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抗”背景下规模蛋鸡场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论文

2025-01-07 14:08:13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该文介绍了烟台大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蛋鸡无抗养殖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从鸡场建设、饲养育雏前生产性物资管理、饲养养殖技术与人员管理、饲养养殖设备及器具管理、饲养养殖期间生物安全措施管理、饲养养殖期间无害化处理管理、饲养养殖期间生产数据记录与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相关从业人员在规模化蛋鸡场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运行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摘要:该文介绍了烟台大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蛋鸡无抗养殖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从鸡场建设、饲养育雏前生产性物资管理、饲养养殖技术与人员管理、饲养养殖设备及器具管理、饲养养殖期间生物安全措施管理、饲养养殖期间无害化处理管理、饲养养殖期间生产数据记录与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相关从业人员在规模化蛋鸡场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运行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无抗;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0引言
《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明确提出推进兽用抗菌药物规范化、减量化使用等行动目标,《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标志着我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正式启动实施,《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又开启了“无抗”新篇章[1]。烟台大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蛋鸡饲养全程中不使用抗生素及其他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禁用药物,鸡蛋中药物残留量不超过国家最高残留限量,为规模蛋鸡场无抗养殖示范样板的创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鸡场建设
1.1基本要求
鸡场建设土地使用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供暖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同时有土地使用承包租赁合同或协议。养殖场必须在所处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建立养殖档案、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1.2场址选择
鸡场建设养殖区的场区不得建于《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域内。同时远离居民生活区和聚集地,不影响居民的水源,具有适宜养殖条件的地势、水质、温度湿度适宜、电力供应稳定、排水方便的地点。
1.3场区布局
办公与生活管理区、养殖生产区、生物安全防疫、无害化处理区等各区域独立分开并设立隔离间距和相应设施。各区有专业和专用人员、车辆、指定运输路线、消毒场所和防疫设施设备,有明确的净、污分区,有自生物安全级别高区域进入到生物安全级别低区域的单向移动标识,并标明人、车、物、投入品等单向流动方向,净、污区不交叉,从生物安全级别低的区域进入到生物安全级别高的区域必须严格清洗消毒[1-2]。
(1)办公区。独立设置,与生产区适当保持500 m以上直线距离。
(2)生活管理区。选择地势较高处,出入口设置消毒喷雾通道、独立的更衣室和淋浴间、减少内外交叉,同时有物品消毒设备和措施。涉及生活区用物资需要提前计划、统一采购、统一消毒。
(3)生产区。距离其他功能区50 m以上,出入口处设立外更衣间、淋浴室、内更衣间、物品消毒间等。生产区内设置饲养物资储存区域,建有消毒、免疫等适宜合规的储藏室及冷冻冷藏设备设施等。
(4)粪污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区。距离生产区50 m以上,设立隔离墙、防疫沟或其他形式的生物安全隔离带,有明显的防疫标识。采用硬化地面,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设施。人员、处理前后的病死鸡、污物和物品运转采取单向流出。
2鸡舍建筑
鸡舍类型为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地面和墙面选用无毒、无害、坚固、防水、防火、防风、耐腐蚀的材料,便于清洗消毒,耐酸、碱,禁止使用含铅油漆。鸡舍建设可结合养殖模式进行规划设计,根据养殖模式鸡舍应配备自动通风、光照、取暖、温度、湿度、清粪、上料、饮水及投药等相关养殖控制设备。鸡舍外围应配备防鸟、防虫、防鼠、防蚊蝇、防野禽及啮齿类动物侵入的设施设备。
3设施设备
3.1消毒设备
(1)喷雾消毒通道。场区出入口、生活区出入口、生产区出入口都要设置消毒垫、自动化喷雾消毒通道及设施、淋浴间、更衣室,保证体表达到全覆盖消毒效果。
(2)车辆消毒。场区出、入口设置车辆消毒池,车辆消毒池两侧设置长度可覆盖全车的棚式或立柱式喷雾消毒设施。消毒池长度大于进入的最大车辆轮胎周长的1.5倍以上,宽度与入口等宽,消毒池底长度不低于4 m、深度不低于0.3 m,池内消毒液深度淹没轮毂外缘,消毒池满足防渗、防雨、防溢流等要求。
(3)物品消毒间。设置在进入生活区、生产区门口,通过采用紫外线消毒灯、臭氧消毒柜等消毒设备相结合方式,对进入生活区、生产区所有物品达到消毒效果。
(4)淋浴更衣室。淋浴间按照洗漱功能进行划分区域,同时各个区域相对独立、区域间无气流交叉,并配备洗漱后清洁消毒后的工作服等。
(5)消毒车及高压水枪。生活区、生产区、具有有效物理隔断的区域均配备消毒车和高压水枪,专门用于道路、环境、设施设备消毒,各功能区专用,专人专线专用,覆盖所有道路、栋舍进行定期消杀达到消毒效果。
(6)消毒池(盆)。每栋鸡舍门口配备手消毒盆、脚踏消毒池(盆),依据消毒剂说明书操作。
3.2场区排水排污设备
场区内有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水、污物、排泄物处理设施。相关排水排污设备相关管道分开,统一并入无害化污水处理管道设施进行统一处理。雨水与污水分流,符合NY/T 682的要求。
3.3防疫与诊疗设备
兽药储存室配备必要的兽药、疫苗冷冻(冷藏)设备、兽用器械、疫病检测诊疗等防疫与治疗设备。
3.4无害化处理设备
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病死蛋禽无害化处理等设施设备,及冷库、冰柜等病死蛋禽的暂存设施设备。
3.5场区道路
道路进行硬化,两侧设缓冲带,设净道和污道并完全分开,不可交叉。
4饲养管理
4.1鸡苗来源
从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购买鸡苗。鸡苗健康、无禽白血病等免疫抑制疫病,无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等可垂直传播疫病,具有良好的禽流感、新城疫等母源抗体,体重和体型外貌符合品种标准[3]。
4.2饲料
选择具备生产无抗饲料硬件的饲料厂,饲料原料符合农业部公告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56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规定。饲料营养符合NY/T 33中“蛋用鸡的营养需要”的规定。饲料卫生指标符合GB 13078规定。饲料中禁止添加抗生素及化学合成类药物,使用微生态制剂、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以维护肠道健康、增强免疫机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氮磷排放[4]。
4.3饲喂
每栋鸡舍有独立储料罐,使用自动供料设备喂料。后备鸡喂料量根据不同周龄的体重发育标准实时调整,以体重和体型达到发育标准为目标;产蛋鸡喂料量根据群体产蛋率变化、蛋品质、实测体重和标准体重的差异情况实时调整,以满足产蛋需求、母鸡体重符合标准为目标。
4.4饮水管理
使用乳头式饮水器供水,自由饮水。饮水充足洁净,水质符合GB 5749要求。饲养饮水设备加强维护和消毒,可以通过臭氧冲洗机对饮水管道进行消毒,同时通过添加使用绿色保健型制剂如酸制剂、微生态制剂等维护肠道健康。
4.5鸡舍环境控制
鸡舍环境使用自动环境控制器进行鸡舍内部环境管理,根据鸡生长发育情况、生长阶段及结合鸡舍外界环境条件等,设置适合养殖鸡舍内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根据鸡的生长发育情况,适时调整饲养密度,确保所有鸡只都有适宜的吃料和饮水空间。
5疫病防控
5.1兽药使用
禁止使用抗生素、国家禁用化学合成类兽药、以促生长为目的的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激素及其他生长促进剂。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天然中草药和中草药提取物制剂等进行疫病防治,务必谨慎选择兽药厂家,确保中草药、微生态制剂真正无抗。微生态制剂符合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56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规定。饲料药物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农村农业部公告第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杀虫剂和消毒剂选用对人和鸡安全、对设备没有破坏性、对环境没有污染并且不会在鸡肉和鸡蛋中残留的。产蛋期禁止使用酚类、醛类消毒剂。鸡蛋中药物残留量不得超过国家最高残留限量。鸡群感染严重时全群淘汰[5]。
5.2免疫接种
选择国家准入或已注册的疫苗,或通过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国产疫苗。疫苗购入后对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疫苗标签和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等进行审查,并核实疫苗包装、外观性状等无异常的方可登记,依据不同疫苗保存要求温度进行保存。依据当地的疫病流行特点及病毒血清型,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5.3疫情报告与处理
蛋鸡场发生重大疫病或怀疑发生重大疫病时,应该有相应应急预案,同时立即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疫情,并及时隔离、诊断。根据需要密切配合当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场实施的相关措施。
6生物安全措施
6.1隔离与消毒
在养殖场区门口设警示标志,鸡场出入口通道具有人员、设备进出的消毒通道。生产区内并行鸡舍建设之间距离在8 m以上;各个场区距离间隔200 m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严格按照养殖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管理规则,空栏期彻底消杀清理,彻底消杀结束后做好空舍期鸡舍安全管理。在新引进的鸡苗前,做好进鸡前各项消毒工作,如:鸡舍周围环境、人员、舍内、用具消毒等,消毒要求和方法参考DB31/T 432、GB/T 25886和NY/T 388,达到消毒效果。
6.2防鸟、灭鼠与杀虫
鸡舍设置隔离防护设施,防止鸟类、昆虫、鼠、蛇等进入,定期灭鼠与杀虫,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无害化处理。
7病死鸡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废弃物处理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粪便和污水在固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鸡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过期兽药、剩余及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均作无害化处理。
8养殖档案管理
按照《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并保留3年以上。
9总结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制定了《规模蛋鸡场无抗养殖技术规程》等相关规程,并经过了生产的验证。通过优化选址布局、建立物理屏障、完善防疫设施设备、健全规章制度等硬件和软件条件,采取检测、消毒、隔离、扑杀及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防疫措施,严格控制人员、蛋鸡及其产品、车辆、物品、投入品、媒介和野生动物、空气、水等疫病传播途径,从而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入、传播和扩散的风险,建立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蛋鸡无抗养殖良性循环体系和养殖模式。
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鸡场建设、鸡舍建筑、设施设备、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生物安全措施、病死鸡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建立或者完善本场区的生物安全体系,降低疫病发生风险,促进蛋鸡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利枢.无抗减抗”背景下的蛋鸡健康养殖要点[J].家禽科学,2024,46(6):104-107.
[2]庞清刚,刘丽,何凤琴,等.蛋鸡无抗养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现代畜牧兽医,2022(12):86-89.
[3]杨振燕,刘跃先,刘传教,等.标准化蛋鸡场无抗养殖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22,24(8):87-88.
[4]柯艳坤,陈卓凡,蔡海明,等.浅谈蛋鸡无抗养殖及疫病防控技术[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23,48(6):55-59.
[5]李瀚霆,许志国,陈林,等.无抗养殖蛋鸡的技术要点分析[J].新农业,2023(17):5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