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潮流与乡土的碰撞——基于莫言微信公众号的莫言语言特色探析论文

潮流与乡土的碰撞——基于莫言微信公众号的莫言语言特色探析论文

11

2024-05-13 11:17:14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莫言的微信公众号,在沿用自我写作习性的同时主动向年轻人学习,把潮流用语、新潮方式等运用到微信公众号,这与其原本惯用的乡土语言形成鲜明对比。文章通过分析莫言微信公众号,例析莫言微信公众号的潮流用语、新潮方式、乡土内容、乡土用词,协助莫言“更加全面”地表现自己,增强了公众号辨识度,更好地建立莫言与读者的纽带,促进莫言文学的发展传播。

  摘要:莫言的微信公众号,在沿用自我写作习性的同时主动向年轻人学习,把潮流用语、新潮方式等运用到微信公众号,这与其原本惯用的乡土语言形成鲜明对比。文章通过分析莫言微信公众号,例析莫言微信公众号的潮流用语、新潮方式、乡土内容、乡土用词,协助莫言“更加全面”地表现自己,增强了公众号辨识度,更好地建立莫言与读者的纽带,促进莫言文学的发展传播。

  关键词:莫言,微信公众号,潮流,乡土

  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对我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必然极其深远。现代网络社会,网络迅速发展,移动设备伴随网络的发展越来越普及,无论是手机、IPAD或是笔记本电脑,都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工具。人们的手机、IPAD或是笔记本电脑中基本都会装有微信这一APP,微信公众号也顺其自然地成为受人们青睐的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1]。2021年8月,莫言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比纸媒更具传播优势,语言表达使用多种多媒体形式,互动性更强。在莫言的微信公众号中,莫言亲自上线营业,他思维敏捷、表达幽默,利用公众号将“更加全面”的自己展现在读者面前。

  莫言微信公众号内容来源丰富,有近期有感而发的感慨,有与年轻人有意思的对话,有前期散文的选编,还有视频的铺展。内容的丰富影响了语言的多样,对比莫言小说中语言的乡土性,莫言微信公众号语言的潮流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潮流与乡土在莫言微信公众号中碰撞出火花。

  一、向年轻人学来的潮流

  莫言在公众号中直言“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向年轻人学习”“我非常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跟大家建立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跟我进行交流。”受时代洪流以及年轻人的影响,莫言跟进网络的潮流,无论行动还是语言,都紧跟年轻人步伐,走年轻人走过的路,说年轻人喜欢说的话,微信公众号体现出潮流本色。

  (一)网络冲浪新手乍现

  潮流用语是指年轻人自创或网络里、社会中出现的新词。莫言微信公众号创立初衷就是和年轻人聊天,用年轻人常用的词,说年轻人感兴趣的话,用年轻人常用的方式,建立莫言的微信公众号。互动语言学强调,要将语言研究置于社会互动之中[2]。所以,在莫言微信公众号中,用到众多潮流用语,来增加与读者的互动。

  莫言2023年5月29日在微信公众号发表的《看看我拍的月亮》中有句话“回来选了两张发圈,竟然得到不少好评。”“发圈”是词组“发个朋友圈”的简称。朋友圈是微信上的一个被广泛运用的社交功能,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文字、图片、视频、文章、音乐等等。朋友圈本身作为网络新事物,“发个朋友圈”是朋友圈的继生物,“发圈”是更新潮一些的表现方式了。莫言这句“回来选了两张发圈”不仅体现的是现代社会的生活常态,更是网络新词应用的体现。

  2023年由于大学生“特种兵式”至山东淄博践诺旅行,去淄博吃烧烤成为当年新潮。2023年5月4日发表的《作诗一首,庆祝五四》中莫言写“近日从淄博归来,特作打油诗一首。”“左手撸串右手酒,说罢威王说桓公。”我们的莫言先生不仅高兴地分享自己去了淄博,还“撸串”尽兴。撸串指的就是吃烧烤。把肉和菜串在竹签或铁签上,再用一个形象的动词“撸”来使其生动、形象化。撸串,这也是现代年轻人最喜欢的生活方式了,我们的莫言先生不仅身跟潮流,言也紧跟潮流。

  在2023年7月3日《写给作家好友们的诗》中,赠诗苏童学时配图下写“哎呀,撞衫了”,因为图片中莫言与苏童学同样穿了紫色短袖。撞衫指的是两个人或两人以上在同一场合穿了相同或相近款式的衣服。撞衫这个词在现代社会年轻群体中应用较多,甚至出现“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的搞笑句子。莫言微信公众号跟年轻人学习得很到位。

  在2023年6月19日《网友做的表情包,统一感谢》中有段话:“前段时间从北大回来,收到了很多热心网友给我做的表情包,谢谢大家的热情,我以后会用起来的。”表情包是一种活跃于社交软件的用图片或者小动画表达感情的方式,比如微信、QQ中有各种各样的表情包。201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表情包”被列为2016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莫言微信公众号中用到众多的表情包,适时适用的表情包为莫言微信公众号增添潮流性、娱乐性,让莫言与年轻人更亲近,建立了莫言与读者之间心灵沟通的渠道。

  2023年8月14日,莫言在微信公众号说:“没想到吧,我是个段子手。”段子手,顾名思义就是写段子的人。段子随着网络的飞速运用,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段子手也就成为一种新兴的或全职或兼职的工作。莫言说自己是“段子手”,赋予自己新身份,也是网络新词的应用。

111.jpg

  (二)网络运用高手进阶

  莫言微信公众号可以说是各种媒介材料的集成号,可以通过视频、照片、作品、录音分享生活,共享作品,表达心情,这也就造就了多样的语言呈现方式,也更好地与年轻朋友们建立了忘掉年龄界限的关系。读者在观看公众号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感知莫言的创作思想以及文化内涵,对于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交流方式多元化,视觉文化对人们的交流方式产生很大影响,视觉文本逐渐兴盛。伴随“语言—图像”关系研究深入,图像叙事越来越活跃。表情包本身携带固有的多元语义解读视角,在承载和传递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很多社会现象和问题。

  莫言微信公众号中夹有大量的表情包,在文字叙述的过程中适时加入表情包,既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又能提高读者对相关段落的认识,又能在心理认同层面达成与读者的共识,在视觉上映射丰富情感,在文化区隔上建立身份认同。

  微信表情包在年轻人的活动中,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或图片,更是承载了年轻人感情或者文化的一种载体,通过微信表情包,年轻人建立了一种“情感共同体”[3]。莫言在《我为什么叫“莫言”?》“我躺在草地上,心中充满了悲伤的感情。”后用了一个“我的快乐呢”表情包,在“话说过之后,又后悔无比,感到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教导。”后用“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表情包。“我的快乐呢”和“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两个表情包在前一句文字话语的基础上更深一步的表述莫言当时的感受,让文字话语更深刻,使整个文章更鲜活。在《莫言开公众号啦!》中“我也想多多向年轻人学习,欢迎大家常来做客。”后用“害羞”表情包,在《第一次做公益直播,好开心》中“还来了很多热爱公益的朋友,好多人。”后用“有点紧张”表情包,在《和老友们一起录节目好开心》中“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当时发生的趣事。”后用“开心到飞起”表情包。“害羞”“有点紧张”“开心到飞起”都是莫言当时在现场的状态,在文字表述的基础上辅以莫言本人头像的表情包,让读者在读文章的时候更直观地看到莫言的状态甚至五官的样子,娱乐读者的同时增加了文章趣味性、表现性。

  二、受环境影响的乡土

  莫言出生于高密东北乡,童年记忆对莫言小说内容甚至对莫言走上写作的道路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莫言作品语言运用鲜明而独特,经常会描写乡土生活,浮现出乡土气息,包含有我国农村特有的人文精神。在莫言的小说中,他经常运用谚语、方言、修辞等手法,莫言的微信公众号也顺其自然的具有了这一鲜明特征。

  (一)内容乡土

  莫言作品呈现出浓重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是人本能对最初状态的眷恋,描写乡土生活,体现乡土气息,呈现特有特点。乡土情结也始终是贯穿莫言作品始终的一个特点。微信公众号作为莫言作品的代表,乡土情结必然贯穿,乡土内容也在微信公众号内容中多有提及。

  莫言微信公众号在2023年3月13日的《姑姑教给我的写作秘诀》中指出,自己小说的来源很多来自小时候听的民间故事。莫言生于高密乡,他小时候听来的民间故事带有高密乡的乡土性,莫言转述民间故事写成作品后,乡土性得以在文字中展现。比如他在2023年6月26日《分享新写的小故事》中讲到黄鼠狼偷鸡的故事,就是民间传奇小故事的其中一个了。而且小故事中运用了很多具有乡土特色的词语,比如“炊帚疙瘩”“笤帚疙瘩”“话痞子”等。

  莫言微信公众号中引用或者写作了许多乡土内容的故事或是实事,比如《实诚》《白鳝精的故事》《我与酒的渊源》《回忆家乡的两位说书人》《奇遇》《我做了一个有趣的梦》《童年看电影的经历》等篇目中都是讲的乡土的内容。莫言在小说中写作乡土内容,是莫言一直坚持的特色。在微信公众号中加入乡土内容,既是习惯的传承,又能促使在年轻人阅读公众号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我国的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一举两得。

  (二)词句乡土

  莫言出生于山东的农村,语言习得阶段也是生活在农村,莫言语言的形成主要受到身边老百姓的日常用语、自学过程中的文学作品以及民间说唱艺术。因此莫言形成了其本身特有的一种不受学院教育影响又富有艺术表现力的语言特点。[4]莫言微信公众号沿用了一直以来的语言习惯,且公众号内容较多乡土内容,因着乡土内容在莫言微信公众号中广泛存在,为内容与表现形式乡土一致性,微信公众号内容的遣词造句使用较多乡土形式。莫言在微信公众号中用到的具有乡土特色的句式、谚语、顺口溜、方言、俗语等表现形式极具个人特色。

  公众号2023年8月28日的《实诚》中有一段话“回家后,母亲从这篮鸡蛋里挑出十几个蛋壳特别光滑的,摇了摇,又对着光亮看了看,说:‘这些都是坏的,孵小鸡孵瞎了的。’①”这个“孵小鸡孵瞎了”山东省外的人应该很少有人懂这个意思,“瞎了”并不是大家常用的那个眼睛盲了的意思,在这里“瞎了”是“坏了”的意思,比如还有方言“白瞎了”就是“可惜了、浪费了”的意思。“实诚”,在北方方言里的意思是真诚、不虚伪。莫言在文章中通过前后两个小故事来对“实诚”这个词做了解释。元代兰楚芳的《粉蝶儿•骑马金鞭套》耍孩儿曲:“似别人冷定热牙疼,从今后烧好香祷告青天。则愿的有实诚口吐芝兰气,无亏缺心同碧月圆。”中的“实诚”也是真诚、不虚伪的意思。2023年2月27日《数钱》中一段话“第二天她来,吭吭哧哧地说:‘昨天的钱少了一张。’”“吭吭哧哧”与“吭哧瘪肚”有异曲同工的感觉,都是指人说话不利索,说话卡顿,这两个词都是北方方言的常用词语。例如:我性子急,不喜欢和说话办事吭哧瘪肚的人打交道。在《秋天一定要吃螃蟹》中莫言写了一句话:“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耐心等待,最忌咋呼。”句中“咋呼”的意思是叫喊、吆喝、一惊一乍。杨朔在《百花山》中有句话:“梁振江低声喝呼说:‘敌人都过来了,你咋呼什么!’”生活中“咋呼”也经常使用,例如:女孩子家家的,要文静点儿,天天咋咋呼呼的,什么样子。2023年5月1日的《白鳝精的故事》中“我的太爷爷下巴上生着雪白的长胡须,头秃得一根毛也没有,他的头和他的眼睛在油灯的照耀下闪闪发光。”②“头秃得一根毛也没有”遣词造句接地气,乡村日常叙事的即视感拉满。莫言深厚的语言能力是受家乡文化的影响的。“瞎了”“实诚”“吭吭哧哧”“咋呼”“一根毛也没有”都是莫言家乡的常用方言词,莫言在讲述自己的日常生活时,会结合自己生活环境的语境,体现出浓浓的乡土气息。乡土语言的运用在莫言微信公众号中发挥出独特作用,让人物更形象,让故事更有味道,让微信公众号更有吸引力。[5]。

  2023年3月27日,公众号发表的《今天聊聊最朴素的人生哲学》中运用顺口溜表现最朴素的人生哲学:“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八分,留下二分给子孙。”《秋天一定要吃螃蟹》中引用俗语“豆叶黄,秋风凉,蟹脚痒。”无论是顺口溜还是俗语,都既精炼,又有韵律,既通俗又朗朗上口,增强作品可读性,也促进了民间文化的传播。

  莫言一直坚持“作为老百姓写作”,他运用自己周围独具特色的方言、通俗易懂的俗语、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等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审美[6]。莫言微信公众号作为莫言文学传播的现代途径,广泛地运用了乡土的词句,这在继承莫言一贯坚持的“作为老百姓写作”的基础上又运用了新颖实用的媒介,是莫言在写作历程中的一大突破。

222.jpeg

  三、结语

  综上所述,莫言微信公众号语言既有向年轻人学来的潮流语言、潮流方式,又有自己一贯运用的乡土特色,潮流与乡土在莫言微信公众号碰撞出闪亮的火花。这火花让莫言与年轻人更贴近,又保持了自己一贯的特点,对莫言文学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丹、徐冠婷.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和服务效果研究——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

  [2]乔雨晴.互动语言学视角下弹幕语言研究[J].汉字文化,2023,(16).

  [3]林爱珺、张博.作为话语的表情包:网络表情包的符号消费与社会学反思[J].现代传播,2019,(08).

  [4]翟瑞青.基于生命体验的自由表达——莫言小说语言缘起[J].北方论丛,2017,(06).

  [5]王燕.传承下的突破——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J].语文建设,2016,(17).

  [6]董喜梅.论莫言《檀香刑》中方俗语词之美[J].文化学刊,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