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2024-04-01 11:07:43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治建设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保障。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完善对于推进农村发展、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性、面临的困境以及完善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摘要: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治建设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保障。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完善对于推进农村发展、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性、面临的困境以及完善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公共法律,服务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升,农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群众在土地承包、农民工权益保护、农村土地管理等方面面临着复杂的法律问题,需要及时、专业的法律服务。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也需要法治乡村的支持,而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性,对于推动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深入探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性,探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完善路径,希望提高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推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重要性
(一)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正是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重要性的核心所在。农村地区存在着土地承包、农民工权益保护、乡村治安等多样化的法律问题。随着土地流转、农民工返乡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法律问题日益复杂化。农村群众需要法律服务机构提供咨询、调解、代理诉讼等多样化的法律服务,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促进乡村法治化发展
首先,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提供可以帮助农村群众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教育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农民对法律的了解和法律意识相对较低。通过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设立和运作,可以向农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农民的法律素养和遵法意识,促进法律观念的深入人心;其次,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完善可以加强乡村社会管理和治理能力。乡村地区存在着土地纠纷、村务管理、农民工维权等各类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法律手段和法治思维的支持。通过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调解和代理服务,为乡村社会管理和治理提供有效支持,提升乡村社会的法治化水平[1];最后,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完善有助于强化法治乡村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可以成为乡村法治建设的窗口和平台,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解决纠纷和矛盾。通过打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品牌,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可以在乡村社会中树立良好的法律形象,提升农民对法律的信任和依赖,进一步推动乡村法治化的发展。
(三)保障农村社会大局的持续和谐稳定
乡村社会的稳定和谐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和前提,而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提供可以解决农村社会矛盾和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和社会动荡发生。农村地区存在着土地纠纷、劳动纠纷、家庭矛盾等多样化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2]。通过建立健全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供法律咨询、调解和代理服务,可以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农民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往往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容易成为权益受损的弱势群体。通过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普及和推广,可以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其法律素养和维权能力。农民通过了解自身权益和法律保护途径,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减少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最后,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完善有助于构建农村社会的信任和合作机制。法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提供可以助力农村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农民对法律的信任和依赖。农村社会通过法律的规范和保障,能够形成稳定的交往规则和合作机制,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面临的困境
(一)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
首先,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建设相对滞后。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机构数量和质量不足,无法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导致农民在解决法律问题时面临信息不对称和资源匮乏的情况;其次,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数量和专业能力存在不足。农村地区法律服务队伍相对薄弱,律师、法律援助人员等专业人才稀缺。这导致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面有限,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不高。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无法提供全面、及时的法律援助服务,制约了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最后,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不足。在农村地区,对于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认知和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农民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有限,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和渠道不清晰[3]。同时,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渠道,导致法律服务的信息传递不畅,影响了农民对法律服务的积极参与和利用。
(二)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矛盾较突出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机构数量有限,法律服务人员和专业人才的分布不均衡。导致乡村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供给的不足,无法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具体表现为:首先,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范围有限。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等特点,部分偏远地区的法律服务覆盖面相对较窄。农民在面临法律问题时可能需要长时间的跋涉才能获得相应的法律援助和服务,这增加了农民维权的难度;其次,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亟待提升。农村地区法律服务机构的人员数量不足,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乡村地区的法律服务机构设施简陋,专业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滞后,限制了法律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三)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队伍亟待加强
首先,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队伍数量不足。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队伍相对薄弱,法律服务人员的数量不足以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缺乏足够的法律服务人员导致服务的覆盖范围有限,农民难以获得及时、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援助;其次,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队伍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队伍在法律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差距。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和需求,需要具备一定的农村法律服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的情况是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队伍的专业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全面满足农村群众的法律需求;最后,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队伍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的人员组成。法律服务队伍中缺乏农村地区的特定需求和文化背景的人才,难以提供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发展创新路径
(一)加快推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优化配置
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快推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促进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合理布局和强化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经费保障,可以提高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持。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合理布局,以确保农村地区能够充分享受到法律服务的便利。首先,行业协会、政府部门需根据农村地区的人口分布和需求情况,合理确定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设置地点,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要重点布局。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向农村地区倾斜,引导有关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或移动法律服务点,确保服务的覆盖面;其次,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机构之间的协作和联动。各级法律服务机构应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工作协调,形成高效的联动机制。可以通过建立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促进各级法律服务机构之间的互通互联,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服务效率。
另一方面,要强化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经费保障,为了确保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顺利开展,必须加强经费保障,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首先,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经费支持。这包括增加法律服务机构
的经费拨款,提高法律人员的待遇和奖励机制,确保他们能够稳定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其次,建立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除了依赖政府财政支持外,还可以探索其他经费来源,如社会捐助、法律服务费用等。可以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捐赠和资助,形成多元化的经费支持体系,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最后,可以鼓励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建立法律援助基金,为有需要的农民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法律援助服务。通过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为贫困农民和弱势群体提供经济支持,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平等地获得法律援助服务[4]。
(二)优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载体
乡村振兴视域下通过建立“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现代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的法律需求,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政府部门可发挥引导作用,引导行业协会、法律机构等组织共同建立“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达到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内容目的。首先,建立综合性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集中整合法律资源,提供一站式的法律服务。该中心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培训等综合性法律服务,满足农民对不同法律服务内容的多样化需求。通过整合资源,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其次,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内容。除了提供传统的法律咨询和纠纷解决服务外,还可以扩大法律服务的领域,包括劳动法律服务、土地权益保护、农村产权保护等。针对农村地区的特殊需求,可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需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现代技术含量,进而推进法律服务的智能化进程。首先可以建设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在线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在线法律咨询、在线纠纷解决等服务。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使农民能够随时获取到法律服务,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时效性;其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分析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村地区的法律需求和问题,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法律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开发智能咨询机器人、智能法律文书生成系统等,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建设多元化乡村法律服务队伍
通过建设多元化的乡村法律服务队伍,可以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农民的法律需求。政府应加大对法律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与社会组织和律师事务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多方共同参与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以下是具体措施:首先,加强法律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了提升乡村法律服务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应加大对农村法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法律教育机构,开展针对农村地区法律服务需求的培训项目,培养更多具备农村法律服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同时,可以鼓励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到农村地区从事法律服务工作,通过激励政策、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等,吸引更多法律人才投身乡村法律服务;其次,鼓励社会组织和律师事务所参与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政府可以与社会组织、律师事务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和专长,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服务。鼓励律师事务所设立乡村分所,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弥补乡村法律服务的缺口[5];最后,注重构建多元化的法律服务团队:乡村法律服务团队的构建应注重多元化。这包括吸引具有农村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以全面了解农民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法律服务。此外,应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机构与农村基层组织、村级法律顾问等密切合作,发挥各方的优势,共同为农民提供综合性的法律服务。
四、结语
乡村振兴的视域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完善至关重要。通过加快推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法律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同时,优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载体,有助于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法律服务。此外,建设多元化的乡村法律服务队伍,可以满足农民的多样化法律需求。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完善将会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促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黎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J].桂海论丛,2023,39(1):71-77.
[2]安宁,潘越.乡村振兴视域下政府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现代化治理路径[J].河北法学,2023,41(3):153-174.
[3]昌雯.法治乡村视域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精准化的研究——基于D市的实践调查[J].南方论刊,2022(12):72-74.
[4]李秀梅,马怡梦.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完善路径[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2,36(6):31-37.
[5]沈永敏.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实践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1):5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