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

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

6

2024-05-14 10:48:53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玉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是促进玉米规模化种植生产的高效技术之一,不仅能够实现种 植产量、质量的提高,还可实现生态种植、增产增效的目标。本文结合山东省东营实际种植案例,将该技术作为研究核心,从 整地、选种、田间管理以及采收工作等多个层面对玉米的全程机械化种植进行详细分析,以提高玉米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水平。

  摘 要:玉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是促进玉米规模化种植生产的高效技术之一,不仅能够实现种 植产量、质量的提高,还可实现生态种植、增产增效的目标。本文结合山东省东营实际种植案例,将该技术作为研究核心,从 整地、选种、田间管理以及采收工作等多个层面对玉米的全程机械化种植进行详细分析,以提高玉米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水平。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种植技术

  1. 引言

  玉米在东营市的粮食作物结构中占主要地位,其 种植面积已经超过 17 万亩。近期,东营市政府正着 力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旨在提升 玉米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并推进该地区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image.png

  2. 玉米机械化生产的意义与作用

  玉米机械化生产是指借助机械设备参与并融入玉 米生产的过程,其中主要包括玉米的播种、田间管理 以及玉米的收获等。玉米机械化生产模式可显著提升 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同时为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因此,着力研究和发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不 仅可以提高玉米种植的生产效率,降低种植户的劳动 强度,同时也能提升玉米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2.1 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较于传统玉米人工种植方式,机械化生产玉米 可显著提升玉米的产量。相关数据显示,采用玉米机 械化生产模式,可提高玉米产量 12% 左右。在对玉 米进行收集时,选用机械化生产模式可以提升玉米籽 粒的收集率,减少损失。此外,对玉米种植地实施机 械化田间管理措施可优化玉米生长的基础环境,进而 提升玉米的产量。

  2.2 是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可以显著提升玉米种植 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成本。数据显示,采用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可提升生产效率约为 50 倍,同时可节省人工成本大约为 250 元 /hm2.因此, 加大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力度,不仅可促进农业高 效生产,提高农业种植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促进玉米 产业健康发展。

  2.3 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玉米在我国农作物中占据主要地位。着力研究和 发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可提高玉米种植区域 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相 关部门应当加大对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 积极开展部分地区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的试点, 从而推动玉米产业走向现代化。

  3. 玉米机械化整地技术

  3.1 旋耕灭茬技术

  玉米采收结束后,会在种植区域残留大量根茬。 残留的根茬会影响后续农作物的种植。为应对上述问 题,种植者可采用机械化旋耕灭茬的方法将残留的根 茬除去。调查数据显示,该举措可以提高土壤的肥沃 度,促进玉米丰产。优先在春季播种前半个月灭茬还 田,在此时进行灭茬还田可以提高土壤的固水能力。 在实际旋耕灭茬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控制土壤 的水分,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旋耕灭茬操 作的效果产生影响。为高效完成该作业,选择合适的 旋耕灭茬机械设备非常重要。

  3.2 玉米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

  3.2.1 局部深松

  对于土壤含水量为 20% 的种植区域,可以采用 局部深松的方式进行整地处理,深松的间隔控制为 60cm 左右效果最好。

  3.2.2 全面深松

  对于土壤含水量在 15% -20%的种植区域,可以 采用全面深松的方式进行整地处理。倘若土壤水分过 少,应当在进行深松作业前处理好造墒作业,并将深 松深度一般控制为 40cm,深松时注意不能漏松。深 松的力度与强度应当根据土壤实际状况进行调整。

  4. 机械化播种施肥技术

  4.1 种子选择和处理

  不同玉米品种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从而使得玉 米的产量有所不同。因此, 在对玉米品种进行选择时, 需要综合考虑田间土壤条件、现场气候环境等因素,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选种,使种子适应种植环境, 辅以种子处理技术,提高发芽率,保证玉米籽粒饱满。 选种后,用 60% 吡虫啉悬浮溶液剂拌种,或采取种 子包衣处理方法,预防玉米苗期的蚜虫和灰飞虱。为 预防地下害虫,拌种药剂可采用 40% 甲基异柳磷乳 油,药剂用量取种子量的 0.2%。玉米种子的净度应 高于 97%,纯度高于 98%。

  4.2 机械化播种技术

  4.2.1 全株距精密播种技术

  在进行玉米播种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当严格设定 播种的深度、行距以及株距,并在完成播种后及时对 土壤进行压实处理。播种应选择经过种子处理且发芽 率、净度及纯度均较高的种子,在土壤肥沃、气候条 件良好的地块种植,控制播种的深度、株距及行距, 采取科学的栽培方法在优质地块种植高品质种子,保 证全株距精密播种。

  4.2.2 半株距精密播种技术

  适当提高播种密度,进行半株距精密播种。此方 式会消耗较多的种子。播种前,严格挑选种子,避免 因种子品质差而引起缺苗。播种后加强检查,若发现 缺苗现象,及时对缺苗部位进行补苗,提高出苗率。

  4.2.3 半精密播种技术

  每穴播种种子数量控制在 3 粒以内。播种后,根 据每穴均有一株玉米苗的数量要求进行间苗,控制玉 米苗的分布位置,避免局部缺苗。

  4.3 施肥技术

  玉米机械化播种过程中,同步向土壤施肥,将肥 料施入土壤中,减少肥料损耗,供玉米植株从土壤中 汲取充足营养,并且在机械化播种期间施肥还可减少 工作量,提高玉米种植效率,降低肥料成本和人工成 本。例如,在机械化播种过程中施加氮肥时,此类肥 料的利用率提高约 10%,在相同种植条件下,该施肥 方式的玉米产量提高约 8%。精量播种,采取机械化 播种技术,肥料施入位置与种子保持 3cm 左右距离, 施入耕层以下约 6cm 处,控制播种深度和施肥深度, 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玉米植株良好生长。

  5. 玉米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

  5.1 机械化植保技术

  播种前,种植人员应当做好种植和土壤的管理工 作。为清除种植地块间的杂草和根茬,可选择除草机 或灭茬机进行处理。在完成播种工作后应当根据种植 区域病害虫发生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合的防治药物进 行应对。玉米出苗后,会感染多种类型的疾病。对于 规模较大的玉米种植区域,可选择自走式喷雾机械设 备进行病害虫防治工作。对于规模较小的玉米种植区 域,可选择背负式喷雾器进行病害虫的防治工作。

  玉米机械化植保常采用背负式或手持式机械设 备,根据玉米种植条件合理选择,例如:玉米种植规 模较大时,采用背负式超低量喷雾机械,高效完成大 范围植保工作;玉米种植规模较小时,采用小巧的手 持式喷雾机械设备,优势在于操作便捷,方便种植户 在田间尤其是角落等特殊区域进行植保。

  5.2 机械化中耕技术

  为降低玉米倒伏发生的概率,同时提升土壤的疏 松程度,可在种植玉米过程中进行中耕作业,改善玉 米根部生长条件,使根系舒展。玉米苗期中耕次数为 3 次,时间分别为玉米 4 叶期、玉米苗生长至 30cm 左右、拔节期, 中耕深度分别为 4cm、7cm~8cm、 5cm~6cm,每次中耕均要准确控制作业面积和深度, 不损伤秧苗根系。深松后,采用 SZF-2 型和 1LSI-2 型深松设备及时压实土地。机械化深松时,联合应用 深松机械设备和大功率拖拉机,依靠机械设备生产力 优势提高深松效率。按上述方法进行田间压实处理后, 及时检查土壤压实程度,不可板结或过于松散,否则 均会影响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

image.png

  5.3 机械化追肥

  玉米出苗后,种植人员应当根据秧苗的生长状况 进行追肥处理,以满足秧苗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玉 米拔节期前、大喇 叭 口期,分别施加 300kg/hm2、 150kg/hm2 的尿素,分两次施肥对玉米穗正常分化有 促进作用。追肥时,控制灌溉次数和灌溉频率,具体 视土壤条件和田间气候条件动态调整,使田间湿度适 中,防止因大水漫灌导致烂根以及因田间过于干旱导 致玉米植株长势变差。

  6. 结束语

  为提高玉米种植产业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人工 作业成本,可采用机械一体化玉米种植模式。玉米全 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可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 品质,对于加快农业经济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应加大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蔚海涛 . 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J]. 种子科技 ,2023(24):28- 30.

  [2] 钟发龙 . 玉米种植机械化技术 [J]. 种子科技 ,2023(2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