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歌舞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青春舞曲》为例论文

2025-01-10 14:20:1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内容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多了解、学唱经典民歌。xxx歌舞音乐作为其中一部分,在初中生的音乐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展开了xxx歌舞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包括其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发现了环境、教材、教师和学生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摘要: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内容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多了解、学唱经典民歌。xxx歌舞音乐作为其中一部分,在初中生的音乐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展开了xxx歌舞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包括其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发现了环境、教材、教师和学生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xxx歌舞音乐;初中音乐教学;教学实践中图
一、xxx歌舞音乐相关概念界定
要想探究xxx歌舞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实践,首先要明晰xxx歌舞音乐的概念,以及在初中音乐课堂中xxx歌舞音乐是如何呈现的。
(一)xxx歌舞音乐的内涵与特点
xxx音乐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民歌、器乐、歌舞以及戏曲等四种形式,xxx歌舞音乐作为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歌舞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55个xxx中,较为常见的歌舞音乐包括维吾尔族歌舞音乐、藏族歌舞音乐、蒙古族歌舞音乐、傣族歌舞音乐、苗族歌舞音乐、哈萨克族歌舞音乐等。其中,维吾尔族歌舞音乐旋律激昂、节奏紧密、朗朗上口,乐曲变化丰富,以切分及其变体节奏型最为常见,通常以手鼓伴奏,配合以热情活泼的舞蹈动作;藏族歌舞音乐既有悠长舒展、宽广开阔的慢拍,也有欢快较短、刚劲有力的快拍,前者多用长音,后者多用短音,根据不同的节奏可分为堆谐、囊玛等多种舞蹈;蒙古族歌舞音乐热情爽朗、豪放嘹亮、铿锵有力,旋律线通常为两头低、中间高,以长调为主,有时也会出现较为低沉的旋律,以筷子舞为特点。总体来讲,各xxx由于地理环境、人土风情等各方面的差异,会衍生出适应于当地民族特色的歌舞音乐,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各民族歌舞音乐既有相互融合的局面,又有相对独立的发展面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思想性和民族性①。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的xxx歌舞音乐
我国各地的音乐课堂,基本都以教材为主开展少数民族歌舞音乐教学,目前我国音乐教材共有十个版本:人音版、人教版、粤教花城版、桂教版、冀少版、湘文艺版、苏少版、辽海版、沪教版和西南师大版。少数民族歌舞音乐在以上版本中都有所涉及,如苗族、藏族、维吾尔族等。笔者以人音版为例,将7~9年级的少数民族音乐归纳如下:
通过归纳可得,初中生几乎每学期都会学习少数民族音乐,但其中xxx歌舞音乐的占比并不大,了解机会较少,以七下的演唱综合课《青春舞曲》和九上的欣赏综合课《瑶族舞曲》为代表,学生学习xxx歌舞音乐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其余版本的初中教材也存在相同的情况。因此,相对来说,xxx歌舞音乐的内容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是较为缺乏的。
二、xxx歌舞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A校初中部实习期间,走进音乐课堂,切身体会到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授xxx歌舞音乐时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四个层面展开。
(一)环境层面——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被忽视
2004年,樊祖荫先生曾发文指出,在我们的各级学校中,至今仍很少将中国xxx音乐纳入音乐教育的基本课程③。2013年,著名音乐学家田青曾讲过“我们以西方音乐教育体制为蓝本,以西方器乐训练方法为参照,或多或少割断了与我国悠久文化传统与音乐传统的联系,导致出现技术强、艺术弱、文化缺的现象”。我们长期处于xxx音乐文化不被重视的音乐教育环境当中,不论是音乐教师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传承xxx音乐文化意识淡薄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入21新世纪,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崛起,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文化传承方式④。比如,人音版教材中中国作品的占比逐步扩增,七年级上册曲目安排以中国作品为主,能够体现出具有中国风味的教科书,但对中国xxx歌舞音乐仍缺乏重视和深入的研究。音乐教育需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中,否则是不清醒的。
(二)教材层面——xxx音乐的教学内容分配零散
人音版初中教材中的xxx音乐较为丰富,利于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⑤。但笔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查得知,教师和学生对于教材中xxx音乐的内容安排,认为“十分合理”“较为合理”“不太合理”的各占三分之一。
访谈片段1
我已经初二下学期了,每学期都会学一个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但感觉每个民族都是轻轻碰一下这节课就过去了,了解的不是很深,而且过了半学期,要学下一个xxx音乐的时候,上一个早就忘记了,感觉这些民族的音乐之间也没什么关联……
访谈片段2
在每学期教xxx音乐版块的时候,学生每次都会回答我不记得上学期学过哪个民族的音乐了,只有极少的同学能想起来,大部分同学都记不得了……
人音版初中教材共分六册,每册都有一至两个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单元,涉及一个或几个地区、民族的音乐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体系性,但学习时间相隔较长,分布较为零散,难免会出现学生学一个民族忘一个民族的现象,各xxx音乐之间难以建立起联系,在课堂中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层面——缺乏xxx音乐教学能力
在教授xxx音乐的课堂中,教师的xxx音乐教学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能够全面地讲解该民族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等知识;是否会用民族特色乐器演奏乐曲;是否能够展示该民族特色舞蹈动作等。例如,在教唱环节中,教师把有代表性的歌词,引导学生用方言念出来,再代入旋律中,体会旋律与民族语言的联系,探索民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否说准民族方言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民族方言在歌唱中的韵味和魅力。但目前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存在着只擅长自己主修专业的技能的现象,在历史、地理、语言以及舞蹈等方面上较为欠缺,导致备课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可见,部分音乐教师虽然具备基础的音乐教学能力,却不具备xxx音乐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
(四)学生层面——对xxx音乐文化兴趣淡薄
好奇心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使得学习效率事半功倍。然而笔者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喜爱的音乐大多是某网络平台或某短视频软件上受欢迎的流行歌曲,他们对我国博大精深、悠久厚重的民族音乐文化并不感兴趣,对历史悠久的xxx歌舞音乐有疏远感和距离感,不愿意主动学习民族音乐,总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在课堂中,虽然学生会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完成课堂内容,但并非发自肺腑、真情实意地想要去了解xxx歌舞音乐的内容,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机械地完成教学目标,并不能真正感受和理解xxx歌舞音乐所表达的意义。
三、xxx歌舞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xxx歌舞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初中阶段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教师需牢牢把握这一阶段,加强学生xxx音乐文化的学习,发挥xxx歌舞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一)具有传承xxx历史文化的功能
xxx多次强调,教材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而学校是保护、弘扬xxx文化的主战场,因此重视xxx音乐文化的传承,是初中音乐课堂义不容辞的任务。学生通过音乐课堂中的学习,能够对xxx歌舞音乐的典型特征和历史文化具有初步的辨识和理解。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以学校音乐教育为基础;学校音乐教育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二者互为基础,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二)具有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对xxx音乐的学习,引导学生用歌声来赞颂祖国的美丽山河,让民族情感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坚定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使学生的民族情感教育得到强化。
四、xxx歌舞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重视程度
如果将西方音乐成为主流,而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附庸,那么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势必走向衰落的局面⑥。因此音乐老师应在青少年的心中树立起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地位,使用各种形式,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比如组织校内民族音乐活动,将会演奏民族乐器的同学和自愿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建立起一支小规模的民族乐团,成为校园中带动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主力军;利用校园广播在课余时间播放xxx歌舞音乐,使学生们经常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对xxx歌舞音乐的重视⑦;邀请知名民族音乐家或民族乐团来校开展音乐会或讲座,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对xxx歌舞音乐的兴趣;举办校园民族音乐文化比赛:民族乐器比赛、民歌大赛、民族音乐作品大赛、民族舞蹈大赛、民歌服饰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等等。总之,音乐教师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引导学生切身感受xxx音乐文化的魅力,懂得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提高学习xxx歌舞音乐的积极主动性。
(二)整合教材内容,实施大单元教学
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大单元教学,可有效解决xxx歌舞音乐曲目安排较为分散、音乐知识点较为零散的现象。教师根据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整教材,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形成新的单元,以单元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xxx歌曲音乐的整体联系和建构,引导学生重视xxx音乐文化的内在关联。通过大单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xxx音乐,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加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文化自信。音乐教师不仅要承担起教授xxx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责任,更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审美能力的重任。
(三)提高教师xxx歌舞音乐教学能力
比起音视频资料,教师的现场示范更能给学生带来生动直观的感官体验,以《青春舞曲》为例,导入环节教师身穿维吾尔族服饰,手拿乐器手鼓,为学生展示一段维吾尔族舞蹈,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此顺利开展教学;学唱环节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几句新疆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在教授xxx歌舞音乐的课堂中,学生的感知体验和身心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xxx歌舞音乐教学能力。教师可以通过xxx歌舞音乐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库等途径学习各xxx的音乐知识,多参加xxx音乐培训,有信心、有底气地开展xxx歌舞音乐教学。此外,每个xxx的舞蹈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作为音乐教师,还应不断搜集整理学习xxx舞蹈动作,为学生创设出全身心沉浸式的音乐课堂,以此保障xxx歌舞音乐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学品质。
(四)增加民族歌舞音乐中的舞蹈律动
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要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或动作组合,进行歌舞艺术表演,掌握中外代表性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理解音乐与舞蹈等姊妹艺术的联系;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在七年级开设专门的舞蹈课程,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种类的舞蹈特点,感受多种舞蹈风格;欣赏我国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增强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感受舞蹈带来的身心愉悦,激发学生参与民族舞蹈学习的主动性⑧。教师可以把各个民族的舞蹈改编设计成符合歌曲内容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舞蹈动作或律动,歌舞结合,使学生边歌边舞,置身于全新的音乐环境中。让xxx音乐与少数民族舞蹈融为一体,充分感受xxx歌舞音乐的魅力。学生通过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感悟艺术实践的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舞蹈律动的过程中,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高涨,增强对xxx歌舞音乐的热爱,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
五、xxx歌舞音乐教学案例《青春舞曲》
【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中的一节演唱综合课,是“西部歌王”王洛宾搜集、整理、编创的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歌曲,4/4拍,f自然小调,中速稍快,具有维吾尔族音乐载歌载舞的风格特点,歌曲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情绪欢快奔放。采用重复、变化重复及“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歌词蕴含着“光阴易逝,珍惜时间”的深刻人生哲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且学过欣赏综合课《彝族舞曲》,了解舞曲体裁且具备一定的欣赏xxx音乐的能力,但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本课引导学生在唱跳奏结合的形式中深入感受维吾尔族歌舞音乐特点,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感受新疆维族歌舞音乐风格特点,感知歌曲的情感内涵,在聆听、模仿、讨论、探究的参与过程中,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二)艺术表现: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活泼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正确表现歌曲;在唱跳奏结合的形式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
(三)创意实践:学习维族舞蹈动作,感受维族舞蹈风格特点,提高艺术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队精神,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运用“鱼咬尾”手法创编旋律,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文化理解:了解“西部歌王”王洛宾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懂得青春易逝、珍惜时光的道理;理解新疆维吾尔族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热爱、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感知新疆维吾尔族歌舞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鱼咬尾”手法创编旋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PPT、钢琴、手鼓以及维吾尔族服饰【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表演维吾尔族舞蹈并提问是哪个民族的舞蹈?介绍新疆音乐特点。
生:欣赏舞蹈,拍手伴奏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舞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视、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授新课
1、聆听歌曲
师:请同学们完整欣赏歌曲并提问:情绪感受、分为几段?教师范唱。
生:聆听并回答问题,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情绪,确定歌曲两段体结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问答激发学生积极性。
2、体验舞蹈动作
师:先教维族舞蹈动作,再跟音乐跳,根据节奏型讲解音乐的结构。
生:先学习舞蹈动作,再完整展示,并清楚两部分乐句的结构。
设计意图:亲身体会维吾尔族舞蹈特点,提高艺术实践能力;了解乐句结构,为学唱歌曲打好基础。
3、学唱第一段旋律
师:先一句句教唱旋律,再师生合作交替演唱旋律,引出“鱼咬尾”手法。
生:学唱旋律,感受“鱼咬尾”手法。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增强团队精神。
4、学唱第二段旋律
师:一句句教唱旋律,并解决难点:附点十六分音符。
生:学唱旋律,用“齐得隆冬强”口号掌握附点十六分音符。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口号解决节奏难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5、加入歌词
师:由歌名引出第一段歌词的情绪:欢快、跳跃,再讲解第二段歌词含义:珍惜时光及情绪:惋惜,强调两段不同的情绪如何演唱。
生:了解第一段演唱情绪和第二段歌词的含义及情绪,完整演唱歌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两段歌词不同的情绪,助于演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珍惜光阴、立志成才。
6、唱跳奏结合
师:加入手鼓伴奏,介绍新疆歌曲典型伴奏型,引导学生唱、跳、奏结合。
生:再次感受新疆音乐特点,体验用手鼓拍伴奏型,歌、舞、乐三者结合。
设计意图:体会新疆舞曲边歌边舞边奏的特点,体现活动评价。
(三)拓展延伸
师:介绍新疆特色乐器手鼓及作曲家王洛宾,引导学生热爱xxx音乐。
生:了解乐器手鼓、作曲家王洛宾及新疆其他少数民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新疆特色乐器;热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四)课堂小节
师:总结回顾本堂课所学。
生:进行“鱼咬尾”小测试。
设计意图:卷面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结语
xxx歌舞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体现着各民族艺术的精华。它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具有传承xxx历史文化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两方面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存在着四个层面的问题:在环境方面,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被忽视;在教材方面,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分配零散;在教师方面,音乐教师缺乏xxx音乐教学能力;在学生方面,对民族音乐文化兴趣淡薄。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重视程度;整合教材内容,实施大单元教学;提高教师xxx歌舞音乐教学能力及增加民族歌舞音乐中的舞蹈律动。
总之,教师要在音乐课堂中做好xxx歌舞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将各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伟大的智慧开创的优秀音乐文化发扬光大,更好地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递给祖国的新鲜血液,让中华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代代流传。
注释:
①薛强华.xxx音乐文化的载体及内涵[J].贵州民族研究,2017,(04):99-102.
②吴斌.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7-9年级)[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③樊祖荫.中国xxx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音乐,2004,(04):14-17.
④李松,樊祖荫,张欢,萧梅,谢嘉幸.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反思——“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xxx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J].中国音乐学,2013,(01):12-23+1.
⑤尼释丹.初中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音乐教育,2021,(01):16-22.
⑥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01):21-23.
⑦徐宠.民族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5-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