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卢锡安·弗洛伊德的审美倾向论文

2024-11-13 17:21:1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弗洛伊德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模特与卢锡安·弗洛伊德的关系、卢锡安·弗洛伊德的绘画过程、对其他艺术家的看法、勇敢的改变四个部分为切入点,分析了其绘画作品的特点,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希望通过对弗洛伊德艺术风格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帮助艺术创作者更全面地理解其艺术魅力所在,并为其自身的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弗洛伊德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模特与卢锡安·弗洛伊德的关系、卢锡安·弗洛伊德的绘画过程、对其他艺术家的看法、勇敢的改变四个部分为切入点,分析了其绘画作品的特点,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希望通过对弗洛伊德艺术风格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帮助艺术创作者更全面地理解其艺术魅力所在,并为其自身的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模特与卢锡安·弗洛伊德的关系
“一幅画要能使我们感动,绝不能只是一个对于观众的有关生命的提醒,它本身也应该有生命力,确切地说要反射出真实的生活。”这是1954年弗洛伊德在文章《关于绘画的一些想法》中发表的看法。而模特作为绘画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对于卢锡安·弗洛伊德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他的作品中,模特不仅是绘画的题材,更是他表达情感、探索人性的载体。他热衷于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模特的深入观察和理解,将他们的情感、性格,甚至是灵魂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布上。可以说,弗洛伊德在绘画中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模特的外表形象,更是他们内在的精神特质。他试图通过绘画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隐藏在平凡背后的非凡。
这种情感的表现,正是弗洛伊德所追求的绘画的真实性和生命力。这种对模特的独特情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真实感和生动感,能够使人产生共鸣。弗洛伊德曾说:“一天的工作完成了之后,我喜欢与模特有尽可能多的联系。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感受模特的情绪和感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不想作品是来自于我,我希望作品来自模特们。”从中可以看出,弗洛伊德认为一幅画的完成不只是跟模特摆出的造型有关,还跟模特本人的脾气秉性以及相处的状态息息相关。那什么样的模特适合他的作品呢?他说:“我选择模特时往往是凭着自己的一时冲动。因为我不是一个思来想去的人,要我说出选中这个人做模特的理由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时候无意之间遇到的某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好的题材。”弗洛伊德的模特,大多是平凡无奇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是无名的、普通的,但在弗洛伊德的画笔下,他们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深度。这种深度来源于弗洛伊德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他敏锐地捕捉到他们的微妙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
二、卢锡安·弗洛伊德的绘画过程
弗洛伊德的绘画过程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对色彩、光线、形状的精心处理,使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质感和深度。他的绘画过程是缓慢而精细的,每一笔都充满了对艺术的敬畏和热爱。在弗洛伊德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探索、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关于卢锡安·弗洛伊德详细的绘画过程,笔者在马丁·盖福特所写的《蓝围巾男人》一书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详细记录了马丁·盖福特为卢锡安·弗洛伊德做模特的经历。《蓝围巾男人》的创作前后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可见,弗洛伊德把创作当作一个缓慢的了解过程。弗洛伊德在绘制整个肖像画的过程中,时而与模特交谈,时而全神贯注地创作。在全身心投入时,他不断移动,目不转睛地盯着模特,然后手举炭笔在空中比比画画。他的炭笔直立地拿在手上,随着他特有的转身动作,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进而又转回到画布上画上一笔。在此过程中,他会不时地自言自语,有时他的声音很轻,几乎听不见。隔一段时间,他还会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团棉花在画面上擦去一两笔。有时候他会往后退一大步,歪着脑袋端详整个画面。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中国古代关于画论的一个著名说法“解衣般礴”,大概意思是一个艺术家不为外界环境所干扰,全身心投入创作的一种状态。思考贯穿弗洛伊德创作的整个过程。画下每一笔前,他都深思熟虑,一边画,一边不停地评估其笔形、手法或颜色等是否合适,如有必要则进行修改或重画。弗洛伊德会不断重复思考—修改—再思考—再修改这一过程,直到满意为止。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一件事情呢?弗洛伊德的绘画过程,正如他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专注和执着一样,是他艺术成就的重要基石。他对艺术的坚持和热爱,使他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总能保持冷静和专注,并不断进行探索和突破。他的画作,无论是细腻的笔触还是独特的色彩搭配,都流露出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在弗洛伊德的画作中,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能透过画作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正是他对人物性格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使得他的画作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曾经说过:“我希望作品来自模特。”这正是他对人性的关注和尊重,他力图通过画作展现人物的内心,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灵魂。弗洛伊德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的绘画技巧,更在于他的艺术态度和创作理念。他坚信艺术家的创作应该源于内心,而非迎合市场或追求所谓的时尚。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保持着独立的思考和创作精神。这种执着和坚守,使他的艺术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在弗洛伊德的画作中,能够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他通过对人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观者产生共鸣。他的画作,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一种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和探索。这种关注人性和社会现实的审美倾向,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
三、卢锡安·弗洛伊德对其他艺术家的看法
在弗洛伊德看来,马蒂斯要比毕加索伟大得多,因为马蒂斯更加注重探索各种形式的生命,即艺术品所试图表达的内容。相反,毕加索的作品主要表现的是惊恐、惊奇和震惊的情绪,他创作这些作品是试图让观众感到惊诧与震惊,因此画的往往是画家本人反感或排斥的东西。而观众对毕加索所画的作品不仅感到排斥,而且认为他并没有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弗洛伊德还从毕加索的性格特征与身体状况来剖析他的作品。毕加索的个子很矮小,身高大概不会超过1.54m。毕加索曾在伦敦生活时对弗洛伊德抱怨说“伦敦男人的裤子都提到这里”,他把手放到下巴那里示意裤子被提到那么高。那时男人的裤子可能就是提得很高,相对他的身高也差不多了吧。因此毕加索对生活的态度多多少少都受到了自己个子矮小的影响。事实上这些迹象也表现在了毕加索的画里,例如若隐若现的女性裸体,赤裸裸的女性巨人——都是体型巨大、充满诱惑力的。可见,艺术家对某一类型创作题材的偏爱,并非无缘无故,归根结底是由他们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独特思想等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的。尽管毕加索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甚至名气比弗洛伊德还要大,但他还是勇敢地表达自己对不同艺术的观点。弗洛伊德对于艺术的看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他坚信艺术应该源于内心,而非迎合市场或追求所谓的时尚,这种理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风采。因此,艺术创作者在感叹古人艺术作品精妙绝伦的同时不应该产生自卑的情绪,而应当作是一种学习和提高自己审美能力以及创作经验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以及鉴赏能力。弗洛伊德提醒我们,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有才华和技巧,更要有独立思考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同时,欣赏艺术作品时应该保持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不应该被名气和赞誉所左右,只有这样,才能用心去感受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真正领略到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四、勇敢的改变
在卢锡安·弗洛伊德的艺术生涯中,他曾多次勇敢地进行改变。他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以求在艺术创作中达到更高的境界。他敢于挑战自我,突破传统的束缚,这种勇敢的改变使他的艺术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笔者认为每个伟大的艺术家实际上都进行过这样的转变过程,比如毕加索、凡·高、高更、修拉等。而对于弗洛伊德来说,他的改变是因为他不愿意做别人期望的事情。弗洛伊德是一个逆反心理很强的人。有一次,他开油画展时,故意用很自由的风格画了一些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别人的评价影响了他。那些评论家常常这样写:“他的素描画得很好,但油画就一般般了……”将弗洛伊德风格转变前后的作品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别。举例来说,他画的《约翰·明顿》与十年后创作的同样著名的《约翰·迪肯》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给人十分逼真清晰的感觉,看着会让人觉得可以计算约翰·明顿头上的每一根头发,后者会让人觉得画家画的时候笔触粗犷,有点大刀阔斧的感觉。我们看不到细致入微的刻画,但能从画面中看到弗洛伊德如何用宽的油画笔以各种笔法来画约翰·迪肯的脸。弗洛伊德的画很有意思。在近距离观赏时,可能根本看不清他画的是什么,只能看出线条与块面交织出来的形状。然而,当你稍微后退几步,画面中的某些部分开始自然融合,像抽象主义的风格,再进一步拉开距离,所有的这些图案就都变成了包裹在骨头上的肌肉和皮肤,呈现出连贯而富有动感的形态。从整个画面的气势到用色的微妙变化,无不透露出他独特的审美趣味,这无疑是一幅优秀的作品。就像一位英国评论家说的:“弗洛伊德总是与观众保持一定的距离,他画的肖像画总像是在远处看着我们,他的画有一种远观的魅力”。弗洛伊德认为,在绘画中距离感非常重要,就像戏剧中的舞台灯光一样,没有它,绘画就会失去控制。弗洛伊德的风格转变除了受到别人的评价影响外,笔者认为应该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画家本身对绘画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成熟。在弗洛伊德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绘画技巧的追求和对自然主义的模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弗洛伊德逐渐意识到绘画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再现,更是一种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因此,他开始更加注重画面的构图、色彩和笔触等要素的运用,以便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这种对绘画认识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成熟促使弗洛伊德不断尝试新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勇敢的改变和创新精神使他的艺术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弗洛伊德是一位真正的大师,是当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更准确地说,弗洛伊德以一己之力,在百花齐放的艺术流派中复兴了肖像画。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了人性的深度和丰富。他的画作,无论是从技巧还是内涵上,都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洞察。弗洛伊德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的画作,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精神。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热情和执着,是不断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和突破的一生。他的艺术之路,充满了挑战和改变,他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激情。他的作品关注人性和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生动感。在我国,弗洛伊德的作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对美术教育及油画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代美术工作者应当学习弗洛伊德的审美观念,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挖掘平凡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真实、生动的作品反映时代风貌,展现人性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