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浅议医学生同情感和仁慈心的培养

浅议医学生同情感和仁慈心的培养

36

2019-01-10 15:41:25    来源:    作者:admin

摘要:人类的道德实践活动不是理性因素单一作用所致,而是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医务人员的医德情感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同情感、责任感和事业感三个方面,狭义上指的是医护人员同情、关怀、体贴患者,即扶危济困的人道主义同情心。[1]这也就是要求医护人员要具有“移情”的能力,要用真诚的心,去善待痛苦中的患者。

        人类的道德实践活动不是理性因素单一作用所致,而是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医务人员的医德情感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同情感、责任感和事业感三个方面,狭义上指的是医护人员同情、关怀、体贴患者,即扶危济困的人道主义同情心。[1]这也就是要求医护人员要具有“移情”的能力,要用真诚的心,去善待痛苦中的患者。

  追溯至唐代,药王孙思邈所着《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论大医精诚》中谈及“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d,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因此培养医学生同情感、仁慈心是医德教育的核心,是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医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医德建设的基础工程。[2]

  一、现阶段同情心、仁慈心的需求分析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同情感和仁慈心

  构建和谐社会,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献出自己的智慧、爱心和力量。我们每一个人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别人的事情,虽然许多事情只是举手投足之劳,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这样做了,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同情感、仁慈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要有爱心、同情心、仁慈心,乐善好施,有爱才会有真正的和谐,要使每个公民都拥有爱心,学会爱、真心爱、用心爱,爱祖国、爱他人、爱集体、爱家庭、爱自然、爱环境。因此要使社会中充满“爱”就必须有同情感、仁慈心。

  (二)培养医学生具有同情感、仁慈心

  人们在生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医生、医药,在患者眼中,医生往往显得非常高大,因为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似乎都由他们操纵。如果医生能了解患者的这种心态,并进而以仁慈之心去对待患者,那患者则可获得真正的利益。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对医生满意情况的直接反映,它指人们由于健康、疾病、生命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而对医疗保健服务产生某种预期期望,然后对所经历的医疗保健服务进行比较后形成的情感状态的反映。现在大到三级甲等医院,小到卫生院,患者的满意度均较低。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原因就是医生职业道德不高,主要表现在职业同情感缺乏,职业责任感衰退,职业荣誉感淡薄。因此,医学院校不仅要培养医技一流的医生,更要塑造具有良好医生职业道德的“良医”。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医学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医学生拥有仁慈之心已经迫在眉睫。

  二、培养医学生同情感和仁慈心的方法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审美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文化、有觉悟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人非生而知之,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质也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习得和培养的。如何培养医学生繁荣同情感和仁慈心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归纳如下几点方法。

  (一)贴宣传标语,营造氛围

  心理学认为,利用语言的提示,能把心理活动积极主动而又持久地指向和集中于当前所应从事的工作之上。因此,学院育人大环境校训定位为“勤奋笃行、明德至善”,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小环境上,在各班教室张贴“明理、诚信、敬业、重学”及医学生誓言等标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倡导“从小事入手”,养成良好心情

  在医德教育中,教导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院长期以来一直将学生的医德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好人好事。学院长期以来组织学生将温暖送到“五保户”家中,并经常性地组织志愿者去养老院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我院还教育学生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照顾生病的学生、关心生活困难的同学、自觉主动地进行义务献血等,让学生体验做了好事之后快乐、幸福的情感。

  (三)感悟亲情,学会感恩,产生共鸣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做到常人可以做到的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我院每年都有扶助贫困大学生的专项资金――国家助学金。教师在学生领到助学金后安排一系列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讲爸爸妈妈的故事”“给要感谢的人写一封信”“给爸爸妈妈洗脚”等活动,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培养学生的仁慈心,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培养医学生同情感和仁慈心的途径

  (一)医学类高职院校设立道德讲堂

  仁慈是教育活动的本性和本质性要求之一,没有仁慈的教育将是一种缺乏关怀,机械、冷漠和无效的教育。因此,教师的仁慈与教师的公正一样成为教育伦理最核心的道德范畴。教师职业生活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需要用公正与仁慈两项原则去处理。只有教师仁慈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真正实行仁慈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3]

  有些高校为了使培养的医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过硬的技术,还能够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热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患者,主要采取两个措施,第一是学生在刚入学时发放一本“医学生道德记录本”,学校规定每学期记录本上必须有20分的成绩,学生每做一件好事就会获得相应分值并记录在册,毕业时如果道德记录成绩不合格,不予毕业。第二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课程均安排在学校专门设立的教室――“道德讲堂”里上。“道德讲堂”设立得庄严肃穆,学生在此上课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院校合作,将道德讲堂搬到医院

  在院校合作过程中,有些院校将“道德讲堂”从学校搬到医院,学生较早接触医院文化,感知病患之苦。受到这样教育的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不但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工作的单位,还能够很好地理解病患的痛苦。

  培养医学生的同情感、仁慈心,可以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当他们有一天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医生时,会主动地把患者的安危放在心上,真正做到敬仰生命,将治病救人视为自己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