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输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论文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输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论文

12

2024-01-18 09:55:50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输血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布情况及DAT阳性对输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需行输注红细胞治疗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58例DAT阴性患者分为A组,58例DAT阳性患者分为B组。记录DAT阳性输血患者疾病类型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以及DAT阳性不同分型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结果DAT阳性输血患者中分型为免疫球蛋白G阳

  【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输血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布情况及DAT阳性对输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需行输注红细胞治疗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58例DAT阴性患者分为A组,58例DAT阳性患者分为B组。记录DAT阳性输血患者疾病类型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以及DAT阳性不同分型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结果DAT阳性输血患者中分型为免疫球蛋白G阳性(IgG)最多,占比为84.48%(49/58),疾病中血液病患者占比最高,占比为43.10%(25/58),其次是感染性疾病,占25.86%(15/58);B组患者输血总有效率低于A组;输血前后B组患者Hb、RBC、Hct均低于A组,输血后B组Hb、RBC、Hct上升值低于A组(均<0.05);单纯C3d阳性患者和IgG+C3d阳性患者的输血总有效率均为100.00%,高于单纯IgG阳性患者的53.06%(<0.05)。结论DAT阳性分型中,单独IgG最多,且需输血的患者主要集中于血液病,其次是感染性疾病,DAT阳性会影响患者的输血效率,3种分型患者的输血效率存在差异。

  【关键词】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输血,抗体类型,输血效果

  输血是当前常见的救护手段,对维持患者正常生命体征具有重要意义,但一些患者输血后可能出现溶血凝血情况,影响输血效果,因此输血前进行检查十分关键。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是用于检测红细胞上致敏的不完全抗体或补体,是诊断机体溶血性贫血的方法,阳性患者主要是自身抗体或免疫复合物被吸附在红细胞膜上,从而影响红细胞功能,在输血前的交叉配血实验时会掩盖同种抗体,对交叉配血及血液成分的选择造成一定困扰,药物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等疾病及应用人血制品后、器官移植后等均可导致患者产生自身抗体,DAT呈现阳性[1]。DAT阳性说明患者红细胞表面被不完全抗体和/或补体致敏,大部分患者体内红细胞破坏速度快于机体造血速度而伴有一定程度的贫血,需要输注红细胞治疗。但目前有研究报道DAT阳性患者输血有效率较低[2]。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DAT阳性在需要输血患者中的疾病分布情况,DAT阳性患者输注红细胞后的输血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需行输注红细胞治疗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58例DAT阴性需要输血的患者作为A组,58例DAT阳性需要输血的患者作为B组。A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45~71岁,平均(61.84±5.21)岁;BMI 18~22 kg/m2,平均(19.93±1.42)kg/m2。B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47~75岁,平均(62.58±7.43)岁;BMI 18~22 kg/m2,平均(19.85±1.62)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输血学》[3]中需要输血治疗;临床资料完整;近期未有输血治疗史。排除标准:输血后仍有出血,且出血量无法准确估计;输血过程中因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而未完成输血。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检测方法

  1.2.1 DAT的检测以及判定入院后次日早晨,采集患者外周空腹静脉血3 mL,加入装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的抗凝试剂管中,应用离心机(长沙湘智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型号:TDZ4-WS)以2 500 r/min的转速离心3 min,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浆,将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采用低离子液制备0.8%的红细胞悬液,撕去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奥森多临床诊断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封膜,取其中50μL加入反应卡的微管中,将微管直接放入微柱凝胶反应卡专用医用离心机(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型号:TD-A)中,1 000 r/min的离心速度离心10 min,取出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判读结果。红细胞因抗原抗体反应而发生凝聚或凝集时,不能透过微柱管反应腔内的凝胶介质而留在凝胶的上端或中上部,提示阳性;当红细胞完全沉于凝胶介质的底部时,提示DAT阴性,表明红细胞表面不存有任何抗体。1.2.2 DAT阳性不同分型的检测以及判定直接取DAT阳性者洗涤后的红细胞标本,加入低离子液制备成3%的红细胞悬液,分别吸取50µL红细胞悬液加入免疫球蛋白G(IgG)和C3d抗体微柱凝胶抗体分型卡(瑞士达亚美公司提供),放于专用医用离心机中以1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取出观察结果,若红细胞漂浮在凝胶柱上端或中部,说明IgG或C3d呈阳性,若两支试管均凝集则为IgG+C3d阳性。

  1.2.3血常规检测于输血前、输血后24 h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血红蛋白分析仪(HemoCue AB,型号:301型)检测血红蛋白(Hb)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内蒙古迈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BC-3000PLUS)检测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

  1.3观察指标①记录DAT阳性不同分型输血患者疾病类型分布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输注红细胞前及输注红细胞后24 h后测量Hb,计算Hb升高预期值=[供者Hb(g/L)×输入量(L)×90%]/[患者体质量(kg)×0.085(L/kg)],输入量以全血为标准,各种红细胞制剂折算为对应原料全血量,9 0%为检验误差,输血后Hb升高&gt;80%Hb升高预测值则为显效;输血后Hb升高50%~80%Hb升高预测值为有效;输血后Hb升高&lt;50%Hb升高预测值为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记录两组患者输血前后Hb、RBC、Hct的变化。④记录IgG、C3d以及IgG+C3d阳性患者输血后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同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χ2趋势检验;计量资料均使用S-W法检验证实服从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DAT阳性不同分型输血患者疾病类型分布情况DAT阳性输血患者中分型为IgG阳性最多,占比为84.48%(49/58),疾病中血液病患者占比最高,占比为43.10%(25/58),其次是感染性疾病,占比为25.86%(15/58),见表1。

111.jpg

       2.2     两组患者输血效果比较  B 组患者输血总有效 率(60.34%)低于 A 组(89.66%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22.jpg


       2.3两组患者输血前后Hb、RBC、Hct比较输血前后B组Hb、RBC、Hct均低于A组,输血后B组Hb、RBC、Hct上升值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333.jpg

  2.4 DAT阳性不同分型输血治疗效果比较单纯C3d阳性患者和IgG+C3d阳性患者的输血总有效率均为100.00%,高于单纯IgG阳性患者的53.06%,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444.jpg

  3讨论

  输注红细胞主要目的是缓解机体缺氧情况,但DAT阳性对输血疗效存在一定的影响。DAT通过和含有抗体的红细胞反应,在离心力作用下含有抗体的红细胞无法通过凝胶缝隙,从而留在凝胶柱上端或中上部,结果呈阳性。DAT阳性表明红细胞表面被不完全抗体或补体致敏,导致红细胞破坏速度快于机体造血速度,从而造成贫血,且贫血程度与阳性程度成正比[4]。而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后,由于输入的红细胞继续被致敏破坏,导致输血治疗后其Hb提高不明显,DAT继续呈现阳性,因此发现患者阳性的原因,消除导致阳性的因素,才能保证输血效果。

  本研究中,DAT阳性输血患者中分型为IgG阳性最多,疾病中血液病患者占比最高,其次是感染性疾病。分析其原因为,血液病长期输注血液制品,易因同种异型抗原的免疫刺激导致相应抗体的产生,而感染性疾病DAT阳性的产生可能与感染所致内环境改变及药物诱导有关,其中药物导致的DAT阳性机制有多种,如药物吸附/半抗原机制、免疫复合物机制、药物诱导的非特异性免疫吸附等,部分药物可导致红细胞膜抗原改变直接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5]。分型为IgG的患者以继发因素较为多见,病因包括各种感染、药物诱发、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造血系统疾病等相关,因此临床较为常见[6]。该研究结果与梅城等[7]的研究结果相符。但周朝霞等[8]的研究表明IgG+C3d阳性标本抗体分型占比最多,其结果同本研究结果相反,发生此结果的原因考虑在于纳入的样本量存在差异,不同疾病类型与DAT阳性分型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输注血液一般可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而患者输注血液后Hb升高是输血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另外,本研究中A组输血总有效率高于B组,输血前后B组Hb、RBC、Hct均低于A组,输血后B组Hb、RBC、Hct上升值低于A组,表明于DAT阳性会影响患者的输血效率。分析原因是由于DAT阳性患者红细胞的寿命由于被不完全抗体破坏而缩短,导致输入红细胞时配血不合,发生溶血反应,且输入的红细胞进入患者体内会被致敏因素持续破坏,因此输血治疗后Hb增加不明显,输血总有效率较低[9]。

  由于分型为C3d的常见于恶性疾病、感染等引起的冷凝集素综合征,而红细胞的破坏由补体介导,因此红细胞容易在肝脏发生较为严重的血管外溶血,输注红细胞后C3d可继续结合并破坏红细胞,继而降低输血效率,且IgG+C3d型导致的溶血更严重,输血效率也会降低[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单纯C3d阳性和IgG+C3d阳性患者的输血总有效率均为100%,高于单纯IgG阳性患者的53.06%,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3种分型的输血效率存在差异,此外DAT阳性患者输血前的临床药物干预、抗体强度不同也可能会影响输血疗效,但本研究纳入的C3d、IgG+C3d阳性患者样本量较小,属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提示在日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再次进行研究以核实该结论。

  综上,DAT阳性分型中,单独IgG阳性最多,且输血的患者主要集中在血液病中,其次是感染性疾病中,DAT阳性会影响患者的输血效率,3种分型的输血效率存在差异;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未对临床药物干预和抗体强度的输血效果进行观察,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后续将扩大样本量并增加上述指标的观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张勇萍,崔颖,安宁,等.抗人球蛋白试验在疑难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8,34(5):452-455.

  [2]阳福桂,刘芳,戚志萍,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临床贫血及输血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6):498-500.

  [3]刘景汉,汪德清.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12.

  [4]康晓珍,彭炜童,魏寿忠.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分型与输血疗效关系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2,24(3):338-342.

  [5]段秉政,连俊慧,王淑莲,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凝集强度的影响因素与临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1,34(8):548-551.

  [6]陈麟凤,庄健美,张金荣,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强度对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44):3510-3514.

  [7]梅城,阳福桂,覃婉元,等.122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病例分析[J].免疫学杂志,2017,33(5):433-436.

  [8]周朝霞,杨小红.74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和RBC输注效果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17(3):60-63.

  [9]江飞,王锦.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临床输血效果影响[J].医学检验与临床,2021,32(3):25-28.

  [10]王晓平,杨君青.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在贫血患者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6,38(18):2796-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