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互联网+”时代下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培育研究论文

“互联网+”时代下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培育研究论文

25

2024-05-15 10:50:51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近些年来,市场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输送基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可行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主要参考调整教学模式。美术类高校因为学科与专业较为特殊,在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问题较多,阻力大,且收效甚微,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与相应能力。因此,需本着发展美术类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初衷,立足学情与专业发展现状,就“互联网+”时代下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培育展开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市场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输送基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可行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主要参考调整教学模式。美术类高校因为学科与专业较为特殊,在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问题较多,阻力大,且收效甚微,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与相应能力。因此,需本着发展美术类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初衷,立足学情与专业发展现状,就“互联网+”时代下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培育展开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培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人才的创新与驱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人才驱动战略做出了调整,当前,鼓励人才创新,多方发展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了我国人才驱动的主要目标。高校学生各项能力发展趋于成熟,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佳契机,加强专业学术知识与企业之间的链接,推动高校毕业生也衍生专业的融合。近些年来,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并为其提供了优秀政策与良好的创业环境,各地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等不断建成,学生的创业之路更加生态化。国家与各城市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是持赞同态度的,为了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学生的创业能力,这些举措的实施可谓是紧贴时代需求,收效可人。以往传统的高校教育存在学科本位主义严重的问题,加强教育方式与理念的改革,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比重是当代高校成功转型的关键。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顺应市场发展需求,抓住美术类专业特点,科学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一、美术专业学生的未来规划和选择

  (一)流向分析

  笔者在论文创作初期,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未来规划和选择进行了调研。研究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自己将来选择回到家乡工作表示出极大的担忧和不安。考虑到目前交通和物流的便利,选择留在高校当地、回家乡的同学还是很多的,这对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美术专业的发展都有推动意义。但这组资料没有很好地说明就业难和招人难之间的矛盾[1]。毕业生会选择留在城市就业,基本很少选择返回生源地或发展不良的地区。同时也发现,随着时代发展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部分毕业生对家乡的了解程度有所下降,进而导致他们对自己未来的预期不乐观,最终影响其就业意向。由此毕业生的选择经历了从沿海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的变迁,农村人才回流情况逐年降低。就连毕业生自己也觉得,回到乡镇工作,在身边熟人眼里,是一种失败的体现,在工作中会产生一些失落感和挫败感。

  (二)就业因素

  文章创作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将“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最重视的事情”作为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专业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盲目倾向,且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这些数据背后反映出了美术类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方面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2]。对自身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有一定需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进一步细化,并且注重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筛选和引导。

  (三)专业认同

  调查显示,针对“你觉得所读专业对于将来工作有帮助吗”这一问题,同学们的选择认为具有巨大用处的占比42%,认为有一点用的占比45%,认为无用的占比13%。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美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空间的现状,即大多数人都是以艺术类为主业。由此可以看出,广大美术类学生对于专业是抱着承认、肯定的态度,但是这个数据是和前面提到的就业选择专业的数据进行比较的,表明学生在择业时倾向于理性认识。同时还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前景乐观且有较大上升空间,也就是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找到一个理想的岗位,实现个人价值。结论是学生对专业有较高认可,并且期望依靠专业技能和知识,取得更高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3]。同时也表明了当下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职业趋同性问题。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各地都出现了以城镇和城市为依托的新型社区,这些新型社区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前往学习与深造,尤其是美术类及其他艺术类大学生。

11.jpeg

  二、对学生的职业定位和正确引导

  在“就业方向是否清晰”问题的调查中,大一新生从未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对自身的职业定位及未来发展规划十分模糊。另外,由于部分学校不开设就业指导课,所以无法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其中,有部分大学生选择了就业前准备时间较长的艺术类院校作为实习单位。相关数据显示,美术类专业毕业生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创业人数也逐年增长。因此,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明确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奋斗目标,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能力,提升自我价值感。了解自身专业的市场需求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为后续的创业奠基。

  三、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瓶颈与现状简析

  针对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相关能力发展策略进行分析,首先要注意抓住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瓶颈与现状。例如油画等课程中,更加看住学生自身天赋型的创造力,而艺术设计专业更加考验学生后天的创造意识。当前社会中,艺术发展势态良好,美术专业中各版块的发展更是欣欣向荣,因此,美术类专业也需要紧跟市场发展需求,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中,要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从这一教学目标出发,美术类专业学生已具备关于创新的基础能力,对该类大学生展开创新创业教育时,教师可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与创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联合,打造多元、立体化的美术专业教育模式,对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同时,探索更多的创业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树立科学的创业方向,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展开有效引导,拓展相关素质,为学生日后职业道路中的创业储备能力与资源。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会对当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逐渐摸索,并在该过程中真正落实创业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表现出了关注与尝试,创新创业教育效力初显[4-6]。随着积攒了更多相关教育经验,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联系紧密,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与变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也进行调整与改革,这种良性互动也逐渐促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成,同时美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有了良好环境。在具体教育实践工作中,高校教师也加强美术专业教学与市场创业需求的融合,对现有教育资源统筹规划,科学利用,抓住当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保证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市场发展相贴合,尊重学生的职业诉求,以此为基础,优化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四、“互联网+”时代下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培育路径研究

  (一)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凸显该教育的主体性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学科特性,除了必要的理念讲授之外,实践指导也必不可缺,分析得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专业能力高低对最终的教育成果影响巨大。因此,美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在实践课程中,以优秀的理念和正确的指导指导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与发展。除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外,教师还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学情与社会发展需求适时完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学习期间,贯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收获有效教育经验,总结出教育方法,科学、持续地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高校也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设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关注度。另外,创新创业人修教师的引进也十分关键。节省经费用于专业人才的引进,吸收更多的年轻优秀人才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从根本上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上述措施可行度较高,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了解崭新、多元的创业理念,在自身专业知识的加持下,尝试创业。

  (二)构建美术类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联合教育体系

  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关键步骤就是要构建美术类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联合教育体系,运用系统完善的教育体系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科学的参考与有力的支撑,为创业教育与美术类专业融合发展搭建科学平台[7]。因此,高校需要一市场人才需求为主要依据,将创新创业课程板块化,例如,可以开创创业课程板块与创新课程板块,加强创业教育与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融合,提高美术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在建设创业教育课程板块时,要紧跟国家政策与地域特色,融入创业实践指导课程,为学生的创业道路提供更多的实践与模拟平台。

  (三)立足市场调整创新

  美术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美术专业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有立足之地,拓宽美术类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其产生职业认同,获得全面发展。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进行认真分析不难看出,美术类毕业生创业率极低。具体来说,各个艺术专业就业困境不一,滞销了一些传统的纯艺术毕业生,但部分艺术毕业生伴随新兴产业的兴起,个人创业能力优秀,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整体就业形势是喜人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扩招使高校美术类专业人才数量激增,但却导致学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异,这就给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高校要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对学生当前的创意构想、创新思维等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监管。

  (四)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校企的深度合作。美术类高校应当统筹资源,加强与相关企业间的合作,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思维与平台。例如,高校可根据各美术类专业的特殊性,选择与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针对性实践指导,密切与企业间的联系,深度配合,以此为背景,展开实习实训,为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良好平台,随着学生实训工作的进展,抓住其中的问题与短板,制定对应的创业教育体系,循序渐进地提高美术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8]。例如,针对设计类专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优先选择与同类型企业的合作,在与设计类企业的深度合作中,搭建创业实践教育平台,评估风险、统筹社会资源、借助创业孵化期与当地科技园等力量,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提供生态化环境,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积攒实训经验,为后续创业道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收获良好的创业经验与感悟,并能在不断地尝试与摸索中,改革自身的创新创业活动。多方入手,统筹现有力量,让学生在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中,收获有价值的创业体验,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对创业之路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

  (五)高校要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道路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美术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要落实以上几点之外,高校自身的政策支持也十分关键。创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最终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历练成长,换言之,学生之后通过系统的社会实践,才能验证自身的理论与经验时候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在学生创业之前,高校应当提供相关政策来支持,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在实践中积累更多可行的经验,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解决,培养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作为学生实践与创业的强大后盾,应当为他们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例如组织竞赛来辅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开创创新创业训练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9]。这些都是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的良好政策和平台,积极尝试与摸索,建立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首要条件。

22.jpeg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中笔者围绕“互联网+”时代下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培育策略为题展开研究。文章从流向分析、就业因素、专业认同三方面分析了美术专业学生的未来规划和选择。对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的职业定位和正确引导进行简单理论述。其次对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瓶颈与现状展开简析。最后对“互联网+”时代下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培育路径进行研究,给出如下解决策略: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凸显该教育的主体性;构建美术类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联合教育体系;立足市场调整创新;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高校要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道路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创新创业是高校学生发展自我能力、拓宽职业道路的途径之一。美术类专业较特殊,高校以互联网时代为基准,优化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与指导,多元化渗透创新创业理念,加强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推动高校自身科学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社会输送属于互联网时代的优秀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武军,张祖瑞,刘金燕.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研究[J].花溪,2022(25):0132-0134.

  [2]李薇,王景,刘淼.新时代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河北画报,2023(12):220-222.

  [3]李婷,李林."互联网+"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戏剧之家,2021(006):172-173.

  [4]曾晓泉."互联网+"促建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圈[J].大众科技,2021.

  [5]李菲.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就业指导课程探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3,21(2):116-120.

  [6]郭丽,孟琦.疫情防控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初探——以吉林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为例[J].艺术教育,2022(6):4.

  [7]高超.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案例分析与启示——基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艺术类项目的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1,12(2):6.

  [8]沈名杰.创新驱动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与对策[J].华东科技,2022(8):3.

  [9]赵岩岩.以项目式驱动下的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探索——以美术绘画体验馆为例[J].河北画报,2022(2):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