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探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可行之法论文

2024-10-19 14:13:58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作业设计已成为课程改革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成为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并努力践行的课改方向之一。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作业设计已成为课程改革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成为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并努力践行的课改方向之一。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也要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对其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本文结合相关作业设计成功案例,探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期优化作业设计与布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施策略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面临新的要求与挑战,强调要克服机械性、重复性、大量的数学作业,优化与改进作业设计与布置,尽量设计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与压力,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尽可能针对作业进行创新,优化作业设计内容,丰富作业设计形式,添加一些趣味性、生活性、实践性等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提出的要求
“双减”旨在通过优化与创新作业设计,以形式多元、内容多样的高质量作业取代形式单一、重复枯燥的机械性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与课余负担。因此,“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面临一些新的要求:
(一)控制作业设计的数量
“双减”政策下,对各科作业量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在保证作业设计质量的同时,尽量控制作业的数量,使学生的作业负担得到明显降低。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调皮,活跃、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减少作业设计的数量,尽量保证小学生能在注意力集中时间段内完成作业。
(二)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
在减少作业设计数量的同时,要确保作业设计的质量。要兼顾知识、能力与情感各个方面的培养目标,综合考量作业设计的质量。在知识方面,要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精选作业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训练;在能力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方面,要尽可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内心有一个良好、愉悦的体验。
(三)丰富作业设计的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力较弱,无意识时间占主要地位,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去关注同一件事情,尤其是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丰富作业设计的内容,提高作业内容的生活化、趣味化与情景化,尽可能将一些图片、视频、故事、游戏等元素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
(四)创新作业设计的形式
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多以机械性、重复性等书面作业为主,常常使学生陷入枯燥乏味的状态,削弱了小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创新作业设计的形式,尽量设计多元化的数学作业,如趣味性作业、生活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为小学生提供一个优质、高效、新颖的作业类型,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双减”政策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主体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等。
(一)主体性原则
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者与促进者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作业的设计中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如可以引导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作业设计能力。
(二)生活性原则
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尽可能设计一些生活性作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益。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促使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三)合作性原则
“双减”政策强调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中就涉及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合作探究类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并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与技能。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将来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四)需要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爱好及需要。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和多元性的学习任务,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作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情感支撑,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将课后作业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作业的生活性与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尽可能以生活中的素材为背景,将其融入作业设计中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认识四边形”这节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定的生活性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现实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总结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四边形,并说出它们的共性、特性,如:都是平面图形,都由四条线段与四个角组成的封闭图形等。在学习完《数的认识》这节课后,教师也可以布置一定的生活性作业,让学生课后数一数校园内有几栋楼房?有多少棵树?有几个花园与池塘等?还有学生平常接触到的时间和日期;在超市购物时,接触到的物品单价及数量等。这些都涉及小学数学中的相关知识,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将这些生活资源有效融入其中,以此提高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用化,加深小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二)兼顾能力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及能力特长,教师应兼顾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尽可能设计一些有梯度、有层次性的作业类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选择机会,让后进生通过作业得到强化基础的目标、中等生通过作业得到提升能力的目标、尖子生达到拓展思维能力的目标。
例如,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以下层次性的作业类型:
第一类型是基础性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回顾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个层次相对简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性知识。如可设计以下内容:又到了周末时间,小明陪同妈妈一起逛商场,商场正在搞促销活动,其中鞋子全场八折,帽子全场六五折,书包全场七折。请你谈谈对它们的理解。第二类型是提升性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能够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如可设计以下内容:小明和妈妈先去逛了日用品区。看到促销信息:商场今天早上十点至十二点期间,所有商品打七折。小明和妈妈在此期间购买了一些日用品,原价总共200元,按照打折活动,小花和妈妈这次的花销是多少?第三类型是拓展性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能够深入研究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更加综合和深入的思考。如可设计以下内容:小明和妈妈经过一家服装店,正在进行清仓活动,一件七折,两件六折,三件五折。且购物金额每满300元减20元。每件衣服原价100元。如果你是小明,请你帮妈妈分析,应该怎样搭配使花销减少?如果妈妈买了五件衣服,请你帮妈妈算一下,需要付多少元?
以上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型,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自主选择,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他们都能通过作业得到训练与提升。
(三)注重实践操作
“双减”政策下,教师要通过作业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将一些具有操作性、实践性的作业类型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经历动手操作、实践等过程,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数的混合运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类型,如让学生动手制作家中一天的购物清单,包括:一天购买的各种物品价钱及购买的数量,并计算一天的消费金额,或制作一份关于“混合运算”的数学小报,或和其他同学进行“混合运算”的话题挑战等。在学习完《长度的单位》时,也可以可设计操作性作业,如让学生测一测自己的身高及家里其他人的身高;量一量家中各种物品的长度,并对其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测一测正常走路时的一步是多少,算一算从家中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等。
通过以上可操作性、实践类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践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又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本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还要注重作业的开放性与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点,在作业设计时将一些能够发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作业融入其中,增加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与创新性。如可以设计一些能用多种方法求解的题型,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聚合性;也可以将课本中的一些题目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例如,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应用”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开放性作业类型:
国庆期间,有两家书店正在搞促销活动。其中一家书店所有图书一律按原价的七折销售,另一家书店所有图书一律“买四送一”。咱们班要买40本练习册,请同学们计算,到哪家书店买更便宜?
解法一:假设法。假设每一本练习册的价格是定的,可分别计算出在两家书店购买的总价钱,然后对这两种总价钱进行比较,分析到哪家书店购买更便宜。
解法二:计算法。可以将七折看作是花了20×0.7=14(本)书的价钱。将买四送一看作只花了4+1=5(本),20÷5=4(组),4×4=16(本)书的价钱。14本<16本,这样一比较,最便宜的也就出来了。
本题还有许多种解法,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这种具有开放性的作业类型,可以很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五)创设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促进学习不竭的动力源泉。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的作业类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作业,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
例如,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角形”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趣味性作业。趣味作业——“画”说三角形:数学绘画可以画什么?画知识、画方法、画思路、画结构……请同学们变身为“数学漫画家”,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与方法开展绘画活动,画出一幅幅趣味横生的三角形图形。学生的绘画作品各种各样,有的学生画出了漂亮的三角形雨伞;有的学生画出了幽默的三角形动物;也有的学生画出了好看的三角形屋顶……这种趣味性的作业类型结合了小学生爱玩、爱画、爱探究的发展特点,将小学数学知识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帮助小学生加深了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师要重新定义小学数学作业的作用与功效,从“提质增效”的角度出发,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精心设计与优化作业类型,提高作业设计的品质化、智慧化及高效性,确保通过作业能够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岳婷、陈振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34):45-46.
[2]陈幼玲.强化整体认知提升思维水平——“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11):88-91.
[3]杨志明、吴仪.“双减”背景下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看习题训练[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1(9):3-8+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