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论文

2023-10-11 17:02:40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目的分析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其止血效果及对产妇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池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胎儿娩出后给予A组产妇缩宫素静脉滴注20 U,并于宫体注射10 U,B组产妇在术前2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注射液,胎儿娩出后操作同A组。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
【摘要】目的分析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其止血效果及对产妇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池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胎儿娩出后给予A组产妇缩宫素静脉滴注20 U,并于宫体注射10 U,B组产妇在术前2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注射液,胎儿娩出后操作同A组。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妇围术期指标(子宫收缩持续时间、宫底下降速度、恶露持续时间);比较两组产妇术前、术后24 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产妇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的出血量均显著少于A组;B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A组的22.00%;B组产妇子宫收缩持续时间显著长于A组;子宫底下降速度显著快于A组;恶露持续时间显著短于A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产妇的PT、APTT均显著缩短,PLT水平均显著降低,B组产妇的PT、APTT均显著短于A组,但PLT显著高于A组(均P<0.05);A组与B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10/50)、24.00%(12/50),B组较A组更高,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有效预防剖宫产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延长宫缩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与产后出血量,并能够改善产妇凝血功能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氨甲环酸;缩宫素;止血效果;凝血功能
剖宫产是终止高危妊娠的主要手段,而需要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多存在巨大儿、前置胎盘、多胎妊娠等状况,均为引发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影响产妇分娩进程,甚至会威胁母婴安全。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娩出胎儿24 h内失血量在1 000 mL以上,可引起产妇失血性休克,是分娩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产妇出现产后出血且无法及时进行有效处理时,可造成产妇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等,甚至威胁产妇生命。目前,临床上预防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主要措施为应用促子宫收缩药物,而缩宫素为常用药物之一,其可通过促进产妇子宫收缩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但其半衰期相对较短,无法持续产生作用,且药效消失后产妇仍有出现产后出血的可能,整体疗效欠佳[1]。因此,应选择一种合理、科学且持续作用较长的治疗方案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氨甲环酸是一种抑制纤溶系统的药物,又名凝血酸,可与机体内纤维蛋白溶酶进行竞争性结合而产生作用,通过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可直接对纤溶系统产生影响,具有较强的止血效果,且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常被用于术后止血[2]。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0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在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中联合应用氨甲环酸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河池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产妇孕周35~42周,平均(38.82±1.23)周;年龄22~45岁,平均(33.35±3.28)岁。B组产妇孕周36~41周,平均(38.80±1.21)周;年龄23~45岁,平均(33.33±3.26)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8版)》[3]中的诊断标准者;高危妊娠或存在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高风险因素者;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者;心、肺功能均无异常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均不存在使用禁忌证或过敏史者等。排除标准:基础状况较差且剖宫产手术耐受程度低者;存在产后出血史或宫缩乏力史者;有胎盘粘连、子宫切口裂伤者等。研究已经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两组产妇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给予A组产妇缩宫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50,规格:1 mL∶10 U),将20 U缩宫素注射液加入500 mL乳酸林格氏液中以200 mL/h速度进行静脉滴注,并于宫体注射10 U。B组产妇在术前2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注射液(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992,规格:5 mL∶0.25 g),将1 g氨甲环酸注射液与1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826,规格:20 mL∶10 g)混合后静脉泵注,时间超过5 min,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缩宫素注射液,治疗方法同A组。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②比较两组产妇围术期指标,包括子宫收缩持续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恶露持续时间。③比较两组产妇凝血功能指标。于产妇术前、术后24 h采血(约4 mL),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山东艾科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GW-3000)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④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胸闷、恶心呕吐、面部潮红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计量资料(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收缩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以及PT、APTT、PLT水平)均经K-S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时间点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B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h的出血量均显著少于A组;B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00%(4/50),显著低于A组的22.00%(1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围术期指标比较B组产妇子宫收缩持续时间显著长于A组;子宫底下降速度显著快于A组;恶露持续时间显著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产妇PT、APTT、PLT水平比较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产妇的PT、APTT均显著缩短,PLT水平均显著降低,B组产妇的PT、APTT均显著短于A组,但PLT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A组与B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10/50)、24.00%(12/5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剖宫产手术已逐渐成为产科领域中常用手术方式,但由于剖宫产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均可发生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产后出血为其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若出血严重,很容易导致失血性休克,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缩宫素可通过促进产妇子宫收缩而压迫肌层血管,起到止血作用,但该药物作用时间相对较短,药效仅可维持30~60min,对于子宫收缩乏力状态无法发挥持续性改善作用,对于临床预期效果欠佳[4]。因此,选择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氨甲环酸属于一种抑制纤溶系统类药物,可避免纤维蛋白原与纤维蛋白的结合,对由纤溶酶所介导的纤维蛋白分解起明显抑制作用,防止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显著;且氨甲环酸对产妇的子宫平滑肌可产生相对较强的收缩作用,可进一步促进产妇子宫创面胎盘血窦的关闭速度,将第三产程时间缩短,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5]。此外,机体对氨甲环酸的吸收速度相对较快,可在30 min内达到峰值,且药效时间较长,可使产妇子宫持续呈较强的收缩状态,延长宫缩时间,从而促进产妇产后恢复[6]。本研究中,相较于A组,B组产妇的术中、术后2 h、术后24h出血量均较少,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B组产妇子宫收缩持续时间显著长于A组,子宫底下降速度显著快于A组,恶露持续时间显著短于A组,表示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延长宫缩时间,促进产妇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止血效果,与王艳[7]研究结果类似。
剖宫产时,子宫血管出现破裂,机体止血机制被启动,随着血管的收缩,产妇损伤部位快速形成紧密的纤维蛋白网,血小板聚集,并开始凝固;同时,激活机体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将损伤部位的纤维蛋白沉淀物清除,使组织重建,损伤部位的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需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机体保持良好的组织形态,故剖宫产术中监测PT、APTT、PLT等凝血指标至关重要[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 h B组产妇的PT、APTT均显著短于A组,PLT显著高于A组,表示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改善剖宫产产妇机体凝血功能。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胎盘被剥离、娩出时,可有大量组织激活物质自剥离部位侵入至产妇血液中,迅速造成机体纤溶系统呈异常亢进状态,凝血功能随之减弱。氨甲环酸可通过纤维蛋白溶酶原中的赖氨酸结合点位发挥作用,减慢纤溶进程,并对α2抗血浆酶的活化过程进行阻断,起到显著抑制纤溶活性的作用,进而减轻因纤溶功能亢奋而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程度,调节机体凝血/纤溶系统,进一步发挥止血作用[9-10]。此外,本研究中,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应用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分析原因可能为,氨甲环酸有着较高的药代动力学,在给药后可被机体快速吸收,并在给药后24h内将部分药量通过尿液排出至体外,进而减少因药物反应所引起的不良反应[11-12]。
综上,应用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延长宫缩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与产后出血量,并能够改善产妇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1]胡宇博,王俊容,王皓莹,等.卡贝缩宫素与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1):126-128.
[2]刘叶廷,吴彦英,李凤娇,等.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与麦角新碱预防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22,44(21):3305-3307.
[3]谢辛,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4-367.
[4]刘芳芳.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2):87-88.
[5]祝朝萍,刘沙,赵旭梦.氨甲环酸对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0):4665-4668.
[6]MUHUNTHAN K,BALAKUMAR S,NAVARATNARAJA T S,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tranexamic acid in postpartum wome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J].Obstet Gynecol,2020,135(4):945-948.
[7]王艳.氨甲环酸联合安列克与卡贝缩宫素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22,42(2):106-107.
[8]俞萍,徐璨,杨志英,等.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术后PLT、FIB及Hb水平的影响[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13(7):1171-1174,1178.
[9]徐尚军,常向红,吕玲玲.氨甲环酸联合卡贝缩宫素对剖宫产术后PLT、FIB及Hb水平的影响[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14(6):1064-1067.
[10]贾莲花.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和氨甲环酸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1):76,80.
[11]张丽,张立英,张赛男,等.预防性应用氨甲环酸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作用的临床观察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1):1524-1527.
[12]季景环,任静华,孙志敏,等.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11):8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