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俄语》课程思政资源挖掘及教学实践——以临沂大学《高级俄语2》课程教学为例论文

2024-05-13 14:53:54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高级俄语2”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立足教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通过思政主题的凝练将教材内容模块化,融佳作赏析、语言知识传授、语言能力训练、应用写作能力与思辨能力培养为一体,倡导人文情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正确的理想信念。授课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课内外演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言语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
摘要:“高级俄语2”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立足教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通过思政主题的凝练将教材内容模块化,融佳作赏析、语言知识传授、语言能力训练、应用写作能力与思辨能力培养为一体,倡导人文情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正确的理想信念。授课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课内外演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言语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高级俄语,课程思政,教学
一、“高级俄语2”课程简介
“高级俄语2”是临沂大学俄语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面向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开设,是一门内容涉及面较宽的综合性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俄语语言文化知识、具备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学生关于俄罗斯及中国的社会文化、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其思辨能力,使其树立远大理想,开阔视野,扩大胸怀,增强爱国爱家的情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级俄语2”挖掘的思政资源
“高级俄语2”使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研究与出版社的大学俄语(东方)第六册,教材内容共八个单元,综合性、系统性较强,主题内容具有现实性、思想性、人文性和启发性。依托教材将教学内容凝练为七个思政主题:当代青年、婚姻与家庭、俄罗斯民间口头创作、战争与和平、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和现代体育。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关联的思政点,以实现立德树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标。
(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诚恳待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曾提到,广大青年应该要做新时代的好青年,意志坚定,听党的话,紧跟党的步伐,既要怀揣梦想,又要脚踏实地;敢想敢做,善作善成,树立远大理想,敢于承担责任,既能吃苦,又肯奋斗[1]。通过当代青年主题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时代重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上一辈,在与老一辈的对比中发现自身的优点,明确自己的不足,并继续发扬眼界开阔、开放、真诚等优点。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开拓创新,敢于探索,不怕艰辛,不仅要学好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还要学会为人处事,与人为善,做到正直、善良、诚实、勇敢,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2.崇尚英雄,热爱祖国,热爱和平,保家卫国
祖国与我们血肉相连,有国才有家,有国才有做人的尊严,有国才有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对祖国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体现在很多文学作品当中,瓦西里耶夫的短篇小说《和平感叹号》就是其中之一。在瓦西里耶夫的这部作品中,作家并没有用很多笔墨描绘宏大的战争场景,而是重点刻画了两个普通女性形象,重点描写她们如何面对战争、死亡和胜利,如何彼此以善意的谎言隐瞒真相,彼此爱护,彼此珍惜,展现了独特的人性之美。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利用小说中反映的情感,通过课堂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美好情感的认同,利用小说中的情感来打动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苏联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浴血奋战的斗争精神,教育学生向英雄学习,敢为人先。“我们热爱和平,但是如果有人危害我们的独立,我们的天性就是奋不顾身地起来捍卫”[2],在授课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语录来教育学生如何面对非正义战争,激发学生敬畏先烈、热爱和平、珍惜生活、懂得感恩、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3.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对于个人、集体和国家都至关重要。诚信不仅能够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讲解现代体育主题时,可以引入当代中国体育快速发展的实例,比如以体育健儿奥运夺冠的视频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全红婵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在讲解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的使用问题时,可以设定题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如:是否可以不惜一切、不惜任何代价取得比赛的胜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更容易深刻理解“诚信”的含义,能更好地学习中国健儿努力拼搏、奋斗的体育精神,激发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为家庭、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斗志。
(二)正确引导爱情观、婚姻观与家庭观教育
大学生处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处于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当中,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因此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相关的话题也非常感兴趣,而本课程的第二课和第七课就与爱情、婚姻和家庭主题密切相关,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情感问题难免会有一些困惑,因此在课堂授课和话题讨论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针对某些观点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了解学生真正思想动态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爱情、婚姻和家庭。在当前的人生阶段,学业是第一位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爱情,珍惜美好情感,同时融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爱护的婚姻和家庭观教育引导。
(三)强化文化自信、守正创新教育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交流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展现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与这一思政主题密切相关的是第五课,通过对中国京剧、饮食、武术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更加认同,更加自信。本课中涉及中国京剧当前面临困境、需要创新的问题,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翻译练习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3]。通过类似的练习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传承文明精华、不断创新发展的进取意识。
三、“高级俄语2”课堂教学实践
“高级俄语2”的教学设计和授课以“课”(单元)为单位进行,每课的课堂教学8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共10学时,在此以第五课“中华国粹”为例进行单元思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中国京剧、饮食和烹饪、武术等方面的词汇和句型,了解句间联系的某些手段;掌握部分中国文化精髓的俄语表达方式,提高相关主题的词汇运用能力及口、笔语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俄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即席发言、进行连贯表达的技巧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强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自觉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心、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部分中华国粹(京剧、饮食文化、武术)的俄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能熟练应用于口笔语交际,增强文化自信,具备用俄语传播中华文化精髓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取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运用问题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获取知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充分结合,以钉钉班级群为载体,充分利用钉钉班级群的各项功能,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发布、课后互动、课后作业上交与批阅等教学步骤。此外,配合使用微信与学生沟通交流,进行课外辅导答疑,通过不同网络平台的助力,丰富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与报告
教师在上课前1-2天将需要学生提前预习和准备的内容通过钉钉班级群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充分准备。课前任务:如何理解中华国粹?开课前五分钟借鉴“翻转课堂”形式,由1-2名学生依据课前预习任务进行课堂报告,学生展示完毕由教师进行点评。
2.单元导入
在单元导入阶段,为学生播放经典京剧《穆桂英挂帅》片段,要求学生根据视频针对几个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比如:视频中的唱段是什么剧种?唱段中的角色是什么角色?人物的脸谱色彩象征着什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对不准确的描述进行更正,用京剧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顺利导入本课主题。
3.讲解与互动
在讲解和互动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文化自信。教师使用多媒体,运用幻灯片进行演示,按京剧、中国饮食文化、武术的内容顺序进行授课,相关文化主题的重点词汇和句式主要由教师进行讲解,通过造句、翻译、对话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词句使用和表达能力。教师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和课文结构,用问题把课文内容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把握课文要点,掌握课文内容。在把握课文主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比如在学习京剧这篇课文时,适当运用京剧相关音乐、图片、视频片段等多种素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京剧受人喜欢的原因,考查学生对京剧这种国粹的了解程度,引发学生对课文主旨进行思考。
讲授中国饮食相关内容时,采用情境教学,根据授课内容,创设两个虚拟情境:展示不同节日的传统美食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分组进行对话编排,对话主要内容为所选传统美食及相应的节日;给出一道中国菜的图片,让学生用俄语讲述该菜的做法。通过形式不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具备使用俄语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能力。
在讲述武术相关内容时,放映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太极拳参赛视频,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就这一事件进行俄语新闻播报练习,既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又植入爱院、爱校、爱国的情怀。此外,在授课过程中补充外国人对中国武术学习热情的相关内容,包括图片和文字资料等,借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总结与演练
在京剧、饮食和武术三部分主要内容讲解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分小组就“中国国粹”这一主题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并准备十分钟左右的报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并做幻灯片演示,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讲解。学生讲解的内容非常丰富,还补充了中国医学、书法、刺绣等内容。每个小组完成讲解之后,教师分别进行点评,并进行补充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俄传播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能力。
5.课外言语实践
在课堂内容学习结束时布置课外言语实践训练任务:要求学生用俄语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可自行选择讲述主题,重点包括“中国京剧”“中国美食”“中国武术”“中国传统节日”等,并制作10分钟左右的俄语配音视频上传课程平台;进行模拟导游实践,学生自由分组,小组成员扮演来中国旅游的俄罗斯旅游团,导游需要带领游客观看中国京剧、功夫表演等。表演过程录制视频,上传课程平台。两个任务学生任选其一,小组集体完成。
实践任务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巩固书本内容,还能训练学生的视频制作能力,深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一举多得。通过课后不同形式的活动与训练,能够使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中华文化所散发的巨大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坚定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信心和决心,教学也因此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育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有效结合。
(五)教学创新
巧妙运用“学—思—行”递进式教学法设置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供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与获得感。
课堂教学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课前资源准备充分,课中重难点清晰、互动多样,课后强化落到实处,做到快、准、稳,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力。采用线上加线下教学模式,通过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和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思政元素渗透教学全过程。注重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因素,并充分渗透到课前、课后和课中的作业和训练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目标,爱国敬业,不断自我完善。
(六)教学反思
教师注重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预习、课程内容讲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互动性与针对性较强。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度开发,充分提炼了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因素,教学内容的补充和优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在思政育人上突破“入眼入耳”的局限,引导学生“入脑入心”,并力求达到一定实践效果。要注意教学环节的连贯度,使学生跟上课堂节奏,根据上课期间学生的反应和回答问题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外语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会说、不敢说、不想说的情况,教师还需积极引导,活跃气氛,鼓励学生开口发言,积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语
课程思政要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思政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课程内容,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留出充裕的时间供学生自主表达,课外要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课外辅助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不断的探究中厚植家国情怀和人生智慧。
参考文献:
[1]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做善成!昌平青年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EB/OL](2022-10-20)[2023-06-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195988683414139&wfr=s pider&for=pc.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83.
[3]王阳春.领导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善于掌握和运用辩证思维方法[EB/OL](2022-11-16)[2023-06-06].http://www.sdshkx.com/art/2022/11/16/art_261111_171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