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研究论文

2025-03-22 13:59:43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学过程监控体系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而针对高职院校专业拓展课程的关注则更少。文章在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现状分析基础上,对质量管理相关理论进行阐释,结合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提供对策建议,以期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提供新思路。
摘要: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学过程监控体系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而针对高职院校专业拓展课程的关注则更少。文章在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现状分析基础上,对质量管理相关理论进行阐释,结合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提供对策建议,以期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宴会设计与服务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出:“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进一步为新时代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要求。宴会设计与服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群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能为大型赛事(如奥运会)、大型活动(如G20峰会)、大型节庆(如春节团拜会)等重要宴会提供宴席策划设计、服务管理等专业能力的技能人才,通过对课程进行思政教学的分析与思考,探索出专业拓展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的路径,为高职院校专业拓展课程思政教育高质量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新阶段
2022年,国务院首次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我国现有高等学府3012所,其中职业本科院校32所,高职高专院校1486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430万人,职业本科在校生12.9万余人,高职高专在校生1590万余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8%[2]。按照著名教育学家Martin Trow的高等教育阶段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从少数精英教育时期步入到全面提质升级的大众教育阶段[3]。这对高等教育课程思政也提出了新要求,即如何科学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学过程监控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重点。
(二)课程思政建设面临新任务
高等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4]。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与课程特色,对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以期望进一步创新和发展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填补政府“放、管、服”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空白,为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而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现状与不足
(一)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不完善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过程监控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体系,仅仅针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而忽略对学生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过程监控,在评价要素中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同时,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还包括学校教师管理层面的管理过程和社会层面的评价影响,特别是学校教务管理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还需要针对教务管理部门,进一步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过程监控评价指标,从而确保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系统完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操作性。
(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体系不健全
目前对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主要从事物发展的微观角度进行管理,集中于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而除了学校微观层面的自我评价管理外,还需要从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权威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第三方机构等中观层面进一步健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过程监控评价主体,建立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要素。同时,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还需要从区域特点、学校特色、社会发展等宏观层面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过程监控体系进行思考,建立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实际的指标体系。
(三)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方法不全面
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主要为线上网络评价、线下学生评价以及教学能力大赛评价等方面进行。线上网络评价方面,主要通过教务系统或独立问卷针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填报,在问卷内容设计方面,虽然突出了针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但缺乏教师教学过程监控指标,评价内容还不够全面。在线下学生评教方面,学生评价打分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例如学生喜欢某一门课或某一位老师就会打出较高的评分,如不喜欢某门课程或老师的教学方式则会出现打分较低的情形,这种评教方式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在教学能力大赛评价方面,通过以赛促教的形式检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上述几种常用评价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过程监控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确定各类评价方法的指标权重,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四)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优化不及时
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过程监控人员由于存在个体认知差异和教学管理经验差异,容易出现每一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过程监管标准不一,结果不一的情形。同时,学校在完成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过程监控后,还需要及时向教师本人、学生和教务管理人员反馈具体分数或存在问题,不能出现前一学期的评价等到后一学期才公布,并针对评价分数构成具体到每一项指标,明确指出教师、学生、教务管理部门在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哪个内容需要进一步补充提升,让相关人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修正完善。在解决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要素、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质量修正制度以及后续提升制度,进一步加强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与评价结果运用。
三、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Armand Vallin Feigenbaum在通用电气公司提出经典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TQC),该理论以质量为核心,通过建立起的一套完整较为科学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全过程、全员和全企业的质量管理。该理论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主要包括全体人员参加的管理、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全过程的监督以及PDCA循环、数理统计与分析等内容。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方面,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将系统性的理念方法、管理模式及质量控制手段运用到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技术管理,从而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
ISO9000族标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系列标准,1979年(ISO/TC176)成立,专门负责这一系列标准的制定,该标准也成为我国品质保证的主要认证体系之一。ISO管理模式具有易于推广、通用性强、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强化管理、突出质量、相互兼容等特点,运用到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即为在全校教职人员、学生、用工企业等全员参与的基础上,以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过程管理、系统管理、科学管理为手段,通过责任划分、资源管理、数据分析、信息反馈等方式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最终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科学管理。
四、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对策建议
(一)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一是任课老师要按照相关规定从旅游管理大类相关专任教师中选取,经教师自愿申报-二级学院推荐-学校审定等程序遴选出高素质的课程师资队伍,为做好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对专业任课教师按照分层分类、外引内培等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升建设等专题培训,结合新时代学生特点进一步做到课程思政与时俱进、润物无声;三是从教学公开课、教学科研立项、教学改革等方面建立激励制度,以全新的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数字资源等资料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示范课程和科研课题建设。
(二)构建多维度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是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建设,对课程教学标准、思政目标、思政点挖掘、学生学情、教法学法、课程反思等方面建立质量评价体系,以标准化建设推动优质化发展;二是强化课程思政教学组织评价体系建设,从师资队伍打造、学术交流、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立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的课程思政、专业及专业群的课程思政等全流程质量评价体系;三是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评价体系,构建课堂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开展同行听课、专家听课、领导听课等多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注重课堂实效;四是强化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建设,课程思政与教师个人师德师风息息相关,育人先育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将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评优、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重要参考依据;五是建立学生思政素养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从课程开设初期建立学生专业课程思政初始“画像”,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对学生课后思政素养“增值”进行评价,从而反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体系建设。同时,按照理工科类、文科类、艺术类、医学类等不同专业类别,建立学校、政府、第三方机构等共同构成的评价管理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更加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课程思政进行精准评价和质量管理,从而构建多维度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过程监控管理体系。
(三)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一是注重对教育要素的规范性评价,通过师带徒、集体研讨、教研室确定等形式,对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衔接性、教学方法的恰当性、教学主体的规范性等内容形成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电子文档,并每年对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相关内容进行完善修订;二是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建立录课、听课评价制度,例如运用数字化教学APP对任课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将课程内容录制上传至云端随时调取观看,同时建立校外学生、校外同行专家、校外思政课老师等评议人员数据库,通过校外人员在APP上听课评价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性质量评价,提升评价的公平性和公开性;三是积极探索学生课程思政“增值效应”的评价,运用学习平台数据对每位学生从价值观、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等多维度建立课程思政增值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增值情况进行科学测评,激励引导学生增强课程思政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推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持续优化
一是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从教师教学素养、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意愿、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效果、课堂要求等方面建立与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一致的课程思政标准化质量体系;二是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优化路径,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建立优化路径,例如从课程思政取得的国家级、省市级教学项目与教学成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论文或著作、国家规划教材成果、专业学生岗课赛证情况、相关新闻媒体报道情况、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等方面构建系统化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指标,进一步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素养、显著提升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培养质量、不断系统优化课程思政的创新能力;三是提升课程思政可持续优化能力,系统集成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课堂实施质量等方面指标内容,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可持续优化,转变由单一化、主观化、片面化的评价为系统化、一体化、增值性评价,推动对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三者对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完善优化。
五、结论
在教育强国背景下,通过对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进行研究,有助于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综合办学能力。文章首先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研究背景进行分析,其次对宴会设计与服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宴会设计与服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存在管理不完善、体系不健全、方法不全面、优化不及时等不足。鉴于此,文章在对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理论梳理基础上,提出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构建多维度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和推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持续优化等管理建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过程监控体系相关理论内容。
[1]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J].中国共青团,2024,(0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M].人民出版社,2022.
[3]丁旭,张建会.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4,22(03):66-71.
[4]王道远,张亚琴,郝晓龙,等.基于模糊理论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2):112-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