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创新论文

2024-06-20 13:40:29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借助各种新媒体手段实现融合与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创新为研究主题,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而且可以拓宽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提高教学效果。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和学校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融合与创新。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借助各种新媒体手段实现融合与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创新为研究主题,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而且可以拓宽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提高教学效果。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和学校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融合与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创新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小学语文教学也逐渐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将新媒体的优势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实现融合与创新,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新媒体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新媒体的融合方式
(一)设立微信公众号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章、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离校后也能进行学习和复习。
首先,教师使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涵盖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文学知识、作文、阅读理解等。例如,在讲解一篇古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该篇古文的背景知识、课文的重要段落以及一些必要的注释和解释。这样,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听讲,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随时再次阅读和复习相关的知识,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这些图片和视频可以是课文中的插图、名人演讲、戏剧表演等。例如,在学习一篇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该诗词的演唱或者表演视*,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感受和领会诗词的意境和表现形式。同时,教师还可以上传一些与语文学习相关的趣味性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课后答疑和讨论的平台,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互动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教师定期推出一些测试习题,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交答案并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实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这样的互动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分享一些阅读技巧,如速读、精读和理解阅读等,还可以介绍一些作文的写作技巧,如选材、开头和结尾的处理等。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分享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微信公众号的融合方式,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以课堂内外的延伸和融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图片和视频进行讲解和导学,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离校后,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学习、复习和讨论,巩固和深化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种利用新媒体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二)制作微课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程是一种结合了新媒体技术和教学内容的短小精悍的教学形式,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知识点,强调多媒体展示和互动性,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媒体融合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木兰辞》为例进行教学分析。首先,选择利用Adobe Spark软件制作一个简单的微课程。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木兰辞》的背景故事,展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关于古代战争场景的图片,搭配简单的解释文字,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导入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用来呈现《木兰辞》中的主要情节,如女主角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通过生动的图像和声音,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提供问题或思考题,鼓励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例如,在展示木兰替父从军的动画片段之后,可以提问学生:“你认为木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木兰的人物形象以及所表达的价值观念,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除了视频和动画,还可以利用其他新媒体工具,如声音录制软件,让学生自己朗读《木兰辞》中的经典篇章,并将其制作成有声读物。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朗读来感受文本的情感色彩,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此外,微课程制作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一些练习题和小测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可以让学生选择正确的汉字填空,以测试他们对课文中生词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考题,让他们就课文的主题、情节发表个人观点,并鼓励他们进行同伴间的讨论和互动交流。微课程制作完成后将其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学生随时观看。还可以借助学校或家长的支持,将微课程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或家庭的电视上进行播放,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可以创造出更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呈现知识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然而也要意识到,微课程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教师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时,仍然需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深度。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避免长时间依赖新媒体工具,造成学生对传统文本材料的忽视。
(三)开展线上答题活动
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答题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首先,可以利用微信、QQ群等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答题活动。教师可以事先在课堂上布置好相关的问题,然后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将题目发送给学生,学生通过回复信息或发送语音进行答题。教师可以设置答题时限,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评价。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例如,在学习诗歌朗诵时,教师可以提出与诗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答题。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送自己的答案或朗诵录音,教师通过语音回复,帮助学生改正朗诵中的不足,提升学生的朗诵技巧。
其次,利用专门的在线答题平台进行线上答题活动。这些平台通常提供了大量的题库和题目类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选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和操作演示,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线上答题练习。学生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访问在线答题平台,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答题,系统会自动评分并给出答案解析。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例如,在学习成语故事时,教师可以在在线答题平台上设置成语故事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和用法。
最后,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融合方式进行线上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搭建在线比赛平台,教师可以设立相关的竞赛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学生通过注册账号并参与线上比拼。教师设立奖励机制,例如设置积分制度,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相应的积分,最后根据积分高低进行奖励。通过线上竞赛活动,学生可以在比拼中体验到竞争的乐趣,并且积极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例如,教师可以设立一个主题为“我的梦想”的作文比赛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线上平台提交关于自己梦想的作文,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赛,并向他们展示自己的梦想和才华。
(四)文化素材的整合与利用
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整合和分享丰富的文化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品等,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艺术鉴赏能力。
首先,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传统文化素材。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文化素材的电子资源库,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文章、音频、视频等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学习管理系统、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将这些资源分享给学生,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浏览、学习和欣赏。例如,教师选取包括《孔子的故事》《敦煌壁画》《十大名山》等在内的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素材,整理成电子版教材。然后,通过学校的学习管理系统,教师将这些电子教材上传到系统中,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家中或教室里使用电脑、平板或手机浏览这些电子教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次,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优秀作品。除了传统的文化素材,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分享优秀作品,如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电影作品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师选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作为教学素材。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学习管理系统发布《小王子》相关的阅读材料和音频视频资源,让学生提前阅读,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作品分享,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设备播放《小王子》的录像片段或表演,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学生作品成果。学生可以借助电子教材制作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工具,制作自己的作品展示,如文学作品、书法作品、绘画作品、音乐作品等。同时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学习管理系统、博客、社交媒体等,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分享自己的作品,接受评价和指导。例如,教师布置一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传统文化的文章。学生可以借助电子教材制作软件,将自己的文章设计封面,配上插图和背景音乐,并将作品上传到学校的学习管理系统中,以供所有人欣赏并给予评价和指导。学生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博客平台或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作品,与更广大的受众互动交流。
二、新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益处。然而,新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和学校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一,新媒体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在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资源,但其中也混杂着大量的低质量、虚假甚至是有害的信息。教师在选择新媒体资源时需谨慎,尽可能选择权威、可靠的资源,并对所选资源进行审核和筛选。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资源审核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对资源进行审查,确保教学所用的新媒体资源真实可靠。
第二,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易分散注意力。学生使用新媒体时往往面临大量的信息输入,很容易陷入信息泛滥的状态,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使用新媒体,提醒他们注意学习的目的,避免陷入泛滥的信息中。可以通过设立学习任务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使用新媒体,将其融入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新媒体教学容易造成师生互动不足。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丰富,但新媒体教学却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足。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意见,并及时给予回应。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搭建在线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第四,新媒体的技术使用门槛也是一个问题。新媒体教学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巧。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培养自己的技术素养,掌握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或聘请专业人员来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教师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新媒体。
综上所述,新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和学校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筛选资源、合理引导学生、推动师生互动、提升教师技术素养等,来应对这些问题,以确保新媒体能够更好地发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新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然而,在应用新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引导和监督,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唐雪莲.新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究[J].电脑迷,2018(9):97.
[2]侯显顺.新媒体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8):71.
[3]王丰玲.沧浪区开展“新媒体、新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场教学研讨活动[J].苏州教育信息化.2011(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