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音乐学科融入戏剧教育的思考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音乐学科融入戏剧教育的思考论文

17

2024-06-15 13:51:20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2022版艺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跨学科美育”“学科融合”等核心理念,这使音乐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音乐学科与戏剧教育的融合成了一种新的尝试。文章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戏剧融入音乐课程的价值意义以及如何将音乐学科与戏剧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2022版艺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跨学科美育”“学科融合”等核心理念,这使音乐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音乐学科与戏剧教育的融合成了一种新的尝试。文章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戏剧融入音乐课程的价值意义以及如何将音乐学科与戏剧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戏剧;大单元;项目化学习

  一、2022年艺术新课标与2012年音乐课程标准对比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课程标准是引领教学方向的重要指南。对比分析2023年的艺术新课标与2012年的音乐课程标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和联系。

  首先,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来看,2022年的艺术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它强调艺术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相比之下,2012年的音乐课程标准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对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

  其次,从教学内容上来看,2022年的艺术新课标更加丰富多元。除了传统的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还增加了电影、摄影、设计等新兴艺术领域。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旨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而2012年的音乐课程标准则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音乐为主,对于新兴艺术领域的涉及较少。

image.png

  再次,从教学方法上来看,2022年的艺术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艺术素养。而12年的音乐课程标准则更偏向于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最后,从评价方式上来看,23年的艺术新课标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强调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而2012年的音乐课程标准则主要依赖于结果性评价,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

  总之,2023年的艺术新课标与2012年的音乐课程标准相比,无论是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评价方式上,都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发展。这种变革和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

  二、深入落实“新三科”课程教学意义

  艺术“新三科”课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艺术的世界里,美是一种感知,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创造。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也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艺术“新三科”课程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是一种创新的表达方式,它鼓励人们打破常规,追求独特。在艺术“新三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尝试、探索、创新,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艺术“新三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艺术“新三科”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人合作,这需要每个人都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协作。通过艺术“新三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新三科”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通过艺术“新三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对于他们的情感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新三科”课程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深入落实艺术“新三科”课程的教学,使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戏剧概念界定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戏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人类生活的反映。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它通过演员的身体语言、声音和表情,以及舞台布景、灯光、音乐等元素,来塑造人物、讲述故事、传达情感。这种表演形式可以是传统的,如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也可以是现代的,如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等。无论是哪种形式,戏剧都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它需要观众的参与和体验。

  学者麻文琦曾阐释,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表演来呈现故事、人物和情感的,并且具有假定性、集中性和剧场性等特点。戏剧作为新三科之一,同样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课程内容应以话剧为基础。[1]戏曲作为一种戏剧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戏曲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

  四、戏剧教育融入音乐课堂

  创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将戏剧教育融入音乐课堂,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教育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

  戏剧教育与音乐课堂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而戏剧则是情感的载体。在音乐课堂中引入戏剧元素,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戏剧的表演形式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地投入音乐学习中。

  戏剧教育与音乐课堂的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戏剧教育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理解剧本,如何塑造角色,如何进行表演等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戏剧教育与音乐课堂的融合,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与观众进行互动,这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戏剧表演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戏剧表演,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然而,将戏剧教育融入音乐课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在保证音乐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入戏剧元素;如何确保学生在参与戏剧表演时,不会忽视音乐的学习;如何在戏剧教育中,平衡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将戏剧教育融入音乐课堂,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勇于尝试,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教学方法。

image.png

  国家对于落实美育教育愈加重视,而戏剧(含戏曲)作为颁布新课标后出现的“新三科”之一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从“戏剧教育融入音乐课堂”出发,结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与要求,对如何发展音乐课堂中的戏剧部分展开深入分析,为教师提供实际的教学建议,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使得音乐课堂更加丰盈充实,以美育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实践技能的教导与熏陶。

  五、音乐学科融入戏剧(含戏曲)的实施建议

  (一)进行大单元课程设计

  刘月霞、郭华教授在《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提倡采用“单元学习”的方式,整合学习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进行学科综合式学习。设置真实场景,让课堂更加贴近生活真实性,高效学习。大单元课程整合了资源与教学内容,将单元学习作为重点,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教学。对比单一内容课程教学,大单元对于知识的分类和整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对于同一主题类型教学内容,有了更丰富的内容,通过课程内容与课程要求,让学生对一类知识能够有更深刻的把握。

  1.设置单元教学主题

  将一至六年级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作为设置基础,对于大单元设置进行合理规划,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和提炼单元教学主旨。打破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界限,以“大概念”为核心,有效整合课本内容,补充课外知识。针对小学生,这部分学生年龄较小,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活跃度高等问题。因此,设置小学大单元内容应以兴趣为导向,创设情景,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用生活中的音乐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根据音乐内容进行情感表达与艺术创作,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故事的内容掌握音乐的知识。

  以人音版一年级为例,戏剧教学内容要求多为“边唱歌边表演”“请模仿某种小动物进行表演”。因此,根据一年级课程内容,可设置“动物世界”大单元内容,包含课程《两只老虎》《口哨与小狗》《小青蛙》《小蜻蜓》《快乐的小熊猫》《我的小鸡》《大象》《袋鼠》《保护小羊》等课程。根据动物的分类、生活的环境等对以上课程进行归纳与课时设置。

  2.设计单元内课程结构与内容

  大单元课程可分为三部分“主题单元”“对比单元”“辅助单元”。将戏剧部分教学内容加入“辅助单元”内。主题单元:作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支撑整个教学框架,奠定大单元基调。对比单元:选取部分课程内容或课外内容与主题单元形成风格或题材等对比,横向涵盖更广的知识。如国内外音乐对比,圆舞曲进行曲对比,京剧豫剧对比,歌剧音乐剧对比等。辅助单元:由主题单元较少涵盖的内容构成,起到纵向更深层次把握主题单元学习内容。如民族主题单元中的民族器乐,戏曲单元中的“生旦净丑”角色划分等。

  (二)项目化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为主导,通过解决开放式问题的过程来构建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进行深入学习[3]

  确定学习主题。纵向,根据学时设置阶段性任务;横向,根据主题设置阶段性学习任务,根据每一阶段任务规定学习项目,设置不同的学习形式,全方位锻炼学生自主及合作的能力,最后进行学习结果呈现。以项目为核心。把不同课程内容组织成一个项目,学生通过参与项目掌握知识和技能。把有共通性、相似性课程组合成一个整体项目单元。通过学习整体项目来获得整体性连贯性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项目化学习所选主题应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更好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在整个项目中保持持续的探索欲望与创造动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项目中得到锻炼,是他们具有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设置学习形式不仅要求对于歌曲的演唱,锻炼听说读写各方面。如绘制民族分布图手抄报、设置民族系列展板、绘制思维导图、小组进行简短ppt制作汇报等。在任务二驱动下,可以自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物品服饰等。选择喜欢的民族器乐进行摄影、录制演奏视频等形式。任务五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演唱、编写简短剧情脚本作为歌曲的引入部分等。

  呈现结果不限于手抄报、摄影集、ppt、绘画等,分组以不同形式进行不同民族歌舞剧展演。除课堂教学外,课外活动也必不可少,来帮学生更好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思维。可在校外参加音乐类比赛,锻炼同学的歌唱或器乐演奏能力。可以通过合唱、乐器合奏等形式开展“民族音乐会”锻炼合作与团队意识,同时提升自主性与合作性能力。可以通过编写歌词、创作简单旋律以及编写故事脚本等形式进行创作,从而提高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

  (三)开发校本课程,实现多元融合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背景下,音乐与戏剧的融合课程应运而生,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价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我们需要明确音乐融合戏剧课程的目标。这个课程的目标是通过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音乐和戏剧的知识,更可以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设计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音乐理论、戏剧理论、音乐剧创作技巧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在音乐融合戏剧课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注重团队协作,音乐融合戏剧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过程。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创新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开发音乐融合戏剧的校本课程,我们可以实现教育的多元融合。这个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音乐融合戏剧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四)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质量

  音乐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还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要想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就必须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教师。明确音乐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音乐功底,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我们加强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我们要注重培养音乐教师的多元化能力。在现代社会,音乐的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精通一种或几种音乐形式,还要能够适应各种音乐风格的教学。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音乐教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技素养,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加强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我们可以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参加专业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同时,我们也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的音乐教育专家举办讲座,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理念。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为音乐教师提供各种类型的音乐教学资源,包括传统的乐谱、录音、视频等,也包括现代的电子音乐、网络音乐等。鼓励音乐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教学创新基金,支持音乐教师进行教学实验和创新。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教师,是实现音乐教育价值的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具有深厚音乐功底、丰富教学经验、高度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2]靳晓燕.“新三科”来了,艺术素养如何落地[N].光明日报,2022-07-19(014).

  [3]李婷.以项目化学习促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素养提升的实践[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