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痕迹鉴定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2024-01-22 10:44:59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随着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不断完善,现场痕迹物证的提取成为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加强车辆痕迹鉴定工作,是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提高公安交管部门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的需要,也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需要。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车辆痕迹鉴定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优势和问题,深入探讨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摘要:随着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不断完善,现场痕迹物证的提取成为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加强车辆痕迹鉴定工作,是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提高公安交管部门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的需要,也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需要。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车辆痕迹鉴定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优势和问题,深入探讨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痕迹鉴定,事故鉴定,保险理赔
车辆痕迹鉴定,是指通过对车辆的遗留物(如轮胎痕迹、刹车痕迹、碰撞痕迹、车底痕迹、车体表面划痕等)的提取和分析,进行其形成过程或形成时间的分析判断,从而对案件事实进行综合认定的技术活动,车辆痕迹鉴定工作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车辆痕迹鉴定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优势
(一)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提供证据支持
车辆痕迹鉴定可以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事故责任认定、事故发生原因分析、事故定性以及为司法鉴定机构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提供证据支持。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交警部门勘查现场发现一辆车牌号为鄂AXXXXX1的厢式货车侧翻在路边,驾驶室车门变形严重。交警部门提取了车辆上的车身痕迹和车辆轮胎痕迹,委托湖北工业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进行车辆痕迹鉴定。经鉴定该厢式货车没有改装、侧翻,而现场勘查发现的侧翻车处的轮胎痕迹和车身上的轮胎痕迹均符合该厢式货车的车型特征。据此认定该车不是肇事车辆,从而使案件得到了及时处理。
(二)为保险理赔提供依据
交通事故发生后,伤者往往要求肇事方承担全部的医疗费用及误工费用。作为事故发生时的第三方,保险公司对保险标的物负有保险责任,应当予以赔偿。但是,如果伤者对事故事实存在异议,应及时申请司法鉴定。在司法鉴定过程中,通过对车辆痕迹物证进行分析认定,可以明确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形态、肇事车辆及其驾驶员、肇事车辆的行驶速度等基本信息;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分析,可以确定保险标的物是否受损或损伤程度;通过对事故车辆痕迹物证进行分析认定,可以确定交通事故发生时的运行速度;通过对现场痕迹物证的分析认定,可以确定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所处的运行状态和行驶速度等基本信息。
(三)为刑事案件侦查提供证据支持
刑事案件侦查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有权依法对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等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进行刑事立案侦查。车辆痕迹鉴定是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证据之一,对侦破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等重大刑事案件具有重要意义。车辆痕迹鉴定可以直接证实是否事故车辆,确定事故车辆的行驶方向、事故发生地点、判断车辆与周围物体的关系、确定车辆运行速度、推断车辆制动性能是否良好等。根据鉴定结果,公安机关可以直接对肇事车辆进行控制、检验和勘验检查,并可以通过提取痕迹物证的方式直接证明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原因、过程等情况,为侦查办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现场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和提取固定等工作,可以有效固定证据和提取证据。
二、车辆痕迹鉴定在交通事故鉴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车辆痕迹鉴定的认识存在偏差
由于部分鉴定人员对痕迹鉴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仅凭经验、感觉就能判断出是否有交通事故痕迹,甚至有的案件由于没有提取到车辆碰撞、刮擦、轮胎破损等痕迹,就怀疑是交通事故,就否定了痕迹鉴定的作用。有的鉴定人员对车辆痕迹的提取和分析判断存在误区,如在车辆轮胎碎片中提取轮胎花纹深度时,未发现胎面花纹深度变浅现象,在刹车痕迹中仅发现刹车印或刹车印痕间距变大,未见刹车印间距减小现象等。此外,还有一部分鉴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实际工作需求。从事交通事故痕迹鉴定人员的知识结构往往是多学科、多领域的,但是由于各方面知识不能很好地综合运用,导致鉴定人员对案件中涉及的各个专业领域的问题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有的鉴定人员对车辆痕迹的形成过程、形成时间和有关痕迹特征在案件中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出现“隔靴搔痒”现象。
(二)车辆痕迹鉴定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为车辆痕迹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车辆痕迹鉴定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很多时候仍然是凭感觉来进行判断。例如,根据碰撞痕迹进行判断时,往往会考虑到碰撞位置、碰撞角度、碰撞速度等因素。根据轮胎痕迹进行判断时,也往往会考虑到轮胎气压、胎温、胎纹深度等因素。根据刹车痕迹进行判断时,也往往会考虑到刹车压力、刹车距离等因素。而这些理论基础的掌握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目前,由于缺乏对车辆痕迹鉴定理论的系统研究,很多时候仍然是凭感觉或者靠经验来进行判断,导致车辆痕迹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痕迹物证提取不够规范
在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工作中,痕迹物证提取是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提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痕迹物证鉴定的结果。在对交通事故现场提取的痕迹物证进行鉴定时,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第一,有些现场勘查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对于现场勘查所提取的痕迹物证不能完全理解其含义,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提取,从而造成对证据收集和固定的不利影响;第二,有的现场勘查人员由于对现场条件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发现、拍摄固定痕迹物证,为以后案件的侦破留下了隐患;第三,有的现场勘查人员只注重现场痕迹物证的采集,而忽视对勘验笔录等证据材料的收集,从而导致证据材料不全面、不充分;第四,有的勘验人员不能准确地掌握痕迹物证提取程序,忽视了对提取痕迹物证的检查、拍照等工作,从而造成证据材料不全或缺失;第五,有的勘验人员提取痕迹物证后没有及时对提取物品进行拍照固定。三、车辆痕迹鉴定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要点
(一)汽车轮胎痕迹的形成与鉴定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之间会存在摩擦力,当摩擦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轮胎就会发生变形。对于车辆来说,轮胎的变形能够对车辆的行驶方向产生影响。如果轮胎的变形较小,车辆行驶过程中就不会对其造成影响,如果变形较大,则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打滑现象。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对轮胎痕迹进行鉴定时需要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行分析。当轮胎发生变形时,其在地面上所留下的痕迹也会呈现出相应的特征。例如:当汽车轮胎发生变形时,其所产生的痕迹会呈现出横切面;而当汽车轮胎发生变形时,其所产生的痕迹会呈现出斜切面。对于汽车轮胎痕迹进行鉴定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与鉴定。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同车型所使用的车轮结构不同,因此所形成的痕迹特征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对于小型汽车来说,其车轮结构为圆弧形;而对于大型汽车来说其车轮结构为矩形。对于同一种车型而言,不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小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轮胎发生变形时产生的痕迹呈椭圆形,而大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轮胎发生变形时形成的痕迹呈三角形。
(二)轮胎损伤程度分析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轮胎会出现不同程度破损,这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轮胎损伤程度与其自身性能、轮胎磨损程度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位置等因素有关。轮胎破损程度也会对其在交通事故中所承担的作用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对交通事故进行处理,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对轮胎损伤程度进行分析,来确定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自身所承受的损伤程度。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对轮胎破损程度进行分析,来确定车辆是否会发生爆胎等问题。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对车辆行驶方向与速度、车辆自身行驶速度以及车辆载重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该起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车速是否符合要求。而在实际鉴定中,工作人员则需要结合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该起道路交通事故中轮胎受损程度。对于存在爆胎问题的汽车而言,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其轮胎损伤程度来确定其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所承担的责任[1]。
(三)轮胎脱落位置与轮胎数量关系鉴定
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轮胎脱落位置与轮胎数量关系是一项重要的鉴定内容,其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通常情况下,在轮胎脱落位置与轮胎数量关系鉴定中,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第一,对于轮胎数量的鉴定,主要是利用数量计算公式对其进行计算与分析,通过对轮胎数量的计算结果来判断被鉴定车辆的真实数量;第二,对于轮胎脱落位置与轮胎数量关系的鉴定工作,主要是利用车辆轮缘或胎侧所呈现出的形状特征来判断车辆实际情况。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被鉴定车辆为1辆轿车以及3辆挂车。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当被鉴定车辆发生侧翻时,其侧翻方向与其实际行驶方向相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判断被鉴定车辆的实际数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对被鉴定车辆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计算,从而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出车辆的具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部分案件中需要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出被鉴定车辆的实际轮胎数量时,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对轮胎脱落位置与轮胎数量关系进行科学判断时,工作人员可以结合被鉴定车辆的轮胎尺寸信息来判断是否会出现汽车制动故障问题;也可以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进行检查来判断是否会出现刹车故障问题。对此需要工作人员在鉴定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并对其进行科学处理与分析[2]。
(四)车辆转向系统鉴定分析
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车辆转向系统鉴定主要是对车辆的转向系统进行鉴定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有效确定出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的转向系统出现异常主要是操作不当造成的,而在这一过程中车辆上就会留下相应的痕迹。这些痕迹包括了前轮前束、前轮外倾角、转向节臂弯曲、转向机位置和轮胎磨损痕迹等,对这些痕迹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确定出事故发生时间[3]。
(五)车辆碰撞痕迹的提取
在车辆碰撞事故现场,由于车辆碰撞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其形成的痕迹也不一样,且在现场条件下,只能根据车辆碰撞部位的不同进行痕迹提取。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了解交通事故的事发原因和过程,同时通过对车辆碰撞痕迹的提取,分析和确定交通事故发生时的车速和方向,从而确定事故各方的责任。在交通事故中,车辆发生碰撞后通常会形成两种不同形态的痕迹。一种是车辆直接变形或凹陷等情况造成的损伤痕迹,这种情况下以痕迹形成后在车辆表面或车辆接触部位所产生的痕迹为主;另一种是由于车辆碰撞变形、凹陷等情况导致的损伤痕迹。而在现场勘查中,车辆碰撞痕迹一般也会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车辆直接变形、凹陷等情况造成的损伤痕迹,以车辆直接变形部位所形成的痕迹为主;另一种是由于车辆碰撞后导致出现凹陷或其他形态所形成的损伤痕迹,这种情况下以凹陷部位所形成的痕迹为主。这两种形态中只要有一种符合交通事故发生时现场条件和事故发生后出现的基本形态时,就可认定事故各方负该交通事故责任。对于以上两种损伤痕迹中能够确定一方责任大小的情况下,应以责任大小作为交通事故认定依据。当无法确定责任时,可根据现场条件综合考虑[4]。
(六)车辆碰撞部位的确定
车辆碰撞部位的确定是交通事故中认定事故责任的前提,因此在现场勘查中,交通管理部门应注意对车辆碰撞部位的固定物进行提取与分析。具体步骤如下:确定碰撞部位时,应在车辆前部与车辆后部进行分别鉴定,以明确碰撞部位。当两辆车有侧面碰撞时,应结合事故现场的车辆位置及痕迹物证(如现场遗留的碎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当两辆车有接触时,应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确定接触部位。当一辆车与另一辆车有接触时,一般是直接接触还是间接接触。如果直接接触,则应从车辆前部分析确定,如果间接接触,则应从车辆后部分析确定;如果一辆车与两辆车发生碰撞时,两辆车都处于前、后位置,则应通过车辆前部及后部的痕迹物证(如现场遗留的碎片、地面痕迹、轮胎印、座椅下的碎片等)综合分析判断两辆车是否发生碰撞。当一辆车与多辆车发生碰撞时,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是直接或间接撞击车辆还是碰撞后又进行了碰撞[5]。
四、结束语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开展事故鉴定过程当中合理应用车辆痕迹鉴定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了解车辆痕迹鉴定优势和问题,并掌握碰撞痕迹提取、损伤程度分析、脱落位置与轮胎数量关系鉴定等一系列应用要点,保证事故鉴定有效进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代敬伟,刘雪松.汽车电子数据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与分析[J].汽车电器,2023(4):28-31.
[2]张守伟.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性能鉴定方法探析及思考[J].时代汽车,2023(8):193-195.
[3]黄美婷,李广培.面向交通事故辅助鉴定的汽车碰撞目标检测方法[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0(4):52-58.
[4]袁志峰,蒋子敬.浅谈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J].道路交通管理,2022(10):48-51.
[5]尹虓.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判断骑行推行的探究与意义[J].法制博览,2021(36):116-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