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画色彩的艺术表现及特征论文

2025-04-30 13:51:11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更传承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自身鲜明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使中国画得以源远流长,并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占据绝对地位。其中色彩的运用是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更传承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自身鲜明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使中国画得以源远流长,并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占据绝对地位。其中色彩的运用是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画色彩特性
绘制中国画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色彩都是以中国特有矿物质和植物为物质基础制成的,我国特有的中国画颜料,主要分为矿物色和植物色两种类型。其中矿物色大多厚重质朴,色彩浓郁艳丽,且具有较强的覆盖能力,整体颜色性能也相对稳定,具有久不褪色、不变色的特点,但这个过程相对麻烦,使用时也更加复杂,难以掌握,早期以矿物色为主的中国画色彩多以赤色系、黄色系、青绿色系,以及黑白色系为主,同时还具有金银等金属色系。植物色相对来说色彩更加湿润、透明,且充满淡雅清新的特点,易于晕染,从视觉上更加融合,且与其他色彩能够相互协调。在使用植物色色彩时强调色彩的薄与透,以透染带给人栩栩如生的视觉感受。但该类色彩的运用不够稳定,容易褪色、变色,早期以植物色为主的中国画色彩多以花青、藤黄、胭脂等为主。除此之外,还有金属颜料和人工合成的高温仿石色等色彩,前者是指绘制中国画时所使用到的金箔、银箔、金粉、银粉、铝粉、铜粉等金属箔和金属粉;后者则是在天然石色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合成来制作成类似天然石色的颜色,该类色彩色性纯正、稳定,且具有天然石色的特点,能满足当时中国画绘制者色彩上的使用需求。通过对中国画上色彩的运用展开分析不难发现,中华民族的色彩审美始终是主观的,通过对色彩元素进行主观配置,在制作色彩颜料的过程中注重优选提炼,在使用色彩的过程中追求淡色求清逸,厚色求醇厚,重在点醒画中意境,使画中色彩相得益彰,达到良好色彩效果来传达画中意境。
当代中国画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对中国画色彩艺术进行深度剖析,可以发现中国画色彩的运用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魅力,通过对中国画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高度重视,并对此展开深入探究,实现在中国画色彩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推动当代中国画色彩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实代虚,虚实相生是中国画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通过虚实结合来传达画中意境。从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中可以发现中国画又名丹青,融合了我国早期的道家哲学思想,以计白当黑,天然合一,虚实,疏密等为思想支撑,在绘制过程中强调内容的虚实合一,既要计白当黑,又要知白守黑,通过色彩的浓与淡来突出中国画的虚与实,只有虚与实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依赖才能更好地传递中国画的思想。
例如,当代画家李可染的《昆仑雪山图》,从中就能明显看出墨色浓与淡的使用,以及画面中虚与实的信息传递。虽然在早期中国画的绘制过程中,我国一直主张以墨为主,以色为辅,重墨轻色的色彩运用理念使中国画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韵味,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画不重视色彩,相反正是有着强烈的色彩意识才使中国画做到设色浓丽,艳而不俗。直到唐代以后,水墨写意画的兴起才抑制了丹青色彩的运用,这也是许多人以水墨画当中国画代名词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随着中国画的发展有所保留,成为当代中国画色彩的主要艺术表现方法。
色彩是中国画中视觉艺术的直观化表达形式,是传递画中思想,表达画中情绪的主要途径,当人们赏析中国画的过程中,其中的色彩是让人们感到赏心悦目的主要原因。色调相合,繁而不乱是中国画色彩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是使中国画充满独特魅力的主要原因。颜色带给人的感官是不同的,但不入调的色彩就会让人感到厌烦,不舒服,色彩的相互冲撞也会使整个画面内容杂乱无章。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色彩使用上具有色调相和,繁而不乱的色彩表现形式。所谓的色调就是指画面中色彩的总体关系,也就是说画中所传达的色彩效果,我国清代画家方薰就指出:“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设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否则行迹宛然,画无生气”的言论,从中强调画面色彩色调的使用,在强调主体色彩的基础上,保障整体色调的丰富性与统一性。确保主色调能够掌控全局,其他肤色相辅相成,映托主色的同时使整个画面色彩繁而不乱。
以275号洞窟所绘供养菩萨为例,其保持了一贯敦煌壁画的绘制特点,以土红色为主要基调,配合石青、石绿、土黄等色彩穿插使用,以熟褐等深色调色彩衬托菩萨面部,土黄色等亮色彩,在土红色基底的映照下相得益彰,色调相合。如当代画家张大千的《天女散花》,就运用大量的土黄做背景,利用石青、石绿、熟褐等色彩点亮天女服饰,突出天女面部线条,衬出天女面部亮度,达到画中非幻亦非真的效果。
色调相合还体现在墨与色中,墨是书写绘画的主要材料,通过协调墨与色的使用能够更好地突出中国画艺术特点,在墨与色的协调过程中大多强调工笔重彩、淡彩两种形式,前者追求绚烂,更多传递的是色彩上的感官刺激,以当代画家李苦婵《群鹰图》为例,在画中笔墨雄阔,运用大量墨色,使整幅作品大气、雄厚,又能运用少量土黄完善画面,使土黄融于墨中能突出自身色彩,做到显眼却不突兀,使画中鹰、树等物反被衬托更亮,真正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并实现以色助墨。后者更加追求古雅,通过清淡的色彩来营造画中意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如黄宾虹山水画作,在墨与色的使用过程中,强调以水墨为主,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以淡淡的表达画中色彩带给人幽静平淡的感觉。
中国画色彩的运用过程中多主张主观达意的艺术表现形式,注重色彩本身,强调色彩之间的关系,以实现色与色之间的相得益彰,来表达中国画艺术意境。画家在绘制中国画过程中所遵循的色彩审美规则和色彩表现形式都由绘画者内心的情感和主观意识来决定,并不受外界色彩的约束与限制,而是对色彩进行创新,以浓厚的装饰性色彩来讲究画中意境,实现抒情达意,使画中色彩受画家主观意识影响,进一步突出了中国画色彩主观达意的艺术表现形式。就以刘海粟黄山画作为例,在画面中用墨线为勾勒并用色彩进行晕染泼彩,从中设大量石青和石绿色,并用少量的白与朱砂进行穿插使用,色彩壮丽、气格雄厚,使整幅作品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同时彰显自然特色,体现自然山林的繁荣与茂盛。并从整体画面内容进行赏析,可以发现画中景物与现实存在一定距离,且明显带有主观性的色彩处理方法,让人感受宇宙之无穷,江山之无限。
当代中国画色彩的艺术特征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国画的色彩也在持续探索与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新颖的尝试不仅成功打破了传统中国画色彩的桎梏,还为中国画注入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艺术元素。深入探究当代中国画的色彩艺术特征,可以明显感受到艺术家在色彩运用上的大胆创新和独特见解。这样的变革与当下社会的开放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分不开。现代人的审美取向也日益开放和多样,审美转变推动了艺术家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融入更加丰富的色彩表现,不仅深受传统东西方艺术的熏陶,还更加注重画面色彩的冷暖对比、空间的深浅变化,以及色彩的层次和细腻度,使作品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特征,可见当代中国画在色彩上的创新与时俱进,既继承传统又敢于创新的新时代艺术风貌。当代艺术家张见2017年的新作《叠》系列,无疑代表了创作旅程的第四个阶段。在此系列作品中,张见凭借对于色彩与线条的独特运用,展现了对绘画本质的深度思考与再创新。而在其既有风格的基础上,张见对画面进行了进一步“提纯”,减少了多余的修饰与装饰,使其达到了简约但不简单的艺术效果。在《叠》系列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张见对于色彩的细致研究与运用。他的色彩不再是传统的明亮或平淡,而是如同丝绸般散发出迷人的光泽。这种特殊的色彩处理,使画面在不具有具象性的基础上,仍然能够为观者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与视觉享受。每一种色彩,都仿佛在讲述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感与深度。
善于借用材质特性是当代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在色彩运用上的主要突破体现,能够充分体现出语言的丰富性和技法的多样性,是当代中国画色彩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通过围绕材质特性展开深入分析,从中探究中国画色彩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大千先生《瑞士雪山》《雨过岚新》等中国画作品展开分析,发现当代中国画画家已经不满足用传统的绘画技巧来表达绘画艺术,而是通过注重画材、工具,以及技法的选择来表达中国画,在大千先生的绘画作品中吸取了传统的中国画绘制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借助色墨的特殊渗透性来使画面能够呈现不同传统中国画绘画艺术的肌理绘画效果。同时,在材质性能上试用西洋绘画色彩中的冷暖色来对画面进行处理,突破传统中国画色彩制度,实现中国画色彩的进一步演化发展。
中国画绘制的过程不仅追求形似更要求神似,以形写神来传达画中意境。作为当代中国画色彩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通过对以形写神、畅神达意展开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画色彩的运用特点,使其符合当代人的艺术审美,推动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使人们对艺术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色彩作为中国画的主要元素,同样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进行积极创新,在传达形似的基础上,更要做到神似,以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精神意境来灵活表现画中内容。所以在色彩运用上需要更加注重画面的层次性,既要做到工整细腻又要开放有度,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既要墨色凝重极富美感又要色彩轻盈富有活力,使整个画面内容能够跃然于纸上,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例如,岩彩艺术家胡明哲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深邃的艺术思考,让观者在青绿调式的岩彩画中感受到浓烈的情感与意境。胡明哲早期的人物画大量运用了青绿色调,这一色系带有冷静、神秘的质感,为她的作品注入了特定的氛围。与此同时,岩彩绘画的物质性和写意平涂的绘画方式使其更侧重于对人物神态与神韵的表达,而非过度注重形态的描绘。这种抽象与写意的结合,正是胡明哲笔下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胡明哲作品《雨》《蓝色空间2》和《银色空间》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艺术特色。画中女主人公的眼神是画面的核心,眼中流露出的怅惘、寂寞和期盼,使观者不禁沉浸在这青绿的意境中,与画中人共同体会那种宁静、神秘又略带惆怅的情感。胡明哲所构建的这种情感氛围,无疑加深了观者与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
通过对当代中国画色彩艺术表现形式和特征展开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画色彩运用特点,了解中国画色彩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国画的发展。中国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其自身所传承的民族精神和所承载的民族智慧是促使中国画得以源远流长,并傲然屹立世界艺术之林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