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新理念活材料巧运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与行论文

新理念活材料巧运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与行论文

5

2024-11-02 15:28:55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幼儿园环境创设质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合理创设幼儿园环境,能够对幼儿的学习、个体发展、思想认知等产生积极影响,还能促进幼儿保持健康心理,实现快乐成长、健全人格。

  摘要:幼儿园环境创设质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合理创设幼儿园环境,能够对幼儿的学习、个体发展、思想认知等产生积极影响,还能促进幼儿保持健康心理,实现快乐成长、健全人格。所以,现阶段教师应加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视度,依据《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文件要求,结合幼儿发展规律、教育内容及园内实际状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创设策略,让幼儿在安全、多样、趣味的环境下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达成育人目标。文章就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与行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文件要求应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个体差异进行教育规划,且确保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学习、生活和个体发展。所以为推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还应基于幼儿园环境,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师能够明确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文件内容要求,意识到环境所具备的教育功能,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类材料资源,创设更具趣味性、多样性和安全性的幼儿园环境,并通过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体现环境的教育作用,为幼儿的安全提供保障,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推力。

image.png

  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教育理念也在更新完善,针对幼儿教育来说,《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文件的发布指出应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制定教育方案,让幼儿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同时还要对幼儿园内部环境进行科学评估,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改善幼儿园内部环境,提高幼儿园内部教育水平,并确保内部环境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能够以儿童为中心。另外,《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也针对评估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幼儿园内部保育情况、安全情况、内部环境创设等相关内容。

  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环境创设展开思考分析,根据《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要求,设定幼儿园环境创设目标,明确幼儿园环境类型,全面分析目前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以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改进优化,为幼儿提供多样、安全、有趣的教育环境,以推动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二、幼儿园环境类型分析

  为保证幼儿园环境创设质量,能够真正为幼儿的学习、成长发展提供有效推力,还需教师对幼儿园内环境类型加以了解分析,以便于后续根据环境类型、教育要求等条件,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环境创设策略。场院环境,场院环境是幼儿主要活动场地,包括运动区域、种植区域、游戏环境、草地等,该环境占据幼儿园园内环境较大面积,对幼儿园整体形态和幼儿玩乐体验有重要影响。廊道环境,该环境主要指教学楼内的走廊通道或其他半开放空间,占据整体环境的面积较小。但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教育理念也在更新完善,针对幼儿教育来说,《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文件的发布指出应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制定教育方案,让幼儿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同时还要对幼儿园内部环境进行科学评估,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改善幼儿园内部环境,提高幼儿园内部教育水平,并确保内部环境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能够以儿童为中心。另外,《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也针对评估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幼儿园内部保育情况、安全情况、内部环境创设等相关内容。

  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环境创设展开思考分析,根据《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要求,设定幼儿园环境创设目标,明确幼儿园环境类型,全面分析目前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以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改进优化,为幼儿提供多样、安全、有趣的教育环境,以推动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二、幼儿园环境类型分析

  为保证幼儿园环境创设质量,能够真正为幼儿的学习、成长发展提供有效推力,还需教师对幼儿园内环境类型加以了解分析,以便于后续根据环境类型、教育要求等条件,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环境创设策略。场院环境,场院环境是幼儿主要活动场地,包括运动区域、种植区域、游戏环境、草地等,该环境占据幼儿园园内环境较大面积,对幼儿园整体形态和幼儿玩乐体验有重要影响。廊道环境,该环境主要指教学楼内的走廊通道或其他半开放空间,占据整体环境的面积较小。但该类环境实际创设应用过程中会对幼儿的情绪、人身安全等方面产生影响。公共空间环境,公共空间环境主要为推动幼儿全面发展而创设的主题空间场所,如艺术活动室、图书活动室、音乐活动室等。在该类环境创设时要根据具体的场所功能类型和幼儿发展需求,配备对应的材料资源,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保证环境的安全性和有效多样性,这样才能让幼儿健康安全地开展活动,提高能力素质水平。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创设与教育联系性不足

  对于幼儿园环境创设来说,应保证创设的幼儿园环境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提高环境与幼儿教育的联系性,促进幼儿在所创设的环境下得到有效学习和快乐成长。因此,不仅要重视幼儿的成长体验,还要关注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但目前环境创设过程中,很多教师缺少关注环境所具备的教育功能,导致创设的环境与教育内容缺少较强的联系性,难以借助环境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二)环境创设不满足幼儿实际需求

  幼儿园环境类型较多,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应根据环境类型、教育要求、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园内部环境进行区域、功能划分,以此为前提进行环境创设,才能提高环境的教育功能,发挥其作用价值。例如,小班幼儿的安全意识要低于中大班幼儿,在同一环境下开展教育活动时,针对小班幼儿,教师需要对环境内的材料道具进行合理调整优化,提高环境的安全性,重视环境与幼儿的适配度,这样才能体现环境创设的价值,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推动幼儿发展。但目前在环境创设阶段,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幼儿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还有待完善改进。

  (三)环境创设缺少开放性和多样性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文件中在环境创设方面指出,希望幼儿在更加丰富、新颖的学习环境中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环境创设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发展的机会。但现阶段教师会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幼儿对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方面,且由于幼儿过多,在考虑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教师所创设的环境相对单一,开展的游戏活动较为固定,进而限制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也无法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

  四、幼儿园环境创设有效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评估幼儿

  首先,教师应意识到原有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能够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文件要求内容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意识到环境创设对推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主动学习,研讨交流,对幼儿园环境类型、环境创设要求等进行探究分析,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以保证环境创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幼儿的实际需求、发展规律等影响环境创设效果的关键条件,能够以幼儿为中心所创设的幼儿园环境,才能更好地突显其教育功能。所以,教师需通过日常观察、询问家长、主动沟通等方式,对幼儿的能力、兴趣爱好、身心发展水平等进行评估,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并将幼儿的这些情况信息作为环境创设的参考依据。

  (二)引导幼儿参与,创设走廊环境

  走廊环境面积相对较小,但走廊是幼儿上下学及课间休息时常使用的环境区域,所以为提高环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师应引导幼儿作为主体也参与到走廊环境的创设中。比如,在环境创设时,教师可与幼儿互动,“我看谁能动动小脑筋,想想如何对‘光秃秃’的走廊进行装饰布置?”对于幼儿日常接触的环境,幼儿会有更多的想法,可促进幼儿主动投入环境创设的思考交流中,既提高幼儿主体地位,又可激发幼儿个体潜能。例如,幼儿乐乐说可以在走廊两侧贴上我们自己画的画,幼儿小兰说可以在走廊上安装一些花盆、种上花草,幼儿可可说可以在走廊两侧贴一些彩色丝带进行装饰。教师对幼儿的积极回答予以表扬,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采纳幼儿意见,每两周对走廊环境进行一次改造创新,例如这两周张贴幼儿自己画的作品,下两周利用彩色丝带等对走廊进行装饰。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能够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幼儿主体意识,同时也能提高走廊环境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为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带来更多积极影响。

  (三)运用材料资源,改善园内环境

image.png


  幼儿园园内环境区域较多,在改善园内环境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自然区域的重视度,能够多利用自然材料资源为幼儿搭建更具生活化的教育环境,创设增加更多自然区域。比如,将购买的种植箱沿教学楼等位置依次贴边摆放,搭建“一米田园”区域环境,在该环境内可开展种植游戏教育活动,让幼儿在选种、播种、照料、记录、收获、分享等过程中掌握更多生活知识,获得更多快乐体验。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以及提高对生命的认知水平。或者在园内围墙张贴画布,采集野花、树枝、落叶等自然材料,搭建“天然画板”区域环境,在该环境内幼儿可使用自然材料进行绘画创作,不仅美化院内围墙环境,还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或者对幼儿园内已有的环境进行改造创新,如在原有的草地区域,利用闲置木架、饼干盒等材料增设“音乐畅想区”,开展草地音乐节游戏活动。这样既能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提高乐感等相关学习能力,也能促进幼儿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让幼儿更主动投入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充分体现环境创设的作用价值。但在园内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区域和功能用途配备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在“一米田园”区域环境内应配备湿纸巾、创可贴,且铲子、锄头等种植工具应根据参与活动的幼儿实际年龄进行适当投放,充分保证幼儿的安全。

  (四)尊重幼儿需求,创设育人环境

  为强化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力度,满足《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教育要求,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还要尊重和贴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对现有的幼儿园环境进行改进完善,以创设更好的育人环境,推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以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创设的育人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一是小班幼儿育人环境创设。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能力不足,且对幼儿园环境不熟悉相对恋家,部分幼儿还易出现分离焦虑情况。所以,在环境创设时,教师应让环境更有温馨感,并贴合幼儿的实际能力,在有效的育人环境下促进幼儿学习更多生活技巧,帮助幼儿快速适应环境。比如,室内环境创设时,可选择幼儿喜爱的卡通人物、小动物等,通过张贴画报的方式进行墙壁装饰,提高环境的童趣性。在教育过程中,若幼儿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或掌握一项生活技能,教师可通过奖励小贴纸、在后墙贴上幼儿的照片或幼儿喜欢的卡通人物图片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利用良好的环境氛围推动幼儿学习成长。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应更多注重培育幼儿的生活能力,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力。

  二是中班幼儿育人环境创设。中班幼儿能力相对提高,且教师对幼儿也有一定的了解,在此情况下教师可增加环境创设类型,适当为幼儿提供一些自主学习发展的机会。比如,美工区域环境、表演区域环境、自然科学区域环境等,幼儿可在日常学习后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进入不同的区域环境开展相应的活动。同时在幼儿参与活动时,教师也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如对于美工区域环境来说,可能会涉及剪刀、绳子、直尺等材料的投放,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教师需在投放前告知幼儿正确操作步骤,保证幼儿在高效学习发展的同时身心健康也能得到保障。

  三是大班幼儿育人环境创设。大班幼儿整体能力水平都有所提高,且大班幼儿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以及对外界的强烈好奇心。所以,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进一步拓展环境类型,推动幼儿实现全面发展。比如,同一学年的幼儿可选择喜欢的活动室参与相应的活动,能够与其他班级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打破原有的班级限制。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多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的实际选择和能力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更多发展平台和表现机会,如班级很多幼儿都很喜欢音乐活动室,每次的区域环境选择多数都是音乐活动,这样教师就可定期开展班级演唱会活动、歌舞表演活动等。同时也应与幼儿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家校共育下进一步激发幼儿的个体潜能,让幼儿在基础能力得到提高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全面发展,以充分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五、结语

  环境创设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积极影响,丰富、合理、安全的幼儿园环境也能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发挥其教育功能,以更好地达成幼儿园教育目标。所以,现阶段教师应意识到环境创设的重要性,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教育要求,以更新教育理念,在满足幼儿能力需求、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对走廊环境、园内自然区域、育人环境等进行改进创新,切实为幼儿的学习发展提供推力,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提升幼儿教育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