旋式上升。OBE理念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关键能力—课程内容”评价矩阵如表1所示。

image.png


  (三)围绕关键能力设置分阶段的课程体系,实现第一、二、三课堂的贯通

  在课程体系的搭建上,要围绕设定的关键能力培养目标,细化学年目标、课程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侧重考查的能力也应该有所区别。同时,在专业背景下应结合学生兴趣和岗位要求细化专业方向,如客户服务类、网店运营类、新媒体运营类、互联网营销类等。根据不同方向,结合该岗位人才需求的基础能力,延伸实战演练、技能证书获取和创业策划,逐层递进,以此实现关键能力的分阶段目标。互联网营销类岗位的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image.png


  同时,充分链接第一、二、三课堂之间的能力提升点。利用第一课堂,充分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锻炼关键技能;利用第二课堂,通过报告讲座、参观体验,营造真实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品格;利用第三课堂和家庭实践,让学生将所学融入生活,用于生活。

  (四)结合学生特质重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动力

  尽管课程内容和所结合的关键能力培养角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上,应结合学生专业特质,设计大体统一的教学策略和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设置可量化、有一定挑战的教学目标,给予学生正面的激励因素,使之获得课堂的参与感和成就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获得“游戏闯关式”的学习体验;设置课前分享环节,分享一些与课程、专业有关的前沿新闻,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也可以通过辩论赛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程评价上,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程与能力清单矩阵要求,在课程前后,由学生对自身能力进行自评,结合教师和小组评价及真实项目企业负责人评价,实现学生在课程上整体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综上所述,本文重构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关键能力培养路径,搭建“双循环”的关键能力培养机制,梳理关键能力和课程矩阵,提出分阶段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内容重构等建议,以期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先魁.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困境及纾解之策[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xxx(4):9-16.

  [2]柳云.提质培优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育探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xxx(5):51-55.

  [3]田元训,肖明胜,刘宁.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7):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