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痒颗粒对慢性荨麻疹症状缓解时间,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论文

2023-12-27 15:09:09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 探讨肤痒颗粒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1 )、白细胞介素 -4(IL-4 )、 γ- 干扰素(INF-γ )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肤痒颗粒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1 )、白细胞介素 -4(IL-4 )、 γ- 干扰素(INF-γ )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泰兴市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收治的 62 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各 31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依巴斯汀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肤 痒颗粒治疗,均治疗 1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口干、胃部不适、嗜睡、头痛、浮肿等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学指 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77% )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 );观察组患者皮肤瘙 痒、胸闷、心悸、皮疹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sVCAM-1 、IL-4 、TNF-α 水平均降低,观 察组更低;血清 INF-γ 水平升高,观察组更高(均 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9.35% )低于对照组(25.81% ),但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巴斯汀片联合肤痒颗粒可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免疫功能与炎症反应, 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治疗效 果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肤痒颗粒,慢性荨麻疹,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
慢性荨麻疹作为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发病后会出现黏 膜、皮肤血管充血、液体渗出,以皮疹、皮肤瘙痒、胸闷 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慢性荨麻疹病程通常较长,多数患者由于未能明确其确切 病因,且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病情容易出现反复。目前, 临床针对慢性荨麻疹,常用依巴斯汀片开展治疗,其属于 抗组胺类药物,可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但 是单独使用该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停药后存在较大复发 风险 [1] 。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属于“瘾疹”范畴,是由外 风侵体、营卫不和引发的风团骤起,因此其治疗应以祛风 除湿、活血清热为目的 [2] 。肤痒颗粒属于中成药,包含苍 耳子、地肤子、川芎等中药成分,具有除湿止痒、活血祛 风、清热解毒的功效,在各类皮炎、瘙痒性疾病的治疗中 应用广泛 [3]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肤痒颗粒对慢性荨 麻疹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收治的 62 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31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24~68 岁,平均(45.24±5.29 )岁;女性 13 例,男性 18 例;病程 4~27 个月,平均(16.02±3.32)个月。观察组 患者年龄 23~67 岁,平均(45.26±5.15)岁;女性 12 例, 男性 19 例;病程 5~28 个月,平均(15.78±3.26)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中国荨麻疹诊 疗指南(2018 版)》[4] 中慢性荨麻疹及中医《中医皮肤科 常见病诊疗指南》 [5] 中“瘾疹”的诊断标准者;②皮肤出 现瘙痒、风团且症状持续时间 >6周者;③近 4 周内未使 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者等。排除标准:①合 并荨麻疹性血管炎、C1 酯酶抑制物缺陷及其他疾病引起的 荨麻疹样反应者;②合并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者;③对依 巴斯汀、肤痒颗粒等药物过敏者;④病情严重,伴有呼吸 困难、严重腹痛等。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 者签署包含治疗措施、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等内容的知情 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 10 mg/ 次的剂量口服 依巴斯汀片(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19.规格:10 mg/ 片)治疗,1 次 /d。观察组患者 在依巴斯汀片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肤痒颗粒(四川泰乐制 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20063080.规格: 9 g/ 袋)治疗, 肤痒颗粒以开水冲服,9~18 g/ 次,3 次 /d。两组患者均持续 治疗 1 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皮肤科常见病 诊疗指南》 [5] 中的标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其中皮 肤瘙痒明显减轻,风团面积缩小 >80% 为显效;皮肤瘙 痒情况有所减轻,50% ≤风团面积缩小≤80% 为有效;皮 肤瘙痒情况无减轻甚至加重,风团面积缩小 <50% 为无 效。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②症状缓解时间。包 括皮肤瘙痒、胸闷、心悸、皮疹等症状缓解时间。③血 清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取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肘 静脉血 5 mL,对血样进行离心(3 000 r/min、10 min)后, 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 黏附分子 -1(sVCAM-1)、白细胞介素 -4(IL-4 )、γ- 干扰 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α )水平,试剂盒购 自上海毕合生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④不良反应。治疗 期间记录患者口干、胃部不适、嗜睡、头痛、浮肿等发生 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 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经 K-S 法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 (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1.
2.2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 胸闷、心悸、皮疹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3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 组患者血清 sVCAM-1、IL-4、TNF-α 水平均降低,观察组 更低;血清 INF-γ 水平升高,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口干、胃部不适、嗜睡、头痛、浮肿等不良反 应,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9.35%)低于对照 组(25.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为肥大细胞活化导致的组胺 类血管活性介质释放,可造成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引 发瘙痒、风团等症状,且慢性荨麻疹具有病程持续时间 长、症状易反复、治疗不易等特点,使患者的工作、学习 及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针对慢 性荨麻疹,临床主要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其代表性药 物为依巴斯汀片,该药物具有高选择性,通过对 H1 受体 产生拮抗作用,抑制肥大细胞活性、减少嗜酸性粒细胞趋 化性,从而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控制,但停药易反复,长 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往往给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 负担 [6]。
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以虚为主,包括表 虚外感,风邪挟寒侵袭之风寒表虚证;气虚不行血,脉络 瘀阻之气虚血瘀证,肺脾气虚证,以及病久伤阴,血虚生 风证。肤痒颗粒中的地肤子可发挥利水通淋、清热利湿的 效果;苍耳子能祛风散寒、通窍解热;红花有助于散瘀消 肿、活血通经;防风有祛风、解表、抗菌、止痒之功效; 川芎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之功效;白英则能消肿解 毒、化生阳气, 联合应用共奏止痒除湿、祛风活血的功效, 可显著缩小风团面积,改善瘙痒 [7] 。本研究中,相比对照 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皮肤瘙痒、胸闷、 心悸、皮疹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更短,提示肤痒颗粒能快速 缓解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效果确切。究其原 因,依巴斯汀片口服后可快速吸收,在其基础上使用肤痒 颗粒可发挥协同作用,令药效得到进一步增强,而且,肤 痒颗粒可促进机体血液运行顺畅,改善患者正气不足、阴 阳失衡情况,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达到风邪消退的治疗 目的,促使临床症状得到快速改善 [8]。
炎症机制及免疫功能改变可导致辅助性 T 淋巴细胞亚 群失衡,是导致慢性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IL-4 可长期 存在于血液中,当过敏原再次刺激机体时,可迅速促进免 疫球蛋白 E(IgE)的分泌, 引起变态反应, 使荨麻疹再次 发作; INF-γ 是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1(Th1)型细胞因子, 可促使 CD4+ 细胞转化为 Th1 细胞,抑制向辅助性 T 淋巴 细胞 2(Th2)分化,对 Th2 细胞因子 IL-4起拮抗作用; sVCAM-1 作为免疫球蛋白黏附因子, 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 集聚,令病情加重;TNF-α 水平升高可明显加重慢性荨麻 疹的慢性炎症损伤与嗜酸粒细胞浸润。本研究中,相较于 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 sVCAM-1、IL-4、TNF-α 水平均显著降低, 血清INF-γ 水平显著升高;两组患者不良 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肤痒颗粒治 疗慢性荨麻疹后,其免疫功能与炎症反应得到改善,且不 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究其原因,肤痒颗粒由多种有效中药成分组成,可发挥抗炎作用,有利于增强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对组胺的释放有较强抑制作用,可减 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该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 改善辅助性 T 淋巴细胞亚群, 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从而实 现对慢性炎症及变态反应的高效抑制,治疗效果确切 [9] 。 现代药理学研究,地肤子皂苷可以有效地抑制Ⅰ型超敏反 应的发生,主要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症介质的释 放而有效抑制变态反应的发生, 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10] ;苍 耳子可调节过敏性疾病患者 Th 细胞免疫失衡,抑制炎症 递质释放 [11]。另外, 肤痒颗粒属于中成药, 在医师指导下 规范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且较轻微,无需处理可 自行缓解。
综上,依巴斯汀片联合肤痒颗粒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效果确切,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与炎症反应,加快 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速度,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
参考文献
[1] 苏建国 . 依巴斯汀联合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 察 [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2021. 20(6): 624-625.
[2] 刘尚全 , 聂明攀 , 方际翠 . 消风散对急性荨麻疹患者中医证候积 分及变态反应指标的影响 [J]. 中国中医急症 , 2017. 26(6): 1066-1068.
[3] 刘国刚 , 孙诗黠 , 李长芬 , 等 . 肤痒颗粒联合阿伐斯汀治疗慢性荨 麻疹的临床研究 [J]. 现代药物与临床 , 2022. 37(10): 2302-2305.
[4]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 . 中国荨麻疹诊疗 指南 (2018 版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019. 52(1): 1-5.
[5] 中华中医药学会 . 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M]. 北京 : 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 , 2012: 47-48.
[6] 王军 , 边鹊桥 , 张淑环 , 等 . 依巴斯汀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 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2018. 25(3):308-310.
[7] 王海英 , 高来强 , 薄其秀 , 等 . 肤痒颗粒联合红蓝光治疗特应性 皮炎疗效观察 [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2016. 32(2): 114-115.
[8] 郑子恢 , 王洋 , 张白歌 , 等 . 肤痒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 麻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 21(8): 973-977. 980.
[9] 李玉良 .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肤痒颗粒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疗效观察 [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2012. 11(3): 166-167.
[10] 汪豪 , 范春林 , 王蓓 , 等 . 中药地肤子的三萜和皂苷成分研究 [J]. 中国天然药物 , 2003. 1(3): 134-136.
[11] 庄延双 , 胡静 , 蔡皓 , 等 . 苍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 展 [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7. 33(4): 428-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