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创新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思考论文

2024-06-17 11:22:39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创新班级工作,努力契合“减负增效,放松学生心理压力、学习压力”的核心理念,将其有效渗入日常的班级管理,真正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让学生得以积极健康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双减”政策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并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提升策略进行了阐述,旨在有效减轻学生的压力与负担,使学生的综合性素养得以充分发展与提升。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创新班级工作,努力契合“减负增效,放松学生心理压力、学习压力”的核心理念,将其有效渗入日常的班级管理,真正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让学生得以积极健康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双减”政策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并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提升策略进行了阐述,旨在有效减轻学生的压力与负担,使学生的综合性素养得以充分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双减”小学班主任创新工作
“双减”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补习班负担,很好地强化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将其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践行以生为本理念、建立家校沟通平台、有效开启德育工作、研究学科作业内容、建设多元实践活动的方式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在各类实践性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思想认识与学习态度的转变,实现学生综合性学习品质与素质的建设。
一、“双减”政策对班主任工作的概述与影响
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内容包括组织班集体活动、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等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全面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管理,并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双减”核心理念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调整、优化、创新,并从中有效拓展多元化活动,如主题德育活动、课余活动、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全面推动教学减负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双减”背景下,班主任以往的管理班级方式已不再适用。为更好地助力学生发展,班主任要积极迎合政策,削减学生的课业量,减轻学生的负担。而学生不再写作业上补习班的这段时间内,也需要填充完整,利用丰富的、特色的活动来弥补课后任务的削减。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兴趣需求,拓展一些绘画类、体育类、社团性质的活动,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有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随着学生课业量的减少,家长的教育也会更多地被体现出来。这时班主任要注意时常与家长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共同组织一些课余活动来填充学生的课余时间,着重培养学生自身对于时间的规划和管理能力,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支配时间的权利,有效避免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受到不好的影响。由此可看出,“双减”政策出台后,班主任的责任越来越重,需要班主任思考更多的内容,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准备。
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
(一)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创新工作形式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主导者以及辅助者。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注意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需求与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全面性的探索与研究,以此为线索,落实生本理念。从学生本身出发开启班级管理工作,通过设立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工作内容,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身心放松,逐步提升班主任工作质量,真正实现“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
例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注意对学生展开全面地研究与分析,包括学生的个性、兴趣、学习水平、发展规律等。在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后,着手开启班级管理工作,创新班级管理制度,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班主任在组织班干部选举活动时,要使其更加透明化,驱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班干部竞选中。其中,班主任需要落实一个固定的时间,每个班干部的工作时间为一个月或一学期,定期采用大众投票的方式对班干部进行重新选举。这时学生可以举荐自己认为适合当班干部的人,也可以进行自荐。针对之前的班干部,班主任也要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投票选择,票数高的学生可继续当班干部;若是有其他同学的票数比之前的班干部高,那么将进行班干部替换。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良性竞争,让学生学会自我定位和自我约束,进而实现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有效落实“双减”理念。
(二)建立家校沟通平台,促进合作交流
在“双减”背景下,班主任要常与家长保持沟通和交流,利用一些软件、公众号、微信群或者校园网站的形式打造专门的交流沟通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内传送一些视频资源与图文案例,让家长明白过多的补习班与课后作业并不利于学生发展,反而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以此为线索,让家长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减少学生的课外补习,为孩子创造更多的自由空间,或带领其参与有趣的课余活动,促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例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和家长建立联系,形成家校合力。在新时代的信息化背景下,创建可供班主任与家长方便沟通、传递信息的平台。“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减负增效,为有效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促使家长和班主任顺利合作,班主任可以利用在线平台,收集并分享过多的课后作业与校外培训会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相关政策和资料,让家长理解“双减”政策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教师要与家长更好地去沟通后续需要开展的教学活动,或者相关注意事项与建议,如管控学生的手机应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空出来的这段时间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交流平台的作用不仅限于此,班主任可以将交流平台推荐给各个学科教师,针对课堂中的重点环节,利用视频或者微课的方式记录下来,传输到线上平台,供家长参考,并自发地提供一些建议。还可以在交流平台中传送学生的电子档案,班主任与家长共同记录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动向,使学生的发展路径更加明确,以此来使班主任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有效开启德育工作,落实素质教育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日常教学生活中的重要一项。在“双减”背景下,班主任要注意创新德育的开展形态,有意识地构建各种主题班会,如文明礼仪、传统文化、红色历史等。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深化德育,引领学生思想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建设与发展。
例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注意德育的渗透。通过设置专项的德育课程或主题班会,落实素质教育,如以“文明礼仪”为主题开展德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提前准备一些图文资料、视频资料,为班会做充足准备。在开展德育主题的班会活动时,首先,班主任可以播放纪录片,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社会中一些不文明现象进行的记录,如插队、闯红灯、随地丢垃圾、走廊打闹等。在视频播放完毕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想,让学生明白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行为,而文明礼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其次,班主任还可以出示对比情境,以小故事的形式,带领学生了解从不讲文明礼仪到讲文明礼仪的转变,深化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以此为线索,拓展关于文明礼仪的儿歌和各类实践情境,让学生明确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场景中应该怎么做,并将其落实到现实生活。以一个月为周期,评选文明礼仪之星。最后,教师可以开展其他题材的德育活动,如“传统文化”“诚信”等,通过这种方式践行“双减”理念,落实德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协调学科作业内容,贯彻“双减”政策
新时代下班主任需要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协调各学科的作业设置,通过开展研讨会的方式,组织各学科教师共同研究作业设置的有效方法,从而提炼出一套新型的作业体系,使其更加适应当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兴趣需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还要注意与各学科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开启共同的研讨会议,对各学科的作业设置进行协调,如在以往的作业设置中,语文作业通常采用背诵、抄写等形式进行作业设置;数学作业通常采用做数学卷子、出大量的数学习题的方式设置作业,作业量大且枯燥乏味,若是长时间使用这种作业设计方式,容易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厌倦、疲惫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会将这种心理情绪延伸至教学课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要注意协调各学科教师,召开研讨会议,针对“如何协调学生作业内容”这一主题进行探究与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分层作业设计、分类作业设计)、应该如何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构建开放类、实践类、探索类作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应该如何把控作业的数量与质量”等,班主任与各个学科教师之间互相提供建议,分享自己的经验,构建一套新型的作业体系。以此来使后续的作业设置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与发展规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作业和任务中,有效发挥作业的最大化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建设多元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生活
在“双减”背景下,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班主任可以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联合家长时常带领学生去参与一些实践性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并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转变自身的学习状态,以更加积极饱满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真正实现减负提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随着政策的落实,学生有了许多空余的时间。为使学生的课余活动更加丰富、充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社会活动,如“美化社区”“博物馆参观”“大自然探索”等;或者遵循当前新兴的一种课后服务形式,在学生自主参与的意愿下,拓展一些特色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其中,在参与社会活动时,班主任要注意与相应的平台提前联系好,带领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不同的经历,不断丰富实践经验,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绪价值与活动体验,增强成就感、同理心、责任感等。如在“美化社区”的活动中,班主任要为学生说明注意事项,让学生主动地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沟通,在工作人员的分配和指导下切实体会打扫卫生、图案绘制、文字撰写等活动;在“大自然探索”活动中,可以昆虫、小动物、花朵为主题开启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学生对自然环境与生物的认知。此外,学生可以运用手机或者相机对大自然中的生物进行记录,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在开启课后服务时,开设一些关于体育、美术、音乐等娱乐性质较强的活动,也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设置针对性的课后巩固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落实“双减”政策和理念,促进学生综合性素养的发展与建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可以助力学生学习质量、思想状态的有效提升,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对学习的疲乏感和抵触心理,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各学科学习与班主任所设立的各种活动中。以此丰富课余内容,学生的成长不再被复杂沉重、枯燥乏味的作业与补习班所填满。作为班主任,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建立家校沟通平台、有效开启德育工作、研究学科作业内容、建设多元实践活动的方式,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使学生在具体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减负后的轻松、愉悦,促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全面提升,树立良好的思想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敏慧.“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与策略探究——基于北京市通州区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发展现状调研[J].中国班主任,2023(10):112-115.
[2]杨玉兰,眭景.浅议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2):39-40.
[3]张梦婷.“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18):133-135.
[4]阮青林,程岭.“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困境与突破——基于双因素理论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3(7):92-96.
[5]唐怀民.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胜任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4):158-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