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域下“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探索论文

2023-01-16 10:03:42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信息化视域下“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然后说明了信息化视 域下“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最后论述了信息化视域下“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 程思政建设的实践。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等文件可知,当前社会处于“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师课堂授课手段之一[3]。信息化教学是通过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规划、设计和管理及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4]。通过信息化教学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四有”青年[5]。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深思并探究的问题[6]。基于此,本文拟在信息化视域下,对“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加以探索。
一、信息化视域下“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
“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基于Linux服务器和计算机网络的交叉课程,主要以CentOS操作系统为载体,配置网络服务为根本。学生通过“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Linux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掌握配置网络服务器的基本步骤,具备操作与管理服务器的能力,进而匹配生产环境对运维人员的要求。
“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Linux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该课程中蕴含多种思政元素,如雷锋精神、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使命感和民族复兴等爱国精神,求真务实、专注主动和团队合作等职业道德精神,数据隐私、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维护等个人安全精神,等等。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优势明显。首先,通过小组讨论、多面交流的形式,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可以使学生处于主体学习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培养其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通过问卷星和头歌系统等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动态考核,并根据学生过程性学习结果的反馈,不断调整后续的教学设计,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锻炼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节奏和学习进度,同时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信息化视域下“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
(一)目标确定
“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选用CentOS 7.5操作系统为载体,同样完全适用于RHEL、Fedora等系统。教师在讲授操作系统的基本命令和网络服务配置知识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全程贯穿立德树人的思政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第一,课程目标。根据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下工程技术类人才培养目标,在“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掌握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基础知识,具备操作与管理的能力,能够匹配生产环境对运维人员的要求。整个课程的目标分为运维的基本命令和服务器的相关配置两部分,理论与实践穿插教学,且更加侧重于各种服务配置的实际应用。
第二,育人目标。在“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容融入理论知识传授过程,采用多种信息化的手段,通过价值引领,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人文素质、职业道德、价值取向、创新精神、专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7];在实验课上,学生可通过自己研究、团结协作等模式完成任务,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协作力、专注力、意志力等综合素质,从而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8]。
(二)方案设计
教师要想深入挖掘“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并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就必须设计出完善的思政教学方案。结合本课程特点和“互联网+”的背景,教师应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爱国主义的宣传及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方面的正确导向,培养其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满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信息工程人才的要求[9]。把握人才培养的改革要求,本课程中信息化教学与思政融合计划如表1所示。
三、信息化视域下“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
(一)将思政融入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评定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要想将思政融入“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在教学大纲中体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息工程人才的要求,具体可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道德塑造三个维度描述课程要求。
“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平台及其技术,具体而言,教师通过对Linux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基本原理和基本服务搭建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在Linux操作系统上搭建各种服务的方法,为其将来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总要求,通过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网络运维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民族使命感,使其树立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理念,努力成长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意识和工匠精神等的信息工程人才。
(二)将思政融入教材体例
“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教材应体现思政内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浪潮下,无论什么课程教材,都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贯穿教材研究和教材编写的全过程。
本课程的教材选取的是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实用规划教材,即由杨教授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Linux服务器运维管理》,每一章节都配有案例解析、历史说明和章节要求,具备“思政内涵”。该教材采用“项目任务化”的模式,每个项目和任务都有明确的目标,属于集“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教材。其中,有些项目来源于实际的工程项目,并且训练内容与RHCSA和RHCE的认证考试接轨。
(三)将思政融入教学内容
1.将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内容。所谓的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一切符合职业要求的心理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近年来,“删库跑路”成了时有发生的事件,其根源是相关从业人员没有守住职业道德的底线。因此,在教学“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配置网络数据库服务时,教师应通过讲授“删库跑路”事件带来的损失,使学生明确数据库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验模拟建立数据库、填写数据、删除数据库等操作,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数据库的重要性和root身份的权限之大,借此告诫学生,权力越大越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守住内心的底线,不要被外界所诱惑。因为一旦底线出现缺失,对于国家和社会都会造成损害,且自己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庖丁解牛的生动事例是古人对工匠精神的本质阐述。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升级转换的问题,需要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10]。在讲授Linux的起源与发展时,教师可通过强调林纳斯·托瓦兹一生都在致力于做好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让学生明白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在以故事形式深化学生认知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每一份工作都心存敬畏,在工作岗位上做到脚踏实地、追求极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将科技强国与团结互助融入教学内容。目前,我国IT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仍然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在讲授“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Linux内核时,教师可通过问卷星的方式展示我国在IT基础设施发展方面面临的“卡脖子”问题,让学生明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因此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专业上应精益求精、勇于担当,争取能够为祖国IT发展关键技术贡献一分力量。
团结合作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这是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不是孤立的存在,不论是当前攻克疫情还是今后国家发展,只有做到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在运维基本命令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从课堂效果来说,这种模式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如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同时每个人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能主动参与学习并具备责任意识。学生讲解完毕后,还要采用XMind思维导图的方式做本章小结,其独有的“图像记忆”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将系统安全与备份恢复融入教学内容。系统安全包括系统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其中数据安全十分重要。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系统数据不丢失,备份就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如果系统的硬件或存储媒体发生故障,可以使用备份创建硬盘中数据的副本,然后将数据存储到其他存储设备。同时,当硬盘上的原始数据被意外删除或覆盖,或者因为硬盘故障而不能访问数据,此时就可以十分方便地从存档副本中还原该数据。
备份的理念在“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中多有体现,如虚拟机的快照功能,另外管理RAID与LVM磁盘阵列,配置DNS域名解析的主、从服务器,这些知识点中都包含着备份的思想。在讲授这些知识点时,教师要强调备份的重要性,并通过演示和指导学生实操数据备份,以及讨论其中某一块磁盘损坏后是否影响整个磁盘阵列,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备份的重要性。除了课堂上讲到的Linux操作系统,对于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数据,学生也要形成备份的习惯,将重要文件做成副本放在其他磁盘上,还可以上传到百度网盘、QQ、微信等平台。
4.将迁移学习融入教学内容。什么是迁移学习?简单来说就是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换言之,就是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11]。比如,人们学会骑自行车,掌握了平衡后,电动车几乎不用学就会了;学会了方程式,后面学到不等式的时候就容易理解了。
“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编写shell脚本这一小节中的流程控制语句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迁移学习能力的知识点。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多门编程语言,有了这些语言的基础再学习shell脚本就显得简单多了。但迁移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正向迁移,也有阻碍作用的负向迁移,故教师要引导学生正向迁移学习、避免负向迁移学习。如if语句、for语句及while语句的编程思想和逻辑是一致的,这就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正向迁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强调每种语言有自己的编程风格,同时通过回顾其他语言结构并演示代码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辨析每种语言的语句结构,并且明确若把其他编程语言的风格带入shell脚本编程,就会变成阻碍学习的负向迁移。
(四)将思政融入考核评价
“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要改革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的占比,将原本平时成绩占30%与期末成绩占70%的比例调整为平时成绩占40%与期末成绩占60%的比例,也就是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在过程性评价中,应对学生实行“德、能、勤、绩”的全面考核,在“德”方面,注重对价值观、职业素养、爱国主义等的考查,关注学生行为表现,并设置相应的加分项;在“能”方面,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手抓,理论方面除了课堂讲述,还可以让学生在MOOC等平台进行再学习,实践方面则以实验报告形式实施任务驱动法,在头歌实践教学平台发布任务,让学生以实际开发的需要为背景完成配置服务;在“勤”方面,除了关注学生的到课率,还应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在“绩”方面,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占比同等重要,通过扫描问卷星完成作业,通过头歌平台发布、完成实验,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竞赛和认证考试,同时给予额外的加分鼓励,这样在巩固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意识。在结果性评价中,改革考试“唯分数论”的唯一标准,采用多种方式,如上机操作、解决实际问题、任务性结课论文等形式,更加注重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此提升学生团结互助、精益求精的道德素养,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四、结语
“网络服务器运维与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不是生搬硬套地完成任务,而是课程与思政相向而行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侵染、影响和完善学生的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每位教师拥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同时具备思政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其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信息化手段和平台资源,设计出与之契合的思政方案,从而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想品质教育课程同行同向的目标。本文仅列出了部分通过信息化手段融合思政的教学设计,要想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多个方面展开思政改革,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4)[2022-05-01].https:/www.sohu.com/a/209013737_387110.
[3]曾东海,廖建飞,程庆华.思政教育融入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3):178-180.
[4]范业婷,孙燕.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J].南方农机,2022,53(3):167-169.
[5]宋添树,朱昌洪.基于实践应用能力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应用[J].高教学刊,2020(9):110-112.
[6]温宇强.“课程思政”在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中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17):108-109.
[7]曹莹莹,于建江,卢东祥.思政教育融入《Linux基础》课程的探索[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4):95-97.
[8]冯骥,冉瑞生,魏延.软件工程专业Linux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J].知识经济,2021(22):123-124.
[9]林奕森,谢仁恩,朱昌洪.“Linux操作系统”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和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28):50-51.
[10]孙连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1(5):34-37.
[11]何健君.浅谈如何运用已有经验促进学习正迁移[J].中国校外教育,2019(4):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