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探究论文

2023-12-26 09:18:2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在依法治校背景下,对高校来华留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具有必要性,但当前高校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存在重视度不够、课程体系不健全、来华留学生接受度不高、来华留学生参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不足、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法治素养有限、高校缺乏与校外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等问题。依法治校背景下要求高校做实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工作,要持续加强来华留学生日常法治教育、与校外相关部门构建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开展来华留学生法治文化教育。高校还需要拓展来华留学生管理培养思路、创新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路径,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开设专门课程和编写专
摘要:在依法治校背景下,对高校来华留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具有必要性,但当前高校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存在重视度不够、课程体系不健全、来华留学生接受度不高、来华留学生参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不足、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法治素养有限、高校缺乏与校外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等问题。依法治校背景下要求高校做实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工作,要持续加强来华留学生日常法治教育、与校外相关部门构建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开展来华留学生法治文化教育。高校还需要拓展来华留学生管理培养思路、创新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路径,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开设专门课程和编写专用教材,加强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的法治培训,将法治教育融入关心关爱和日常服务,引导来华留学生树立法治思维。
关键词:依法治校;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
一、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维护社会安定和校园稳定的必然要求
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国社会和中国高校的成员,应该遵守中国法律、社会公德和校纪校规,缺失上述三者的教育,来华留学生很可能误入歧途,轻者被高校违纪处分,重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学生在华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为了杜绝相关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和校园稳定安全,高校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应该需要给予引导和教育。2022年西安一高校来华留学生当街猥亵妇女登上了网络热搜,引来社会一片哗然,该高校对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出入境管理部门对该生做出遣送回国的处罚,该事件对高校形象产生不良影响,也让该留学生丧失了继续在华学习的机会。这给所有招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敲响了警钟。高校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的缺失不仅会对学生个人、高校形象产生不利影响,也为社会安定和校园稳定埋下定时炸弹。
(二)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来华留学教育做出最新部署,其中留学中国计划要求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但留学生母国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与我国差异较大,这给我国高校的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在来华留学生日常培养管理实务中,无视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尊重代课老师和辅导员、无故旷课、酒后滋事、学习态度散漫、屡教不改的来华留学生大有人在,更有甚者触犯中国法律和违反校纪校规,为此许多高校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解决这些问题的依据是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就是法治教育。法治教育不仅涉及日常管理,同时也关涉到培养质量,只有做好法治教育,才能防患于未然,提高来华留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质量。
(三)促进留学生个人发展和融入中国的必然要求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规定:来华留学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的树立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意义重大,学习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背景,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能帮助来华留学生建立对中国的大致了解;通过引用中国法治实践中的一些生动鲜活的案例,能便于来华留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这对来华留学生克服文化休克和适应中国社会生活大有裨益。对来华留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有利于开阔其知华视野,帮助留学生融入中国。
二、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对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重视度不够,来华留学生接受度不高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强调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应当包含汉语能力水平要求和中国概况类课程的必修要求,教育部要求对来华留学生开设汉语、中国概况这两门必修课,而且专门高等学校应当安排充足、适用的汉语课程和中国概况类课程,满足来华留学生的修课需求。大部分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学中,暂未开设专门的中国法律类课程,而是将中国法律的相关内容融入中国概况或中国国情教育课程,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本,各招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对这两门课的侧重点有很大差异,有些高校的中国概况和中国国情教育中涉及中国法律的部分很少,更有甚者完全不讲。来华留学生由于文化差异,对中国法律本身并不感兴趣,枯燥的课堂教学方式也难以激起其学习热情,这也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还很不重视,现实中教育效果也不如人意。
(二)校园法治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来华留学生难于融入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来华留学生的法治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辅导员的日常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自身法治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在其中的每个人都有耳濡目染的影响,这种渗透式和沉浸式的熏陶教育比强硬的填鸭式灌输更容易被接受。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建设,主要包含学风建设、艺术活动、志愿者服务和思想教育等活动,其中应包含法治教育,但实践中以法治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却屈指可数,能够让来华留学生融入进去的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很难让学生感受到法治文化氛围。由于多数校园文化活动、法治教育资源、普法活动的开展以中文为主,且个别活动内容晦涩难懂,来华留学生本身就兴趣弱,加之汉语水平有限,难以理解法治讲座中的专业词汇,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本就存在难度,有时甚至被隔离遗忘,此类教育活动难以增进留学生对中国法律制度和法治文化的理解。[1]
(三)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法治素养有限,高校缺乏与校外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
高校中除了来华留学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外,保卫部门、后勤保障部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学工处和研工部都是高校内部与来华留学生教育有关的职能部门,高校属地的公安部门、出入境管理部门是高校外部来华留学生的管理部门,也承担部分法治教育的功能,对来华留学生能够起到威慑作用。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同属于高校领导,校内资源相对比较好协调,但由于高校和校外各相关部门权属划分明确,没有上下级关系,很难调动校外资源,在寻求其他部门帮助和配合的过程中时常碰壁,其他部门与高校的工作要求和机制也不同,很难与高校协同配合。
三、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策略选择
(一)加强来华留学生日常法治教育,防患于未然
对来华留学生的法治教育可以增进文化理解与认同,缓解文化差异给留学生带来的冲击,也可以缓解人际冲突与社会冲突等危机因素导致的文化休克。[2]除了课堂教学,应该将法治教育融入来华留学生日常管理,通过辅导员、留管干部等在各管理环节和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思维,例如在新生入学阶段,通过开学典礼和入学教育对留学生进行校规校纪的教育,向来华留学新生发放学生手册,并通过主题班会讲解学生手册的重点内容,还可以邀请高校属地的公安和出入境部门警官开展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涉外法治教育,以规制其行为。[3]辅导员应该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当学生有违反法律法规或校纪校规的倾向时及时对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也可以开展特色法治教育活动或者法治主题班会,邀请校内外专业人士给学生开展讲座,或者举办中国法律知识大赛增添趣味性,激发学生们学习中国法律的热情。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特色,利用短视频或新媒体丰富法治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张开怀抱、打开心扉接受中国法律。
(二)加强与校外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构建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
高校应加强与属地公安和出入境部门的协同合作,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讲座,邀请公安及出入境部门专业人士来校交流,一方面可以面向来华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由专业人士对来华留学生宣讲与其密切相关的中国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可以面向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提升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的法治素养,并对来华留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和其他突发事件定期交流处理意见。针对来华留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和各类突发事件,高校侧重事前教育预防,公安和出入境两部门则侧重事后惩戒,双方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来华留学生的法治教育。高校和公安及出入境通过对留学生实施密切监管,可以敦促其认真学习中国法律法规,加强自我管理意识。通过建立高校和公安日常沟通机制和应对来华留学生违法犯罪的联动机制,从而更加从容有序应对来华留学生违法犯罪等突发事件。
(三)开展来华留学生法治文化教育,帮助来华留学生融入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旨在让高校内所有人树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让法律成为每个人内心的信仰,让每个人都相信法律、信赖法律、抽空学法、遇事找法。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所有人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一方面,高校做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时,要增加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容,提升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接受度,提高校内师生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鼓励大家学习法律,给大家提供学习法律的平台和途径,在校园中形成学习法律蔚然成风的局面;另一方面,开展特色普法活动和法治文化活动时,将来华留学生纳入其中,邀请来华留学生参与或为来华留学生开设专场活动,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中外法治文化交流,尤其是从法治文化活动中找到乐趣,激发其了解和学习中国法律的热情和兴趣。
四、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新路径探究
(一)教学层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
《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国际学生开展中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国情校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帮助其尽快熟悉和适应学习、生活环境。来华留学生良好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的形成有赖于专门的法治教育,招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应该建设高水平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队伍,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开设专门的中国法律课程,组建专职教师队伍,开设课程编写教材,将中国法律列入本科和研究生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方案。组建师资队伍、开设专门课程和编写专用教材,是高校做好来华留学生法治教学工作的必由之路。实践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用司法实践中的案例更容易让来华留学生产生深刻记忆,也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引导来华留学生讲讲自己国家的法律,通过多种形式激发来华留学生学习中国法律的兴趣和热情。
(二)管理层面,加强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的法治培训,加强与公安多部门交流
作为与来华留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群,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承担着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工作内容涉及外国人相关的法律法规、本校的管理规定、居留许可办理、宗教管理等多个领域,日常对接打交道的部门包括教育部、教育厅、属地公安部门和出入境管理部门等,这需要来华留学管理人员持续学习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和文件通知。但自主学习收获和效果有限,与法律专业人士的专门培训有较大差距。高校可利用本校法律资源对留学生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指导,完善和更新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提升其法治素养和管理水平。也可以通过邀请公安和出入境警官来高校面对面交流,促进与公安和出入境部门的合作,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形成高校和外部门互相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合作氛围,让学生从高校层面和社会层面都接受到足够的法治教育。
(三)服务层面,将法治教育融入关心关爱和日常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思维
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样都需要关心关爱,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需要刚柔并济,一方面通过法规校规硬性制约学生的行为,一旦出现违反法规校规的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惩罚。另一方面,在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要人性化,让来华留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法规和校规。在日常工作中,将法治教育融入每一次谈心谈话和宿舍检查,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思维,将事前预防做到极致。告知学生其享有的权益、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及时化解高校和学生之间因沟通问题产生的误解,从而避免矛盾激化产生的舆情。除此之外,持续推进校务公开,帮助学生熟悉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和流程,这既符合依法治校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利益需求。校务公开透明,接受学生监督代表了高校依法治校的决心和依法治校的水平,也给所有学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让来华留学生有机会参与学校治理,有利于来华留学生理解学校各项工作安排,更好遵守学校规定。
五、结语
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日常法治教育活动、加强与校内外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动和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来华留学生融入中国社会和校园,更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高校也要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从教学、管理和服务“三管齐下”抓好来华留学生的法治教育,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质量,保障来华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的权益。最终让遵守中国法律和校纪校规内化为来华留学生的个人修养,让知校规、守校纪,知中国法、守中国法、用中国法成为所有来华留学生的共识,使其顺利完成在华学业,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中外交流的使者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载体。
参考文献
[1]郝春红.高校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28-30.
[2]魏胜强.来华留学生法治教育研究[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1,31(2):110-120.
[3]陈春红.浅谈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法治思维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8):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