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音乐—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良方论文

音乐—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良方论文

28

2023-02-11 13:48:19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在小班幼儿入园期间,很多幼儿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入园焦虑情绪,如紧张、恐惧、不安、烦闷、哭闹等,说明幼儿难以快速融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环境之中,主体情绪处于不良状态之中。因此,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利用音乐艺术对幼儿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并立足音乐与小班幼儿情绪调节的契合性积极探寻对幼儿情绪调节有价值的音乐类型,深度总结借助音乐调控幼儿情绪的有效方法以及有益补充,切实优化小班幼儿入园环境中的人文诱导元素以及艺术体验吸引,利用人性化、艺术化、审美化、情感化的趣味信息去科学调控小班幼儿的主体情绪。

  【摘要】在小班幼儿入园期间,很多幼儿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入园焦虑情绪,如紧张、恐惧、不安、烦闷、哭闹等,说明幼儿难以快速融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环境之中,主体情绪处于不良状态之中。因此,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利用音乐艺术对幼儿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并立足音乐与小班幼儿情绪调节的契合性积极探寻对幼儿情绪调节有价值的音乐类型,深度总结借助音乐调控幼儿情绪的有效方法以及有益补充,切实优化小班幼儿入园环境中的人文诱导元素以及艺术体验吸引,利用人性化、艺术化、审美化、情感化的趣味信息去科学调控小班幼儿的主体情绪。

  【关键词】音乐;小班幼儿;调节情绪;方法;教师

  在科学育人观的感召下,教师群体开始探究小班幼儿情绪调节的科学方法,力求帮助小班幼儿快速摆脱入园焦虑症的负面困扰,恢复小班幼儿自由、宽松、愉悦、快乐的正常生活。因此,教师积极引入音乐元素,借助快乐歌曲、动画音乐、经典儿歌以及轻音乐等人文艺术去有效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与好奇心,实现对小班幼儿的主体情绪、认知心理、个性情感的有效干预与科学调节,引导小班幼儿进入情绪放松、心理愉悦、精神饱满的良好状态之中,融入园内生活。

音乐—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良方论文

  一、音乐与小班幼儿情绪调节的契合性

  小班幼儿对于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处理能力都非常弱,因而教师难以借助语言交流去大面积地有效帮助小班幼儿调节主体情绪、弱化入园焦虑症。而小班幼儿天生对音乐信息就具有非常高的领悟力、应激力与认知力,因而教师为小班幼儿提供一些快乐歌曲与经典音乐能够有效帮助小班幼儿转移注意力,将主体关注度放在音乐欣赏、自由想象、放飞思维上,实现情绪调节。

  小班幼儿对教师尚不熟悉,还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与情感差距,甚至小班幼儿内心深处还对教师可能存有一点点的排斥心理与抵触情绪,因而教师难以直接对小班幼儿施加积极有益的心理诱导与情绪调节。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音乐艺术元素对小班幼儿的主体情绪与个性心理进行有效干预,因为小班幼儿对教师提供的音乐艺术信息并无设防,从而使教师借助音乐艺术调控幼儿主体情绪成为可能。

  音乐元素本身就有帮助大众放松神经、愉悦身心、宣泄压力、释放情绪、排解不快、平衡心理的人文价值与积极作用[1]。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艺术信息去科学调控小班幼儿的入园情绪与主体心理,借助抽象化的人文艺术元素对小班幼儿施加积极有益的良性干预。由此可见,教师利用音乐元素去科学调节小班幼儿的主体情绪、弱化入园焦虑症具有非常高的契合性、可行性与有效性。

  二、对幼儿情绪调节有价值的音乐类型

  小班幼儿已经对音乐艺术元素拥有了非常明显的喜恶态度、认知兴趣与主体诉求,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选择一些人气指数较高的音乐信息,实现情绪调节。

  第一,幼儿喜欢经典儿歌。儿歌是专门为幼儿量身定做的艺术作品,自然会对幼儿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与感召力,获取幼儿的关注度与参与度[2]。因此,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一些经典儿歌,如《歌声与微笑》《蜗牛与黄鹂鸟》《找朋友》《丢手绢》《世上只有妈妈好》《数鸭子》《采蘑菇的小姑娘》《我是一条小青龙》等,借助经典儿歌帮助小班幼儿启智娱乐、放飞思绪,以此实现对小班幼儿主体情绪的科学调控,使其融入到音乐世界之中。

  第二,幼儿喜欢动画片主题歌。动画片是小班幼儿的至爱,动画片的主题歌自然也会受到小班幼儿的青睐,能够对小班幼儿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因此,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熊出没》的主题歌《我还有点小糊涂》、《猪猪侠》的主题歌《小英雄大肚腩》、《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歌《别看我只是一只羊》、《葫芦娃》的主题歌《葫芦娃》等。小班幼儿就会在动画片主题歌指引下快快乐乐地想象着动画片内容,就会慢慢忘记不良情绪。

  第三,幼儿喜欢节奏欢快、韵律优美、富于想象、意境开阔的轻音乐。小班幼儿天性开放、思维无忌、天马行空,因而对于想象力丰富、审美力较强、艺术力充沛的轻音乐具有非常高的认知兴趣[3]。因此,教师可以为其提供轻音乐《渔光曲》《大自然情诗》《乌苏里船歌》《蓝色多瑙河》《天籁之音》《迷雾森林》《狗狗减肥操》《快乐的农夫》等,以此引导小班幼儿进入自由想象、艺术鉴赏、快乐思维之中,激发小班幼儿进入良性情绪之中。

  第四,小班幼儿喜欢高品质的歌谣与童谣。童谣是小班幼儿较为喜欢的特殊类型的儿歌形式,具有非常突出的传统因素、民间气息以及生活氛围,因而在小班幼儿群体中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诱导力以及吸引力[4]。因此,教师可以将童谣引入小班幼儿的认知范畴之中,帮助小班幼儿有效克服入园焦虑症,或科学调控小班幼儿的主体情绪,如《拍手歌》《孝敬歌》《小兔子乖乖》《搬鸡蛋》《打醋买布》《做早操》《小老鼠》《小蜜蜂》等。

  三、借助音乐调控幼儿情绪的有效方法

  音乐在小班幼儿群体中非常受欢迎,因而适合教师以此提升小班幼儿关注度与参与度,借助音乐艺术实现对小班幼儿主体情绪的有效调节与科学调控[5]。

  (一)借助音乐欣赏实现幼儿情绪调节

  音乐欣赏是教师为小班幼儿精心设计的艺术鉴赏活动,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一些具有较高趣味性、人文性、艺术性与审美性的儿歌、童谣、主题曲或轻音乐等。这样,小班幼儿就会轻松快乐地欣赏着音乐作品,尽情体验着音乐作品带来的艺术美与想象美,在放飞思绪中享受天马行空的快乐。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欣赏去实现小班幼儿的情绪调节,优化小班幼儿的主体状态。例如,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一些动画片的篇首曲,利用篇首曲中的视频信息与主题曲信息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有音乐、有歌曲、有故事片段的多元化信息刺激。以《熊出没》的主题曲为例,小班幼儿能够看到“熊大”“熊二”“吉吉国王”“毛毛”等卡通角色与伐木工人“光头强”的趣味战斗故事,因而能够借助视频片段回忆起一些精彩的故事内容。甚至小班幼儿还能够由《熊出没》的故事情节想象到《夺宝熊兵》《奇幻空间》《雪岭雄风》等动画电影之中的一些视频内容。因此,《熊出没》主题曲能够催发出小班幼儿丰富多彩的自由想象,引导小班幼儿尽情享受音乐艺术的想象美,有效调节个人情绪。

  (二)借助歌舞欣赏实现幼儿情绪调节

  歌舞欣赏比音乐欣赏能够提供更多的视觉刺激与新奇诱因,舞蹈元素的融入使音乐艺术更加有形化、具体化与生动化,因而音乐艺术更加具化与易懂,可切实提升小班幼儿对音乐艺术的掌握效果。因此,歌舞欣赏能够给予小班幼儿更多更好的视觉刺激、听觉冲击、情绪感染以及心理暗示,能够有效激发小班幼儿的认知兴趣、探究热情与猎奇心理,自然帮助小班幼儿实现情绪调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小班幼儿播放歌舞节目《花儿向着太阳开》,让幼儿在大屏幕上亲眼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边哼唱着熟悉的歌曲,一边跟随着伴奏音乐而翩翩起舞。这样,小班幼儿就会同时获得音乐吸引、歌曲吸引与舞蹈吸引,因而能够收获更加强烈的感官刺激与心理冲击。因此,赏心悦目的歌舞欣赏画面能够有效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切实引导小班幼儿心无旁骛地进行快乐欣赏,实现情绪调节。

  (三)借助歌舞表演实现幼儿情绪调节

  歌舞表演能够给小班幼儿更多的参与机会、表现空间与交流时间,因而能够更加吸引小班幼儿,诱导小班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尽情享受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带来的双重快乐。而且,小班幼儿活泼爱动、乐于表现、喜欢舞蹈,因而能够被歌舞表演活动所吸引、所驱使,从而积极融入到歌舞表演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快乐开放的歌舞表演活动牢牢控制住小班幼儿的关注度,实现情绪调节。例如,教师可以让小班幼儿一边看着歌舞节目《拍拍手》,一边跟着一起跳,也可以跟着音乐节奏一起哼唱歌曲,甚至可以自由哼唱一些类似的歌曲。这样,歌舞表演活动就会具有突出的开放性、自主性、体验性与娱乐性,引导小班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在蹦蹦跳跳中唱来唱去,自然能够帮助小班幼儿战胜内心中的不良情绪。因此,开放自由的歌舞表演为小班幼儿创设了主体娱乐的体验空间,自然能够帮助小班幼儿实现对主体情绪的良性干预。

  (四)借助歌曲演唱实现幼儿情绪调节

  歌曲演唱与歌舞表演一样具有非常高的表现性与趣味性,能够激发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与荣誉诉求,使小班幼儿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表扬。因此,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创设尽可能多的歌曲演唱机会,可以唱儿歌、童谣、民谣以及动画片的主题歌等,帮助小班幼儿尽情享受歌曲演唱的快乐。这样,小班幼儿就会在表现意识与荣誉诉求的驱使下忘记不良情绪,实现对情绪的有效调节。例如,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调控好音响设备,并为小班幼儿提供话筒以及一些适宜性较强的轻音乐,让小班幼儿拿着话筒随心所欲地哼唱自己熟悉的儿歌与童谣。这样,教师就会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歌曲演唱会,让小班幼儿尽情展示艺术天赋以及较为擅长的儿歌与童谣,自然能够给予小班幼儿良好的参与体验与情感冲击。因此,教师组织的歌曲演唱活动能够借助小班幼儿的表现欲望而给予小班幼儿良好的表现体验与荣誉体验,自然能够实现小班幼儿的情绪调节。

  (五)借助音乐演奏实现幼儿情绪调节

  教师不仅可以组织音乐欣赏、歌舞欣赏、歌舞表演与歌曲演唱,还可以组织小班幼儿进行音乐演奏,并为小班幼儿提供一些简易的乐器,如木琴、钟琴、钢片琴、铃鼓、三角铁、镲、鼓等。这样,小班幼儿就会在音乐艺术化的“新玩具”中,在亲自击打、细心聆听、自由想象中感知每一种乐器的唯美音色,因而能够在随心所欲的自由演奏中尽情享受音乐探究的快乐,实现小班幼儿的情绪调节。例如,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竖笛”这种较为简易的乐器,让小班幼儿试着吹一吹,体验一下竖笛的音质音色。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班幼儿进行竖笛学习,看看哪一个小班幼儿最先学会竖笛演奏《新年好》。虽然《新年好》简谱较短,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也有一定的认知难度,因而教师不能求全责备,要实施开放教学、娱乐活动。只要小班幼儿开始喜欢吹响竖笛,教师就要积极鼓励,推动小班幼儿自觉融入到竖笛学习之中,以此实现小班幼儿的情绪调节。

  四、借助音乐调控幼儿情绪的有益补充

  第一,教师要注意音乐调控小班幼儿情绪的趣味性。音乐是教师吸引小班幼儿注意力与好奇心的人文诱导元素,因而只有音乐信息具有突出的趣味性与诱导力,小班幼儿才会对音乐信息形成关注度与参与度。这样,小班幼儿的主体情绪、认知心理以及个人情感才会融入到音乐信息之中,实现小班幼儿的情绪调节。

  第二,教师要注意音乐调控小班幼儿情绪的大众性。教师选择的音乐信息还要具有突出的大众性、流行性与适宜性,能够有效吸引大多数小班幼儿的认知注意力与猎奇心理,形成良好的影响面与控制度。这样,音乐信息就会对小班幼儿形成群体吸引以及集体干预,自然能够使良好的主体情绪调节成为可能。

  第三,教师要注意音乐调控小班幼儿情绪的新奇性。小班幼儿具有突出的猎奇心理,因而对于自己尚未探究过的新奇元素、未知信息充满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占有欲等。因此,教师要顺应小班幼儿的猎奇诉求,因势利导地满足小班幼儿的认知需求与主体喜好,实现对小班幼儿的情绪调节与心理调控。

  第四,教师要注意音乐调控小班幼儿情绪的实效性。音乐信息是教师调节小班幼儿主体情绪、认知心理、精神状态等生命体征的有效抓手,因而教师要为小班幼儿提供人性化、趣味化、诱导化、有效化的音乐信息与人文刺激,切实有效干预小班幼儿的情绪与心理,能够直接优化小班幼儿的情感体验与主体状态。

  综上所述,情绪调节是小班幼儿成功融入幼儿园生活、接受正规学校教育、开启社会化成长、融入集体式学习与团队生活、开始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积极探究音乐信息对于小班幼儿主体情绪的契合联系、调节类型以及有效方法具有非常高的教育价值,对于小班幼儿的成功入园、快乐认知与健康成长意义重大。而且,教师自觉通过音乐欣赏、歌舞欣赏、歌舞表演、歌曲演唱、音乐演奏实现小班幼儿的情绪调节、心理疏导与状态调整,有效拓展出小班幼儿的最优化主体状态,助力小班幼儿的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单细宏.音乐教育对幼儿情绪的影响[J].教师博览(下旬刊),2012(9):64-64.

  [2]彭鸿.如何通过音乐调节幼儿的不良情绪[J].学园,2021(3):85-86.

  [3]刘世音.如何运用音乐缓减入园新生幼儿的焦虑情绪[J].幼儿100(教师版),2013(Z1):54-56.

  [4]廖美香.如何使用音乐治疗幼儿入园焦虑情绪[J].开心:素质教育,2017(2):95-95.

  [5]陆秀燕.“歌声与微笑”—用音乐优化幼儿情绪[J].教育界:高等教育,2013(1):17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