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探索论文

2025-01-16 17:07:5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智慧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合肥市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围绕评价结果制定了智慧农业发展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合肥市智慧农业发展水平正在持续增长,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但还需要在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智慧农业资金投入等方面作出改变,多措并举提高智慧农业发展质量。
摘要: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智慧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合肥市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围绕评价结果制定了智慧农业发展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合肥市智慧农业发展水平正在持续增长,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但还需要在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智慧农业资金投入等方面作出改变,多措并举提高智慧农业发展质量。
关键词: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合肥市
1.合肥市智慧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8—2023年合肥市地方政府部门信息披露的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得出合肥市智慧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指数,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智慧农业发展对合肥市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采集的数据来源除了地方政府公开披露数据外,还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合肥统计年鉴》等提供的数据。对部分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计算。
1.2指标体系与权重
在采集和整合各类数据后,先采用极值处理法对各类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按年度对各类数据进行分类,并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第i年度第j项指标所占比重:
式中Pij为评价指标的权重;Xij为年度第j项指标的数值。
随后对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及其信息熵冗余度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j为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dj为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冗余度。
完成上述操作后,对第j项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获取不同指标的具体权重值:
式中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
根据上述流程确定各类指标的权重后,所建立的智慧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值见表1。
2.合肥市智慧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2.1智慧农业发展水平
根据表2所示,合肥市智慧农业发展水平从2018年的0.1362增长至2024年的0.8283,说明合肥市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而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主要与合肥市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有关。
2.2智慧生产水平
在合肥市智慧农业发展指数中,智慧生产水平在一级评价指标中的权重值最高。智慧生产水平是决定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从2018年的0.1193增长至2024年的0.5862,其中农机水平从0.0617增长至0.1368,受农机总动力影响,合肥市农机水平的增速较慢。农业生产资料使用效率从0.0519增长至0.2861,说明合肥市在发展智慧农业的过程中关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兼顾智慧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0.0057增长至0.1397,实现了大幅提升,说明合肥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更能够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3智慧管理水平
智慧管理水平在四项一级指标中的权重为0.1397,与智慧农业发展效率有直接关系。评价结果显示,合肥市的智慧管理水平从2018年的0.0097增长至2024年的0.1381,说明合肥市智慧管理水平较快,农村互联网用户数量、xxxx数量等大幅增长,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4智慧经营水平
智慧经营水平的指标权重为0.1257,主要影响智慧农业的发展效益。合肥市的智慧经营水平指标从2018年的0.0023增长至2024年的0.5167,说明合肥市智慧经营水平呈迅猛提升的趋势,其中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分别增长至0.1176和0.5173,说明农村电商产业已经成为合肥市智慧农业平台的重要经营方式。
2.5智慧科技水平
智慧科技水平的指标权重为0.1521,主要影响智慧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合肥市智慧科技水平从2018年的0.0916增长至2024年的0.1276,说明合肥市正在加快农业科技研发与创新,加大力度推广和普及先进农业技术,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3.高质量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
从智慧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结果来看,合肥市智慧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但智慧农业仍然存在巨大的未来发展空间,建议合肥市从以下方面来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3.1继续推进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智慧农业生产水平直接影响着智慧农业的发展水平,合肥市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过程中,要以提高智慧农业生产水平为重点,积极探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路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适应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尽快补齐农村地区在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的短板,在完善的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智慧农业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在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合肥市可以重点鼓励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与应用,充分发挥智能农机的优势,在提高智慧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变革[3]。合肥市可以根据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特点,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开发统一的智慧农业系统,主动顺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为农户提供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操控机械设备的机会。
3.2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力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合肥市的智慧科技发展水平还有较大进步空间,尽管智慧科技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还可能无法满足智慧农业发展需求。因此,合肥市要了解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短板,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扩大前沿技术的受众面,引导更多农业经营主体了解智慧农业、学习前沿技术,加快推广智慧农业发展理念,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地方政府要鼓励多主体合作,着手推进智慧农业产学研融合平台建设,在政府主导,高校、涉农企业、研究机构等主体参与的基础上,以智慧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将科研选题方向和农业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尽快推动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的创新。
3.3加大智慧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
合肥市在发展智慧农业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智慧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明确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缺口,采取科学化的应对手段,加大自身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制定智慧农业的资金补贴政策,适当扩大智能农机的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主动使用农机。地方政府可以对涉农企业、新型农业金融主体等加大资金补助力度,激励各主体主动参与智慧农业的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等环节。
二是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机制,结合智慧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鼓励农村金融机构适当扩大信贷资金的规模,为主动参与智慧农业发展的农户、企业等提供良好贷款条件,支持地方龙头企业为农户等提供担保服务,多角度拓宽智慧农业发展获得资金的需求,有效优化农村金融体制,改变农村金融状况。
4.结束语
合肥市智慧农业发展速度较快,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合肥市要想更好地推动工农业产业发展,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认识到智慧农业的重要性,立足于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薄弱点,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尤其是要通过技术研发创新和多渠道筹措资金,满足智慧农业发展对技术、资金等提出的要求,以便尽早实现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舒扬.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照明电器,2024,(09):95-98.
[2]李勃孜.基于“五位一体”的现代智慧农业管理体系建设探究[J].河南农业,2024,(18):73-75.
[3]杨杰兄.智慧农业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农机装备,2024,(09):57-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