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探究论文

2025-04-16 15:27:1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阐述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开展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包括政策落实不到位、乡村学校师资力量分配不均、乡村教师参加培训机会较少。
摘要:阐述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开展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包括政策落实不到位、乡村学校师资力量分配不均、乡村教师参加培训机会较少;探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开展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包括政策执行注重统筹推进、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深化乡村教师培训方式改革。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的进步与强大依赖于教育的提升,尤其是教师这一职业,他们肩负着培养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关键职责,为社会提供稳固的基础并助力其发展1。要推动乡村振兴,提高乡村教育现代化,必须强化乡村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2。
1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1.1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助力
乡村教育是培养乡村人才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才能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乡村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作用,为乡村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1.2有助于促进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大乡村居民及其子女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信仰与教育情感,是促进乡村教师发展的内在力量。学生的进步受到教师自身发展的驱动,而学校的生态质量也由教师研究小组的影响所决定。当教师只有扎根于乡村学校,拥有高水准的教育水平,才能与时俱进地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使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2乡村振兴视域下开展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
2.1政策落实不到位
政策的执行往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方能达成目标。虽然我国已经发布了许多关于确保乡村教育工作者收入水平至少达到或超过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标准的规定,但由于外部的种种压力,这些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确有其局限性和负面效应,因此所产生的结果未尽人意。目前,中国乡村教育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遏止优秀教师的外流,因此必须采取长远的、由高层推动的政策来解决问题。
2.2乡村学校师资力量分配不均
首要的是,城乡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质量差距。尽管有大量的新老师被派遣至乡下教学环境里去工作,但他们往往因缺少富有实践经历与深厚知识背景的高级讲师的指导从而无法快速成长为优秀的教授者;其次是受限于偏远地区的位置及获取外部支持的可能性较低这一事实使得情况更为糟糕。乡村学校教师人数和学生人数的小基数的现实情况与乡村学校教师依赖师生比来核定教师人数的制度非常不相称。这就造成了音、体、美等非主修学科的教师在编不在岗,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使其工作负担比所能承担的多得多,进而导致师资队伍的质量低下,整个师资队伍的素质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3乡村教师参加培训机会较少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主体,在新时代对乡村青少年的培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城市教师,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得乡村教师在培训和学术交流方面的机会相对较少。由于乡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培训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教师获得参与培训的机会与数额有限。再看培训的规划,大部分的培训项目和时间表是固定的,但在城市和乡村教师之间存在着如生活环境、教学设施及知识领域等方面的不一致,这就使得一刀切式的课程设置不太适用。
3乡村振兴视域下开展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3.1政策执行注重统筹推进
一是党和政府的协调配合,强化领导班子的监管。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坚守党的全方位领导。新时代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涉及到组织部门、教育厅、发展改革委员会、编制办公室等多个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二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增强政策的协同作用,增强乡村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协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全面的顶层设计,让政策因素、环境因素和价值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系统性的发挥。
3.2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
要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多渠道保障师资分配合理。一是优化师资队伍的有效分配,以推进城市与乡村的教育整合。对于地理环境相似且交通方便的地域,教师轮换制度可以根据教学规划、教师的发展阶段等要素来设定合适的更换时间段。通过准确评估城乡中小学校的各科教师需求量,达成合理的平衡城乡教师力量的目标,并确保各类学习资料的充足供应。二是对乡村教师的数量做出合理的计划,以便能吸引到优秀的教师加入教师团队中来。在设定乡村学校教师名额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分布稀疏且学生人数较少的事实,同时也需注意到乡村地区的大范围覆盖,因为大部分乡村学校都位于各自村庄内,并且数量众多,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学校。
3.3深化乡村教师培训方式改革
为了提升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仅需要政府和学校发挥主导作用,还要注重满足教师个人需求,以激发教学热情。一方面要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包括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培训计划和构建教师发展机构;另一方面要建立校本培训和校际合作机制,通过导师队伍的协助展开集体备课、示范教学等辅导活动。此外,需要改变培养方式,制定适合乡村教育的培训制度,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集中授课、分组研讨等。唯有针对性的训练,学习者才会愿意投入其中。学校还应鼓励乡村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购买网络课程等方式,主动去学习在教学上的弱项。
参考文献:
[1]高鸿.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以甘孜州边远农牧区县域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32(6):29-36.
[2]李涛,邬志辉.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调查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2022(4):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