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的融合探究论文

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的融合探究论文

6

2023-01-26 18:19:26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电子音乐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独特性的音乐艺术类型,从一定程度上说,电子音乐技术逐渐成为了当前音乐领域中的创新驱动元素。将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工作有机结合,是当前我国民族音乐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紧贴时代发展的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以电子音乐技术、民族音乐制作概述作为切入点,列举了电子音乐技术对民族音乐制作的启示,以及电子音乐在民族音乐制作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及融合策略。

  摘要:电子音乐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独特性的音乐艺术类型,从一定程度上说,电子音乐技术逐渐成为了当前音乐领域中的创新驱动元素。将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工作有机结合,是当前我国民族音乐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紧贴时代发展的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以电子音乐技术、民族音乐制作概述作为切入点,列举了电子音乐技术对民族音乐制作的启示,以及电子音乐在民族音乐制作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及融合策略。

  关键词:电子音乐技术民族音乐制作融合

  网络科技与信息通讯的飞速发展给电子音乐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电子音乐的革新注入了鲜活的血液。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十分鲜明的历史性、人文性、地域性以及创造性特征。在其传承、发扬的过程中,为提升民族音乐的感染力,人们开始尝试将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带给人们一种别具一格的视听享受。另外,电子音乐技术体现在民族音乐制作中,也能够同步实现丰富音乐内容、创新音乐形式、增强音乐冲击力、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等诸多音乐发展价值,并且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之间的相互融合,能够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扬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因此,如何活用电子音乐技术赋予民族音乐制作新的内涵来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作品的传承与发展,是目前音乐艺术文化领域应当深切关注的重点课题。

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的融合探究论文

  一、电子音乐技术和民族音乐制作概述

  电子音乐是一种新型音乐制作技术,即以互联网信息设备为基础,借助网络硬件载体与相应的音乐处理软件工具(主要以数字音频技术、MIDI技术为基准)来进行乐器声音的分析与处理,或对音乐轨道问题、音乐播放过程、音色库制作等进行处理,最终得到新声源。电子音乐技术也被称之为数字音乐,从广义上看,电子音乐技术使用视阈下,乐器声音、人声均可通过直接录制转换为全新的音源插件,与合成器、电子乐器直接结合录制,则会构成新的音乐形式。而从狭义上看,电子音乐技术就是以电子器械作为创作介质来完成的音乐改编的制作方法。

  民族音乐是我国各个民族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凝聚而成的民族文化,且这种民族文化主要是通过音乐形式来进行表达的,这也是民族音乐具有区域性色彩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弘扬与传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过从另一层面上说,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在民族音乐制作中,则可以积极地借助信息技术,赋予其更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一来可以有效地满足当代人民群众对于音乐文化艺术的多元化需求,二来也能够利用电子音乐制作技术来继承、发扬民族音乐特色,提升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最终促进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子音乐技术对民族音乐制作的启示

  在民族音乐制作过程中应用相应的音乐电子艺术,无疑能够提升音乐作品的质量,并且在创新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丰富民族音乐内涵以及保护民族音乐乐器和音乐形式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打造高质量民族音乐作品

  我国民族音乐的类型十分丰富,不同类型的音乐通常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极具民族风情与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在音质、音色上,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之间会存在鲜明的差异,这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作品的标志性特色所在。现如今,我国民族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风、国潮风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大众对于民族音乐的需求,不过,要想为广大听众提供丰富的视听盛宴,打造高质量的民族音乐作品才是民族音乐制作的最终目的。将电子音乐技术应用到实际的音乐制作工作当中,可以借助不同类型的音乐器材来提升音乐作品质量。例如,在我国著名的琵琶曲《十面埋伏》的制作工作中,为了营造出真实的战场、战争氛围感,在传统乐器直录模式下,还需要借助多种多样的民族乐器来模拟刀枪剑戟的声音以及马蹄声,而要想通过音乐赋予广大听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与真实感,也要求民族乐器之间能够取得较高的配合度,想要达到这种效果操作难度极大。这时,创作者就可以将电子音乐技术融入到民族音乐制作工作当中,借助数字化的音乐符号来实现多重场景声、氛围声的呈现,以电子音乐技术来满足人为性操作难以达到的音乐呈现效果,在此情况下,民族音乐作品的质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创新多元化艺术形式

  借助电子音乐技术来制作民族音乐,往往会在实际的生产制作过程中衍生出多样化、多元化的元素,达到音乐元素推陈致新之效。与此同时,曲作者、编曲人员或者相关的音乐制作者,则可以适当地将这类音乐元素与民族音乐作品相结合,进一步创新音乐多元化艺术形式。例如在制作经典唢呐曲《百鸟朝凤》时,可以融入相应的电子音乐技术,有效地合成不同的作品形式,传统演奏中需要多种乐器相互配合才能够营造出的气势磅礴的音乐气氛,以电子音乐技术直接代替则能够轻松地实现多种声音、音色的融合,并且在这一制作过程中,不同音色的合成、多种声音的融入,无疑也为民族音乐表现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材料。另外,电子音乐技术还具有提升音乐作品生产制作效率的重要优势,借助电子音乐技术来制作民族音乐,可以使音乐制作过程变得更加便捷,且利用电子音乐技术来对相应的音频素材进行加工,也有可能会出现别具特色、意想不到的民族音乐呈现效果。例如,在《吟》这一音乐曲目中,包含了笛、萧、埙等多种乐器的使用,如若运用电子音乐技术将这种多元化的作品融合呈现,不仅能够拓展、拓深音乐素材的使用,还可以凭借电子音乐技术所实现的音乐复调式重叠,形成更为多元化的民族音乐风格。

  (三)强化民族音乐作品感染力

  除了上文所述的电子音乐技术丰富民族音乐制作多元化形式、提升民族音乐制作质量之外,合理地运用电子音乐技术进行民族音乐的创作与制作,还能够进一步丰富作品的内涵。首先,音乐制作人可以对民族音乐作品中的音乐音色进行针对性调整调节,如增强部分音色的独特性与优质性,如此一来,听众在聆听民族音乐作品时,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音乐作品最为鲜明之处,进而理解、品味音乐作品的内涵。其次,制作人也可以结合音乐作品的特征与性质,基于创作需求角度,加入相应的音乐因素,以期发挥出民族音乐作品的良好音乐效果,使作品的文化内涵、民族特色等方面均能得以提升。例如,在《仓央嘉措》民族音乐曲目中,作曲家庄曜采用了门巴族乐器中的里令音色,同时还借助了电子音乐技术对具体的音色素材做出了一定的效果处理,故而在最终的曲目呈现过程中,让观众体会到了变化多样的音色之美,而独具特色的里令音色也共同强化了这一民族音乐曲目的艺术感染力,在这种强大的感染力之下,听众产生了良好的音乐体验,进而能够更深层次地领略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四)保护民族音乐乐器和音乐形式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相应的民族音乐乐器、音乐形式等也历经了多年的变迁才流传至今,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民族音乐文化同样面临着失传、消失的危险。部分乐器及其乐器演奏方式至今还无人传承,导致了其更难以融入到社会的音乐主流中,十分不利于民族音乐的继承发扬和民族音乐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近几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予了电子音乐技术更大的发挥空间,除了音乐曲目的数字化翻新、记载、呈现之外,民族音乐乐器及形式也能够通过建立完善的记录体系来永久保存。例如,借助电子音乐技术对民族音乐中的乐器音色进行模拟,大力保护民族音乐的特色音乐形式。又或者是利用电子音乐技术开发出相应的民族音乐乐器音源软件,为广大的对民族音乐感兴趣的人提供更加优质的素材。

  三、民族音乐制作中的电子音乐技术

  在如今的民族音乐制作领域中,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不过最为重要的应用仍旧是在音频处理领域,下文所述录音技术、混音技术、音色仿真处理技术均属于这一范畴。

  (一)录音技术

  通俗地说,录音就是将乐曲、人声录制下来。录音过程通常是在录音棚中完成的,创作者通常会借助相应的电子音乐技术,将声音记录下来,并将其转为相应的模拟信号。现代化录音技术通常是指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数字录音技术,与单纯的声音记录相比,数字录音技术集声音的录制、合成、配音等多功能为一体,将其用于民族音乐制作的工作中,音乐作品中的人声、乐器声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记录与保存。在应用该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应当注重如下几点:其一,录制人声时,为了更加准确地记录下演唱者的声音特质,演唱者自身要注意控制与话筒之间的距离,并且对于需要着重凸显出来的声音特点、歌唱能力等细节,还应当适当地进行调整,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运用其他技术来进行录音辅助修正。其二,在录制乐器声时,同样需要科学地设置录音设备与演奏乐器之间的距离,力求所录制的乐器声清晰、准确而不失真。其三,在录音过程中,录音师也可以与演唱者、乐器演奏者进行交流,根据所录声音、相应的录音技术、录音标准等作出针对性地引导与调整,从而有效地保障录音质量。

  (二)混音技术

  录音工作结束后,通常会运用混音技术对所录制好的声音加以处理,使其相互整合至同一个单音音轨或立体音轨当中,将录音转变为具有艺术效果的音乐作品。从整体上看,通过混音技术,民族音乐作品会显得更有层次感与立体感,在同一音乐曲目中,听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美好的音乐艺术,民族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感染力也会实现同步提升。而从技术应用细节上看,混音师则可以结合具体的音乐风格、呈现形式等,对所录制的原始声音音质、动态、频率、定位、声场、残响等参数进行单独的调整,使其以最佳的状态呈现于音乐作品当中。另外,在应用混音技术进行民族音乐制作时,还应当掌握如下技术要点:首先,过滤。即在正式混音之前,如若部分音源在处理后与原来的音乐风格、音乐特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则应当先对音源中所存在的不需要的频率进行滤除,促使音源回归本真。其次,做好压缩处理。压缩处理主要是通过使用压缩效果器来对音源进行压缩,其目的在于提升部分乐器与人声的饱满程度。最后,合理地应用混响技术。顾名思义,混响技术主要是为了增添音乐的混响效果,进而使得具体的音乐曲目能够营造出鲜明的空间感与立体感,那么在具体的混音处理过程中,混音师可以结合民族音乐作品呈现的预期目标,借助混响技术,适当调整音乐曲目作品的空间、动态、音量数据。

  (三)音色仿真处理技术

  音色仿真处理技术在民族音乐制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由录音设备、混音技术等制作出来的音乐因素或多或少会与现场演唱、演奏所表达出来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并且对于部分模拟而来的电脑音乐,也有可能出现失真的情况,如电声浓厚、乐器声机械等。音乐制作人要保障民族音乐乐曲的播放效果与真实的演奏效果之间基本一致,就需要科学地运用音色仿真技术与人性化处理技术,促使民族音乐的呈现更加贴近真实状态、更具人性化。

  四、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的融合运用策略

  (一)巧借电子音乐技术,创新民族音乐作品音色

  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为民族音乐制作与呈现注入新鲜的血液。二者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发展不仅能够实现乐器演奏方式方法的创新,如:可以利用合成器来对原始的音乐素材进行特色化调整,或者是借助混响效果器、延迟效果器的技术设备,来促使民族音乐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二者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发展也有可能会创造出新的音乐音色,赋予民族音乐现代化特色与新时期时代感。例如,在笛、萧等管乐器的演奏中,传统的演奏方式主要是通过手口配合来实现音调的变化的。而如果将电子音乐技术融入其中的话,只需要调节指孔松开频率,就能够收获不同密集度的乐器演奏声音,经由电子音乐技术的处理,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也能够具有更高的辨识度、颗粒性质感与创新性。又或者是在琵琶、古筝等弹拨乐器的演奏中,可以借助电子音乐技术来实现琵琶松弦与轮指法的融入,从而实现不一样的音响效果。而在二胡这类弦乐器的演奏过程中,融入相应的电子音乐技术时,可以适当地融入弓背击弦、敲击等方式方法,给予整体音乐作品不同于传统音色的特色化音部。

  (二)依托电子音乐技术,赋予民族音乐制作新内涵

  依托电子音乐技术不仅能够丰富民族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还能够赋予其新的制作内涵与制作内容。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下,数字资源十分丰富,音乐制作人在制作民族音乐作品时可以挖掘相应的民族历史故事、音乐文化故事以及所隐藏的音乐要义,同时辅以相应的音乐技术,将所收集到的音乐元素有机整合,一来实现民族音乐内容的创新,二来也能够在现代化电子音乐技术的加持下赋予民族音乐作品新时期的时代价值与现代化思想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在发挥电子音乐技术优势的同时,要注重留住民族音乐的“根”,绝不能够因为盲目的追求新的音乐内容或新的呈现方式而抛弃民族音乐的精华所在,民族音乐制作的根本仍旧在于塑造民族音乐的“魂”。除此之外,为了彰显出我国民族音乐作品的生命力,在制作工作中,也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发展民族音乐新内涵来逐步地拓宽民族音乐听众群体,吸引国内音乐爱好者与国外音乐听众,依托电子音乐技术来有效地弥补传统民族音乐的不足之处,从而在彰显出民族音乐文化的包容性,提升音乐作品的亲和度。

  (三)融合电子音乐技术,大力传承民族音乐作品

  在民族音乐作品制作中融合运用电子音乐技术,还能够为民族音乐的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以电子音乐技术制作的西双版纳民歌,保留了其独有的温婉含蓄、悲而不凉的音乐特色,但在现代化电子编曲与自由和声的融入后,又形成了全新的民族音乐风格,给传统民族民歌增加了神秘性,进一步营造了空间感。又例如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中所引用的配乐就是民族音乐与电子音乐技术相结合的形式的作品,这种形式是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趋势所在,这不仅实现了民族音乐的“国际化”,也为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开辟了科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道路。另外,通过电子音乐技术的支持,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汇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例如我国民族音乐也可以尝试与西方民族音乐相互联系,以电子音乐技术的多元化、多样化为基本特征,促使民族音乐真正地走向世界性舞台。总而言之,电子音乐技术为民族音乐作品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实现路径。

  五、结语

  电子音乐技术为民族音乐制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从应用价值上看,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之间的相互融合不仅有助于打造高质量的民族音乐作品,创新民族音乐的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还有助于增强民族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实现对民族音乐乐器、音乐形式等的保护与传承。因此,在今后的民族音乐创新制作工作中,制作者可以灵活地应用电子音乐技术,如录音技术、混音技术、仿真技术与人性化技术等,积极创新民族音乐作品音色,赋予民族音乐制作新内涵,大力传承民族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郎惠遥.浅析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风格流行歌曲的结合[J].戏剧之家,2022(11):79-81.

  [2]陆辉.刍议电子音乐技术在民族音乐制作中的运用[J].民族音乐,2022(01):45-47.

  [3]钱甜.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的策略—评《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05):1603-1604.

  [4]孙德龙.论电子音乐技术在民族音乐制作上运用[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09):57-58.

  [5]邰菲阳.电子音乐制作技术在中国风声乐作品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0年.

  [6]崔亦易,杨威.基于电子音乐技术对国际化新民乐创作的创新性分析[J].黄河之声,2020(03):147.

  [7]崔亦易.“一带一路”背景下运用电子音乐技术对国际化新民乐创作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9(23):14-15.

  [8]高明.电子音乐技术在民族音乐制作上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9(2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