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舞蹈作品的跨界传播一《舞千年》的时代建构与媒介重塑论文

2022-12-30 16:42:08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 摘要:河南卫视自2021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惊艳亮相以来,相继打造了多部舞蹈综艺,使得舞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出现了“出圈““破圈”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都足以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舞蹈文化。
摘要:河南卫视自2021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惊艳亮相以来,相继打造了多部舞蹈综艺,使得舞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出现了“出圈““破圈”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都足以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舞蹈文化。
关键词:电视舞蹈《舞千年》接受美学网络民族志结构-功能主义
根据舞蹈情景、舞者表达和镜头切换,让观众能近距离直观感受到舞者所表达的细腻情感,这成为了《舞千年》节目创作的典型特色,舞蹈的结构与层次,以及它所表达的历史文化意象,呈现出了舞蹈的古拙美;而电视节目通过特效使观众突破了舞台单一情境的限制,凸显出舞蹈作品在舞台中不易呈现的时空转换,充分展示出作品的艺术性和历史感,又呈现岀舞蹈的意象美;舞者的表达有赖于身体,每支舞蹈都呈现出了舞者通过身体语言所描绘的意境美。
一、河南卫视电视舞蹈综艺历程概述
(一)河南春晚与《唐宫夜宴》
《唐宫夜宴》作为2021年河南春晚的一部经典之作,原名《唐俑》,首演于2020年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现场,作品由陈琳、袁时二人齐心编创,郑州歌舞剧院舞者表演。舞蹈《唐宫夜宴》以洛阳唐三彩为灵感来源,彰显了浓厚的中原历史文化,作品在5G与新媒体的传播下广为流传。该作品舞蹈风格幽默诙谐,动作柔韧典雅,既展现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又打破了传统古典舞的编创手法,将可爱顽皮的女性形象与禁锢下的宫廷生活进行鲜明对比,无论是服装还是造型都来源于极具特点的唐三彩,将观者直接带入盛唐时期独有的审美意境,展现了唐三彩艺术之美。
首先在编创方面,其初衷紧紧贴合当今时代所弘扬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其次是它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AR等现代技术所打造的视觉盛宴,不仅使唐朝美人穿越时空,还将洛阳博物馆内的国家级文物和名画直观地浮现在观众眼前;最后在反映历史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古典舞作品的唯美之感。编导在舞蹈形式、现代科技、审美观念等方面都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在舞者的一颦一笑、一静一动中带领观者穿越千年古国,领略大唐风情,将“以胖为美、憨态可掬”的唐代女性形象“复活”,穿越千年与现代文明对话。
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能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同时也是时代所推崇的主旋律。基于历史的纵深探索,舞蹈《唐宫夜宴》的创作背景、思想主旨、艺术加工以及再创造,都能感受到其独特的创作思维,提炼作品的精神所在,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以及现代文明的磅礴发展,春节期间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一度成为了当时的顶流与热搜。
(二)“奇妙游”系列贯穿节庆
2021年以来,以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为主题的“奇妙游”系列节目相继热播,该节目是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制作而播出的综艺舞蹈节目。节目播出以来,产生了热烈反响,节目围绕传统节日与传统舞蹈讲述回旋的汉舞美学思想;西域敦煌文化中出跨、冲身、三道弯的经典体态;《昭君出塞》《赵氏孤儿》等历史典故及民间传说,这些文化要素之间有机相连,与其他媒介手段、传播方式相结合,放大了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通过综艺舞蹈的形式,将各个文化要素有机融合,把每个文化要素所独有的功能发挥出来,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宗旨,实现技术赋能后的多效传播。
马氏指出:“每一个活生生的文化都是有效率功能的,而且整合成一个整体,就像生物有机体。若把整个关系除去,则无法了解文化的任何一部分”。可见,文化作为一个功能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必须在文化整体的框架下才能发挥自有功能,失去整体的庇佑,部分就不会有存在的可能。《舞千年》正是将各种舞蹈文化集一身,其将汉唐文化与敦煌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整合形成一个整体,使得整个作品短时间内被广泛传播,并与服、化、道和镜、制、媒等传播要素相结合,从而让作品效果更加生动、真实,从而实现融媒体的跨界传播。各种传播媒介、录制手段以及作品内容也要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舞千年》舞蹈综艺,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如果把各个部分拆分来看,无论单独哪一个部分都无法实现其自身的功能。
(三)列维_施特劳斯结构论下的生存空间与时代演变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的理论指出,结构说明与因果性应是社会科学的主要焦点,尤其是人类学,这是以他的反历史主义观点为基础的,反历史主义强调结构对历史的首要性,关注社会组织的内在结构和思想的形式,试图阐述内在结构的类型和结构要素的相互关系。在当代社会,大部分的受众都为中青年,他们的思想偏向年轻化、流行化,能够更快的感受到时代思潮的蜕变与更替,当他们的审美观念与接受美的能力不断更新变化之时,大众媒介、电视舞蹈就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只有不断地改版升级才是传播媒体的生存之道。由于受众群体偏于年轻化,使得《舞千年》节目的整体构成也趋于年轻化处理,如在舞蹈演员的选择上,选择了北京舞蹈学院2018级古典舞系的本科生,院团演员选择的也是年轻血液,如艺考生所效仿剧目的原主跳华宵一、《舞者》人气选手王家鑫,新生代偶像徐明浩等;在拍摄模式上,《舞千年》采用影视剧制作的场景化模式,“荐舞官”化身历史人物,穿越到中国历史上四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世,以找寻古今最美乐舞,并将其载入舞籍《十二风舞志》,共论中国舞蹈之美的剧情演绎;在节目特效的制作上,采用了影视剧中流行的穿越元素,加之3D虚拟背景、AR沉浸式体验、慢放、蒙太奇等诸多视觉效果,使之顺应青年受众的步伐。换言之,随着社会群体人员的更新与流变,根据受众人群的结构与类型,制作出与受众群体相适应的视觉审美与节目观感。正如《舞千年》的总导演冯铮所说:“文化节目要想走得更远,必须将传统文化与青年文化相结合,坚持创新,与年轻观众平等交流。”
四、结语
《舞千年》舞蹈综艺的推出,在传统和新潮的融合创新上展现出巨大的力量,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不仅让观众认识到了流传已久的中华传统舞蹈文化,也将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意蕴展示给世界,它是当代人们根据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遗产重新整理、复现和创新的,并融合了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时代延续,也是传统舞蹈风貌的时代建构,《舞千年》对接时代需求,展示了历史经典和文化风貌,开启了融媒体时代新舞蹈的传播方式。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各种媒体日趋丰富,媒体与媒体之间的借鉴与融合日渐明显。新时代电视舞蹈节目要转型就必然面临着“创新”问题,想要走出固有的电视舞蹈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一个新的时代,通过现有的媒体技术打造出兼具文化性、专业性与娱乐性且被广大观众认可和接受的舞蹈节目,是电视舞蹈综艺面临的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张素琴,刘建.舞蹈身体语言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贾安林.舞蹈批评导论及精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82-220.
[3]慕羽.中国舞蹈批评[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101-185.
[4]王铭铭.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指南[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274-281.
[5]吕艺生,毛舞.舞蹈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M].2O14:301-331.
[6]董爽.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他鉴与本土化(2006-2020)[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21年.
[7]杨帆.从《舞蹈风暴》看融媒体时代电视舞蹈的发展策略[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06):8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