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

2025-08-25 10:10:5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相较于依那普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心肌损伤,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心脏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运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实验室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同时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100例)患者同时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实验室指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LVSS)均变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薄;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低;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水平及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高(均P<0.05)。结论相较于依那普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心肌损伤,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心脏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马来酸依那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心功能;生活质量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失眠、心悸、食欲不振、凹陷性水肿等症状;该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射血功能损伤,心排出量的不足,致使机体的灌注不足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1]。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其中依那普利是常见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心室重构,是一种竞争性血管转化酶抑制剂,可使血管紧张素Ⅰ无法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导致血浆肾素活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减少,血管阻力降低,不易造成体液潴留,但也具有一定不良反应,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甚至导致肾功能的损伤[2-3]。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肌重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属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较有前景的药物之一[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比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病程3~11年,平均(5.58±2.22)年;年龄47~72岁,平均(58.52±10.41)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5]心功能分级:Ⅱ级45例,Ⅲ级35例,Ⅳ级20例。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病程3~9年,平均(5.71±2.52)年;年龄44~78岁,平均(58.12±10.45)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0例,Ⅲ级34例,Ⅳ级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检查被确诊;⑵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反应;⑶病程在1年以上。排除标准:⑴心力衰竭急性期;⑵合并严重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⑶合并严重恶性肿瘤;⑷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本研究经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根据其实际病情予以利尿剂、钙拮抗剂等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68,规格:5 mg/片)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2.5 mg/次,2次/d。若患者使用后未出现低血压或是症状性低血压,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剂量,逐渐增加至20 mg/d,即10 mg/次,2次/d。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出现中毒现象。观察组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Novartis Farma S.p.A.,注册证号HJ20170362,规格:50 mg/片)进行口服治疗,10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⑴临床疗效。于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显效为临床症状消失,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及以上;有效为患者心力衰竭的发作次数和时间明显减少,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1级;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及NYHA心功能分级未改善[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⑵心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查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徐州市凯尔医学仪器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72061388,型号:KR-C60)进行检查,记录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LVSS)。⑶实验室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3 000 r/min、10 min),分离取得上层血清后备用,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鄂械注准20222223857,型号:YZY-CIP-C100)检测肌钙蛋白Ⅰ(cTnⅠ)、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⑷生活质量。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取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7]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各项评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SS、LVPWT水平均变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薄;LVFS水平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TnT、NT-proBNP、cTnⅠ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的心室重构有关。机体心排出量、肾血流量的降低会刺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而刺激肾上腺、醛固酮的分泌,从而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荷,影响心脏功能,提高心肌细胞纤维化的发生率,致使心室重构,使心肌功能损伤加重[8]。而该类患者往往是肺循环淤血、体循环淤血并存,属于各类心脏疾病演变的终末期,因此,需要及时干预有效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导致其心脏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安全[9]。
临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该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碍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可在控制心率的前提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进而可逆转心室重构,使心脏耗氧量降低。但部分患者用药后会出现干咳、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抑制脑啡肽酶,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从而减弱血管收缩,调节血液循环,改善心肌重构,减轻心肌损伤,恢复心脏功能,进而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疗效显著。
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及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均更高。提示采取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通过抑制脑啡肽酶和尿钠肽的分泌,同时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以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及心肌细胞肥大增生,增加心肌的收缩能力,增加心脏的泵血能力,还可以扩张血管,减少左心室充盈压、改善左心室受损,改善左心房功能受损和血管僵硬程度,降低醛固酮水平,抑制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还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的释放,缓解心力衰竭,提高其生活质量[10]。
LVPWT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LVPWT增加可以反映左心室壁的增厚,是左心室肥厚的标志之一,也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可导致心肌功能下降,使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LVSS可以反映患者左心室的扩张程度,有助于评估患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LVFS是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较大。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PWT、LVSS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低,LVFS水平比对照组更高,这提示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分析其原因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阻断血管紧张素的受体,减弱血管的收缩作用,改善心肌收缩功能,调节血液的循环,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改善心肌扩张,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肥厚及心脏的射血分数,减轻心脏负担,恢复心脏的功能,减轻患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同时,该药物还能作为阻断血管紧张素Ⅰ受体的药物,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11]。
cTnⅠ、hs-cTnT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具有敏感性,通过检测后可对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作出判断;而NT-proBNP是临床常用于评定心脏功能和心脏衰竭程度的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TnⅠ、hs-cTnT、NT-proBNP水平均更低,提示采取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可有效降低cTnⅠ、hs-cTnT、NT-proBNP水平,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状态。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以对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脑啡肽同时起到抑制作用,并可减轻慢性炎症引起的心肌损伤。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调整体内的神经激素水平,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控制病情进展,缓解心肌损伤[12-13]。
综上,相较于依那普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患者心肌损伤,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邸军军,张国强,岳玉国,等.参麦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3,35(1):38-41.
[2]刘庆贵.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4):83-84.
[3]张丽,王广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6-8.
[4]王可为,茹予丹,马文凯.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NT-proBNP、hs-CRP、心功能的影响[J].内科,2021,16(4):436-438,469.
[5]王晖霖,谢登荣.探讨特殊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方案[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4):55-56,59.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2018,2(4):196-225.
[7]张磊,徐德忠,黄久仪,等.SF-36量表中文版的应用及分级截断点选择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69-73.
[8]高旭,程世峰.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青岛医药卫生,2022,54(1):43-46.
[9]李毓芝,马广隆.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影响[J].广州医药,2022,53(1):36-39.
[10]姜红峰,杜艳华,黄蔡华.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构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3):251-254.
[11]吴丹娜,陈朝聪,徐文娟,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22,37(2):126-130.
[12]荣鹏,杨晓瑜.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对NT-proBNP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1,45(2):196-197.
[13]王李娟,李俊棋,崔少香.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8):1186-1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