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试析大型原创话剧《兰考》的舞台艺术表达论文

试析大型原创话剧《兰考》的舞台艺术表达论文

4

2024-11-02 13:57:1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 2023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9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部旨在弘扬焦裕禄精神、讴歌兰考新时代伟大历程的话剧《兰考》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艺术中心剧场成功首演,以今日崭新之兰考告慰曾为这片土地奋斗和献身的焦裕禄同志。大型原创舞台剧《兰考》是由上海戏剧学院、兰考兰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话剧团与河南黄河艺术团联合演出。

      20235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9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部旨在弘扬焦裕禄精神、讴歌兰考新时代伟大历程的话剧《兰考》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艺术中心剧场成功首演,以今日崭新之兰考告慰曾为这片土地奋斗和献身的焦裕禄同志。大型原创舞台剧《兰考》是由上海戏剧学院、兰考兰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话剧团与河南黄河艺术团联合演出。

  该剧聚焦于扎根在兰考土地上的普通人,对兰考充满感情的普通人,通过一个村庄、两个家族、三代人的故事,徐徐呈现兰考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画卷。整部作品将写实与写意相融合,以浪漫写意的舞台呈现古朴而赤忱的乡村振兴故事,以灵活的结构和独特的处理方式打破传统主旋律题材剧目的窠臼,尤其体现在具有超强视觉冲击力的舞台艺术之中,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试析大型原创话剧《兰考》的舞台艺术表达。

  一、跨域时空的舞美造景

  常规的主旋律题材剧目更擅长于表现宏大的叙事或典型人物的重要事件,而忽视了最为常见的生活中那些普普通通、不留名史册的小人物。兰考土地祖祖辈辈生长起来的兰考人及兰考人跟随时代与历史的变迁,命运起落沉浮,融入剧情之中,通过老支书马水生与泡桐园的复杂关联,马家与聂家三代人的故事展现中国农村发展的进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乡村现代化前进路上的时代缩影。

  舞台美术作为空间的艺术参与戏剧叙事与表演空间的营造,传统舞台美术通常以再现故事年代、地域的写实手法表现,而这种手法对于不断跨域时空的《兰考》显然是不够的。《兰考》整个故事的时间线横跨60余年,中途马水生会不断穿梭于过去与当下的时间、空间,舞台设计通过非写实的手法来表现时间与空间的快速切换。

  整部戏的舞台场景设计简洁干净,几乎没有过多花哨的场景,而是通过巨大的升降平台错落变化来完成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叙事。舞台美术在纵向的空间中进行解构表达,通过平台的升降和起落构建不同的场景为剧情服务,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也暗喻了在时代长河里变迁的每个人也是不断在生长变化的。

  与传统的红色主题舞台剧不同,《兰考》的舞美造景更加“年轻化”,整体呈现出后工业时代的风格,主要采用镂空的框架结构及较硬质感的金属材质,表现这片土地上的人——老支书马水生、老教授孔怀尘、第一书记杨如华、“古琴王”聂知秋及马国鑫、马桐花等人物并不只是简单的“生活”在这里,而是真正在为兰考做“建设”,传达剧中人物对脱贫攻坚的坚定信心及乡村振兴的美好向往。

image.png


  二、浪漫写实的人物塑造

  在大型原创话剧《兰考》中,人物塑造是呈现剧情和传达情感的关键所在。话剧人物造型设计不仅要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地位,还需要在写实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性表达来增强角色的感染力和观赏性。这种浪漫写实的人物塑造手法,在《兰考》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展现。

  (一)贴近生活的写实表达

  《兰考》在人物服装设计上追求与现实生活的高度契合。例如,老支书马水生的绿衣蓝裤,体现了他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的朴实形象;老教授孔怀尘的文化人装扮,则彰显了他的知识分子气质;第一书记利落干净的风衣,体现了新时代领导者的风采。而农村群像的冬日棉袄、夏日汗衫,更是直接还原了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场景。这种贴近生活的写实表达,不仅让观众在视觉上感受到真实感,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在人物妆容和毛发处理上,《兰考》也做到了精准还原。为扮演焦裕禄角色的演员定制焦书记同款假发,通过妆容塑造出年龄感,修饰演员的脸型与骨相,使其更加贴合焦裕禄本人的形象。而为饰演老年马水生的演员画老年妆,则进一步增强了角色的代入感,有助于演员更好地进入角色。

  (二)艺术性表达增强角色深度

  在写实表达的基础上,《兰考》还通过服装面料质感与色彩的巧妙运用,增强了人物造型的艺术性表达。这种艺术性表达不仅为角色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也使得整部话剧在视觉上更加丰富多彩。

  在剧中,服装设计师为不同的年代分割点设计了不同的服装色彩和面料。在体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戏份中,演员穿着蓝色工装色彩的服装,以粗棉布为主要面料,表现了20世纪中期中国北方农村的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在体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戏份中,绿色系的制式服装成了主流,军绿色成为那个时代的典型色彩;而到了脱贫前的2013年,土色系的服装和条纹灯芯绒质地的运用,则体现了角色内心的挣扎和寻找出路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顿。最后一幕,为了庆祝马水生的寿宴和聂马庄的成功脱贫,服装设计师选用了明度较低的粉红色系,既与舞台质感相协调,也隐喻了每个角色的结局都是温暖的、可喜的,同时展现了兰考乡村现代化进程的喜人成果。

  通过这些艺术性的表达手段,《兰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在欣赏话剧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这种浪漫写实的人物塑造手法,不仅是对演员表演的有力支持,也是话剧《兰考》能够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image.png


  三、虚实交错的多媒体设计

  本剧的多媒体设计从生活中提取元素,在舞台上表现具有艺术美感的生活场景。过去,是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用泡桐树防风固沙、守卫家园,今天,泡桐是兰考走向新时代的名片,是兰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将泡桐作为兰考的意象,赋予其符号价值,将其提取作为多媒体设计的一大重点,在台口的纱幕上投影出泡桐花开的“裸眼3D”视觉效果,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焦裕禄精神、人民的幸福生活、浪漫的泡桐林,以及由泡桐树制成的传统乐器,都是串联起整部剧的元素。多媒体设计从中提取出这些元素的材质和意象,如水泥、红色、木质、树林和泡桐花等,为剧目的舞台效果增添了当地的色彩。

  整个舞台由投影的面纱、多层升降纱、天幕纱和LED屏幕多层成像介质组成,形成虚实交错的空间感。最后尾声,马水生寿宴的一场戏中,多媒体技术将马桐花直播界面放大到整个台口的纱幕上,用演员实时手机的拍摄信号,放大演员面部,并且也能在这样的视觉背后看到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这种熟悉的直播画面瞬间把观众从年代戏拉回当代生活中,连接过去的时空与当代时空,虚实交错间,巨大的直播界面和多层的舞台视觉又形成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美感。

  四、光影世界的灯光画笔

  在大型原创话剧《兰考》中,舞台灯光作为营造氛围、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其运用堪称画笔般精妙。灯光不仅照亮了舞台,更在剧情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

  (一)灯光营造的情绪氛围

  《兰考》的剧情时间线多变,涉及过去与现在的交织。为营造这种跨越时空的氛围,舞台灯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剧情的发展,灯光的变化引导观众追溯到过去的聂马庄,感受那里的生活气息和人物情感。主角马水生对泡桐林的执念以及对兄弟聂岳山的愧疚之情,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深刻。特别是在马水生内心挣扎与释怀的关键时刻,灯光与烟雾机的配合,将情感推向高潮,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

  (二)灯光塑造的舞台结构

  《兰考》的舞台设计简洁而富有层次感,灯光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塑造作用。舞台上采用了不同规格型号的灯具,通过光线质感与色彩影调的变化,对高低起伏的舞台结构进行光影塑造。这种光影塑造不仅增强了舞台的立体感,还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特殊光位上,常规灯具与条灯组成的侧光与环绕平台的地面条灯相配合,为舞台空间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三)灯光与剧情的紧密结合

  在《兰考》中,灯光与剧情的紧密结合是一大亮点。无论是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还是展示剧情的时间与空间转换,灯光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表现马水生回忆过去的场景时,灯光柔和而温暖,营造出一种怀旧与思念的氛围;而在表现焦裕禄带领群众抗风沙的场景时,灯光则明亮而坚定,传递出人物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这种灯光与剧情的紧密结合,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增强了话剧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总之,《兰考》中的灯光设计巧妙地运用了光影效果,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情感深刻的舞台世界。它不仅照亮了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落,更照亮了观众的心灵深处。

  综上所述,大型原创舞台剧《兰考》具有独特的舞台艺术呈现,舞台表现层次丰富,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配合精湛的表演艺术,不断变化的舞台空间布局配合多媒体纱幕、氛围感的舞台灯光,在视觉上为观者带来一场极具享受的盛宴。当然不可否认,这部作品也有些许不足之处,希望未来《兰考》可以不断打磨、完善,期待其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多光彩。

  这部剧也让观众看到了新时代主旋律话剧的别样呈现方式,看到了焦裕禄精神笼罩下质朴的兰考人精神,看到了创作紧扣时代脉搏的新时代文艺作品。《兰考》是对xxxxxx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一次践行;是戏剧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探索;更是一部充满青春活力传递艺术精神的作品。纵观主旋律话剧的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出,它正在摆脱传统的创作模式,在舞台上呈现各类创新与尝试,期待未来更多的具有新鲜舞台语汇的优秀作品在剧场里出现,以独有的姿态展示当代戏剧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