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政工论文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与启示论文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与启示论文

158

2022-11-06 09:15:05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风雨征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边区各项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永恒初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和成功经验,对新时代百年大党接续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启示。

  [摘要]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风雨征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边区各项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永恒初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和成功经验,对新时代百年大党接续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启示。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践启示;土地改革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仍风华正茂离不开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命运,永远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中国共产党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根据地开展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为人民群众谋取最大的利益与幸福,获得了人民群众对党和革命事业坚定的支持和拥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军民团结一致的革命形势,推动中国革命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转折。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与启示论文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了解群众需求,关心人民疾苦,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给予了人民群众切实的物质利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构建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人民群众谋取了最大的幸福。

  (一)政治方面

  1.赋予人民群众选举权利。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条例中把“工农民主选举”改为“一般民主选举”,并规定“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论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采用不记名的、直接平等的普选民主制,不管工人还是农民,不再强调成分。

  考虑到有部分人不识字,可以采用投豆、画圈等灵活的投票方式,以确保每个人的权利。民主选举充分调动了边区人民的积极性,也得到了中间阶层人士的支持和认可。

  2.“三三制”原则坚定党的群众基础。“三三制”的政权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最基本的政权组织形式,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从制度上保证了开明绅士、无党派人士等爱国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的权利,党外人士也有机会进入政权机关工作,并享有实际职权。“三三制”的实行用事实说明了边区真正“建立了大家有职有权的民主联合政府”。

  3.推进乡村自治与健全法制。加强乡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当家作主的重要举措。以自然村为基础通过民主选举实行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自主管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同时边区政府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制定了关于政权组织、经济、文化、人民权利等方面的法律原则,逐步健全民主法律制度。此外,还根据边区情况制定或修正单行法规,健全司法机关和检查机关,改进财务、税收、公安等行政制度。通过这些举措,彰显了边区政府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切实实现当家作主,解决实际问题。

  (二)经济方面

  1.开展大生产运动改善军民生活。陕甘宁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遇到自然灾害更是颗粒无收,边区人民经常食不果腹,流离失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对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军民生活更加艰难。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决定在全体军民中开展大生产运动。不论部队、机关还是学校,所有的人员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边区军民在1943年基本实现了丰衣足食。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边区手工业、畜牧业、运输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满足了军民必不可少的物质需要,彻底改变了边区贫困落后的面貌。

  2.实行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政策,维护各阶层的经济利益。中共中央早在1937年洛川政治局会议上就提出实行减租减息这一项基本政策,以此来解决农民问题。1942年中共中央进一步作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实施彻底的减租减息政策。这项政策极大削弱了地主阶级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使农民的负担得以减轻,生活得到改善。同时,为了联合地主阶级,实行交租交息政策,保护地主的权益。在适当改善雇农生活的条件下,保护和奖励富农生产以联合富农。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巩固了党的阶层关系。

  3.推进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解决千百年来农民渴望获得土地的迫切要求,改革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共中央在1946年5月颁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把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边区政府用清算、减租、减息和献地等多种灵活的方法,把地主剥削农民的土地返还到农民手里,使封建土地关系逐步取消,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各阶层农民普遍得到了土地,保障了农民最根本的利益,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三)社会方面

  1.加强文化教育,提升民众文化水平。陕甘宁边区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闭塞的社会环境致使这里成为文化教育的荒地,许多贫苦农民几辈子都不识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边区政府从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实行教育、生产和抗战相结合,广泛深入地开展识字班、夜校、冬学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力求把广大人民群众从文盲中解放出来,实现消灭全边区文盲的目的。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内容,受到了群众热烈的欢迎,普遍提高了边区民众的文化程度。

  2.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陕甘宁边区医疗卫生事业落后,人畜死亡率高,缺医少药,疾病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边区政府制定了医疗卫生工作的政策和制度,建立健全边区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中央医疗系统、中央军委卫生部系统和边区医疗系统与基层医药组织配合,构建了一个健全的医疗卫生网络。除了医治前来就诊的军民,还经常去基层下乡巡回看病。此外,大力开展卫生防病治病运动,对边区群众进行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边区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3.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以来积极发展文艺事业。1942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方向,要求文艺工作必须服务于人民大众、服务于现实的革命斗争。他强调,好的文艺必须要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在新文艺思想的引领下,延安文艺界一改过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创造出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文化社团、戏剧秧歌、小说散文和文化期刊蓬勃发展,如歌曲《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歌舞剧《白毛女》及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成效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发展边区各项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获得了政治权利,物质利益和享受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边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焕然一新。

  在政治上,“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原则让各阶层的人民都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通过民主选举让人民群众选出自己的当家人,并享有充分的权力,管理政府和监督政府工作人员,使新民主主义政权拥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走出了一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民主政治路线,使延安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典范。这是几千年来深受压迫的人民群众都未曾享受到的政治权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是人民的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认定了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才能翻身作主把家当。

  在经济上,中国共产党从最开始的减租减息政策到实现“耕者有其田”,解决了农民阶层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从此农民不用再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边区政府通过精兵简政政策和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了农民负担,并发展农业合作社帮助老百姓进行生产活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精耕细作,促进了边区生产事业的发展。边区耕地面积由1941年的1213亩增加到1954年的1425亩,1944年水地面积达4万多亩,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44年除去军需民食外,余粮28万石。在这个经济落后又被严重封锁的山区,创造了“耕一余一”的奇迹。人民群众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吃饱穿暖,丰衣足食的生活状态,认定了中国共产党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引路人。

  在社会方面,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各项社会福利。兴办学校,开设扫盲班,其中冬学作为边区扫盲教育最主要的形式,效果显著。在农闲时开办,教育对象为不识字的中青年农民,每期3个月。冬学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全天的、半天的、晚上的;有成人的、妇女的、儿童的。冬学的教学点从1937年的382处发展到1938年的723处,学习人数从10337人增加到12824人。各种形式的学习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受教育的权利,普遍提高了边区人民的文化水平。

  边区政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宣传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为边区人民提供了先进的精神食粮,充实了文化生活。通过对边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提高了边区治病防害的能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科学认识,培养了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在健全边区法制体系进程中,规定了关于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权利,还照顾到妇女、儿童等各类群体,以制度的形式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和实现。

  总之,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促使边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营造出了丰富多彩、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精神饱满,积极向上,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经验启示

  延安时期,共产党人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为人民谋幸福,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权益,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为人民谋幸福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百年大党接续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启示。

  (一)坚持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初心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进行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所作的每一项工作都渗透着强烈的人民性,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边区政府通过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依据。同时,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与人民同甘共苦,“只见公仆不见官”,真正做到了求真务实、为民谋利。

  习近平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事实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续写着新时代的乐章。党员干部要接续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立足岗位,坚定信念,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最优良的作风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当作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在党的引领下,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群众的物质财产和生命安全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付出生命,人民群众宁愿牺牲自己的亲人也要保护党员干部,这种血浓于水的党群干群关系,支撑和推动了党的革命事业不断前行,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习近平强调,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全体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实问题,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不断厚植党的群众基础。

  (三)团结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的执政之基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有着不可估量的强大力量。只有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进来,才能做好边区工作,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边区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通过土地改革、民主选举、发展经济等一系列措施,统筹兼顾各阶层人民的利益与关系,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党的革命和建设获得了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习近平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背离了人心,最终只会走向灭亡。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关注民情、尊重民意、致力民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从小到大,人民军队的力量由弱到强,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一步步走向辉煌。其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永恒初心,得到了人民群众坚定的支持与拥护,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了党的周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更应该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更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陕甘宁边区史纲[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4]申沛昌,任学岭.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简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