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纪效新书》辩证思想源流及当代价值探究论文

《纪效新书》辩证思想源流及当代价值探究论文

12

2024-05-06 09:23:14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纪效新书》作为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代表性军事著作具有丰厚的辩证思想底蕴和切中肯綮的辩证思想运用归纳。对《纪效新书》辩证思想源流及当代价值的探究不仅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戚继光的抗倭思想与抗倭谋略,而且有助于在对书中辩证思想“咀嚼消化”的基础上来启发当下工作生活。探究《纪效新书》辩证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展现形式,需要在把握住哲学之“理”的同时强调当世之“用”,在“理”“用”结合中深化对戚继光著作精神与戚继光文化的认同与弘扬。

  摘要:《纪效新书》作为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代表性军事著作具有丰厚的辩证思想底蕴和切中肯綮的辩证思想运用归纳。对《纪效新书》辩证思想源流及当代价值的探究不仅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戚继光的抗倭思想与抗倭谋略,而且有助于在对书中辩证思想“咀嚼消化”的基础上来启发当下工作生活。探究《纪效新书》辩证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展现形式,需要在把握住哲学之“理”的同时强调当世之“用”,在“理”“用”结合中深化对戚继光著作精神与戚继光文化的认同与弘扬。

  关键词:纪效新书,辩证思想,当代价值

  《纪效新书》是著名爱国将领戚继光的代表性著作。按现代著作门类划分,《纪效新书》属于军事类著作。但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纪效新书》充满着辩证思想及思想运用。深入研究戚继光本人的代表性著作,并对其中蕴含的具有中国气象、中国风骨的思想进行凝练,由此探究思想的当世价值,并以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总结和弘扬戚继光精神和戚继光文化的一条可靠现实路径。同时,在“总结和弘扬”的过程中,我们也将对《纪效新书》中所蕴含的辩证思想产生更深一步的认识,从而古为今用地去科学运用其中的辩证思想来解决我们现实工作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纪效新书》辩证思想的整体源流把握

  《纪效新书》在“束伍”“耳目”“手足”“比校”“营阵”“行营”“劄野营”“实战”“胆气”“舟师”“守哨”“练将”等篇目中均蕴含丰富的辩证思想。就其类别划分,可以分为: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辩证关系、个别与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其规律把握来划分,可以分为:对立统一规律与实践、否定之否定规律与实践、质量互变规律与实践;就其应用领域来划分,可以分为:辩证选兵、辩证任将、辩证布阵、辩证用器、辩证借物、辩证观敌、辩证应战、辩证自修等。从整体上看,《纪效新书》中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具有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鲜明特点,是明朝中后期儒家哲学、道家哲学、兵家哲学、法家哲学之集大成者。

111.png

  (一)从规律性角度把握《纪效新书》中的辩证思想

  辩证思想有着区别于一般思想特别是形而上学思想的规律性特征。这种规律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对于万事万物生存、发展、灭亡规律的精准认识与科学把握。《纪效新书》中的辩证思想就充分体现了对以军事斗争为代表的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这种把握不是就军事而论军事,而是深入军事背后搞清楚万物的缘起及在军事上的表现。军事斗争在这里是作为“用”而成为思想的承载对象。对规律的辩证认识则是思想之“体”。《束伍篇》首当其冲指出的是“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①说的是管理人数多的部队其实和管理人数少的部队有着同样的管理规律。这是军队编制体制问题,更是辩证思想在军队束伍方面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辩证思想的指导,那么我们对军队编制体制的认识往往是肤浅而表面的,会认为士兵人数多的部队会比较难管理而士兵人数少的部队会相对容易管理一些。这种认识是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待军队人数与管理难度之间的关系问题,而非从辩证的角度来对军队编制与管理问题进行科学把握。《纪效新书》之所以会认为“治众如治寡”,是因为戚继光本人在军事实践中认识到按照科学的规程去对士兵进行规范化训练是可以有效填平“众”与“寡”的认识论鸿沟的。有了整体上的规则把握,治理一人如是,治理千万人亦如是。这就是通过辩证思想对事物进行规律性把握要强于通过人云亦云的普通视角来看待事物的道理展示与实际体现。《练将篇》中的《勤职业》一节中写道:“譬如农夫种田,春则深耕、粪多、力勤,以时而艺,夏耘不失,秋乃有获,而水旱虫灾尚未可卜。假有良田,春仅下种,不耕不耘,不粪不力,思与他农同获,能之乎?兵中事,须勤苦在先,教练既成,待时而用,尤恐备久则损,气久则暮。若徒欲守固战胜,即与不耕不耘望获者等耳。”辩证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能够在比较中证得己理。《纪效新书》中的这一节正是对辩证思想规律性把握的典型案例。通过将农夫种田与军中练兵相比,取其相似之处,得出同归之理,证明“勤职业”之重要。若无辩证思想,只是枯燥说教,就“兵中事”而说“兵中事”,则其理虽存却不彰显,人亦难从之。从以上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纪效新书》中的辩证思想完全可以从规律性的角度来进行有效把握,即通过辩证的视角来得出不同寻常的结论。这是《纪效新书》辩证思想突出特点的集中体现。这种与众不同的视角是作者在辩证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不与寻常同的“本质看”视角。正是在“本质看”之眼的注视下,《纪效新书》的辩证书写才成为现实。恰如书中《营阵篇》的《立表解》一节所道:“正中生奇,奇中有正,莫妙于此”。

  (二)从批判性角度把握《纪效新书》中的辩证思想

  批判性是辩证思想的一个本质属性。这里的“批判”,我们可以理解为扬弃,即否定之否定。《纪效新书》中充满着这种扬弃的否定。因此,从批判性的角度来审视《纪效新书》中的辩证思想细节体现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辩证思想。在《纪效新书》的《束伍篇》中有《原选兵》一节。在这一节中,戚继光指出:“然司选者,或专取于丰伟,或专取于武艺,或专取于力大,或专取于伶俐。此不可以为准。何则?丰大而胆不充,则缓急之际,脂重不能疾趋,反为肉累,此丰伟不可恃也。艺精而胆不充,则临事怕死,手足仓皇,至有倒执矢戈,尽失固态,常先众而走,此艺精不可恃也。伶俐而胆不充,则未警之先,爱择便宜,未阵之时,预思走路,临时之际,除己欲先奔——犹之可也,又复以厉害恐人,使作他辈为己避罪之地,此伶俐不可恃也。力大而胆不充,则临时足软眼花,呼之不闻,推之不动,是力大不可恃也。是则吾人选士之术荒矣。”这是典型的辩证思想批判性显现。通常情况下,武将挑选士兵都愿意挑选体格魁梧(丰大)、武艺出众(艺精)、力气巨大(力大)、机灵乖巧(伶俐)的。但是在此处,戚继光对“丰大”“艺精”“伶俐”“力大”一一进行了批判,指出若缺乏胆气加持,以上皆不足取。这是对现实选兵的有据否定。但这只是初步否定,戚继光并没有通过简单否定而肤浅地走向另一面。接下来,戚继光写道:“废四者而别图之,亦不可也。盖四者不可废,而但不可必耳。”这样做不行,完全不这样做也不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得其适中恰恰体现了《纪效新书》辩证思想的扬弃特征。实质上,这也是戚继光对阳明心学的“良知人人皆有,圣愚皆同”的一种辩证落实[1]。这种辩证扬弃有批判有否定,但又不是一味地去批判和否定,而是为了最终得出最适宜、最有效、最可操作的方法和途径。这种辩证的批判在《纪效新书》的其他篇目中也多有体现。比如,《耳目篇》中《练喇叭》一节提出的“不必用三号”;《比校篇》中的《劝火兵》一节提出的“考验”与“升降”;《营阵篇》中的《伏兵解》一节提出的“伏无所用”;《实战篇》中的《刑俘奸》一节中犯者与余之问答等等。总之,从批判性的角度来把握《纪效新书》中的辩证思想,可以在“否定之否定”中看到经过辩证考量后得到的用兵之真髓。

  (三)从实践性角度把握《纪效新书》中的辩证思想

  《纪效新书》中的辩证思想并非思想中的辩证,而是在辩证中产生的思想。也就是说,《纪效新书》中的辩证思想是产生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的思想,而不是玩弄概念、本末倒置的华而不实的虚无辩证。《纪效新书》正是戚继光在对自己军事实践总结基础之上撰写而成的,其所论皆自“南北征尘里”[2]练就。因此,从实践性的角度梳理《纪效新书》中辩证思想之源流,可以更好地把握住这种产生于实战又能有效指导实战的极富实践特征的思想。在十四卷本的《纪效新书》中,其他篇目多为一篇一卷、一卷一篇,唯独《手足篇》一篇分为三卷,主讲手足及兵刃使用之技艺。而分为三卷的《手足篇》恰恰又是最能够体现出《纪效新书》辩证思想实践性特征的一篇。因为若无实践万难写出“辩证自实战”的《手足篇》。《手足篇》中的《长器短用解》一节把源自作战实际的长器短用方法阐述得十分透彻。长器在作战中有长器的优势,但如果不知其短用之法,“一发不中,或中不在吃紧处,被他短兵一入,收退不及,便为长所误,即与赤手同矣”。这就是长与短的辩证。作战中如果不能辩证把握长与短,则易被“所误”。这同时也是有与无的辩证。把握不住实战中的辩证战法,则有器亦与“赤手同”。那如何把握住长与短在实战中的辩证关系呢?戚继光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揭示了长器短用的秘诀,即“妙在身步齐进,手足合一。一发不中,缓则用步法退,急则用手法缩出枪杆,彼器不得交在我枪身内,彼自不敢轻进。我手中枪就退至一尺余,尚可戳人,与短兵功用同。此用长以短之秘也。”无有实战经验之人,实难写出如此之文字。长与短的辩证关系在实战中表现为长与短的有效变化,变长为短短亦长,长短相较得胜机。在下文中,戚继光接着阐述了长短相较的方法与道理。最后他引用了《兵谶》中的“一寸长,一寸强”原句并感慨“此六字其秘诀乎!”其实真正的秘诀,戚继光在《长器短用解》这一节中都毫无保留地阐述清楚了,那就是在实战中辩证地去把握敌我、长短、进退、先后等关系,真正让长器的优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出来。这既是辩证思想的实战应用,又是实践中对辩证思想的科学有效把握。在明朝中后期军队武器装备和兵源受到制约的情况下[3],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运用辩证思想对现实弊端进行了有效回应。同样的思想光华在《短器长用解》《狼筅解》《忌花法》《论乡兵》等章节中也得到了生动绽放。从实践性的角度来把握《纪效新书》中的辩证思想能够真正读出书中辩证思想的来之不易与习之能行。

  二、《纪效新书》辩证思想的当代价值体现

  《纪效新书》中的辩证思想之所以具有永恒魅力,是因为其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而且思想的价值体现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色彩凋零、光华不再。相反,愈到后世,《纪效新书》辩证思想价值体现得愈明显,愈可以为不同的“当世人”所借鉴。这既是经典的魅力又是思想的伟力。

  其一,能指导我们辩证地认识世界。这是《纪效新书》辩证思想的世界观方面意义。通过对《纪效新书》辩证思想的学习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世情国情的认识,深化我们对自己工作中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在写作《纪效新书》时,戚继光对书中每一篇的主题都进行了辩证把握,并围绕主题进行了辩证论述。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去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以《束伍篇》为例,戚继光既没有笼统地去讲建军法则,也没有纠缠于建军的琐碎细节,而是用辩证的原则去有的放矢地论述选兵、编组与授器三个环节。而对每一个环节的论述都是全面、客观、动态地去进行。选兵环节要弃偏颇而重全面,编组环节要弃成规而重灵活,授器环节要弃教条而重适配。另外,在论述中,三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依存的关系又得到了鲜明体现。这是辩证眼光之下的“束伍”。以《束伍篇》为代表的《纪效新书》中的诸多篇目正是在辩证思想的指引下抓住了行军作战的本质。我们日常生活中面对的林林总总问题也可以当作“束伍”问题来看待,关键是要学习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全面、客观、动态看问题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全面而不片面、客观而不主观、动态而不静止地分析,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还原出身边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样就能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能为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其二,能够指导我们辩证地改造世界。这是《纪效新书》辩证思想的方法论方面意义。只是对问题产生了正确而客观的认识还不够,还要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纪效新书》中所蕴含的辩证思想恰恰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对于我们解决当下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前文曾经列举过《纪效新书》中《长器短用篇》的例子。这个例子实质上正是在辩证思想的指引下成功解决问题、改造世界的典型案例。我们现实生活中也面临着“长器短用”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够做到像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所揭示的那样因境不同而辩证施器。如果切实掌握了《纪效新书》辩证思想的精髓,我们就可以让自己的“长器”永远有用武之地;如果不能够掌握甚至违背书中揭示的道理,我们即便拥有“长器”也难以发挥其“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一心”正是《纪效新书》中处处体现的辩证思想。“长器短用”也好,“短器长用”也好,都是辩证思想“因敌变化示神奇”的精要所在。在《纪效新书》辩证思想的指导下,现实生活中的“进退失据”都可以有效转化为“进退得当”。问题产生于辩证的实践,自然也能够在实践的辩证中得到解决。这是《纪效新书》给予我们的方法论方面的意义所在。

222.jpg

  其三,能指导我们做出恰当的价值选择。这是《纪效新书》辩证思想的价值论方面意义。《纪效新书》中的辩证思想不仅体现在术的层面,更体现在道的层面。也就是说,其辩证思想并不仅仅是理性工具,更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价值选择的道德参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困扰于道德选择与情绪控制。《纪效新书》则充分运用辩证武器在价值观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有效指引。如,在《纪效新书》的《练将篇》中,戚继光分别从“正心术”“立志向”“勤职业”“精兵法”“严节制”“忌刚愎”“戒逢迎”等方面进行了辨证论述。书中讲“练将譬如治本,本乱而末治者,未之有也”,这是将价值层面的选择上升为了根本的抉择。把握住了价值观的根本,其他层面的选择才不至于因偏离轨道而误入歧途。这是对道与术、源与流、本与末的正确看待。这同时也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义利之辨”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此篇《严节制》一节中,戚继光借物取譬,对节制进行了辩证描述——“节制者何?譬如竹之有节,节节而制之。故竹虽抽数丈之笋,而直立不屈;故军士虽众,统百万之夫如一人,举错不惑。”这里的节制从表面上看是在管理部队的过程中通过节节相制而使部队纪律严明、步调一致。实际上,对于现实中的个人来说,只有向有节之竹学习,时时处处节而制之,方能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不犯错误。竹有节则数丈不屈,众有节则举错不惑,人有节则得正其义。《纪效新书》辩证思想的价值论方面意义在此凸显无疑。

  三、结语

  从规律性、批判性和实践性的角度来对《纪效新书》中所蕴含的丰富辩证思想进行把握,可以在厘清其辩证思想源流的基础上窥见戚继光《纪效新书》中辩证思想的深层次逻辑指向。从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角度来对《纪效新书》中的辩证思想作当代价值体认,可以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做出恰当的价值选择提供有益借鉴。总体上看,辩证思想在《纪效新书》这部古籍中体现明晰,为我们的当下生活提供着不竭智慧。

  

参考文献:

  [1]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宋明理学史(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蓬莱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编.曲树程注释.蓬莱文库•戚继光诗稿[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7.

  [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