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农机维修问题研究论文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农机维修问题研究论文

5

2024-12-24 15:44:3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农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围绕农业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强化购机补贴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生产的难度,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农民收入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助于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但在农机维修方面也随之产生了相应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农机维修面临的问题进行分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农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围绕农业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强化购机补贴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生产的难度,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农民收入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助于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但在农机维修方面也随之产生了相应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农机维修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以期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农机维修

  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庞大的农业人口。耕地面积广大,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所占据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在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助于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期间,农机维修能够使农业机械设备维持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将农业机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被及时发现与解决,促使农业生产更加稳定。现如今,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农机维修中尚存在些许问题,对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产生了较大阻碍,因此,应着眼于长远,立足不同角度,采取多样化措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1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1.1问题

  1.1.1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充足的资金能够起到保障性的作用。资金短缺将会对机械化发展进程产生制约,无法及时地将先进的农业机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农业机械化”会成为一种形式上的存在,空有其表。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如果资金不充足,也会致使高水平、专业性的人才引进工作存在困难,而现有的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的需要。并且,资金问题也会影响到推广方式、推广平台、推广时间、推广渠道等方面。

  1.1.2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备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部分农村地区,农民对新型的农机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未对后期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有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整体上的规划更是无从谈起。即便是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也不能发挥技术的价值,无法真正意义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外,一些农村地区尽管对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了配置,但其数量与质量均存在问题,仅仅能对传统的农机技术应用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分析上述情况可知,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完备,会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1.1.3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认知不够

  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认知水平也会对相应技术推广工作产生影响。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原理不甚了解。一些农民传统农耕思想根深蒂固,不甚了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工作原理,对实际应用效果有着较大的顾虑,这种认知上的问题会阻碍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另一方面,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很多农民认为,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需要购置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这势必会增加成本,还要进行学习,也会浪费时间与精力。他们往往只看到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之前的投入,便做出了否定,而后期应用实践中,农业机械化技术所带来的价值是非常可观的。由此可从侧面上反映出,农民认知上存在的问题也会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产生制约。

  1.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策略

  1.2.1增加资金投入,确保资金充足

  足够的资金在绝大多数工作推进中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性作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也不例外。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好资金保障工作。例如,要落实“农业机械化”这一口号,让其成为实质性内容,有关部门可以设置“农业机械化采购经费”,对先进的农业机械、农业技术进行积极的引进,为农业现代化转型奠定基础。另外,在人才引进方面,为确保人才专业化程度,相关部门还可以设置“农业机械化人才引进经费”,引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增砖添瓦。在设置设备采购经费与人才引进经费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优势予以大力宣传,并做好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相关政策。

  1.2.2优化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配套基础设施优化完善工作方面,有关部门在对新技术进行引进的前期,可以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调研工作,围绕当地现有的基础设施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新技术是否与之相匹配,能否应用于实践中,同时,要不断采取优化措施,做好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确保基础设施趋于合理,使其能够和大部分农业机械化技术相匹配。此外,要构建质量检测体系,构建健全的检测流程,并围绕质量参数进行确定,针对各项基础设施是否完备进行判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基础设施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难免会产生老化的问题,进而诱发故障,对此,要做好基础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仔细检查基础设施的运行情况,促使基础设施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1.2.3强化试验示范,加深农民的认知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确保布局合理性,针对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建设。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打造试验方便、易于宣传的示范性基地。构建并完善先进的、安全的且具备较高适用性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评价方法,更好地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服务。同时,强化试验示范性作用。与农业生产具体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技术,针对相关试验认真组织,对与当地机械化生产实际相适应的技术模式、工艺流程等进行研究与探索。强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带动性作用,安排专业化的团队开展带头示范工作,让农民参与观看和学习,并借此消除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上存在的抵触心理,达到自觉应用有关技术的目的。除此之外,要增强培训指导作用。借助培训的方式,可以使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掌握技术应用要点与推广方法。尝试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线上课程”,让农民在线上学习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原理、应用过程及其应用效果,让农民形成正确的认知。有关部门还可以尝试采取“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设备租赁站点”的措施,在不同地区分别设置相应站点,让不敢迈出第一步的农民可以通过短期租赁,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农业机械化技术所产生的价值,使农民使用相关技术更加积极主动,并进行推广。同时,对于农民遇到的难题,要充分发挥专家、技术推广骨干的作用,为其提供指导与帮助,从而使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与应用。

image.png

  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的农机维修

  2.1农机维修存在的问题

  2.1.1维修人员缺乏较高的技术水平

  现如今,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持续进行中,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农业机械技术与设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加大了农机维修的困难。农机维修人员如果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将会对农机维修整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很多维修人员由于上岗前并未切身参加专业化的培训,维修能力欠缺,在某些情况下对农机存在的故障甚至难以解决。一些维修人员在农机机械各个零部件的组装及其结构构成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在拆卸有关零部件时存在明显的随意性,致使维修农机零部件的时候,对其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严重时,对人员安全构成隐患。某些维修人员片面追求经济利润,刻意缩短维护检修的时间,造成检查工作开展不全面、不细致。在农业生产中,尤其是在农忙季节,一些用户为了防止农机发生故障而影响到农业生产进程,不惜花费重金维修甚至不经维修直接更换零部件,这会致使农机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治,给农业生产留下较大的隐患。

  2.1.2农机维修点配套设施滞后

  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范围内,农机维修站点的设置数量不足以满足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需求,且农机维修站点的经营主体大多为个体,在分布上,存在分散化的特点。假如农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农民往往无法及时地得到解决。另外,很多农机维修站点店铺的面积比较小,店内没有配备足够专业化的维修设备与工具,甚至在某些维修店内仅仅对电气焊与补胎等工具进行了配置,从而无法第一时间处理农机故障。

  2.2农机维修措施

  2.2.1强化维修人员技能培训

  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过程中,农机维修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在农机维修中,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机维修的质量。因此,可以组织开展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鼓励维修人员参与其中。培训期间,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引导维修人员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讲师通过示范和指导,让维修人员能够在维修实践中学习技能,提高专业能力与水平。在维修农机期间,要将机械有关的知识内容讲解给农民,让农民可以更好地操作农机,防止由于操作不规范而增加农机故障率。培训后,应做好维修人员技术的考核工作,考核达标方可上岗从事维修工作。

  2.2.2建立健全农机维修体系

  (1)完善农机维修站点,提高维修保障能力。为了给农机维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相关部门要针对农机维修中心站进行建设,增强不同站点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建立分工明确、覆盖面广泛的农机维修网络体系。在农机维修中心站点中,需要配备检修车间,车间内应配置专业的故障检测仪器与设备、专门的维修工具等,同时,要配备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专业维修人员,从而满足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实际需求,可以为一些大中型现代化的农机,譬如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提供专业化的维修。在县域范围内,所建设的农机维修中心站,应能够为大多数农机设备提供检测与维修服务。不同县域间的维修中心站点,要应用信息化技术,打造信息共享、远程支持的维修网络体系,强化沟通与交流,确保资源配置更加优化。除此之外,农机制造企业与维修企业之间要加大合作力度,确保维修站点能够及时了解技术更新,并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的零部件。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机维修。当前,农机维修站点与专业维修人员数量比较缺乏,因此,应将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采用有关部门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在制定准入标准的前提下,让社会资本与民营企业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融入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中。在农机维修站点建设、维修设备投入、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等方面,应加强和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优化竞争制度,地方有关部门通过企业资质、服务费用、维修质量等反面开展相关评审工作,择优确定为本地大中型农机维修的机构。与有关部门自建的维修站点相比来说,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机维修中,能够尽可能地发挥出资源整合的作用,确保农机维修更加高效。

image.png

  2.2.3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农机维修信息平台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也要与时俱进,应用先进技术手段,促使农机维修服务趋于智能化、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农机维修服务信息平台进行构建,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农机状态数据进行分析与探究,从而对农机的运行情况进行智能化的监测与预警。当农机运行出现问题时,会及时地检测出来,并提示维修信息,让用户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除此之外,农机使用者也可以借助平台提交农机故障诊断的申请,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实现智能化故障检索与分析,将故障发生位置进行快速定位,并给出相关建议,必要情况下可以安排技术人员提供上门维修服务。在农机维修服务信息平台中,还可以设置在线培训,农民通过该平台可以学习农机保养的有关知识。通过建设类似信息化平台,能够使农机维修更加便利,更加智能,让农机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3结语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农机维修,切忌故步自封,应加大创新力度,开创更多的渠道,深入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农机维修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应从多个方面发力,相关人员要了解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做好农机维修的重要意义,并围绕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与解决,确保农业机械化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为农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晓云.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农机维修问题[J].新农业2022(04):75-76.

  [2]杨雪.浅析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农机维修问题[J].中国设备工程,2021(15):224-225.

  [3]谢生前,王志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应用与设备维修技术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5):60.

  [4]李海涛.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284(04):117.

  [5]李元锋.浅析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农机维修问题[J].山西农经,2020(14):154+156.

  [6]马静.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农机维修问题研究[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4(01):43-44+119.