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论文

2024-12-14 15:56:0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视唱练耳课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音乐技能进阶和音乐文化素养的熏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剖析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深入研讨该课程在认知提升、感知训练、想象力激发以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多个维度上的影响,以期为音乐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摘要:视唱练耳课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音乐技能进阶和音乐文化素养的熏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剖析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深入研讨该课程在认知提升、感知训练、想象力激发以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多个维度上的影响,以期为音乐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认知;感知;持续;想象;教师
引言
本文从视唱练耳的认知方面、感知方面、想象力培养方面、持续学习方面及教师的能力五个重要方面,探究了在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以促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视唱练耳课关注与重视。
音乐,这个充满魔力的文化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情感交流的桥梁,更是文明传承的载体。音乐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情感、思维和生活方式。而在音乐教育领域,视唱练耳课程无疑是培养音乐素养和才能的重要途径。这门课程作为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系统地传授和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观念和审美标准。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学生得以逐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鉴赏和表演能力,为未来的音乐学习和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视唱练耳课认知的重要性
视唱练耳,源自欧洲的音乐学习方法,自十八世纪末在法国和意大利有所记载以来,一直是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法文拼写为Solfege,意大利文拼写为Soleggio,英文拼写为Sight-singing and Ear training,其英文翻译最为接近中文术语。不论哪种术语的拼读,它们所传达的核心意义都是对音乐的深入认知与训练。这种训练方法不仅局限于音乐学习的某一方面,而是更广泛涉及所有音乐类出版物和音乐活动。它对于学习者及参与者在音乐认知(如视唱)、音乐审美,特别是内心听觉的熏陶(如练耳)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首先,从音乐基础元素的角度来看,视唱练耳在培养学生对音高、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基础元素的感知和理解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反复地练习和训练,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音乐的细微差别,从而为他们日后深入学习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深入地理解和感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音乐的基本语言,使他们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远。
其次,视唱练耳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具有显著效果。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情感的传递。通过不断地训练,学生可以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使演奏更具准确性和感染力。这种表达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技巧上,更体现在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表达上。一个能够深刻理解并表达音乐的演奏者,往往能够触动听众的心灵,引发共鸣。
再者,节奏感是音乐的核心要素,它决定了音乐的律动和生命力。视唱练耳对于培养节奏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节奏模式,进而提升自己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的培养,使学生在演奏中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脉搏,使音乐更具生命力和动感。一个具有良好节奏感的演奏者,往往能够将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完美地呈现出来,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此外,视唱练耳还涉及大量曲目和音乐片段的练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大有裨益。音乐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记忆的艺术,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记忆,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演绎各种音乐作品,这对于他们的演奏和创作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这种记忆力的训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最后,视唱练耳的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知、理解、表达和创作等方面。通过这种全面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并运用音乐的各种要素及技巧,为他们在音乐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音乐道路上更具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具备良好的视唱练耳能力,学生还能够更轻松地与其他音乐学习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演奏和创作音乐作品。这种音乐交流能力的增强,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视唱练耳课在感知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谈论音乐的感知时,我们必须明确,乐音和噪音在人的主观感受上有着天壤之别。乐音往往能触动人心,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而噪音会引发不适和烦躁。这种对乐音的偏好和享受,使得音乐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胎儿时期开始,音乐就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亲近的伴侣。
在胎儿时期,选择柔和、舒缓的胎教音乐,不仅有助于缓解孕妇的压力,更能为胎儿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成长环境。这种音乐刺激对胎儿的听觉神经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促进其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和发育。通过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色,胎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得以加强,它不仅能够显著促进智力发育和语言能力的提升,更为日后在音乐领域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幼儿时期,孩子们对周围的声音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喜欢模仿各种声音,尤其是音乐中的节奏,会让他们情不自禁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家长们往往选择让孩子从三岁至五岁阶段步入学习音乐知识的殿堂,在这个时期,视唱练耳教学更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看谱视唱(包括简谱和五线谱)以及简单的单音和旋律听辨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敏感度和辨识度。同时,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各种律动游戏也能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表现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
随着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深入学习,音乐欣赏成为训练音乐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并在视唱练耳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多声部训练(如合唱或合奏音乐作品)以及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不同音乐风格所表达的内涵与意境,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拓展他们的音乐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阶段的感知力学习和训练都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准确地把握音准、节奏和力度等要求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声与旋律的关系,还能深入领略音乐的内涵。因此,无论是对于个人的音乐素养提升,还是在音乐合作中的协调配合,视唱练耳课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视唱练耳课持续性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多元化能力培养已经成了绝大多数家长的选择,重视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逐渐成为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胎儿期开始,家长们便通过播放音乐来激发孩子的情感反应,到孩子三岁或五岁开始正式接触乐器演奏学习,再到他们逐渐达到相当高的演奏水平,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历经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此期间,视唱练耳的学习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其持续性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胎儿和幼儿时期,视唱练耳的学习主要以无意识认知为主。孩子们通过听音乐来感受节奏、旋律和音色等音乐元素,从而激发情感反应。欢快的音乐能让他们感到愉悦,悲伤的旋律则引发他们的感伤情绪。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视唱练耳逐渐转化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此时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首先,视唱练耳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练习的技能。只有通过持续学习,孩子们才能巩固和深化现有知识和技能,逐步提升对音乐元素的感知和把握能力。例如,通过持续的音高训练,孩子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辨别不同音高的差异;通过节奏感的培养,他们可以更加敏锐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变化。同时,持续学习还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自律性,这不仅有助于音乐学习,在主业学习及个人成长方面都提供了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
其次,视唱练耳课程涵盖了音乐基础知识、听力训练和节奏感培养等多个方面。持续学习能够推动学生在音乐素养上的全面发展。随着课程难度的逐渐提升,学生们可以逐渐掌握更复杂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初级阶段,学生们主要学习基本的音符和节奏型;而在高级阶段,他们则需要掌握更加复杂的和声、旋律和节奏变化等。
此外,视唱练耳与其他音乐学科如声乐、器乐等紧密相连。持续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更能培养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热爱。通过长期参与视唱练耳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和美感,进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动力。同时,这种持续性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
一个规范且持续的视唱练耳课程对于音乐学习者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视唱练耳课持续性学习的重要性,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
四、视唱练耳课中想象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音乐,作为一种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其深度和广度常常让人叹为观止。每一首乐曲,无论古典还是现代,都承载着作曲家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在音乐的世界里,音符、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共同构成了音乐的骨架,而想象力则为这骨架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和灵魂。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我们被明确提示:音乐教学的核心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与乐曲内容相呼应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信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更能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熏陶和提升,从而真正领略到音乐的魅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歌唱家或演奏家过于炫技,而忽视了音乐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思想,那么音乐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强调了音乐与情感的紧密联系,以及想象力在音乐欣赏和表现中的重要性。
回顾1933年,缪天瑞先生在筹备《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一书时,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特别设计了各种音乐活动,如游戏环节、讲述音乐家故事以及听音默写等,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音乐的理解。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技能,还激发了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音乐想象是一种高级的心理现象,它要求学生在掌握“视”“唱”“听”等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对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等音乐元素的感受。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教学情境,因材施教,寓教于乐,通过生动的例子、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实践,来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聆听各种类型、风格、文化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各种元素,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和声的丰富、音色的变化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音乐的独特魅力,而想象力则是解锁这魅力的关键。在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音乐表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不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并呈现出作曲家所要表达的个人经历、思想情绪和情感形象,更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时代精神的内涵和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形象。
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培养出技能娴熟的音乐人才,更能培养出具有深厚音乐素养和丰富情感的音乐爱好者。
五、视唱练耳课教师的重要性
xxx在2013年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慰问时,强调了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肩负着培养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教师的专业性是视唱练耳教学的基石。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专业水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以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陈洪先生为例,他在法国留学期间系统学习了视唱练耳,回国后积极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注重技巧训练,强调音乐性,并从大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中选取练习曲,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练耳理论与技法。因此,当代视唱练耳教师在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以便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视唱练耳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开拓精神,不断探索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xxx年中国人民大学座谈会上指出:“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代视唱练耳教师在领会这一精神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更新知识,引入最新技术;在教学评价上,要采用准确、全面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在启发和引导上,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奥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的品质同样重要。xxx在2021年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同时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视唱练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展现个人魅力,通过敏锐的感受力和预见性,掌握与学生的沟通技巧。同时,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技能的提升和学习的乐趣,提高视唱练耳课在学生中的认知重要程度。另外,教师还应具备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增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视唱练耳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视唱练耳教师需致力于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技巧,并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体验与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此外,教学过程的多样性也将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与提升,进而构建出优质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视唱练耳教师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随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的崭露头角,视唱练耳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变得更加富有弹性和多元化,这无疑为音乐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丰富了其教学手段和方式。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的出现,使得音乐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框架,而是呈现出一种纵横交错的复杂体系,其触角延伸至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继续教育及老年教育等多个层面。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渴望,应该更加重视视唱练耳教学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系统地训练和实践,为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和促进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苏林生.视唱练耳课对学习音乐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4):161.
[3]王朕.视唱练耳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J].戏剧之家,xxx,(02):174-175.
[4]田颖.论多元文化背景下视唱练耳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J].戏剧之家,2023,(30):7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