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资讯中心 > 期刊动态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不收版面费审稿费)(Email投稿)投稿须知

467

2020.01.07 13:02:46  来源: 编辑:xuekanba02

一、 本刊简历: 《江苏教育》创办于1950年。1966年5月,中学版停刊;同年6月,小学版停刊。1979年2月,《江苏教育》复刊。1993年,《江苏教育》中学版与小学版更名为《江苏教育》。2008年,增设职业教育版。2012年,增设中学教学版。目前,《江苏教育》为周二刊;每月1日出版小学教学版,6日出版中学教学版,3日出版教育管理版,9日出版职业教育版、18日班主任版。

二、 本刊身份: 《江苏教育》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江苏教育》编辑部编辑出版发行。 三、 本刊编辑: 主编:张俊平 副主编:姚亮,梅香 编辑:王昱,朱从卫,叶萍,董潇潇,尚川,蒋保华,夏新宇,朱燕平,王绪东,许南欣,王春亚 四、 本刊荣誉: 全国首届中文核心期刊 江苏省优秀期刊 江苏省一级期刊 第二届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提名期刊 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分类阅读教育教学类入榜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 五、 本刊宗旨: 以智者的眼光观照教育现象,以仁者的胸襟关怀教育民生。 六、 本刊职务: 一是教育行政的思想库——致力为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提供政策资讯、科学理论、典型经验和参考消息;二是教育教学的大参考——致力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前沿理论、思想方法、教学辅导和参考资料;

三是教育民生的代言人——致力真实再现学校、教师的生存状态,传达教师心声。 七、 本刊栏目: 《江苏教育》现有小学教学、中学教学、教育管理、职业教育和班主任五个版本。教育管理版由视点、独家策划、独家报道、名家视线、名校生长点、名校长研究、成长故事、问题讨论等品牌栏目组成;小学教学版由视点、特级教师、呼唤名家、专题、教海探航等品牌栏目组成;职业教育版2008年试刊,2009年正式出版,由视点、独家策划、独家报道、职教研究、职教风景线、职场先锋、名校长研究等主要栏目组成。 八、 本刊发行: 《江苏教育》目前月发行量超过8万份,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邮发代号为28-1,中学教学版邮发代号为28-486,教育管理版邮发代号为28-2,职业教育版邮发代号为28-386. 九、 本刊活动: 《江苏教育》依托杂志,面向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师开展了富有影响力的活动,一是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目前已成功举办24届,从中走出小学特级教师200余名;二是苏派教学研究及系列活动;三是杏坛杯优秀课比赛活动,与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联办,目前已经举办了7届;四是苏派名校联盟活动,2011年12月苏派名校联盟成立,面向会员学校开展名校发展论坛、名师发展论坛等系列专题活动。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目录 (仅供投稿选题参考) 视点 (1)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点在供给侧吗 关晶 独家策划 (6)在希望的田野上——呼唤新农民成长的春天 忻叶 (7)为了大地的微笑——针对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开展的调研成果综述 (17)新农民培养,职业教育大有作为 马建富 (20)积极开展对职业农民的开放教育——以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的实践为例 范俊 理论与研究 (23)台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认同 孙仲山 (29)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谱系建构 曹峰 锐评 (33)我们的“工匠精神”是怎么弄丢的 王寿斌 (35)顶岗实习乱象何时休 何文明 (37)发挥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功能需关注三个问题 谢革新[1];曹琼[2] (38)职校教师:要“补短”更要“扬长” 刘景忠 管理与德育 (39)SMART模式与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于中职校流生情况的调查 张太成 (41)中职校创业教育实践——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李杰 (44)优秀学生“退学”记 洪娟 (45)让学生学会友善共处 胡卫芳 (47)现代职业学校要加强通识教育建设 张凌凡 课程与教学 (49)论五年制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 解泽国 (51)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 吴启勇 (53)谈“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启发 于海东 (55)专业技能抽测以后的冷思考 徐年华 (58)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现状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为例 余凡;佘阳梓 (62)江苏省职业学校英语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 任密 (65)三学三用,做好学测教学工作——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 蒋文亚 五年制高职 (68)五年制艺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以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为例 邓丽萍 (71)五年制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杨晓敏 (73)五年制学前专业实习生教学活动评价技巧研究 张华 问题讨论 (75)“普职融通”怎么“通”——普职融通的“门”与“槛” 崔志钰 (76)普职融通对策思考ABC 徐鸿洲;李荣赋 (77)“普职融通”的三个必要条件 马永祥 (78)不妨先做到文化课融通 申晶晶 (78)建立统一电子学号“融通”终身教育 蒋亚飞 (78)融观念 通课程 建体系 佚名 (79)不是“救济”是“救赎” 臧志军 (79)普职融通改革重在实效 李新红 (F0002)徐刚机电技能名师工作室 (F0003)感受文化力量 共享阅读乐趣——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第三届读书节系列活动掠影 (F0004)指间艺术——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剪纸作品选登 丁玲玲;姜创;唐曼华 (M0002)封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