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现代农业背景下豆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

现代农业背景下豆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

2

2024-05-14 10:54:58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 业生产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大豆作为重要的油料和 蛋白质作物,在全球农业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 位。大豆不仅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动物饲料 和多种工业原料的主要原材料。大豆在改善土壤肥力、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以及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 关键作用。

  摘 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和鲁西南地区豆种产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豆种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主 要问题,如经济效益偏低、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发展用地和融资难等,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鲁西南地区豆种产业高质量发 展的策略,以指导鲁西南地区豆种产业在现代农业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鲁西南地区,豆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引言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 业生产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大豆作为重要的油料和 蛋白质作物,在全球农业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 位。大豆不仅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动物饲料 和多种工业原料的主要原材料。大豆在改善土壤肥力、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以及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 关键作用。良种的繁育与推广是现代农业技术进步的 核心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不可估 量的影响。在大豆生产中,选育出适应不同地理和气 候条件的高产、高蛋白质和抗病品种,是提升大豆产 业竞争力的关键,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提 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以及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 [1]。

  2. 鲁西南地区现代农业背景分析

  鲁西南地区地处东经 116°、北纬 35°的黄河冲积 平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气候四季 分明、日照充足、降水丰富,加之肥沃的土地,构成 了夏大豆生长的理想环境。鲁西南地区拥有超过一个 世纪的大豆种植历史,是中国高蛋白大豆的主要产 区,同时也是国家大豆制种的关键基地[2] 。鲁西南地 区以年销售大豆良种 1 .5亿斤的数字引领市场,在全 国大豆种子年交易量中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在黄 淮海流域更是达到 70 % 以上的占比,成为该区域大 豆良种繁育、加工、销售的集散中心和技术服务的枢纽。在种业发展方面,鲁西南地区涌现出圣丰种 业、华亚农业、秋收种业等领军企业,不仅在全国 大豆种子销售总额排名前十,更是大豆种业国家队的 杰出代表。

image.png

  2.1 豆种产业

  鲁西南地区在种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前瞻性和战略 性的措施,将现代种业发展定位为农业增效的核心动 力,农民增收的关键途径,以及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 重要手段。为落实国家大豆振兴计划,鲁西南地区实 行了“种业强县”战略,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社会 资金的引入,动员了大量资源用于种业的发展 [3] 。产 业园区积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了物联网 + 智 慧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配置了 44 套物联网感知设备, 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决策, 直接管理 5000 亩核心育种田。目前,园区已成功吸 引圣丰、华亚等 20 余家种业及关联企业入驻。在促 进制种产业发展的同时,鲁西南地区还坚持“多主体 参与,制种户受益”的原则,探索并形成了多种经营 合作模式,如“企业 + 村集体 + 合作社 + 农户”和“企 业 + 合作社 + 农户”等,有效带动了 30 余万户农民 参与种业发展,直接促进园区内农民就业 8 万余人, 不仅推动了鲁西南地区豆种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农 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为实现农业现 代化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4]。

  2.2 大豆品牌发展现状

  鲁西南地区在大豆良种选育和品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依 托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产业基础,通过强化科 技支撑和产学研合作,实现了大豆良种的科技创新和 品质提升。鲁西南地区大豆良种以其粒大饱满、色泽 佳、纯度高、出芽率高等优点而闻名。圣丰种业的齐 黄 34、华亚农业的郓豆 1 号和圣豆 5 号等自主选育 品种,在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中屡获殊荣,不仅刷新了 产量纪录,也展现了鲁西南地区在大豆良种研发和生 产方面的强大实力。为进一步推动大豆产业的发展, 鲁西南地区实施了品牌带动战略,支持企业精心打造 和培育大豆产品品牌 [5]。至今, 已注册大豆商标 27 个, 通过审定的自主知识产权大豆品种达 20 个,其中包 括国家级和省级审定品种。同时鲁西南地区大豆品牌 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产品畅销多个省份,推广面积达 1500 万亩左右,显著提高了外省大豆产量。特别是 圣丰种业的大豆种子连续 10 年位居全国销量第一 , 占有全国市场 13.5% 的份额,为国家大豆生产用种安 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2.3 大豆机械化发展现状

  鲁西南地区在大豆机械化发展方面高效举措来推 动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大豆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积极 开展农机具推广和技术培训,紧密结合农机购置补贴 政策,以粮食干燥、高效植保、土地深松技术为重点, 通过科技大集、培训班和明白纸等多种方式,普及农 机化新技术,重点对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农机手、修 理工等进行农机化技术培训,共计举办 20 期培训班, 覆盖 6100 人次。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方面,鲁西南地 区争取到 2895 万元的补贴资金,实现了 1542 件申请 的受理,惠及 696 户农户,补贴机具 1628 台。通过 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手机 APP 报名,极大便利了 农户,提升了工作效率。在重要农时,确保机械化生 产机具检修和供应,加强农机手的技术与安全培训, 优化作业调度,发放跨区作业证 460 张,保障农业生 产的高效率进行。同时积极推进农机合作社的专业化、 规模化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如生产 托管和“全程机械化 + 综合农事”服务新模式,有效 提升了大豆机械化水平 [6]。

  3. 大豆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经济效益偏低

  相较于玉米生产,大豆制种的亩均效益低于 350元,导致农民对扩大大豆制种的积极性不高。产业结 构方面,种业产业链条较短,难以实现延伸,且缺乏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得产品附加值低。

  3.2 种业企业竞争力不足

  鲁西南地区的种业企业多为小规模经营,面临着 较高的生产经营成本和较低的销售利润率(大约 5%)。 这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仅有少数企业具备自 主育种能力。此外,种业人才,尤其是检验人才的缺 乏,以及种子加工现代化水平的不足,也是制约竞争 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另外大豆种子市场中存在无证生 产、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个别种子 企业缺乏诚信经营意识,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7]。

  3.3 企业发展用地和融资难

  随着企业发展,对晾晒、仓储、加工用地的需求 增加,但经营用地审批难度大。融资方面缺少适合种 业企业的贷款产品,导致收购种子时资金周转面临巨大压力。

  4. 豆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4.1 全面提升大豆产业效益

  提升大豆制种的亩均效益并降低经济风险,政府 需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支持。通过补贴或财政支持减轻 大豆种植的成本,设立专项基金激励大豆种植技术的 研发,旨在提升产量与品质。进一步,强化耐旱、高 产、高蛋白品种的选育和智能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以 提高种植效率和单产。同时,支持大豆深加工企业发 展,延展产业链,发掘如大豆油、大豆蛋白等高附加 值产品的潜力。通过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增强产品竞 争力,推动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鼓励产销对接 和电商合作,扩大销售渠道。此外,探索大豆产业与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融合,创新业态以提升综合效 益。组织专业培训, 提升农民的种植技能和市场意识, 增强制种积极性,同时提供农技服务和市场信息,以 降低农民生产经营的风险。

image.png

  4.2 加强制种企业管理

  加大对种业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针对性的财政 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尤其对 那些具备自主育种能力的企业,提供研发补贴以激励 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同时,鼓励企业间合作,共享 资源,进行技术交流和联合研发,以增强整体的创新 能力。政府可以协助建立产业联盟,推动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此外,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引进 和培养种业人才,包括育种和检验专家,通过奖学金、 研究基金和设置实习基地吸引人才加入种业。鼓励企 业采用先进的种子加工技术,提高加工效率,政府可 以提供技术引进补贴和培训支持。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打击非法行为,建立诚信体系,鼓励诚信经营和通过 认证体系提升品牌形象及消费者信任,提升种业发展 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4.3 政府助推产业升级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简化经营用地的审批流程,提 供“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线上服务提 升审批效率,快速响应企业的用地需求。同时,地方 政府应为种业企业提供土地使用优惠,包括降低使用 费和税收减免,鼓励将闲置土地转为农业生产用地, 支持企业扩大生产和仓储能力。金融机构需与政府合 作,推出符合种业特点的贷款产品,如低利率、长期 贷款和季节性还款计划,同时探索将仓储物资或预期 收益作为贷款抵押,以适应企业资金流需求。政府应 设立种业发展基金,为企业提供风险担保,降低银行 贷款风险,并引入保险产品为仓储加工等关键环节提供保障,进一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此外,鼓励种业 企业与上下游合作,通过合同种植和联合加工降低成 本,同时促进产业园区建设,提供集中供地和综合服 务,推动产业链整合和集聚发展,形成协同效应,从 而全面提升种业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曦 , 李超 , 屈昂 . 嘉祥,和美乡村入画来 [N]. 中国县域经济报 , 2024-02-22 (001).

  [2] 蔡合军 . 2022 年鲁西南地区大豆品种区域对比试验 [J]. 基层农技 推广 , 2024. 12 (01): 23-27.

  [3] 周晓芳 . 鲁西南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J]. 基层农技推 广 , 2023. 11 (11): 37-39.

  [4] 张付新 , 马利厂 , 侯海恩 , 等 . 鲁西南地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开 发保护发展建议与举措 [J]. 农业工程技术 , 2023. 43 (30): 14-15. DOI:10.16815/j.cnki.11-5436/s.2023.30.002.

  [5] 曹向华 , 周晓芳 , 孙玉强等 . 鲁西南地区大豆种业产业发展的现 状与思考 [J]. 基层农技推广 , 2022. 10 (8): 73-75.

  [6] 伊诗振 . 鲁西南地区政府大豆种业扶持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D]. 山 东大学 , 2022.

  [7] 田春华 , 高秀军 ,和春雷 . 鲁西南地区大豆种业发展优势及对策 [J]. 中 国 种 业 , 2014. (04): 27-28. 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14.0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