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传播英雄精神的木刻版画教学建设探索论文

2024-06-14 13:40:36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木刻版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英雄故事,以此响应国家对英雄文化的重视,并传播其精神感召力。文章详细论述了在木刻版画课程中选取创作题材对学生品格塑造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旨在为数字技术结合下的木刻版画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木刻版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英雄故事,以此响应国家对英雄文化的重视,并传播其精神感召力。文章详细论述了在木刻版画课程中选取创作题材对学生品格塑造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旨在为数字技术结合下的木刻版画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关键词:木刻版画教学;英雄精神;革命题材木刻版画,作为一种传统且丰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适应着当代文化对艺术的多样性要求,一直存在在热门画种中。在多种艺术门类中,木刻版画因强烈的表现手法和文化底蕴而成为各大艺术创作赛事和展览中的热门项目。木刻版画在传播中国历史文化和弘扬中国民间艺术美学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20世纪,中国的版画艺术受到西方现代版画的影响,开始融合新的技术和表现手法,如今它已经成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和传播媒介,艺术家们开始更加关注版画在艺术表现上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木刻版画的探索过程中应更加积极地融入和传承中国的英雄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英雄文化融入木刻版画的创作过程,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而且有助于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深度挖掘并融入英雄文化元素的木刻版画作品,有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独特的文化精神,同时为推广和共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价值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动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在此过程中,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并举行隆重活动,以国之名祭奠国之英魂。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包括英雄烈士保护法、烈士公祭办法、烈士安葬办法等,以法治之名捍卫英烈荣光。这一系列措施清晰地表明,对于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英雄精神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性,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到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精神,红色题材美术创作是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可行之路[1]。
(二)研究意义
在当前的读图时代,图像在解释文字方面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逐渐成为人们理解事物的重要途径。相对于文字,木刻版画兼具艺术性和叙事性,具备强烈的传播功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木刻版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木刻版画的制作方式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传统的手工雕刻过渡到电脑辅助设计,使得修改版画图案和线条变得极为便捷。
在艺术高校的木刻版画课程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传统手工雕刻和数字技术制图两种技能,以更好地满足各种创作需求。教学的重难点不仅仅是对数字化创作的应用和理解,还包括传统木刻技法的借鉴与创作题材的遴选。
作者提出将英雄文化与木刻版画的融合成为推动创新的契机。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英雄文化与木刻版画的结合,不仅是一种艺术创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木刻版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深刻地描绘英雄人物的情感和故事,使其在视觉上更加引人入胜。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提升英雄故事在视觉艺术领域的表达力,还能够通过丰富的视觉元素,使英雄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更加贴近大众,更易于被接受和理解。
在艺术高校的木刻版画课程设计中,应当将这种融合视为一个关键点。通过教学,鼓励学生探索和实践将传统英雄故事与现代木刻版画技术结合的可能性。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英雄人物和故事,学习如何在版画中有效地表达这些故事的核心情感和主题。同时,课程应当强调创意思维和实验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在遵循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现代元素和技术融入作品之中。除了技术技能的培养,木刻版画课程还应注重学生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讲座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英雄故事的多样性和深远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对英雄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个人的独特视角。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艺术创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在数字时代的艺术创作中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木刻版画教学概述
(一)木刻版画教学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初步形成,数字图形处理技术和辅助设计工具大量出现。现如今,数字时代对传统艺术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冲击,但也为木刻版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起初,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辅助设计,例如借助电脑软件绘制木刻版画的草图,以提高制作效率。后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不断完善,可以直接模拟出最后的效果图预览,让艺术的偶然性增加了生成的概率。数字技术与艺术两者呈现出更加紧密的态势,并走向新的整合[2]。木刻版画的创作过程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但目的始终是艺术革新与文化传播、艺术传承的相互融合并实现有机统一的现实意义。
(二)木刻版画风格研究
传统的木刻版画风格大多顺应时代审美,常作为文本的视觉补充或解释出现。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引入,木刻版画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而是演变成为一种更具实验性和多样性的艺术形式。木刻版画的风格和造型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可以根据艺术家的创意进行多样化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应用,如在软件中实现图层叠加、混合、遮盖、过滤效果的使用,以及添加纹理来增加表现效果,使得木刻版画的风格更加多元和丰富。在这样一个多种风格共存、创作效率因为科技进步而加快的时代,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来更好地传达主题内容,成了艺术高校木刻版画教学的关键。
三、将英雄精神融入木刻版画创作
(一)“英雄精神”载体的木刻版画
艺术课程中,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创作方法后探索出自己的风格。近年来,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特色应用到木刻版画的创作中,一直是业界和学术界的趋势。英雄人物题材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文化锻造民族脊梁。在木刻版画创作中融入这种奋进力量及其特征,是对创作者能力的一种考验。它不仅蕴含着高尚的政治理想和主流意识形态,背后更是有着培育对英雄文化的认同与自*的重任,在教学中以此为教学重点难点,借此为相关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应用方法与案例分析
将“英雄精神”教学视为传播、创作一种形式符号的过程,以史为鉴,以典故为创作文本主干,将提炼事迹作为重要的创作准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英雄事迹要严格根据历史脉络及内容进行客观阐述,不可以加入过多个人主观的形容,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以系列组画这种图文连贯性与图像连续性载体,进行案例讲解,强调创作文本和图像系列化、连续化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注重以引人入胜的开场,如引起兴趣的问题或现场事实;以图为例、以图为故事载体,使得学生能更直观感受;将英雄事迹按照故事结构进行组织,并使学生学会掌握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通过展示经典画作的构图与色彩、技法等的分析,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重点是鼓励学生学会根据提炼的创作文本内容,后续判定的风格表现的选取,选取最适合的形式,进行绘制的准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最后课程作业的呈现效果很大程度亦取决于学生对所接受到的英雄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1.男性英雄人物的绘制
在绘制男性英雄人物的画面时,重点在于展现力量感和塑造个性。首先,明确英雄的身份、职业和性格特点,这对于准确传达他的个性和故事至关重要。选取英雄事迹中具代表性的案例来决定画面中的动作姿态,如站立、奔跑或攻击,以此来突出英雄的力量和决心。建议使用表现“力与美”动态的线条,线条的起始和结束可以采用锋利的切面来呈现。在表达面部表情时,重点描绘沉着、自*、坚毅等展现英雄气质的效果。在强调英雄身体时,注意比例和肌肉线条的精细表现,以凸显其力量感。同时,避免过度夸张,以保持历史的真实性,并可以适当利用光影效果,增强人物的立体感。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创作技巧,可使角色生动鲜明,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英雄的独特魅力。
2.女性英雄人物的绘制
在描绘慷慨赴国难的女性英雄人物时,关键在于展现女性的特质。面部表现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刻板的线条来强调面部肌肉,而是保持干净利落的块面处理,尤其是在眉眼和嘴角处精细勾勒,以彰显她的坚毅品质。在设计女性英雄的服饰时,融入特定元素来凸显其身份是一个好方法。在绘制角色时,应根据人物性格和特定的服饰风格,确保忠实再现其个性。线条处理上,推荐使用简洁的单线条,而在服饰细节,如褶皱和必要的纹理上,可以适当使用转折线或刀锋线的技巧。
整体画面中,应更多展现背景和道具元素的设计,选择与故事或角色相关的场景,这样可以更加突出女性英雄的形象。背景设计应与角色形成和谐的整体画面。此外,增加动态元素,如迎风飘动的头发、裙摆或披肩,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戏剧性,还能突出女性英雄的性别特征。
3.群体英雄人物的绘制
绘制群体英雄人物的画面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特别注意构图、人物布局、细节处理和整体氛围的营造。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逐一分解例子来理解并掌握相关技巧。首先,在创作时要确定群体人物的构图布局,明确每个英雄的位置、角色和相互关系。确保每个角色都具有真实的特征和表情,这样可以使整幅画作更加丰富和精确。
为了展示群体中每个英雄的位置,需要利用层次感和透视技巧。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大小关系,可以增强群体的整体氛围。同时,注重描绘人物动态的姿势和互动,根据创作的文本内容营造合作或竞争的场景,细致描绘人物间的互动,以此增加画作的吸引力。
使用统一的符号,如共同的颜色、服饰或道具,来形成整体的统一感。同时,细致地表现每个英雄的面部表情,传达他们的个性和情感,使观众更易于产生共鸣。在技法上,突出主要或居中的人物,同时注意虚实结合的处理,但仍要保持对每个人物特征的精确描绘,避免将英雄形象过度概念化。
在群体人物绘制中,巧妙地运用光影技法,利用光影效果来突出每个英雄的轮廓和细节,增强画作的立体感和戏剧性。
4.案例分析
探索当代木刻版画创作手法的多样性,专注于展现黑白木刻版画中“力与美”的效果,并创作出主旋律系列组画,研究者已经有部分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研究成果,并分析结合数字软件技术创作草图与预览图的方法,强调创作文本的选取,以及与画面融合表现的方式,此案例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架上绘画展览(图1)。
在绘制过程中,确立以正三角形构图为主的群体英雄形象后,重点在于表现“大”“高”“上”的元素。例如,在案例中描绘群体攻击的场景,可以从画面的右上方,即整个画面的制高点进行创作。体现了“发号施令”的具象表现,如图2。
选择接近木刻线条的方形笔刷,避免圆润效果,在黑色区域增加图层,用快速而凌厉的白色线条绘制人物,同时注意细致刻画表情,如眼神、嘴角和眉毛,如图3。
完成所有线稿后,选择线条外的黑色部分,模仿阳刻法,删除选中部分,着重教授学生“选区”的用法,强调使用鼠标进行定点,能模仿手绘生拙的刀锋效果,注意延边留下黑色线条边缘的厚度,从而形成版画效果。在留线过程中,可以采用带角度的选择删除,以增强木刻版画的力量感。
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比黑白之间的虚实关系,将点线面的运用融入黑白画创作中,帮助进行最后的修正,确保画面正确表现黑白关系,同时传达故事的紧张感。
四、总结
通过此举,学生们不仅能掌握当代木刻版画创作技巧,还能深入挖掘和研究英雄文化。他们学会了通过艺术传递重视历史、感恩英雄的积极*息,并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来推广英雄文化,满足加强政治认同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忠英,管仲.新时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创新路径——以红色题材美术创作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3,(12):112-115.
[2]田怡楠.数字媒介冲击下的传统艺术革新与文化传承[J].新美域,2023,(07):103-105.
[3]闫羽萌.黑白木版画叙事语言在连环画中的构建与处理探析[J].流行色,2021(10):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