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牧区散养绵羊体外驱虫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论文

2025-03-20 11:17:5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阿里牧区散养绵羊体外驱虫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提高绵羊的健康水平。通过对阿里牧区绵羊体外寄生虫种类、分布及感染率的调查,结合当地气候、饲养管理条件,提出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综合应用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阿里牧区绵羊体外驱虫病的发生率和感染程度,提高绵羊的整体健康水平。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阿里牧区散养绵羊体外驱虫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提高绵羊的健康水平。通过对阿里牧区绵羊体外寄生虫种类、分布及感染率的调查,结合当地气候、饲养管理条件,提出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综合应用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阿里牧区绵羊体外驱虫病的发生率和感染程度,提高绵羊的整体健康水平。
关键词:散养绵羊;体外驱虫病;预防措施;治疗措施
0引言
目前,动物健康管理已成为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阿里牧区,绵羊作为重要的经济来源和生活资料,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牧民的经济收入。而由于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绵羊容易受到各种寄生虫的侵袭,其中体外驱虫病是影响绵羊健康的主要问题。体外驱虫病主要由蜱、虱、蚤等寄生虫引起,这些寄生虫直接吸取宿主血液,影响绵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甚至会传播疾病,导致绵羊死亡率上升,给牧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阿里牧区散养绵羊体外驱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阿里牧区散养绵羊体外驱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寄生虫种类、分布、感染情况,进而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研究将结合传统驱虫方法和现代药物治疗技术,评估不同方法的效果,为牧区绵羊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研究,期望能为阿里牧区绵羊体外驱虫病防治提供可行的管理策略,从而保障绵羊的健康性,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1]。
1阿里牧区绵羊体外寄生虫种类与分布
1.1寄生虫种类
阿里牧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是典型的高原牧区,在这种环境中绵羊作为重要的畜牧资源,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牧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但绵羊时常受到各种体外寄生虫的侵扰,这些寄生虫影响绵羊到生长发育,传播各种疾病,给牧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阿里牧区绵羊常见的体外寄生虫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羊虱:羊虱主要寄生在绵羊的体表,以吸食羊的血液为生,羊虱寄生造成绵羊皮肤发炎,严重时可引起贫血,影响绵羊的身体健康。②羊蜱在绵羊的皮肤上寄生,通过吸食羊的血液生存,容易损伤绵羊皮肤,传播羊蜱热疾病。③羊蝇:羊蝇幼虫(蛆)在绵羊皮肤下寄生,形成所谓的“蝇蛆病”,这种寄生虫病产生绵羊皮肤严重损伤,甚至形成脓肿,严重影响绵羊的身体健康。为有效控制这些体外寄生虫,阿里牧区的牧民和兽医通常定期给绵羊进行药浴、使用驱虫剂、改善羊圈卫生条件等,提高绵羊的免疫力,也是预防和控制体外寄生虫的重要手段。
1.2寄生虫分布
在阿里牧区,绵羊体外寄生虫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和夏季,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植被愈发茂盛,虱子、蜱虫等寄生虫繁殖速度加快,数量显著增加,这些寄生虫通过吸食绵羊的血液获取营养,不仅影响绵羊的生长发育,还可能传播疾病,对绵羊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到了秋季和冬季,随着气温下降,寄生虫活动能力减弱,数量也随之减少,为牧民提供防治窗口期,可以在此期间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寄生虫对绵羊的影响。除季节性变化外,阿里牧区绵羊体外寄生虫的分布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在低海拔地区由于气候较为温暖,虱子、蜱虫等寄生虫分布较为广泛,这些地区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寄生虫生存和繁殖,因此绵羊受到的寄生虫侵害较为严重。相比之下,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候寒冷,疥螨等寄生虫较为常见,这些寄生虫适应寒冷的环境,能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繁殖。因此,高海拔地区的绵羊更容易受到疥螨等寄生虫的侵害[2]。
2阿里牧区绵羊散养状态下体外驱虫病的预防措施
2.1定期进行环境清洁与消毒
在环境清理方面,粪便和湿度过高是寄生虫滋生的温床,因此保持羊舍干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清理工作,减少寄生虫滋生和传播。羊圈草地定期修剪可减少寄生虫的藏身之地,长草为寄生虫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利用定期修剪,降低寄生虫的数量,从而减少绵羊感染的安全风险。羊舍和羊圈死角是寄生虫积累的地方,这些区域不易被清理,因此成为寄生虫繁殖的理想场所,定期检查这些死角,有效减少寄生虫的数量,降低绵羊感染体外驱虫病的风险。通过实施上述预防措施,显著降低阿里牧区散养绵羊体外驱虫病的发生率,保障羊的生产力,牧民定期进行这些维护工作,结合其他管理措施,如定期驱虫和健康监测,实现绵羊群的整体健康。
在消毒方面,定期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羊圈进行彻底消毒是预防体外寄生虫病的基础措施,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时,寄生虫活动频繁,此时加强消毒有效减少寄生虫滋生和传播。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提高日常消毒效果。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天然的消毒作用,定期将羊舍内的垫料、用具等搬到阳光下暴晒,附着在这些物品上的寄生虫,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是牧区常用的自然消毒手段。新引进的绵羊可能携带未知的寄生虫,因此在引入新羊时,应先进行隔离观察。隔离期间,对新进绵羊进行必要的体检和驱虫处理,确保其健康无病后再与原有羊群混合,避免新进绵羊带来的寄生虫对原有羊群造成影响[3]。
在定期驱虫方面,为有效预防体外驱虫病,要根据当地寄生虫种类和季节性活动规律,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要求牧民和兽医密切合作,定期进行寄生虫监测,了解主要寄生虫的种类及其生命周期,从而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按照兽医的建议,定期对绵羊进行驱虫,特别是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这2个寄生虫繁殖的高峰期,寄生虫活动最为频繁,因此加强驱虫工作显著减少寄生虫的感染率。具体操作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和兽医的指导进行,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注意观察绵羊的反应,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联系兽医进行处理[4]。
2.2改善放牧管理
第一,定期轮换放牧地。通过定期更换放牧地,减少同一地区寄生虫的积累,打断寄生虫的生命周期,有助于减少寄生虫的种群密度,因为新的放牧地可能寄生虫数量较少,且环境条件不利于其繁殖,从而降低感染率。第二,加强放牧地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放牧地的粪便,减少寄生虫的传播媒介,粪便中含有寄生虫的幼虫,及时清理减少它们接触到绵羊的机会。同时,避免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因为这些地方更容易滋生寄生虫,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放牧地,减少寄生虫的生存和繁殖条件。第三,合理安排放牧时间。避免在清晨和傍晚放牧,因为这2个时段是寄生虫活动的高峰期,选择在阳光充足的中午时段放牧,利用阳光的紫外线部分寄生虫,紫外线具有天然的杀菌作用,有效减少寄生虫的数量。通过实施上述措施,有效预防发生体外驱虫病,提高绵羊的整体健康状况,增强其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从而保障阿里牧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5]。
2.3增强绵羊免疫力
在阿里牧区,散养绵羊的健康管理是控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体外驱虫病预防不仅关系到绵羊的生长发育,也直接影响牧民的经济收益。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系统细胞的重要成分,而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参与多种免疫反应的调节,牧民根据绵羊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合理搭配饲料,提高营养的均衡性。通过饲料补充益生菌和酵母,有效改善绵羊的肠道健康。肠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肠道环境能增强绵羊对疾病的抵抗力,益生菌和酵母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减少有害菌的生长,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绵羊应激反应会削弱其免疫系统,因此减少应激是预防体外驱虫病的重要措施,牧民避免过度拥挤的放牧环境,同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提供适当的避难所,减少绵羊的应激反应,保持绵羊免疫系统的稳定,有助于提高其对寄生虫的抵抗力[6]。
3阿里牧区绵羊散养状态下体外驱虫病的治疗措施
3.1药物治疗
在阿里牧区,治疗绵羊体外驱虫病的药物主要包括伊维菌素(Ivermectin)和多拉菌素(Doramectin)等,这些药物因其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伊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对多种线虫、节肢动物寄生虫有很好的驱除效果;多拉菌素同样具有广谱抗寄生虫作用,对羊体内的线虫和外寄生虫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使用这些驱虫剂时,必须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和使用剂量,合理的配伍可增强药物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而正确的剂量则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例如:伊维菌素通常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剂量根据羊体重进行确定,一般为每千克体重0.2 mg;多拉菌素的使用方法类似,剂量也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为防止药物残留和抗药性的产生,牧民在实施药物治疗时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驱虫剂,减少寄生虫产生抗药性的风险;不得随意增减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通过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寄生虫问题,调整驱虫计划[7]。
3.2非药物治疗
第一,改善饲养环境。牧民定期清理羊舍,保持干燥、通风,并减少潮湿和污秽的区域,因为这些条件是寄生虫繁殖的温床,合理规划放牧区域,避免过度放牧,减少绵羊与寄生虫的接触机会。第二,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牧民应确保绵羊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添加特定的饲料补充剂、改善饲料配方,有助于提高绵羊的免疫力。第三,增强绵羊的体质。增强绵羊的体质利用适当的运动进行实现,定期放牧促进绵羊的血液循环,增强其肌肉和骨骼的健康,从而提高对寄生虫的抵抗力。此外,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也是保持绵羊体质的重要措施。第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控制寄生虫方法,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如引入捕食性昆虫、微生物控制寄生虫的数量。第五,定期驱虫。选择对环境影响小、对绵羊副作用少的天然驱虫方法,如使用植物提取物、天然油脂进行局部涂抹,有效减少寄生虫的侵害[8]。
4总结
在阿里牧区绵羊散养状态下体外驱虫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研究中,深入探讨该地区绵羊体外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生物学特性以及现有的防治技术。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旨在提高牧区绵羊的健康水平,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阿里牧区的绵羊健康将得到更好的保障,畜牧业也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1]林小能.新疆昌吉市牧区羊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治[J].福建畜牧兽医,2022,44(4):96-97.
[2]陈启美,高慧,莫剑彬,等.口服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造成羊死亡的病例分析[J].畜牧业环境,2024(1):108-109.
[3]陈成.TCBZ和LMS复方干混悬剂制备及其在绵羊体内药动学与驱虫效果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23.
[4]李鑫,陈卓,钟池,等.新型莫西菌素浇泼剂对羊蜱蝇和消化道线虫驱虫药效评价[J].中国畜牧兽医,2021,48(5):1 784-1 793.
[5]钟池,李鑫,舒展,等.两种驱虫方式对阿勒泰羊繁殖母羊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效果及驱虫后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20,52(12):89-96.
[6]刘志强,郭会玲,努尔,等.羊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技术的集成与示范[J].中国科技成果,2022,23(4):8.
[7]陆宝燕.苦楝对羊捻转血矛线虫驱治效果的初步评价[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20.
[8]李龙瑞,潘国庆,周华娇,等.中西驱虫药对驱除家畜体内外寄生虫的临床效果对比试验报告[J].中兽医学杂志,2020(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